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所属栏目:经济期刊 热度: 时间: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7-1504/F
国际标准刊号:2095-929X
主办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上一本期杂志: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
下一本期杂志: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财经期刊,1989年创刊,财经类学术期刊。《山东财经大学学报》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校内外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全体编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办刊成绩。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致力于弘扬学术创新精神,提倡学术自由和平等,注重理论创新,紧扣时代热点和学科前沿问题,积极报道财经理论研究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从2010年起开始全面推行学术论文的匿名审稿制,聘请相关学科专业领域专家、学者作为评委,逐渐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的评审专家队伍,提高了论文审稿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程度,理顺了论文(稿件)的评审流程,提高了论文的审稿质量和期刊的学术水平,赢得了广大读者和作者的认可。读者群遍及全国各高校、财政税务机关、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业等单位,已成为学者、财经部门领导者以及企业管理者的良师益友,欢迎学界同仁惠赐佳作,踊跃投稿。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杂志栏目设置

  专家论坛、财政与税收、金融与保险、财务与会计、企业管理、国际经贸、经济法、地方经济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杂志社征稿要求

  1.内容:立意新颖,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严密,语言精炼,资料可靠,能及时反映所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本刊尤为欢迎有新观点、新方法、新视角的稿件和专家稿件。

  2.格式必备与顺序:标题、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或参考文献。篇幅以2200-8800字为宜。2200字左右为1个版面。

  3.请在来稿末尾附上作者详细通讯地址。包括:收件人所在地的省、市、区、街道名称、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信箱、代收人的姓名以及本人要求等,务必准确。论文有图表的,请保证图片和表格的清晰,能和文字对应。

  4.本刊实行无纸化办公,来稿一律通过电子邮件(WORD文档附件)或QQ发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来稿必复,来稿不退,10日未见通知可自行处理。

  5.本刊来稿直接由编辑人员审阅,疑难重点稿件送交相关专家审阅,本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客观”的审稿原则,实行“三审三校”制度。

  6.来稿一经采用,杂志社将发出《用稿通知单》,出刊迅速,刊物精美,稿件确认刊载后,赠送当期杂志1册。

  阅读推荐:经济世界

  《经济世界》经济报道期刊,1984年创刊,是由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主办的专业性学术经济报道刊物。介绍国外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动向,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以经济新闻杂志的形式,向读者提供有关国家经济的有深度的和综合性的报道。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山东财经大学的红色基因溯源——顾准、陈先与山东省立商业专门学校————作者:查玉喜;于洪良;吴大新;

摘要:山东财经大学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48年济南解放后成立的山东省立商业专门学校,她是一所“抗大”性质的、具有纯正红色基因的财经干部学校,由党内著名的经济与会计专家顾准、陈先分别担任校长和副校长。在培养模式上,学校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素质培养,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顺利推进,尤其是接管上海与福建的财经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干部资源。1949年,根据形势需要和上级要求,学校进行了人员和培养目标的调整,成为全...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战略意义及实现路径————作者:桁林;孟庆友;杜旷;

摘要:现代化作为涵盖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等多维度的系统性变革,既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与国际地位的核心标尺,更关乎民族命运与人民福祉。基于各国历史传统、资源禀赋和社会结构的差异性,现代化道路必然呈现多元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立足国情与实践经验,构建起以“内涵引领方向、特征塑造模式、意义明确价值、路径提供支撑”为逻辑主线的完整理论体系,其五大核心内涵、三大独特表征、四维战略价值与五重实践进路环环相扣,共同承载中...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25年重点选题

摘要:<正>《山东财经大学学报》创刊于1989年,是由山东财经大学主办的财经类学术期刊,系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核心期刊(A刊核心)、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山东省社科类优秀期刊,其中“金融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主要有国民经济,财政研究,金融研究,国际贸易,区域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产业经济,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

“十五五”及未来规划期接续与持续发展聚焦指向——兼论经济大省与强市打造多形态增长极————作者:郭先登;

摘要:区域与城市面对未来规划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要深刻认识赓续红色血脉、承续历史文脉、接续与持续平衡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互关联的重大理论命题和实践要目,协调协同发展是接续与持续发展的鲜明特征;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纲、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笃定建设强国战略目标;要以科学解析“过去式”、正确把握“进行式”、精准锚定“未来式”的新理念洞察未来,确立下个及其后多个规划期接续发展的...

自然保护区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以云南拉市海为例————作者:于元赫;吴健;于法稳;

摘要:自然保护政策对当地经济的影响一直是生态经济学领域的热点话题。基于云南拉市海自然保护区周边多年期农户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自然保护区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显著拉大了当地社区农户收入差距,且这种影响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自然保护区通过影响农户的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等生计资本“部分地”间接作用于农户收入差距,其中,自然资本发挥的中介效应...

农业大产业发展模式能否提振县域经济——来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证据————作者:赵艳艳;朱庆虎;

摘要:农业大产业发展已成为乡村振兴乃至农业强国建设的主要发力点。以县级统计年鉴2000—2021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估计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设立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考察农业大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设立为代表的农业大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了县域经济增长。进一步分析发现,以现代农业产业园设立为代表的农业大产业发展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推动了当地城...

中国居民福祉不均衡的多维动态演化和分解——从传统模型到机器学习————作者:何阳;赵文;王雪融;

摘要:居民福祉发展不均衡是地区发展不均衡和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问题。基于2010—202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收入、消费、教育和健康维度分析单维与多维不均衡的动态变化及各维度对多维不均衡的贡献,并通过集成回归树算法构建机器学习模型,构建一个更为全面的多维不均衡分析框架。研究发现:2010—2022年间收入和消费不均衡有轻微波动但维持在较高水平,教育和健康不均衡程度降低;收入不均衡在多维不均衡中占...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社会监督问题与治理————作者:齐鹏;韦辉;

摘要:社会监督是社保基金监督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强化社会监督是健全社保基金监督体系的迫切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保事业快速发展,我国社保基金社会监督工作不断进步,但目前仍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社保基金信息披露度仍然较低,不能很好满足社会监督需要;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责任不实,社会监督的行政依附性强;社会监督力量分散,监督权能弱;社会监督深度不够,与基金管理形势不适应;社会监督立法不足、可操作性差,依法监督...

外部需求冲击、产品转换与企业出口韧性——基于中国多产品出口企业的证据————作者:李仁宇;骆晶;

摘要:国际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提升企业出口韧性、保持出口稳定增长十分重要。基于2008—2016年中国多产品企业数据,考察外部需求冲击对企业出口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正向(负向)的外部需求冲击有利(不利)于多产品企业出口韧性的提升,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正向的外部需求冲击通过促进产品进入和退出、扩大持续在位产品的出口规模,增强企业出口韧性。异质...

中国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改革历程与实践进路————作者:杨骞;陈英华;

摘要: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聚焦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出发,深入阐明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内在逻辑,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四个方面,总结梳理中国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改革历程。基于客观翔实的数据,真实立体展现新时代以来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阶段性成效,全面认识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面临的问题挑战,立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

数字化转型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作者:魏庆文;

摘要: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基于2011—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和工具变量法,探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机制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创新质量和优化供应链效率两个途径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国有企业、东中部地区企业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高地区...

儒家文化对企业债务违约的影响研究——基于非正式制度视角————作者:刘海明;胡继孔;

摘要: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营造了新的环境和条件,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继承与创新,更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推动传统文化“两创”的关键问题。从非正式制度视角考察了儒家文化对企业债务违约的影响效应及机理。研究发现,儒家文化降低了企业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当企业处在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或引入海外独立董事时,这种降低作用更强;异质性结果表明,随着正式制度的完善,儒家文化这...

科技金融对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的作用机制与效应研究————作者:梁树广;冯倩倩;谢冉冉;

摘要:科技金融支持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在产业链中的应用,有利于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对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保障国家安全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究了科技金融对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影响机理,并基于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科技金融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科技金融显著提升了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相比公共科技金融,市场科技金融的影响效果...

我国城市群公共服务供给现状、机制创新困境及实现路径————作者:白金兰;

摘要: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相关公共服务的跨区便利共享是城市群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增进居民幸福感的关键路径。然而,目前我国城市群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还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特别在跨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构建方面。立足于我国城市群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分析,结合城市群公共服务供给的特殊性要求,提出我国城市群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的重要方向,并针对现实中供给主体动力不足、资金筹集和成本分担困难、行政壁垒高企以...

碳金融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非线性视角————作者:姚登宝;刘舒情;林宇航;

摘要:碳金融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融资保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从理论上分析碳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基于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ML)指数测度我国大陆30个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分析了碳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渠道。研究发现,碳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家庭老龄化对住房需求的影响研究——以北京市为例————作者:孙雪梅;张理政;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重要趋势,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住房需求产生影响。以北京市为例,运用Logit模型,从家庭微观层面探讨家庭老龄化对住房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老龄化与住房需求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且通过家庭财富这一渠道发挥中介作用。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家庭老龄化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存在户籍和退休的异质性。其中,户籍异质性表现为北京市户籍家庭老龄化与住房需求存在显著的倒U...

美国“去中国化”的表现、原因及中国的对策————作者:王宁;王传智;

摘要:从“脱钩”到“去风险”,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去中国化”的态势日益清晰,表现在中美贸易和投资的增长减速,美国限制中美贸易的贸易霸凌主义、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增多,以“小院高墙”为策略发动科技战,单方面与中国供应链脱钩四个方面。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以提高资本使用效率为目的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资产阶级政府则以经济安全和国家竞争为落脚点吸引资本回流,二者之间的矛盾是美国“去中国化”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则是美...

国内大循环结构特征与关键路径——基于市场信息传导视角————作者:王谦;吴仁同;

摘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从市场信息传导视角出发,基于城市价格和Granger因果关系构建国内大循环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考察国内大循环总体状况和空间差异。研究发现:从整体连通状况看,全国性经济大循环初步形成,局部循环仍有提高空间;从区域交互影响看,东部地区起到引领作用,中部地区发挥中介和桥梁功能,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处于从属地位;从城市功能定位看,不同城市在节点功能上存在较大差异...

人工智能赋能形成绿色生产力的机制与路径————作者:唐萍萍;胡耀华;胡仪元;

摘要: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价值导向和基本要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然要加快发展绿色生产力。人工智能作为当前新型的通用技术,能够通过数据为绿色生产力的形成提供新要素,通过算力为绿色生产力的形成提供新动能,通过算法为绿色生产力的形成提供新优势,通过数据、算力和算法的结合为绿色生产力的形成综合赋能,提升生产要素绿色化水平、生产力诸要素组合的绿色化水平以及生产力物化成果的绿色化水平。人工智能赋能形成绿色生产...

加快制度型开放,积极应对USMCA国际经贸规则——评《USMCA国际经贸规则解读及对中国影响的研究》————作者:林桂军;

摘要:<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制度型开放;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准确判断国内外新形势、深刻把握改革开放发展新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基本国策。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采取举措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是推进制度型开放的突破口之一。《美墨加协定》(USMCA)核心内容涉及31个国际经贸规则,...

  相关经济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