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内燃机学报》是由中国内燃机协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学术刊物,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
内燃机学报属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工程索引(EI),金属文摘(Metadex -Collection)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管理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CSTA)数据库(英文版)刊源。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本刊属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工程索引(EI),金属文摘(Metadex -Collection)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管理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CSTA)数据库(英文版)刊源。
【栏目设置】
本刊设有产品结构性能改进、设计计算新方法、测试新技术与设备、新工艺与新材料应用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低辛烷值高挥发性燃料直喷压燃宽运行范围的燃烧模式
王步宇;王志;帅石金;俞林君;王建昕;徐宏明289-296
基于新型热力循环的高压空气JCCI模拟分析
孟相宇;田江平;隆武强;张强;何爽;田华297-302
EGR和过量空气系数协同控制改善甲醇发动机部分负荷性能
李小平;洪伟;苏岩;解方喜;韩林沛303-309
燃油温度和环境温度对甲醇低压喷雾的影响
姚春德;陈志方;银增辉;吴涛阳;胡江涛;周建伟310-315
二次燃料喷射正时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试验
卢彦群;孙小林;孔红瀛316-324
LNG废气重整再循环发动机系统的模拟
谢倩;张尊华;梁俊杰;李格升325-334
基于三维PDPA的旋流式GDI喷油器喷雾特性
郭恒杰;李雁飞;徐宏明;王建昕335-341
逆向气流对油束碰壁及壁面油膜的影响
刘伍权;吴子尧;赫扎特;薛云;宋金瓯;胡顺堂342-348
碳烟催化氧化最优升温速率与颗粒质量分数的试验
陈鬃;梅德清;赵翔;袁银男349-355
洛伦兹曲线在柴油机CFD分析中的应用
电子技术应用论文:基于随机森林的跌倒检测算法
摘要:针对现有跌倒检测算法由于缺乏真实老人跌倒样本以及使用年轻人仿真跌倒样本规模较小导致的过拟合和适应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基于随机森林的跌倒检测算法。该算法采用滑动窗口机制,对窗口内的加速度数据进行时间域和变换域处理,提取时间域和变换域特征参数后,在所有样本集中进行有放回的Bootstrap随机抽样和属性随机选择,构建多个基于最佳属性分割的支持向量机(SVM)基本分类器。在线跌倒检测阶段,对多个SVM基本分类器的分类结果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给出最终判定结果。实验表明,随机森林跌倒检测算法可获得95.2%的准确率、90.6%的敏感度和93.5%的特异性,明显优于基于SVM和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跌倒检测算法,反映出随机森林跌倒检测算法能更准确地检测跌倒行为,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
关键词:跌倒检测,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属性
0引言
据统计,跌倒目前已成为我国伤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而且伴随老人年龄的增加跌倒死亡率进一步升高。跌倒除了直接导致老年人死亡之外,还产生大量残疾,降低了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和活动范围,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内燃机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复合氧化还原体系协同脱除船舶柴油机SO2和NO的研究————作者:席鸿远;游泰宇;李戴方哲;黄照珊;周松;
摘要:构建了以海水为溶剂的过硫酸钠(Na2S2O8)/尿素复合氧化还原脱除体系,采用鼓泡反应器,在不同氯离子(Cl-)摩尔浓度(0~0.6 mol/L)、碳酸氢根离子(HCO3-)摩尔浓度(0~0.05 mol/L)、反应温度(30~70℃)、Na2S...
Mn-Ce-Ox低温催化氧化NO及促进船舶SCR效率的研究————作者:张天鹏;席鸿远;周松;张钊;孙昂;
摘要:甲烷(CH4)催化氧化可以有效处理液化天然气(LNG)船舶CH4逃逸,但也催化氧化了尾气中的NO.为了研究LNG船舶CH4氧化装置对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的影响,基于自行搭建的脱硝试验平台,构建基于锰铈氧化物(Mn-Ce-Ox)催化剂与商业钒基催化剂的联合催化反应体系,研究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种类、空速和杂...
苯甲醚/甲苯掺混对正庚烷扩散火焰碳烟特性的影响————作者:李卫;刘俊龙;李玉娟;董文龙;楚化强;
摘要:苯甲醚作为一种第二代生物质燃料,与柴油中甲苯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生物质燃料与柴油掺混燃烧被视为解决能源危机的可行方案.基于此,采用液体燃料燃烧系统,选取正庚烷作为基础燃料,在蒸发温度为160℃下对正庚烷、正庚烷掺混10%(体积分数)甲苯(T10)、10%苯甲醚(A10)和5%甲苯/5%苯甲醚(A05)燃料的火焰形态、碳烟粒径分布、纳观结构、微晶参数、有序度、官能团和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
两级相继增压柴油机增压模式切换试验————作者:陈天宇;陈旭;秦慈伟;程江华;石磊;邓康耀;
摘要:针对两级相继增压(TSST)柴油机增压模式切换过程的性能恶化问题,基于改造的两级相继增压柴油机试验平台,开展了增压模式切换试验,探明了负荷与进气切换阀(ISV)延迟开启时间对切换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两级相继增压系统可在全工况范围降低燃油消耗率,以经济最优为目标制定不同增压模式切换边界为65%负荷,并在考虑排放与切换冗余的基础上进行拓宽;随着负荷升高,切换过程中增压压力波动的幅度增大,排气压力...
废气再循环对侧卷流燃烧系统性能的影响————作者:王亦凡;李向荣;赵清旭;常江;
摘要:通过研究侧卷流燃烧系统(LSCS)在使用废气再循环(EGR)时的燃烧与排放性能,提出直喷式柴油机使用EGR后功率降低、碳烟排放升高问题的解决方案.针对ω燃烧系统和LSCS,在转速为1 800 r/min和2 500 r/min的中、大负荷工况进行缸内燃烧三维仿真.结果表明:在达到相同NOx排放条件下,相比于ω燃烧系统,LSCS应当匹配更高的EGR率,此时LSCS的指示功率仍升...
基于排气门二次开启的内部EGR排气热管理试验————作者:窦文政;张晋群;赵淇东;王晓艳;常英杰;谢宗法;
摘要:以搭载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FHVVS)的6缸、高增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在试验台架上实测柴油机中等负荷工况时的缸内压力、进/排气压力、排气温度和燃油消耗率等参数,开展了基于排气门二次开启的柴油机内部废气再循环(EGR)排气热管理试验.提出了油耗温升比λ,以表征某种排气热管理下排气温度每提高100℃时柴油机额外增加的燃油消耗率.结果表明:在进气冲程中,来自排气道的高温含氧废气回流使进气流量明显减少,排...
柴油引燃天然气着火燃烧特性的可视化————作者:沈羽航;赵凯;杨康;金煜;玄铁民;何志霞;
摘要:基于一外部加热的高温、高压定容燃烧弹系统,采用自然发光法对柴油引燃天然气预混气燃烧过程开展光学诊断测试,研究不同天然气能量替代率(ESR)、柴油喷射压力pinj以及柴油喷射质量minj对引燃过程着火和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SR增大使得甲烷-空气当量比增加,由于甲烷比热容比空气大,ESR增大对柴油着火起到促进作用;同时,氧含量下降使得ESR增大对柴油...
内燃机循环燃料能量的“质-量”历程分析————作者:陈燕辉;韩永强;张科超;徐振波;
摘要:为构建调控手段效能可预、可测且可评的内燃机工作循环品质评价体系,详细阐述了一种循环燃料能量“质-量”历程分析方法.基于发动机一维工作过程仿真软件的结果,通过温-熵关系(T-S图)计算循环工质熵变(质变)和焓变(量变),从全循环历程上分析内燃机工质能量的损耗途径,定量评价工质能量品质损降和数量耗散.对比了进气压力为0.1 MPa和0.2 MPa两种工况下的循环工质“质-量”历程,结果表明:进气压力为...
高速电磁阀的挤压流动特性————作者:王字满;梁跨越;杨旭超;
摘要:通过高速挤压流动装置研究了常压下柴油环境中挤压流场演化特性,采用Fluent仿真研究了衔铁加速度为29.9~67.4 m/s2的高速环境下圆形孔、扇形孔等4种衔铁结构对电磁阀气隙内挤压流动特性的影响,获得挤压流动特性理想的衔铁结构并在高压供油系统油泵试验台上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衔铁加速度从29.9 m/s2增至67.4 m/s2时...
柴油机后处理系统抗结晶能力评价方法————作者:王天田;李骏;丁俊岭;秦武;肖原;
摘要:为有效评价柴油机后处理系统(ATS)的抗结晶能力,提出了一种结合氨(NH3)分布均匀性测试及仿真结果、液膜温度仿真结果、稳态及瞬态结晶风险试验结果,同时考虑发动机排放和排气温度特征、尿素启喷温度标定及瞬态喷射控制参数标定特征的多维度抗结晶能力评价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量化评价发动机后处理的整体抗结晶能力,还可以将系统的抗结晶能力受喷射系统性能、混合系统性能、后处理软件标定、发动...
基于热黏塑性模型的缸盖变形失效分析————作者:梁刚;张华兵;巫立民;李丽婷;张国勇;崔毅;
摘要:为了探索船用柴油机缸盖在长期服役下因渐进变形而导致的高温排气侧水冷阀座密封失效机理,提出了考虑温度历史效应的缸盖热黏塑性有限元仿真方法.该方法采用Chaboche非线性混合硬化方程和Norton-Bailey蠕变方程,分别描述了热疲劳和蠕变产生的非线性变形,并研究了二者的耦合机制.在此基础上,引入载荷衰减度分析了蠕变疲劳加载对结构刚度退化的影响,并解释了阀座密封性能的演变.结果表明:缸盖阀座孔变形...
基于WACGAN和IRCNN的柴油机故障诊断方法————作者:唐程;毕凤荣;黄盟;汤代杰;沈鹏飞;毕晓阳;
摘要:针对基于振动数据驱动的柴油机故障诊断方法在训练样本不足时易过拟合、准确率低的问题,从故障数据增强与诊断模型优化两个角度出发,建立一种基于辅助分类生成对抗网络(WACGAN)和Inception残差卷积网络(IRCNN)的柴油机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将Wasserstein距离与梯度惩罚引入辅助分类生成对抗网络,建立WACGAN对小规模训练集进行增广;然后向卷积神经网络(CNN)中引入Inception...
双级SCR系统中N2O和NOx协调技术研究————作者:郭圣刚;杨福源;孙楠楠;吕志华;
摘要:双级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在后处理系统中设置前级SCR,可以有效降低冷启动时的NOx排放,但铜基SCR在低温段产生较多N2O,为了降低N2O排放,前级SCR选用钒基SCR催化剂,下游位置选用铜基SCR催化剂,此方案既可降低低温下NOx的排放,又可以控制N2O的排放.通过AVLCrui...
柴油引燃高压直喷甲醇燃烧与排放特性试验————作者:王天友;夏侯明昊;张东明;卢天龙;刘浩业;孙凯;
摘要:基于一台改造的柴油甲醇双直喷单缸机,研究了柴油引燃高压直喷甲醇燃烧和排放特性,并与甲醇预混合气柴油引燃燃烧方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柴油引燃高压直喷甲醇燃烧能够在指示平均有效压力(IMEP)为0.4~1.4 MPa的宽负荷范围内实现90%~97%甲醇替代率的稳定燃烧.在中高负荷下甲醇放热阶段呈现出显著的扩散燃烧特征,而且负荷增加过程中其后燃阶段的燃烧持续期基本保持不变.同时在全负荷范围内一氧化碳和...
预燃室内喷油参数对重型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作者:陈雨凤;鹿盈盈;张道陈;裴毅强;
摘要:以重型柴油机WP10H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仿真软件CONVERGE研究预燃室式燃烧系统中预燃室内喷油定时和喷油角度对重型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负荷工况下,预燃室式燃烧室能够强化燃烧,提前燃烧相位,提高缸压峰值,缩短燃烧持续期,但增加壁面传热损失;部分预燃室方案能够同时降低NOx和碳烟排放.优化后的方案表明,预燃室产生的持续湍动能扰动使得主燃室未燃混合气重新分布...
不同环境氧体积分数下甲醇喷雾自着火特性数值模拟————作者:张祥杰;王忠俊;张尊华;韦一;
摘要: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ONVERGE,利用大涡模拟方法对环境温度为1 200 K、环境压力为7.77 MPa条件下定容燃烧弹中甲醇喷雾自着火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重点解析环境氧体积分数(21%、15%和10%)对甲醇喷雾自着火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氧体积分数由21%降至15%,着火延迟时间(IDT)增加了2.5%,环境氧体积分数由15%降至10%,IDT则增加了8.1%.在环境氧体积分数为...
空燃比对汽油/氨和乙醇/氨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作者:刘尚;林哲龙;齐运亮;陆国祥;王博;王志;
摘要:基于一台自然吸气4缸火花点火发动机,在转速为2 000 r/min、平均指示压力为0.64~0.86 MPa下研究了不同过量空气系数φa下汽油掺氨和乙醇掺氨的燃烧和氮基污染物排放特性.结果表明:φa=1.0时汽油掺氨可有效抑制发动机的爆震并优化燃烧相位,指示热效率可提升约3.4%;汽油/氨和乙醇/氨的氮基污染物排放规律相近,掺氨使NOx 双电磁驱动喷油器多模式喷射特性————作者:朱成君;魏代君;王晓艳;董全; 摘要:基于可控喷油规律的先进燃烧模式,探究了双电磁驱动喷油器不同喷射模式下的喷射特性.采用动量法搭建喷油器入口压力和喷油规律联合试验平台,通过设计双电磁阀(分别为NCV-1和NCV-2)的驱动电流时序控制形式塑造不同形状的喷油速率曲线,实现了单阀矩形、双阀矩形、斜坡和靴形等多种喷射模式.结果表明:与双阀矩形喷射模式相比,单阀喷射模式的喷油始点延迟0.23 ms,喷油速率增长速度更小.斜坡模式的喷油速率曲... 喷嘴与活塞顶形状对氢内燃机性能影响的模拟————作者:付振;吴坚;吴广权;高文志; 摘要:建立了直喷氢内燃机的三维数值模型,针对喷孔个数、安装位置及活塞顶部形状对混合气形成与燃烧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平顶活塞时,偏置喷孔的性能优于中置喷孔,最高指示热效率为47.28%.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活塞顶部形状对燃烧性能的影响,发现活塞顶部形状对混合气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斜顶活塞与1孔喷嘴组合方案形成的混合气浓度分布会使得滞燃期和燃烧持续期增加,但会减小传热损失,增加做功能力,使... 氢发动机机油乳化规律研究————作者:李东升;周洪利;靳晓妍;袁波;段少远;王兆文; 摘要:氢发动机在低温工况下,氢燃料燃烧产生的水蒸汽会进入曲轴箱并冷凝成水,造成机油乳化,严重影响氢发动机的可靠性.为此,提出了一种机油含水量快速检测方法,随后研究了常温中长距离和低温短距离间歇行驶工况下氢发动机机油乳化程度,以及不同含水量下乳化机油的润滑性能,最后探究了机油温度和通风程度对机油乳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放油称重法可以满足氢发动机机油含水量检测需求;中长距离行驶工况不会发生机油乳化,机油乳化主...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