【杂志简介】
《钢铁研究学报》原名《钢铁研究总院学报》,该刊创刊于1981年,后于1989年改为现名。《钢铁研究学报》是由钢铁研究总院主办的冶金类学术性刊物。经过10多年的努力,《钢铁研究学报》已发展成在中国冶金界极富影响力的学术性刊物之一。
《钢铁研究学报》以反映钢铁工业科技发展的新动向、推动学术交流、培养和发现科技人才为宗旨,主要报道冶金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及其推广应用的情况。现有中文版和英文版两种。
中文版《钢铁研究学报》(ISSN 1001-0963,CN11-2133 / TF,CODEN码 GAYXEN)自1981创刊以来多次在全国和冶金行业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奖,连续被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于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该刊发表的文章被国内外许多著名检索刊物收录。主要栏目有:综合论述、冶金与金属加工、材料研究、测试与控制、研究简报、学术交流、企业之窗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国外数据库收录:美国化学文摘、英国物理学、电技术、计算机及控制信息社数据库
【栏目设置】
设有综合论述、冶金与金属加工、材料研究、测试与控制、研究简报、学术交流、企业之窗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汽车用弹簧钢线材夹杂物的控制 孟耀青,郑永瑞,赵昊乾,MENG Yao-qing,ZHENG Yong-rui,ZHAO Hao-qian
《钢铁研究学报》征稿启事
单种铁矿性能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开发 龙红明,夏序河,王平,张向阳,钱立新,吴雪健,LONG Hong-ming,XIA Xu-he,WANG Ping,ZHANG Xiang-yang,QIAN Li-xin,WU Xue-jian
粉煤直接熔融还原高磷铁矿的非等温分布动力学 范国锋,彭丽玲,王华,FAN Guo-feng,PENG Li-ling,WANG Hua
铝钙型预熔精炼渣的黏温特性和熔化温度 许继芳,张捷宇,苏丽娟,盛敏奇,翁文凭,XU Ji-fang,ZHANG Jie-yu,SU Li-juan,SHENG Min-qi,WENG Wen-ping
《连铸》杂志征稿启事
微小相去除夹杂物的水模型实验 倪冰,杨勇,贺庆,孟华栋,刘浏,NI Bing,YANG Yong,HE Qing,MENG Hua-dong,LIU Liu
热闷钢渣的矿物学特征及其硅酸钙相析出规律1 吴启帆,包燕平,林路,徐国平,程慧高,黄毅,WU Qi-fan,BAO Yan-ping,LIN Lu,XU Guo-ping,CHENG Hui-gao,HUANG Yi
316LN不锈钢管道热加工过程的加工图及可加工性 何岸,杨晓雅,谢甘霖,王西涛,HE An,YANG Xiao-ya,XIE Gan-lin,WANG Xi-tao
P110油管钢在压裂过程中的冲蚀行为 马文海,段永刚,王治国,李臻,窦益华,MA Wen-hai,DUAN Yong-gang,WANG Zhi-guo,LI Zhen,DOU Yi-hua
《物理测试》征稿启事
无抑制剂取向硅钢的再结晶织构与析出物 吕科,李军,赵宇,李波,L Ke,LI Jun,ZHAO Yu,LI Bo
《中国冶金》征稿启事
冶金类评职称投稿:利用尾矿废石和钢渣制备无熟料早强型 C30混凝土
摘 要:研究利用钢渣、矿渣、脱硫石膏作胶凝材料,北京密云地区铁尾矿废石及废砂作粗细骨料制备无熟料早强型C30混凝土。确定钢渣、矿渣超细粉的最佳粉磨时间,试验得出胶凝材料的最佳配合比。使用SMФ500×500型小型球磨机对钢渣、矿渣、脱硫石膏进行机械粉磨,钢渣比表面积达到 630 m2/kg,矿渣比表面积达到580 m2/kg,脱硫石膏粉磨25min。通过胶凝材料配合比的确定实验得出最优配方为:胶凝材料中钢渣粉占28%,矿渣粉占60%,脱硫石膏占12%的配方最优。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所制备混凝土试块早期强度较高,力学性能符合C30混凝土的要求。借助XRD和SEM分析了钢渣-矿渣-脱硫石膏基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探讨该体系的水化反应机理。该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主要是水化硅酸钙(C-S-H)、钙矾石(AFt)、二水石膏(CaSO4・2H2O)、莱粒硅钙石[Ca5(SO4)2(OH)2]。体系的水化过程主要经历了钢渣及矿渣的解体、水化产物的形成和生长、水化产物与未水化产物的凝聚和硬化三个阶段。
关键词: 钢渣,矿渣,脱硫石膏,C30混凝土
中图分类号:TD981
钢渣和矿渣作为冶金工业的主要废渣,一直以来都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的重点对象。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通常来说,每生产1t的钢要产生矿渣、钢渣、含铁尘泥、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各种类型固体废弃物约650kg。2013年,我国粗钢产量为8亿吨,共产生矿渣2.5亿吨、钢渣1.1亿吨。将这些固体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还能为企业创造较好的经济价值。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利用钢渣作为混凝土掺合料,如郭斌[1]等利12%-44%的矿渣、11%-44%的钢渣、20%的熟料以及20%的脱硫灰制备胶凝材料,其抗折及抗压强度均达到《钢渣矿渣水泥标准》;李召峰[2]等利用各为40%的钢渣和矿渣、15%的熟料、5%的石膏以及自制碱性复合激发剂M制备复合胶凝材料,其性能达到了普通硅酸盐水泥42.5强度等级。但在胶凝材料中仍添加了一定量熟料。
钢铁研究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水溶液电解制铁的工艺技术研究进展————作者:张迪;王博;曹鑫;白佳鑫;刘腾轼;董瀚;
摘要:水溶液电解制铁作为一种湿法冶金技术,旨在将铁的化合物通过电解还原制备纯铁,具有显著的环境和能源优势。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电化学技术和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水溶液电解制铁工艺技术取得了显著研究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技术瓶颈,比如电解产品中的气体元素含量高,需要进行后续处理才能获得更高纯度的铁;电解液的稳定性较差,亚铁离子容易氧化变质等。本文从电解铁特性出发,阐述了电解制铁的原理,综述了电解制铁工艺参数及...
转炉出钢合金化钢液温度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作者:朱海琳;何志军;韩啸;李晶;董晓雪;乔西亚;于学渊;赵阳;
摘要:转炉出钢合金化工序是转炉-连铸工艺的重要生产环节,该工序钢液温度的精准控制和预报对于炼钢区段整体操作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连铸生产节奏顺行和上钢温度的精准把控。为实现转炉出钢合金化温度精准控制和预报,同时加快生产节奏和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本文针对基于120 t转炉生产工艺建立的机理模型存在的预测精度低等问题,通过整合和搜集大量生产关键数据,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BP)、粒子群优化BP模型(PSO-BP...
基于特征加权即时-集成学习的转炉炼钢终点碳温软测量模型————作者:王浩东;刘辉;
摘要:转炉炼钢终点控制的关键是实现熔池内碳含量和温度的准确预测。针对单一即时学习模型在相似性度量时无法考虑样本的工况信息且易受噪声影响从而影响预测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互信息加权度量相似样本选择的即时-集成学习预测模型。首先,利用谱聚类算法将历史数据样本划分为若干子集,使得各子集之间的差异最大化,而子集内部的相似性最大化,从而实现工况的有效区分;其次,根据类内特征与类内目标变量之间的关联度提出一种类内特征...
金属化炉料在高炉冶炼中的利用现状————作者:王广伟;刘兵泽;宁晓钧;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炉炼铁技术的发展、原燃料价格上涨以及“双碳”目标的提出,金属化炉料的开发和应用成为低碳炼铁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系统阐述了不同金属化炉料的种类及来源,明确了典型金属化炉料的理化特性和成分差异,分析了金属化炉料在高炉中的利用现状。金属化炉料种类主要包括废钢、直接还原铁、铁焦和金属化烧结料等,废钢和直接还原铁含铁品位高于传统铁矿石,同时具备良好的冶金性能,但废钢形状差异大且成分复杂,其利用也...
B2O3对高磷鲕状赤铁矿球团氢还原过程的影响研究————作者:黄记鹏;马江华;杨潮鑫;赵一将;刘昱;李光强;
摘要: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迫在眉睫。氢基还原剂的使用可大幅降低炼铁环节的碳排放。本文以高磷鲕状赤铁矿为原料制备自熔剂型球团,以氢气为还原剂,采用热重法分析自熔剂型球团在1 073 K的还原过程,并用XRD、SEM等方法分析了原矿、自熔剂型球团、还原产物的微观形貌、成分和物相,研究B2O3对自熔剂型球团还原过程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当球...
高温合金涡轮叶片损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作者:王志成;秦海龙;周海晶;乔立捷;冯可云;郝琛;袁晓飞;谢锦丽;毕中南;
摘要:高温合金涡轮叶片是航空发动机和地面燃气轮机最关键的热端部件之一,其长期工作在复杂的温度场、应力场及燃气腐蚀环境下,易出现多种类型的损伤。如果将仅存在微小损伤的叶片直接报废处理,将会显著增加航空发动机和地面燃气轮机的维护/维修成本,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开展高温合金涡轮叶片损伤修复技术研究对于降低高温合金涡轮叶片修复制造成本具有重大意义。首先阐述了涡轮叶片损伤修复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其次对高温合金涡...
取向电工钢生产技术进步与发展————作者:储双杰;周博皓;潘振东;毛博;
摘要:取向电工钢(Grain Oriented Electrical Steel, GOES)是现代电力能源系统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之一,在高效能输变电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其制备过程复杂、装备功能精度要求高且工艺控制难度大,实现高性能取向电工钢的生产需要在制造装备及工艺技术方面同步取得重大突破。阐述了取向电工钢在成分设计、显微组织控制及加工工艺等全流程中的技术进展和发展水平。具体分析了取向电工钢中...
工业化生产生物质水热炭高炉混煤燃烧性能研究————作者:王广伟;李海波;吴君毅;孙国军;宁晓钧;王川;
摘要:高炉喷煤技术是降低炼铁生产成本和提升高炉冶炼效率的主要措施。生物质作为一种可再生的低碳能源,将其用于高炉(Blast Furnace, BF)喷吹工序是实现低碳炼铁的关键技术之一。以3种工业化生产的生物质水热炭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低品质生物质燃料水热提质产物应用于高炉喷吹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生物质水热炭具有较高的挥发分含量和较低的发热值,橘子皮和橄榄渣水热炭具有较低的灰分和碱金属含量,可以作为烟煤的...
煤中高挥发分促进Fe3O4非等温还原动力学机制研究————作者:杨永坤;王冠杰;周欣;申雯婷;王伟安;王国华;李小明;
摘要:随电炉炼钢的发展,对于直接还原铁的需求也将增加,使用煤低温还原优选磁铁矿是直接还原铁的重要来源。为了研究煤中高挥发分对直接还原Fe3O4的促进机制,使用气相色谱仪和热重-质谱联用装置分析了广汇煤热解气体成分与热解特性,采用非等温热分析方法对活性炭与广汇煤还原Fe3O4进行了研究,利用FWO、KAS、Starin...
基于工业生产料层解析的超高料层低碳烧结技术————作者:徐良平;阳习端;赵玉潮;熊林;张铁梁;钟强;李光辉;姜涛;
摘要:超高料层烧结是钢铁行业减碳的重要措施,但随着料层高度增加,产品质量严重不均,对高炉冶炼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对10余台料高不小于900mm的烧结机台车取样分析发现,烧结矿质量不均主要体现在台车纵向、横向及台车间,其根本原因在于台车上混合料粒度、成分和热量的不合理,无法实现均质成矿。针对以上问题,研究构建了均质烧结理想料层结构,开发出基于液相成分调控的优化配矿技术、强化混匀制粒技术、混合料仓-台车协同布...
MgO对红土镍矿高炉冶炼渣流动性及热稳定性的影响————作者:任奕泽;邢相栋;吕明;蔺旭辉;余志恒;王保荣;郭鹏辉;
摘要:研究了MgO对红土镍矿冶炼渣黏度及熔化性温度的影响,并结合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熔渣结构特征,计算炉渣热焓及极限热值,明确了MgO对红土镍矿高炉冶炼渣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红土镍矿冶炼渣的黏度随着渣中MgO的增加而降低,熔化性温度略微升高。熔炼温度高于1450℃时,黏度均低于1.0Pa·s,展现出良好的流动性。炉渣热容、焓变以及极限热值均随MgO含量的升高呈逐渐升高的趋势。MgO能够增加渣中Q...
基于POD正交分解和BPNN神经网络的钢包底吹精炼快速预测模型————作者:聂忠赋;代威;贾琪;贺铸;李光强;王强;
摘要:为满足实时获取钢包底吹精炼三维流场数据的需求,建立了一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和本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 POD)的钢包底吹三维流场快速预测模型。通过建立钢包底吹数值模型和水模型对其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实验,并建立了钢包单底吹的三维流场数据集,采用POD方法 对数据集进行了模态与模态系...
CO2-CO气氛对3.5%Si硅钢脱碳效果影响————作者:钱娜;艾立群;洪陆阔;孙彩娇;周美洁;佟帅;孙伶艳;陈建松;
摘要:采用短流程工艺,用CO2-CO气氛制备超低碳硅钢,试验以厚度为0.5mm Fe-0.1%C-3.5%Si(质量分数)合金薄带为研究对象,通过热力学软件计算Fe-C-Si合金薄带的热力学平衡相图,开展在CO2-CO气氛下固态脱碳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在800~1300℃、■(CO2、CO分压比)的值低于0.22时,合金薄带表面优先生成S...
采用曲率积分法的中厚板冷矫直过程解析模型————作者:韩文;马炜师;胡典章;刘睿;李洪波;
摘要:为提高中厚板产线钢板冷矫直效果及效率,使用曲率积分法建立9辊冷矫直工艺解析模型,探讨不同钢板因素及工艺策略对曲率比、矫直力等主要参数的影响规律,经验证,模型总矫直力偏差在10%以内。借助该模型分析了不同钢板因素对矫直力和残余曲率的影响,其中钢种、板厚的影响较大,初始曲率比的影响较小;借助该模型分析了1、2、8、9号矫直辊压下量对矫直的影响,其中,矫后残余曲率比和总矫直力均随压下量的增大而增大,8号...
退火温度对20Mn23AlV无磁结构钢的影响————作者:狄彦军;平玲玲;唐兴昌;张志坚;程刚虎;
摘要:通过对无磁结构钢热轧板进行不同温度退火处理来研究不同温度下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磁性能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增加,无磁结构钢热轧板的抗拉强度呈现下降趋势,伸长率缓慢上升。不同状态的无磁结构钢经过拉伸后奥氏体晶粒内部会产生大量的形变孪晶,这些形变孪晶能够阻碍位错运动和晶面滑移,增加了无磁结构钢的硬度。XRD分析结果显示无磁结构钢热轧板经过不同温度退火后并没有发生相转变。同时磁导率测试结果显...
DC53/42CrMo双金属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作者:张赛康;曹玉龙;张中心;马崇圣;李光强;
摘要:采用自制电渣重熔设备成功制备板状DC53/42CrMo复合铸坯,经过750℃退火处理后,采用OM、SEM、EBSD对其显微组织、成分、界面元素过渡进行研究,并对双金属复合界面处的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DC53/42CrMo双金属复合铸坯无夹渣、无孔洞界面结合良好;复合界面处发生元素扩散,其中C元素由含量低的42CrMo侧向含量高的DC53侧发生上坡扩散,双金属液固复合的过程中42Cr...
两相区淬火对Q890高强钢微观组织和析出相的影响————作者:安涛;郭呈宇;李天怡;代春朵;张弛;张哲;
摘要:采用Thermo Calc计算软件、透射电镜、拉伸试验机等设备对Q890高强度结构用钢进行了热动力学计算、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从而探究不同两相区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试验钢微观组织和析出相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两相区淬火温度(840、800、760℃)降低,试验钢铁素体相占比升高;析出相体积分数和平均直径降低,而粒子种类增加。840和800℃淬火后的试验钢力学性能相近,而当两相区淬火温度...
《轧钢》征稿启事
摘要:<正>《轧钢》杂志创刊于1984年,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管,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东北大学主办,是我国冶金系统唯一全面报道轧钢——板、管、型、线各专业的综合技术刊物。《轧钢》杂志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入选冶金工程技术与金属材料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别目录(T1级别-已经接近或具备国际一流办刊水平;T2级别-国际知名期刊;T3级别-业内认可的较高水平期刊),多次获冶金部优秀...
《钢铁研究学报》征稿启事
摘要:<正>《钢铁研究学报》是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管,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冶金类学术期刊刊物(CN 11-2133/TF;ISSN 1001-0963),是中国冶金界很有影响力的学术性刊物之一。自1981年创刊以来,先后多次在全国和冶金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奖。连续多年入选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国内许多著名检索刊物及数据库收录。现任主编为干勇院士,殷瑞钰院士为名誉主编。《钢铁研究学...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征稿启事
摘要:<正>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中文刊名:钢铁研究学报(英文版),下文简称JISRI)是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管、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冶金领域学术期刊(CN 11-3678/TF,ISSN 1006-706X)。JISRI于1994年创刊,月刊,主编为田志凌教授。JISRI被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美国化学文...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省级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北大核心《暴雨灾害》
- 省级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 省级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北大核心《工程数学学报》
- 北大核心《佳木斯大学学报》
- 学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中国科学
- 国家级纺织教育杂志
- 国家级《车辆与动力技术》
- 北大核心《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 省级《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 省级《湖南安全与防灾》
- 省级湖南电力技术
- 省级丝路发现
- 省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 国家级《中国标准化》
- 省级《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 国家级《纺织机械》
- 国家级中国科技博览》
- 北大核心《材料热处理学报》
- 北大核心《内燃机学报》
- 北大核心《粉末冶金工业》
- 北大核心水生态学
- 国家级《城市燃气》
- 国家级《染整技术》
- 南大核心装饰
- 省级湖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省级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