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规划与设计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水利规划与设计

水利规划与设计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1-5014/TV
国际标准刊号:1672-2469
主办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主管单位:水利部
上一本期杂志:《水利技术监督》科技期刊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水利发展研究》水利工程职称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水利规划与设计》以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水利方针政策,探讨水利发展战略,开发水利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推动水利规划设计行业发展为宗旨,面向全国水利行业以及与水密切相关行业的政府机关、科研教育、设计、施工、管理等部门,为水利工作者以及关注、支持水利发展的各界同仁提供信息平台。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规划战略、水资源、防洪减灾、设计与施工、工程管理、译文、简讯。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汾河太原城区湿地水环境治理探讨 李建波

  原州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成效及管理 杨长林

  疏勒河灌区项目前期工作管理探讨 张丽,赵国荣

  “推拉理论”在水库移民搬迁中的应用 吴贵胜

  讨赖河流域现行分水制度下干旱应对措施研究 要金贵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应重视的管理问题 马云燕

  建昌县节水增粮工程建设分析 贺磊

  岩溪水库工程规划阶段移民社会风险研究 吴庆东

  山东省南四湖湖西平原水库水源论证分析 刘友春,李桂森,闫芳阶,朱龙腾

  对泰兴市水资源水环境保护的思考 蒋爱武

  北京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提标工艺研究 杨永义,姚宁,康家伟,谢正威

  基于Delft-3D的湖底形态研究——以上海迪士尼中心湖为例 冯双平,王宏俊,唐建华

  城市化对水文循环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徐雷

  成县水文站东河“8•12”暴雨洪水特性分析 冯国强,台会选

  漠阳江双捷拦河闸重建工程消能试验研究 黄智敏,付波,陆汉柱,麦栋玲

  严寒地区渠道破坏类型分析及处理措施研究 盛岩,王丰

  红海水库主坝渗流分析 喻少平

  水库移民项目建设管理问题与对策 尉光文,龙爱华

  水利项目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李国东

  核心期刊文章发表:软基处理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

  【摘 要】软基处理在水利施工中应用比较多,其是保证水利工程地基质量的有效措施。水利工程中,一般地基土质性能比较差,土壤的含水量比较高,而且水利工程多建在水域充足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土质多属于软土,为了保证地基的强度,比如对软土进行特殊处理。下面笔者对软基处理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介绍,希望对施工单位提供一定帮助,有效的改进软基处理技术。

  【关键词】软基处理,水利施工,技术,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越来越快,水利工程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由于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所以施工单位不得不对软土地基进行开发,在水利工程施工前,需要先做好软基处理工作。软基处理的质量影响着水利工程的质量以及效益,如果软基处理的水平不高,则可能造成地基沉陷等问题的出现。下面笔者对水利工程中常见的软基处理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以供参考。

  水利规划与设计最新期刊目录

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工程向海河流域受水区农业补水研究————作者:刘江侠;任涵璐;王立明;果有娜;

摘要:海河流域作为华北粮仓的重要区域,农业缺水将影响国家粮食供给安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是解决海河流域缺水问题的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文章在分析现状农业供用水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工程和海河流域内现有工程向农业补水的可行性及补水范围和补水量。结合引黄和东线干线的供水范围,从深层地下水超采和引黄水源退减等角度,论证农业补水范围;从恢复地下水超采、保障农业粮食安全等角度,确定调水需求。最终确定农业...

恢复性效益导向下的盐城市滨水公园优化设计研究————作者:方美清;王明艳;王晶晶;孙璐;徐红;朱青云;

摘要:城市滨水公园作为城市居民进行休闲、游憩、健身等活动的主要场所,对人的身心健康颇为有益。文章立足对盐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的现状分析,引入康复性景观、亲自然等理论,遵循整体推进、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特色彰显的原则,提出以水筑园、以水润景、以水养人、以水造绿、以水塑文的优化设计路径,旨在设计出具有康养、生态等复合功能的城市滨水公园景观,提升盐城市的环境福祉,且为其他城市滨水公园的升级改造提供新视角

以基础设施复合化为向导的江河整治工程景观融合策略研究————作者:魏忆凭;张家子;

摘要:文章聚焦城市江河整治工程,探索基础设施复合化与景观融合提升策略,以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践案例结合方法,以吴淞江整治工程(昆山段)为例,归纳出堤景融合、城江融合、滨江可达三大策略。构建景观融合提升的策略原则、框架与实践路径,旨在促进基础设施与城市景观协调统一,提升景观空间品质,为其他江河流域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及该领域研究与实践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通州堰宋庄蓄滞洪区的规划与功能分析————作者:王慧;

摘要:为分析北京市通州堰宋庄蓄滞洪区规划与功能,以宋庄蓄滞洪区工程为研究对象。在简述通州堰防洪体系框架的基础上,明确宋庄蓄滞洪区在通州堰防洪体系中的作用,详细阐述蓄滞洪区工程规划范围、规模及具体措施,分析并总结防洪工程的功能与价值,得出滞洪区防洪工程的积极意义及待改进之处,旨在为构建更安全高效的城市防洪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强化城市防洪体系的自我修复与抵御自然灾害的韧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淮河中游险段崩岸等级划分研究————作者:张辉;倪晋;贲鹏;王久晟;

摘要:淮河中游来沙大幅减小,河槽不断下切,局部河势变化剧烈,崩岸风险加剧,影响了防洪、航运及沿淮经济发展。文章以淮河中游怀远南湖险段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淮河中游险段崩岸等级划分方法,综合考虑了险工段的岸线状况、河道边界条件、局部河势摆动情况、近岸河床冲刷程度及近岸河床坡度变化情况等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崩岸后可能致灾损失,构建了蓝色岸段、橙色岸段、红色预警岸段具体划分标准。结果表明:怀远南湖险段上段为橙...

基于改进集成学习算法的城市需水量预测方法研究————作者:卜克俭;李慧;王晓雨;

摘要:为了克服城市供水短期水量预测单一LSTM模型在精度与泛用能力上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集成学习框架的CFOA-Adaboost-LSTM改进组合模型。该模型以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为基模型,经Adaboost集成学习增强,再借捕鱼优化算法CFOA自动寻优超参数,以提升预测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较单一LSTM基模型和AdaboostLSTM模型,提出的预测模型精度分别提高了13.33%和1.63%。该...

韶山灌区水利遗产的价值体系与保护传承研究————作者:贺翠华;李光传;唐非易;

摘要:韶山灌区作为新中国水利建设的重要典范,是兼具功能性与文化性的复合型水利遗产。文章从遗产基本要素、历史沿革、核心特征、多元价值、保护现状及发展路径等维度,系统梳理其作为灌溉工程、红色地标、生态廊道的多重属性,揭示其在治水理念、民生保障、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独特价值,为新时代水利遗产的保护与活化提供实践参考

武汉市红旗湖片区洪涝多目标优化调控策略研究————作者:马方凯;高祎;廖卫红;李海辰;梁永帅;郑和震;

摘要:为提高武汉市汤逊湖流域红旗湖片区在强降雨条件下对洪涝灾害的抵抗能力和蓄排设施的协同效率,采用InfoWorks ICM建立一二维耦合的城市水文水动力模型,精准模拟区域洪涝过程。基于排口与调蓄池联合调控的策略,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根据红旗湖片区排口水位预降情况和调蓄池启用状态设置多种工况,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与滚动优化策略动态求解不同工况下最优闸泵控制规则,并模拟最优策略下的洪涝响应。结果...

广东省地下水超采区深层承压水动态变化与原因分析————作者:雷洪成;刘达;洪昌红;段凯;

摘要:为揭示广东省地下水超采区水位变化规律和恢复机制,选取湛江市赤坎区、霞山区8眼深层承压水监测井2018-2024年地下水埋深监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水位动态法及空间插值技术,系统分析地下水埋深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深层承压水埋深呈显著减少趋势,年均变化速率达-1.94m/a,2024年末平均埋深较2018年降低11.64m,水位上升区面积占比达94.5%。(2)...

大中型灌区工程建设阶段风险研究————作者:汤之飞;倪坚敏;

摘要:为系统对大中型灌区工程建设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文章通过海南省牛路岭灌区工程案例,结合工程渠系建筑物施工的重点难点,对工程建设期间的施工用地、设计变更、工期控制、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资金支付、工程验收等7大方面潜在风险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强化用地保障、严管质量安全、发挥项目法人统筹优势等风险防范策略,为灌区工程项目法人建设管理有效规避风险提供经验和借鉴

山区光伏电站排水关键技术研究————作者:王金磊;周家丰;

摘要:山区光伏电站易受暴雨冲刷影响,排水不畅可能引发积水、水土流失及边坡失稳等问题,给光伏电站的安全运行带来了严峻挑战。文章以三亚100MW农光互补项目为例,采用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光伏电站排水系统流量计算、排水口优化、水系连通及边坡防护等关键技术,提出了一套适应复杂地形的排水设施布置方案。结果表明,该方案有效降低了积水风险、水土流失及边坡失稳隐患,为山区光伏电站的优化设计与灾害防控提...

云贵走廊三生空间景观格局演化特征研究————作者:陈体洋;罗栎媛;李效梅;

摘要:为了探究云贵走廊三生空间2000—2020年的景观格局演化特征,文章从斑块和整体两个尺度,结合10个景观格局指数对其进行量化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斑块尺度下生态空间斑块形状趋于破碎化,人类活动对其影响严重,生活空间与之相似,但生产空间反之;(2)整体景观尺度下斑块的破碎度在增加,朝多样复杂化的趋势在发展,景观丰富度在逐年增高。研究丰富了云贵走廊特征研究的理论方法并为今后云贵走廊的保护发展提供科...

基于GMS的武威盆地地下水开发利用评价————作者:曾海涛;马金珠;郭玉宁;张丽;

摘要:为推动武威市地下水资源规划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以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合理决策,以武威盆地为研究对象,采用GMS(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地下水模拟软件模拟并比对武威盆地地下水埋深在时空上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虽然武威盆地经过治理后地下水水位相较于过去几年降速有所减缓,地下水漏斗规模逐渐缩小,但持续的超采仍然对区域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安全造成了不利影响。研究明确了地下水...

新疆塔河流域开都孔雀河数字孪生建设与思考————作者:李江;董建忠;

摘要:为提高塔里木河流域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调配与工程运管水平,探索数字孪生支撑复杂流域治理路径。以开都孔雀河为典型,开展数字孪生建设试点,按照“大系统设计、分系统建设、模块化链接”的思路,通过整合多源实时监测与L1~L3级地理空间数据夯实数据底板,开发了洪水演进、水量调度等专业模型库及智能调度知识库,成功构建了覆盖水旱灾害防御、水网智能调度、田间水量分配及泵组异常智能预判的四大核心系统,首次在塔河实现...

季节性冻土区衬砌渠道冻融期温度变化分析————作者:王瑞萍;王富;夏玉红;田树民;赵卓琪;王培蓉;

摘要:季节性冻土区的衬砌渠道在冬季和春季的冻融循环中,容易因温度的变化产生冻胀和融沉,为探究冻融期内的温度变化差异以及温度变化带来的混凝土变形量。以衬砌渠道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动监测系统和人工方法对不同点位的温度和混凝土变形量进行监测,揭示了衬砌渠道的温度动态变化特征和混凝土变形量特性。结果表明:在冻融期内,基土内的日平均温度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而保温板上和混凝土内部则呈锯齿状变化趋势,变化幅度较大,总...

由基岩变形模量探讨中、低拱坝建基面要求————作者:李国东;陈德令;陈秋帆;宗大翔;

摘要:文章基于规范对中、低拱坝建基面要求的灵活性,由基岩变形模量探讨了中、低拱坝适合的建基面要求。采用数值模拟法,变化基岩变形模量来模拟不同的坝基开挖深度和建基面的地质条件,分析坝体应力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坝基地质条件、基岩变形模量与坝体应力变化具有显著相关性,建基面适合的地质条件要求,可用基岩变形模量来量化控制范围。文章提出了中、低拱坝建基面可选择Ⅲ1~Ⅲ2...

优化算法与VMD-BiLSTM结合的大坝变形预测模型————作者:许小荣;朱明远;石佳晨;

摘要:大坝变形是评估大坝安全的重要指标,准确预测变形趋势对于保障大坝安全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变形数据的非线性特征和复杂的影响因素,提升预测精度面临较大挑战。为此基于“分解-重构-预测”的思想提出了一种结合群智能优化算法的变分模态分解(VMD)-双向长短期神经网络(BiLSTM)的大坝变形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使用经遗传算法(GA)优化的VMD把原始数据分解为若干个本征模态分量(IMF),并通过计算样本熵将...

多根螺旋形钢纤维在混凝土基体中的粘结性能研究————作者:潘迪挺;侯宏伟;李贺东;

摘要:文章研究了不同纤维间距和基体类型对多根螺旋形钢纤维在混凝土基体中的粘结性能的影响,并使用直形纤维以及单根纤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多根螺旋形纤维在初步脱粘后粘结力会出现第二次增长,且在滑移阶段中前期所维持的粘结力显著高于直形纤维,但基体剥落的出现会劣化螺旋形纤维与基体的粘结能力。纤维拔出过程中的变形作用可使螺旋形纤维的峰值荷载和拔出能达到直形纤维的2倍以上,且纤维增强基体中的约束效应能使螺旋形纤维粘...

重庆市洪水风险特征与防洪能力提升研究————作者:张宜清;黄火键;张继昌;于艺;陈俊;曹雪健;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使洪水发生的不确定性增加,科学完善城市防洪减灾体系、有效提升重特大洪涝灾害防御能力极为迫切。通过分析重庆市洪水风险特征、保护对象分布、洪涝灾害损失及成因,研究提出重庆市安全韧性防洪减灾体系构建的思路和对策。结果表明,重庆市同时受过境洪水和本地洪水双重威胁,主要江河防洪保护区受过境洪水威胁大、损失风险高,本地洪水致灾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按照“流域统筹、分区施策,畅排增蓄、联调控险,综合减灾...

水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体系研究和应用————作者:周雪欣;葛晓霞;赵晓晨;张亚娟;

摘要:国家水网是集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系统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系,其效益和影响均较为显著。为提升环境影响源头预防效能,充分发挥水网综合效益,通过梳理水网建设规划主要内容及重点工程,深入分析各类工程环境影响特征,基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技术导则,提出水网建设规划环评技术体系框架和评价重点,应用于广东省水网建设规划环评案例,并总结了水网建设规划环评现存问题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