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1859/V
国际标准刊号:1000-758X
主办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主管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查看中国空间科学技术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核心科技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应用概率统计》电子科技论文

  【杂志简介】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技术性期刊,它是在聂荣臻元帅的亲切关怀下,于1981年6月创刊的。聂帅还为期刊亲笔题名。20载的磨砺,作为反映中国空间技术进步的重要窗口,《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在国内外享有较好的知名度,已成为中国航天界具有相当影响的重要学术、技术性期刊。20年来,本刊获得航天系统优秀科技期刊奖励5次;国防系统优秀科技期刊奖励两次;北京市优秀科技期刊奖励一次;1997年《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在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委组织的全国第二届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二等奖。本刊还被收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并被列入航空航天类统计引文源;入编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统计源;而且被国内外多家著名检索系统收录。这说明本刊的质量在提高,本刊的影响在扩大。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1991年获首届国防科技期刊三等奖

  1997年获第二届期刊评比二等奖

  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并进入“双百”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专题述评、技术交流、其它。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中国工程院第三届“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展望”院士论坛成功召开 2

  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3

  3 空间机器人加注机构碰撞力建模与柔顺控制 张海博;王大轶;魏春岭; 1-9

  4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兼容性评估方法研究 张建军;薛明; 10-16

  5 GEO SAR长合成孔径时间弯曲轨迹成像试验 李财品;何明一;朱雅琳;李光廷;刘波; 17-22+29

  6 火工切割器的一种小样本可靠性验证试验 刘世毅;刘志全; 23-29

  7 卫星桁架结构跨尺度热—力耦合优化设计与分析 马健;张宏宇;闫亮;冉治国; 30-36

  8 一种基于非面向对象语言的星载软件构件技术 张亚航;郭坚;于俊慧; 37-45

  9 微重力条件下热管吸热器瞬态热分析 桂小红;宋香娥; 46-52

  10 “北斗区域导航系统”非精密进近导航性能分析 刘瑞华;赵庆田;吕小平;邓明智; 53-59+83

  11 混响载荷的建模方法及其空间相关性影响研究 朱卫红;韩增尧;邹元杰; 60-68

  12 火星盘缝带伞跨声速风洞试验研究 高树义;戈嗣诚;梁艳; 69-75

  13 基于马达代数的交会对接相对位姿测量算法 陈伟;陈志明;王惠南; 76-83

  高工论文发表:自动化生产线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探析

  摘 要: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自动化生产线的智能程度,从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各个生产环节中减轻工人的工作量,从整体上提升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作效率,有效的提升自动化生产线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应用必须做好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保证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能够有效的满足自动化生产线的生产要求,避免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应用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本文将针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进行分析,进而针对自动化生产线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相关应用进行具体的探析和阐述。

  关键词:自动化生产线,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结晶,其囊括了包括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诸多技术内容,同时使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作为核心控制技术,综合应用可编程控制技术、单片机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内的多种技术,有效的提升了生产技术应用过程中的精密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和自动化,对于提升生产技术的生产质量、生产标准以及生产效率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将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同样能够有效的提升自动化生产线的可控制性,更进一步的提升自动化生产线的相关特性,而想要充分的发挥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相关性能,首先就需要完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工作。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最新期刊目录

基于模型预测的无扰载荷航天器载荷精编队控制————作者:熊子珺;李青;李伟;刘磊;

摘要:针对空间分布式成像系统复合编队高精度控制需求,以及无扰载荷航天器非接触间隙小导致模块碰撞风险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的载荷精编队控制方法。首先,建立无扰载荷航天器模型及主从式复合编队运动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载荷精编队预测模型,设计带有非接触作动器输出和位移约束条件的模型预测控制器,滚动优化求解非接触作动器输出增量,对主从星载荷模块进行高精度控制,并约束作动器运动,实现模块碰撞规避。最后将所提...

一种基于可验证技术的卫星可信接入与传输机制————作者:丁毅;王阳;郭文昕;程子敬;李洁;靳军;

摘要:卫星通信是现代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信性对于保障信息的可靠、准确传输至关重要。面向卫星通信系统中的信道资源分配与关键信息传输领域,提出了一套可信的卫星接入与数据传输机制。首先,针对卫星信道资源稀缺带来的分配结果的信任问题,基于可验证技术构建信道分配策略执行验证模型,用以验证策略是否被正确实施;其次,针对遥感图像、导航定位等关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篡改与攻击风险,基于可验证技术、加密与分...

冰巨星环绕探测任务分析及实施建议————作者:杨孟飞;高峰;孟文沁;李晖;王宇贤;白梵露;王彤;

摘要:冰巨星作为最接近太阳系边缘的行星,保存了大量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原始气体,包含了原恒星云的状态条件和行星形成的位置信息,是研究太阳系和系外行星的蓝本。针对冰巨星环绕探测任务,对国外相关探测方案进行了系统调研分析,梳理了冰巨星环绕探测的主要技术难点,并结合冰巨星及其卫星系统的科学问题,提出了中国实施冰巨星环绕探测的发展建议。针对冰巨星的探测任务,其科学价值集中体现在揭示冰巨星内部结构和形成演化,研究冰巨...

基于BRDF的多角度光谱曲线反演模型————作者:刘振;孙旭;沙建军;孙赫;王德港;高连如;

摘要:为了解决先验光谱库与实测高光谱图像采集倾角不同导致匹配探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核驱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的倾斜光谱曲线反演模型。首先将光谱曲线按照波段拆分,再依据BRDF方程拟合各波段反射率与探测倾角的变化关系,建立反射率反演模型。针对特定倾角采集的高光谱图像,采用反演算法反演出相应倾角下的先验光谱,并进行匹配探测。实验中,使用自主设计组装的野外多角度光谱测量系统,采集了荒漠伪装网及...

基于空间增强自注意力网络的无监督全色锐化方法————作者:熊璋玺;李伟;杨飞;林弘杨;

摘要:针对全色图像与多光谱图像融合时存在空间纹理不丰富、光谱失真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空间增强自注意力网络(Transformer)的无监督全色锐化方法。首先,设计一种多尺度特征提取模块获取全色图像与多光谱图像不同尺度下的特征信息,从而提高特征的泛化能力与模型的鲁棒性。其次,设计高频信息提取模块来提取全色图像的高频信息。获取的全色图像与多光谱图像的多尺度特征在经过简单融合后与全色图像的高频信息一同输入设计...

低轨导航增强自干扰消除性能评估方法————作者:苏千淇;张立新;陈刘成;边朗;刘李娟;安元元;严涛;王瑛;蒙艳松;

摘要:随着低轨卫星星座的快速发展,低轨导航增强成为卫星导航领域的研究热点。低轨导航增强采用“星基监测+信号增强”体制,即低轨导航卫星在对天接收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信号的同时,对地播发低轨导航增强信号。低轨导航增强信号通常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频段播发,此时对地播发的低轨导航增强信号相对于接收信号是一个强自干扰信号,如何消除自干扰信号对接收信号的影响是实现同时同频段收发的关键。对低轨导航增强自干扰消除场景及方法进...

深空测控通信快变多普勒频移高精度估计算法————作者:金磊;曾富华;蒋友邦;郭枭;

摘要:深空超远距离通信下极低信噪比测控信号载波频率在大范围内快速变化,传统方法信号接收灵敏度低、频率估计精度差,针对该难题,提出了一种预报粗补与多级精修相结合的快变多普勒频移高精度估计算法。该算法先采用探测器轨道预报信息粗略补偿测控信号载波频率压缩多普勒频移搜索范围,再采用多级频率修正处理架构精细修正测控信号多普勒频移及其一阶、二阶变化率消除频率动态变化,最后采用峰值解算结合时频校正实现快变多普勒频移的...

短基线精密共视时间传递解算策略优化————作者:郭慧芝;韩保民;孙令阳;肖伟;

摘要:短基线精密共视时间传递是时频领域基础工作之一,已成为GNSS时频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提高短基线精密共视时间传递精度及可靠性,在对多种短基线精密共视时间传递解算策略比较的基础上,基于光纤双向时间传递试验比对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短基线精密共视时间传递解算策略的优化方案。用西安多个跟踪站连续多天观测数据展开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超短基线情况不宜采用任何电离层和对流层修正模型;而当基线较长时,必须采用合适...

陆地探测四号01星合成孔径雷达载荷设计与实现————作者:李光廷;谭小敏;李财品;聂世康;林晨晨;朱雅琳;刘波;

摘要:为了满足国家防灾减灾对SAR系统高重访宽覆盖的要求,设计并研制了世界首颗地球同步轨道SAR卫星-陆地探测四号01星(LT-4)。该卫星采用环形可展形反射面天线加相控阵馈源体制,工作于L频段,轨道的特殊性使该卫星天然具备了高重访宽覆盖的特点。为了对陆地探测四号01星SAR载荷系统进行全面介绍,首先对高轨SAR区别于低轨SAR的特点进行了说明,并给出了SAR载荷的关键性能参数;然后介绍了SAR载荷成像...

基于多频率磁感应响应的冰卫星冰下海洋性质反演研究————作者:王玉洁;李希之;孔大力;

摘要:太阳系的冰卫星因可能存在冰下海洋而成为深空探测的热点目标。单一频率磁感应响应因对导电层深度的敏感性有限,同时反演时存在参数简并问题,使得冰下海洋的电导率和厚度难以被唯一确定。为此,对多频率磁感应响应在反演冰卫星冰下海洋性质方面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木卫二为具体研究目标,通过木星磁层模型提取木卫二位置处时变磁场的周期分量,进而对特定内部结构模型下的磁感应强度进行了仿真。基于多组仿真数据,采用多...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microwave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architecture with engineering consideration————作者:DONG Shiwei;SHINOHARA Naoki;

摘要:In the last decade, space solar power satellites(SSPSs) have been conceived to support net-zero carbon emissions and 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Electric energy is transmitted to the ground...

冰巨星探测的前沿科学问题————作者:王赤;李晖;孔大力;王宇贤;杨忠炜;

摘要:对冰巨星及其卫星的探索一直是深空探测和空间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目前国际行星探测规划均将冰巨星探测列为重点方向。聚焦中国未来冰巨星探测任务,考察了冰巨星探测的国内外现状,梳理和归纳了冰巨星探测的七大前沿科学问题。围绕这些科学问题,通过冰巨星系统特性的对比分析,结合行星探测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冰巨星探测的展望和建议,并指出海王星-海卫一探测是冰巨星探测任务的首选。未来探测的科学主题可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不同重力条件约束下液滴的电润湿输运动力学研究————作者:霍晓智;王晴;顾君苹;王战涛;王庆功;于强;

摘要:采用电润湿效应可以实现液滴的界面控制与流体输运,且它具有响应时间短、功耗低、过程可逆等优点,在地面及空间微重力环境下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基于电润湿效应的液滴输运主要靠电场提供表面电润湿力,一般忽略重力的影响;但当液滴需要沿着重力方向输运或克服重力实现界面控制时,重力的作用不可忽略。面向空间应用,针对不同重力约束条件对电润湿输运动力学的影响开展研究。设计了电润湿作用液滴输运系统,建立了电润湿力驱动的液...

航天器用机械泵驱动两相流体回路在轨测试性能分析————作者:孟庆亮;韦广朗;于峰;杨涛;赵振明;朱许;

摘要:机械泵驱动两相流体回路(Mechanically Pumped Two-phase Loop, MPTL)是通过流动沸腾过程中气液相变潜热的释放而具有极强传热能力的两相传热装置,其在航天器热控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前景。为研究MPTL产品的在轨微重力环境下的工作性能和稳定性,设计并研制了一套包含屏蔽式离心泵、两相控温型储液器和微小流道蒸发器的MPTL,并在某卫星上对其启动特性、相变传热特性、控温特性进...

无排气工质加注与回收技术的地面试验验证————作者:王镇锐;黄力平;何振辉;

摘要:无排气加注技术是利用汽液两相工质饱和压力和温度一一对应的特性和蒸发冷凝的特点,实现无运动部件且无须排气降压的两相工质加注技术。为了在地面等效验证在微重力下该回收与加注方法的可行性和效率,通过设计加注工质瓶或回收工质瓶相对于待加注或待回收系统的高度,以尽量抵消重力的影响。在地面重力环境下进行了包括工质R134a、充分除气FC-72和未充分除气FC-72的回收和加注试验。使用系统回路压力和温度分析了工...

面向异质卫星集群的事件触发分布式自主任务规划方法————作者:秦嘉豪;李宝卫;白雪;冉德超;徐明;张锐;胡志强;

摘要:当前对地观测卫星集群应用由静态目标场景向动态目标场景不断深化,对卫星集群高动态强时效性对地观测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亟需完备的自主任务规划方法克服卫星遥测指令控制存在的严格星地窗口约束,实现任务动态实时快速响应。为此,提出了基于事件触发的异质卫星集群分布式自主任务规划方法,实现目标的发现、判断、成像在轨自主闭环。首先,建立了基于事件触发的分布式多星任务协商框架,通过电子卫星和成像卫星的双层招投标机制...

基于傅里叶级数的小推力多引力辅助轨迹快速设计————作者:付亮勇;陈守磊;陆栋宁;刘一武;

摘要:针对传统间接法与直接法难以高效地设计连续小推力航天器在引力辅助机动下与目标天体交会的复杂行星际任务轨迹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利用有限傅里叶级数对位置状态逼近的快速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在解析满足边界条件下,以燃料最优为性能指标,将轨迹优化设计问题转化为一个满足系统推力约束和引力辅助约束的低计算量非线性规划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求解效率;并提出了飞行轨迹圈数可行区间估计策略来解决形状法的最优性受飞行轨迹圈数影...

模块化可展开天线结构刚柔耦合设计与驱动力分析————作者:田大可;张昊;王永滨;方纪收;金路;石祖玮;范小东;

摘要:模块化可展开天线具有通用性好、适应性强、拓展灵活等特点,是满足未来大尺度天线在轨装配、在轨建造等需求的一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构型形式。为更好地掌握六棱柱模块化可展开天线在轨展开过程中结构的力学特性,开展了天线结构刚柔耦合设计及驱动力分析。首先,开展了模块化可展开天线结构方案设计,阐述了结构组成及展收原理。其次,基于解析几何方法,建立了等效包络圆数学模型,求得了肋单元夹角等关键参数,并建立了可展开天...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征稿简则

摘要:<正>《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技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办刊宗旨是交流科研成果,探讨前沿技术,活跃学术研究,促进人才成长,服务空间事业,努力使《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成为国内一流的学术技术刊物。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积极开展学术研讨,使本刊成为中国空间科技人员发表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探讨前沿技术的重要园地;成...

面向多目标探测的高轨遥感卫星观测任务规划方法————作者:凌龙;朱燕麒;鲁之君;王洁;吴同舟;冯倩;

摘要:高轨遥感卫星具有广阔的视场覆盖范围、高效的观测时效性以及强大的连续成像能力,能够有效获取重点区域和目标的关键特征信息,已经成为现代遥感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高轨遥感卫星在区域凝视任务中,经常面临多目标同时监视和跟踪的应用需求。为了解决多目标观测需求下任务执行效率较低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高轨遥感卫星成像任务规划方法,创新性地设计了一种“评价矩阵”作为差分进化算法的目标函数,实现了...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