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进展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海洋科学进展

《海洋科学进展》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37-1387/P
国际标准刊号:1671-6647
主办单位:中国海洋学会;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主管单位:国家海洋局科技司
查看海洋科学进展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人民黄河》水利水电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核心工程类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海洋科学进展》创刊于1983年,由国家海洋局主管,中国海洋学会和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共同主办,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注册批准,海洋出版社出版,国内、国外公开发行的学报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在海洋科学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与海洋有关的交叉学科领域最新的学术成果。主要栏目有院士论坛、学术论文、研究报道、学术讨论、专题评述与综述、实验室介绍、海洋科学家介绍、快讯、书讯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收录情况: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源期刊、《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学文摘》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研究论文、研究报道、综述与评述、简讯。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粤东甲子附近海域潮流特征研究 吴伦宇,郑斌鑫,曾志,何佳,陈志杰,WU Lun-yu,ZHENG Bin-xin,ZENG Zhi,HE Jia,CHEN Zhi-jie

  基于 FV CO M的温州近海潮汐潮流数值模拟 岳云飞,王永刚,何善方,汪一航,魏泽勋,YUE Yun-fei,WANG Yong-gang,HE Shan-fang,WANG Yi-hang,WEI Ze-xun

  缓坡地形拍岸浪数值模拟研究 李训强,杨家轩,朱首贤,于利军,张亚行,钟凯,LI Xun-qiang,YANG Jia-xuan,ZHU Shou-xian,YU Li-jun,ZHANG Ya-hang,ZHONG Kai

  利用浅海的声传播损失反演海面风速 刘洪宁,吕连港,杨光兵,姜莹,杨春梅,刘宗伟,LIU Hong-ning,L Lian-gang,YANG Guang-bing,JIANG Ying,YANG Chun-mei,LIU Zong-wei

  南海深海声学散射层垂直分布和昼夜变化初步研究 刘世刚,汤勇,陈国宝,张俊,姚壮,郭禹,刘华波,LIU Shi-gang,TANG Yong,CHEN Guo-bao,ZHANG Jun,YAO Zhuang,GUO Yu,LIU Hua-bo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无结构网格风暴潮预报系统的研制与分析 赵长进,葛建忠,丁平兴,ZHAO Chang-jin,GE Jian-zhong,DING Ping-xing

  基于光谱特征空间的监督分类中包络线去除效能评价 王霄鹏,张杰,任广波,马毅,WANG Xiao-peng,ZHANG Jie,REN Guang-bo,MA Yi

  条石鲷促性腺激素α亚基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 陈圣毅,史宝,柳学周,徐永江,李晓晓,王珊珊,王妍妍,CHEN Sheng-yi,SHI Bao,LIU Xue-zhou,XU Yong-jiang,LI Xiao-xiao,WANG Shan-shan,WANG Yan-yan

  温度对沉积物中绿藻微观繁殖体萌发的影响 刘湘庆,王宗灵,李艳,宋伟,范士亮,李瑞香,张学雷,LIU Xiang-qing,WANG Zong-ling,LI Yan,SONG Wei,FAN Shi-liang,LI Rui-xiang,ZHANG Xue-lei

  工程师论文发表:沥青路面拓宽改造纵向接缝施工技术探讨

  摘 要:纵向接缝开裂是引起沥青路面拓宽改造工程早期水毁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提高新路基局部压实度、减小新路基工后沉降量、增加沥青面层接缝密水性等措施,降低纵向接缝开裂发生的风险,延缓路面纵向接缝处水毁病害的发生,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

  关键词:纵向接缝,开裂,工后沉降,密水性

  海洋科学进展最新期刊目录

海表面温度对西南印度洋夏季准双周振荡的反馈分析————作者:杨洋;李奎平;祖永灿;刘琳;于卫东;

摘要:大气准双周振荡(Quasi-biweekly Oscillation, QBWO)是热带和副热带大气的重要季节内变化模态,是提高10~20天延伸期极端天气预报水平的重要依据。目前,关于QBWO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夏季的西北太平洋和北印度洋海域。相比之下,针对西南印度洋夏季QBWO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对于海表面温度(SeaSurfaceTemperature,SST)扰动对QBWO的海洋反馈过程的研...

夏季南海东北部涡旋对营养盐和叶绿素a分布的影响————作者:张宇;韦钦胜;辛明;翟星;孙霞;谢琳萍;赵彬;邹亚文;王保栋;

摘要:作为海洋中广泛存在的一种中尺度物理过程/现象,涡旋对物质和能量的输运具有重要影响,进而调控着区域水文动力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并表现出显著的生态学效应。本文利用2020年夏季于南海东北部所获取的温度、盐度、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 DO)、营养盐和叶绿素a(Chl a)等参数的数据,同时结合海表面高度异常(Sea Level Anomaly, SLA)和表层地转流资料,分析了该海域...

珊瑚白化反应:来自醇类生物标志物的启示————作者:高婧茹;茅晟懿;张喜洋;朱小畏;颜文;

摘要:珊瑚白化是珊瑚礁生态系统面临的严峻威胁之一。随着温度的快速升高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持续加剧,珊瑚白化的生理生态反应和弹性恢复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小粒菊花珊瑚Goniastrea minuta和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健康珊瑚和白化珊瑚之间的醇类生物标志物(正构醇和类固醇)含量、组成和稳定碳同位素丰度(δ13C)特征,以揭...

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的庙岛群岛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研究————作者:纪莹璐;陈琳琳;李奇;曲方圆;宫英哲;曹湘悦;王智;

摘要:于2022年10月运用环境DNA宏条形码(Environmental DNA metabarcoding,eDNA metabarcoding)技术检测了渤海海峡庙岛群岛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比较了环境DNA和传统形态学分类对大型底栖动物的检出效果,探索了影响底栖动物种类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显示,在庙岛群岛海域16个站位基于18S rDNA宏条形码检测出大型底栖动物12门19纲43...

典型人类活动对砂质海岛岸滩演变的影响——以海南马岛为例————作者:闫文文;王宗灵;张景凯;朱君;杨伦庆;吕海龙;王帅;谷东起;刘晓峰;徐国强;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岛砂质岸滩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侵蚀。人类活动已成为影响海岛岸滩稳定的主要驱动力。有效识别影响海岛岸滩演化规律的主要因素,对海岛岸滩防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1964年数字栅格图、1984年至2022年11期历史遥感影像、2016年和2022年两期实测岸滩及周边海域水深等数据,运用3S技术方法探讨了海南马岛岸线的动态变化、砂质岸滩冲淤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近60年来,...

热带东南太平洋表层沉积物原核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作者:王欢;黄牧;于淼;石学法;徐勤增;陈颢;何培青;

摘要:深海表层沉积环境中的微生物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目前对其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的研究仍有限。本研究基于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热带东南太平洋表层沉积物进行了原核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原核微生物优势类群主要包括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 37.16%)、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 13.40%)、...

南海北部茅尾海主要入海河口区沉积物有机磷形态分布特征————作者:杨斌;滕浩然;纪云博;王新壮;周姣娣;黄海方;颜婷婷;亢振军;

摘要:河口沉积物有机磷(Organic Phosphorus, OP)具有潜在的释放风险,OP形态的含量和分布情况对评估水体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针对入海河口区沉积物OP形态及其分布特征研究甚少。本研究以茅尾海主要入海河口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分级提取法对沉积物OP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钦江入海河口区(Qin River Estuary, QRE)表层沉积物OP平均质量摩尔浓度为(6.87±0....

一种无人船载激光雷达-相机的融合感知方法————作者:宫银凤;金久才;刘德庆;任鹏;

摘要:无人船环境感知是无人船智能航行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主要依赖于可获取目标空间位置的激光雷达和提供目标类别信息的光学设备。为获得复杂海上环境下目标多维感知信息,提出一种无人船载激光雷达-相机的融合感知方法,融合PR-YOLOv8视觉检测结果和激光雷达三维点云,实现了海上目标高精度识别和空间定位。首先,利用标定板进行激光雷达和相机联合标定,构建了两传感器间的投影关系。随后,对于雷达分支,对目标点云聚类拟...

基于时序列多波段光谱指数的赤潮预测方法研究————作者:谢铭;李颖;刘志晨;苟涛;

摘要:赤潮是由海洋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过度增殖引起的生态灾难。对赤潮的预测能够降低其带来的持续性损失,因而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图卷积网络(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 GCN)与长短时记忆(Long-Short-Term Memory, LSTM)相结合,通过融合光谱、拓扑和时间特征建立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高光谱数据的赤潮预测方法。该模型在多个观测点中的多波段光谱...

强寒潮影响下浙江近海余水位变化的数值模拟————作者:马闻遥;卫紫璐;曹安州;郭筝;车助镁;张继才;

摘要:寒潮对浙江近海余水位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旨在探究强寒潮影响下浙江近海余水位的变化规律和有关机制,为河口海岸寒潮过程的深入研究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基于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构建了渤、黄、东海高分辨率数值模型,并对浙江近海尤其是舟山群岛附近海域进行了网格加密。将该模型应用于研究2016年1月浙江近海对一次典型寒潮过程的响应。利用多处验潮站的调和常数...

西太平洋海域船载CTD仪与现场盐度计观测资料的比对分析————作者:王延清;陈磊;栾振东;张林林;孙毅;潘俊;

摘要:盐度是海洋水文调查的主要观测变量之一,比对分析航次盐度传感器的数据是航次数据质控的重要步骤。本文通过与实验室盐度计比对分析的方式,对2023年11月开展的为期2个月的西太平洋开放航次的盐度数据进行比对,通过数据分析,确认本航次CTD(Conductivity, Temperature, and Depth)盐度传感器处于稳定状态。在调查时间内,该海域600 m以深水层以及5 m、25 m水层CTD...

极端浪对Stokes漂流的影响————作者:王玉翠;王智祖;王可可;杨雨轩;郑清丹;左军成;

摘要:本文利用WRF模型提供的10 m高度的风场数据,驱动第三代海浪模型SWAN进行波浪模拟,成功模拟了台风“安攀”影响下的海浪场景。将风场与海浪场模拟结果分别与HY-2B卫星散射计数据以及Jason-3卫星高度计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显示,WRF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安攀”台风的发展、演变以及登陆过程,为SWAN模型模拟孟加拉湾台风浪提供精细化的风场驱动。运用此结果深入研究了2020年孟加拉湾“安攀”台风...

全钛海洋资料浮标观测可行性分析————作者:张金尚;周保成;林冠英;张新文;黄桦;孟强;张燕;翟荣伟;孙奇;

摘要:针对我国现有浮标运维成本高、运行周期和服役年限短的限制,以及方位或内置磁罗经传感器受浮标磁场影响的难题,本文利用我国海洋浮标观测网中的MF14004浮标与全钛海洋资料浮标进行同海域同步观测,并对比分析主要观测要素。研究表明:全钛海洋资料浮标海试数据相对准确有效,比MF14004浮标观测结果更精确;全钛海洋资料浮标的无磁性能和水动力特性能够提升波向、流向的观测质量。全钛海洋资料浮标的设计制造突破了新...

基于曲线拟合和动态阈值的海洋数据异常检测方法————作者:宋巍;丁水鑫;董明媚;岳心阳;杨扬;张文博;

摘要:针对当前海洋数据质量控制方法的准确率不足和未充分考虑要素间关联的局限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曲线拟合和动态阈值的海洋数据异常检测方法,用于提升对海温剖面数据的异常数据检出能力。该方法融合了密度聚类算法、曲线拟合技术和自适应阈值调整策略。首先,运用密度聚类算法对海温数据进行分割,筛选出最大簇集,该集群被假设为近似正常数据集。随后,利用曲线拟合技术对最大簇中的海温与水深数据进行建模,生成相应的曲线函数...

船舶表面三维信息获取方法与实现————作者:徐文学;张凡;董浩;李杰;李梦昊;郭亚栋;刘焱雄;吴永亭;

摘要:船舶表面三维信息可全方位展示船舶的形状、结构,便于搭载设备的设计、安装及船舶维护。倾斜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虽均可获取目标表面三维信息,但单一数据获取技术尚存在表面信息覆盖不全的缺陷。为实现技术互补,提出了一种机载和地面基站多视角协同的船舶表面三维信息综合测量方案。船舶顶部信息可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或无人机载激光扫描方式获取,船舶侧面及底部信息采用地面基站三维激光扫描方式获取。各站点之间数据...

广西金鼓江红树林空间分布动态变化研究————作者:王日明;戴志军;吴天亮;黄鹄;欧业宁;周泰声;

摘要:红树林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是当前红树林生物地貌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广西金鼓江感潮河段为研究区,将现场勘查与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的遥感影像解译结合,进而分析金鼓江感潮段1987—2021年红树林的时空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金鼓江自海向陆依次分布“桐花树+秋茄”“海漆-桐花树+秋茄”“海漆-桐花树+秋茄+白骨壤-老鼠簕”红树林群落,群落种群结构与龄级结构单一。(2)...

不同PDO位相期间IOD对热带东印度洋障碍层厚度的影响————作者:江家旺;凌征;谢玲玲;

摘要:本文基于1961年至2012年三维温盐数据,探讨了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不同位相期间,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 IOD)对热带东印度洋障碍层厚度的影响。结果显示,PDO暖位相期间,赤道东印度洋障碍层厚度在正IOD(pIOD)年显著变薄,而在负IOD(nIOD)年加厚并不明显;PDO冷位相期间,赤道东印度洋障碍...

《海洋科学进展》征稿简则

摘要:<正>《海洋科学进展》是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和中国海洋学会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海洋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在海洋科学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与海洋有关的交叉学科领域最新的学术成果。主要栏目:院士论坛、学术论文、研究报道、学术讨论、专题评述与综述、成果介绍、实验室介绍、海洋科学家介绍、快讯、书讯等。一、来稿要求1.来稿内容应具有科学性、前沿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能反映海洋科...

浮游生物和微塑料对海洋溢油迁移归趋影响研究进展————作者:熊德琪;于欣平;齐志鑫;杨淼;刘子玥;李西山;

摘要:海洋溢油事故发生后,表层浮油在物理和生物作用下发生迁移和转化行为,海洋中不同浮游动植物、细菌和微塑料在海浪的推动下,与分散的石油发生碰撞并附着形成聚合体或团聚体,这种聚合体或团聚体会悬浮在水体中或沉降至海底。其中浮游动物通过摄食油滴和排泄的方式将石油包裹在粪便颗粒中;浮游植物和细菌则在其分泌的黏液作用下,与大量的石油和悬浮颗粒物聚合;细菌通过分解油滴中的石油烃类化合物,进一步降低了油污浓度;微塑料...

1993—2022年间黑潮延伸体及黑潮与亲潮交汇区水文特性年代际至长期变化————作者:张俊;程灵巧;魏永亮;刘必林;

摘要:大尺度大气强迫驱动了黑潮延伸体(Kuroshio Extension, KE)系统的年代际至长期变化。其中,研究长期变化趋势对认识KE系统如何响应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93—2022年期间的卫星遥感数据,对比分析了2010年前后两个时期KE系统和黑潮-亲潮交汇区(Kuroshi-Oyashio Confluence,KOC)区域的热、动力特征及中尺度涡旋变化,同时结合横跨北太平洋的...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