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评论

所属栏目:经济期刊 热度: 时间:

金融发展评论

金融发展评论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 65-1282/F
国际标准刊号:1674-8875
主办单位:中国金融学会;新疆金融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
上一本期杂志:《当代世界》经济期刊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中国合作经济》经济学期刊

  杂志简介

  《金融发展评论》以遵宁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为宗旨,遵守社会遵循时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贯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加强与社会科研队伍的协作,为繁荣新疆金融专业,促进新疆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市声经济,实现文化教育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知网,万方,维普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刊前述评、专稿、理论与实践、战略构想、观察与思考、改革纵横、热点透视、分析与对策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2014年外贸形势展望 鲁政委;肖丽; 1-11

  2 2013年中国外贸形势分析与2014年展望 薛蕊;苏庆义; 12-19

  3 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基层央行的实践与思考 课题组; 20-30

  4 Shibor的基准性检验及其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课题组; 31-53

  5 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下我国资本流动及其对人民币汇率影响的研究 徐涛; 54-67

  6 人民币与小币种直接汇率机制研究 中国银行新疆分行课题组; 68-77

  7 我国个人境外直接投资政策及路径选择研究 张琦; 78-84

  8 区域银行业压力与金融风险预警研究 马天禄;陈双;胡丕吉; 85-100

  9 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调查 姜林; 101-104

  10 土地财政对新疆经济发展影响问题研究 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课题组; 105-113

  11 加快新疆债券市场发展研究 曹振; 114-117

  12 中吉乌国际铁路建设投融资策略研究 中国建设银行新疆区分行课题组; 118-129

  13 金融学的人文特性及其文化阐释 白欽先;秦援晋;王藉; 130-144

  14 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管理研究 胡巍; 145-152

  15 中央银行金融消费争议行政调处机制创新研究 王新春; 153-158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摘 要]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间接融资的比例持续下降,金融脱媒的现象日益凸显,本文从分析我国金融脱媒产生原因及表现形式入手,研究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商业银行如何面对金融脱媒提出了建设性对策。

  [关键词]核心期刊论文发表,金融脱媒,商业银行,对策

  金融脱媒现象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金融市场发达的美国,美国银行业利率管制条例(Q条例)的执行使得存款的定期利率上限受到限制,当出现市场利率高于存款机构的支付存款利率时,大量的存款机构的资金流出,流向更高收益的证券资产。所谓的金融脱媒,指的就是资金供求双方不通过金融中介部门直接进行资金交易的过程,直接由资金的供给方流向资金的需求方,降低商业银行等间接金融中介机构在整个融资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简单讲,就是资金不用经过商业银行而直接到融资者手中。

  金融发展评论最新期刊目录

产业结构、营商环境与新质生产力的时频关联——基于小波相干模型分析————作者:李豪;宫铭烜;

摘要: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为三维引擎,其中固本培元培育产业生态的产业结构优化是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重要基石。本研究以省域产业结构优化与新质生产力的交互影响为研究对象,运用小波相干模型对 2008-2022年间中国省级指标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产业结构优化对新质生产力存在普遍的“短促效应”,即其促进作用主要集中在短期内。同时,在长短期时间尺度下,产业结构优化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领先滞后关系...

2025年度《金融发展评论》征文启事

摘要:<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制造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与达峰情景分析研究————作者:曾倩;郝明媚;

摘要:中国迈向低碳经济目标进程中,制造业减排成效是核心要件。本文采用生产理论分解方法和蒙特卡洛模拟方法,以2030年减排目标为背景,探讨中国制造业2000-2020年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并对2021-2050年碳排放潜力演化趋势动态预测。研究表明:潜在能源碳强度是制造业碳排放上升的主要原因,碳排放下降的关键因素是工业产出效率和能源使用效率。制造业各子行业根据特定发展轨迹,呈现不同影响。在基准情景下,制造业...

人民币在中亚区域的货币锚效应研究————作者:张又文;王哲;马璐璐;

摘要:本文基于Frankel-Wei经典锚测度模型,加入影响中亚国家的重要货币“卢布”,通过分析2010年7月-2024年6月中亚国家货币汇率月频数据,探究中亚四国(1)锚定人民币的程度,通过滚动窗口回归(Rolling Regression),评价了中亚国家锚定人民币的动态时变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人民币成为中亚国家锚货币的阻碍与挑战。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静态观察看,在中亚四国中,...

绿色声誉与企业经营绩效:来自有色金属行业的证据————作者:刘兴华;吴钰雯;

摘要:有色金属是重要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战略支撑。当前,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具有技术能耗高、碳排放相对集中的特点,在落实“双碳”目标行动中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研究绿色声誉与有色金属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有利于推动行业绿色转型,为政府部门制定绿色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基于我国A股有色金属上市企业2016-2023年的季度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绿色声誉对企业经营...

房地产业对金融业系统性风险的溢出效应研究————作者:罗胜涛;郭文伟;

摘要: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是我国防范重大风险的重要任务。为了研究房地产业对金融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本文将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的波动率分解为好波动和坏波动,从而衡量在正负向冲击下的行业风险状况,并进一步从时变视角、分位数视角和时频视角来研究正常状态、不同冲击规模和不同冲击周期下的风险溢出与传染。最终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时变视角下,好波动状态下房地产业降低了金融业系统性风险,坏波动状态下房地产业加剧了金融业系统性...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融资困境与路径选择——以宁夏484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例————作者:中国人民银行固原市分行课题组 ;何文虎;

摘要:作为特殊市场法人主体,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以及乡村善治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前在法律、政策、技术、物质、环境等基础条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金融支持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基础日益夯实。本文以宁夏484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基本特征,剖析了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面临的多重融资约束,主要表现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新质生产力推动民族地区数字乡村建设的机制与路径研究————作者:刘萍萍;文娅婷;

摘要:民族地区受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约束,其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着数字人才缺乏、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资源优势不突出等多重困境。具备高质量、高科技、高效能三大特征的新质生产力,能够驱动引领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从而为民族地区的数字乡村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新质生产力通过知识更新、科技赋能、数据赋能、绿色牵引等渠道升级民族地区生产力三要素及绿色生产力,并通过实施创新数字化人才...

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对碳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作者:张天玥;高翔;王安国;

摘要:本文基于2016年至2022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样本,采用双重差分分析法,探究绿色债券发行对企业碳绩效水平的影响。研究显示: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后,碳绩效水平反而有所下降,表明绿色债券目前还不能够完全发挥其积极的治理作用,以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碳排放水平的下降。进一步研究表明,其原因与研发投入有关,此外尚有其他因素。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替换变量检验、平行趋势检验等一系列检验后仍成立。通过比...

个股情绪传染效应与分析师乐观偏差————作者:吴慧慧;陆文萱;张雨辰;

摘要: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出发,本文深入探讨了个股层面上投资者情绪对分析师乐观偏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个股情绪对分析师乐观偏差具有显著的传染效应。传染路径分析显示,高涨的个股情绪能够吸引更多乐观分析师的关注,并促使管理层发布带有乐观倾向的业绩预告,从而导致分析师发布乐观的盈利预测。横截面分析进一步揭示,分析师个人特征无法显著降低个股情绪的传染效应;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和高水平的管理层能力有助于缓解传染效应...

金融机构参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作者:公茂刚;韩方营;郗睿超;

摘要: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是农户获得融资的重要途径,而金融机构参与意愿会直接影响这一贷款的实施效果。基于对579位金融机构客户经理的微观调研数据,研究分析了影响金融机构参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因素。结果表明,贷款人特征中的农业经营主体类型的现代化程度与金融机构的贷款意愿存在正向关联,土地经营规模、农业技能与金融机构的贷款意愿呈正相关,而贷款人年龄、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对放贷概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在配套机制方面...

我国金融发展探索的实践历程、理论指引与经验启示————作者:段世德;

摘要:中国金融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走出不同于西方传统的发展道路,对后发国家金融发展道路和国际金融格局影响深远,是中国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重视服务民生与实体经济,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水平,服务内外循环注重开放,稳定国家信用保障安全,是中国金融发展鲜明的实践特征;把握金融发展的工具性、人民性、适应性、自主性,成为中国金融发展遵循的规律指引。厘清了金融发展的属性、目的、规律和原则,在总结...

绿色金融支持干旱荒漠化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与探索————作者:张栋;梁艳;张舒媛;袁菊;

摘要: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新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和目标。新疆既是我国干旱荒漠化治理的核心区域,也是能源战略储备基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美丽新疆建设至关重要。本文立足绿色金融支持新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践,研究对比国内外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做法,梳理分析当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核算与评估、生态...

跨境收支视角下安徽省铜产业对外贸易对经常账户的影响研究————作者:叶文辉;田静;李嘉;杜静雯;

摘要:安徽省是我国铜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铜基新材料产业是安徽省重点打造的万亿级新材料产业。铜产业进出口对安徽省经常账户影响显著。近十年,铜产业进口规模稳步扩大,占全省货贸进口付汇总额比例稳中有升;出口方面,初级产品电解铜受国内外价差影响波动较大;再加工铜产品出口收汇小于初加工产品;“十四五”以来,深加工、高附加值铜产品出口收汇快速提升,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的“新三样”出口收汇稳步增长。目前铜产业外贸发展存...

2025年度《金融发展评论》征文启事

摘要:<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投稿须知

摘要:正>一、重要事项说明(一)投稿方式:本刊采用在线投稿方式,不接受邮箱、纸质稿件或其他方式投稿。请作者在《金融发展评论》网站(http://jrfp.cbpt.cnki.net)的“作者投稿系统”中注册并提交稿件。(二)投稿文章请勿另投他刊,否则后果自负。如需撤稿,请务必第一时间提交撤稿申请并与编辑部联系。本刊已开通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检测,文章引用检测超过20%的稿件一律不予刊登。(二)本刊暂不...

企业经营不确定性感知如何影响企业创新?————作者:万子贤;

摘要:本文使用文本挖掘法,从2010-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年报中提取信息,使用新词袋构建企业对经营不确定性感知程度的指标,并研究企业经营不确定性感知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经营不确定性感知的增强会显著降低企业研发投入及创新产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保持不变。进一步研究发现其主要机制是通过加剧企业金融化和加强管理层短视两条路径抑制企业创新。同时企业经营不确定性感知...

新金融服务规则的进展、问题和建议——基于粤港澳大湾区银行机构的调研————作者:何伟刚;胥爱欢;赵俊豪;赖锐标;

摘要: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参与金融业务试点”。我国内地金融管理部门参考国际通行做法,探索了符合国情的金融创新管理模式,特别是采取循序渐进的金融业务试点方式,为新金融服务规则实施打下了鲜明的烙印。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在新金融服务中落实国民待遇原则,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参与碳排放支持工具、数字人民币、跨境理财通...

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内涵、现实条件与创新路径————作者:胡超凡;陈柳钦;

摘要: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内涵指的是,金融服务要素和服务过程发生创新性转化,从而更好地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生成。从现实条件看,新时代主要矛盾为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社会之基,技术“创造性毁灭”和劳动要素的优化为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准备,两大变局则是加快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强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时代之需...

绿色金融、碳减排与减污降碳——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的研究————作者:李俊霖;黄辰聪;余妮妮;周瑾怡;

摘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本文以2017年中国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21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应用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对于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试点政策在总体上减少了碳排放,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试点政策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能源消费强度与促进绿色技术创...

  相关经济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