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所属栏目:经济期刊 热度: 时间:

收藏

收藏

关注()
期刊周期:半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61-1273/K
国际标准刊号:1005-3964
主办单位:陕西省文史馆
主管单位:陕西省文史研究馆
上一本期杂志:《军营文化天地》省级经济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旅游世界》省级优秀期刊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收藏》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收藏》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弘扬中华收藏文化,发展中华收藏事业,指导和推动群众,性收藏活动发展,报道收藏热点及信息,介绍藏品鉴赏知识及收藏经验窍门,推介藏界精英,紧扣市场行情,提供藏品赏析范例。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收录情况: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期刊优秀目录参考:

  1 唐近豪·时间幵始了 石莉; 2

  2 熊红钢国画欣赏 熊红钢; 4+3

  3 魏云飞作品 魏云飞; 1

  4 2014年佳富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3

  5 上海荣忻艺术品春季大型专家鉴宝大会火热征集中 4-5

  6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铁成作品·月影(孤品) 张铁成; 10

  7 宜兴紫砂百工坊 11

  8 观古楼·漆作 王伯杨; 12-13

  9 顾平作品 顾平; 15

  10 石峰山水画鉴赏“十五” 石峰; 17

  11 赵少儼墨花墨禽 赵少俨; 19

  12 “中国紫砂十大名壶”配额紧俏上涨在即! 23

  13 释迦牟尼火焰背光金佛 25

  14 展讯 26-27

  15 也可以清心——茶器鉴赏专题 耕生; 28-29

  出版广角投稿视觉设计在城市旅游网络服务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的稳定增长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终端应用已逐步渗透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出版广角 ,界面,互动性

  1 中国大陆城市旅游发展现状

  城市旅游是指以现代城市为依托,以城市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特有的人文景观为吸引要素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发展及推动,中国国内旅游已经逐渐形成规模化产业,旅游产业支柱作用也更为明显。2014年2月2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有关 “交通、邮电和旅游”内容显示,2013年,国内游客32.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国内旅游收入26276亿元,同比增长15.7%。旅游业在质和量的发展上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旅游资源的整合及旅游产品的开发也呈多向度发展。作为新兴旅游方式的城市旅游,更是未来提升城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之一。

 

  收藏最新期刊目录

石质文物建筑保护修缮——以重庆璧山区朝元寺牌坊为例————作者:何冬寒;陈金格;

摘要:<正>一、朝元寺概况朝元寺位于重庆市璧山区大兴镇朝元村2组,场镇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距重庆主城区40公里,是璧山的西大门,城丁路穿镇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据记载,朝元观,县西30里,观前一石形如龟,相传夜出践禾,被雷击断,痕跡宛然,俗因名为“灵龟寺”。又传,在明代,灵龟寺香火旺盛,当时住持法名朝元,后人为了纪念他,将此寺庙更名为“朝元寺”。现存朝元寺建于明代万...

深圳市中英街历史博物馆馆藏2件三级文物铁炮的保存状况及保护修复————作者:段萍;

摘要:<正>一、引言深圳市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坐落在深圳东部大鹏湾畔沙头角镇,是一座专题性地方志博物馆,展厅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一层至四层常设展览《百年中英街》较全面地记录和反映了中英街的百年沧桑史,是中国近代百年社会历史变迁的历史见证

重庆市璧山区狮子桥牌坊保护修缮设计————作者:林锦欣;郭西娅;

摘要:<正>引言牌坊是形状像牌楼的建筑物,旧时多用来表彰忠孝节义的人物,如功德牌坊、贞节牌坊。从功能上看,明清时期,川渝地区的牌坊主要是旌表牌坊,作用为给予符合当时社会道德的人一定程度的表彰和嘉奖,同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从材料上看,早期牌坊以木为主,后木石并用,至明清时期多全石、砖,也有琉璃等其他材质

璧山大竹林王家宅保护与修复————作者:卜美林;陈金格;

摘要:<正>引言大竹林王家宅位于重庆市璧山区三合镇双河村1社大竹林屋基,坐南朝北,由当地乡绅王作新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修建。原建筑由北至南依次为前厅、中厅、后厅,两侧为厢房,受到年久失修、居民改造等因素影响,现仅存前厅及石质大门,中厅及厢房已拆除新建,后厅也已改造且垮塌严重。因此,对大竹林王家宅的保护与修复策略进行研究尤为重要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青铜器鉴赏与分析————作者:秦建豪;

摘要:<正>引言在古代,青铜器被尊称为“金”或“吉金”,其本质为铜、锡、铅等元素融合形成的合金。新铸青铜器呈金黄色,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出土的青铜器表面会形成青绿色的锈蚀层,因此,我们通常称其为“青铜器”。中国青铜器以卓越的技术水平和深厚的文化内蕴,在全球青铜艺术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生动呈现了中国五千年青铜发展历程中的精湛工艺与丰富文化积淀。本文通过介绍湖北省博物馆的青铜器收藏,重点赏析该...

古代玉器中的龙纹饰——以杭州文物有限公司藏品为例————作者:王春丽;

摘要:<正>引言“龙”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力量、神秘、智慧和吉祥,是数千年来人们崇拜的偶像。早在远古时期,先民就对龙极为推崇,龙的形态和象征意义也随着时代、文化及工艺的演变而不断变化。数千年来,由于龙的特殊地位,在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物上都有大量龙纹图案,龙纹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中最富生命力的一种图案。尤其在中国玉雕艺术中,龙纹更是重要的创作题材,以龙的形象作为主题纹饰...

西李门二仙庙————作者:王雁翔;

摘要:<正>引言古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西李门二仙庙现存建筑造型多样、构造独特、结构精巧,保留了完整的明、清代建筑布局,遗存有金代原构,为古建筑研究者提供了建筑实物,是晋东南古建筑群区域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发展不可多得的资源

空间视域下博物馆展陈研究——孔子博物馆馆藏竹木雕文物赏析————作者:朱婧;

摘要:<正>引言在博物馆展陈的设计安排中,空间不仅是展品呈现的物理承载物,也是架构文化叙事体系、引导观众深度体验的核心载体。伴随着博物馆学理论的持续演进,在空间视域下,展陈设计成为研究焦点,其针对空间布局、动线规划、氛围营造等多维度进行综合把控,实现了观众与展品的深度沟通。作为弘扬儒家文化的关键窗口,孔子博物馆馆藏竹木雕文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艺术价值,这些美轮美奂的文物不仅是工艺技术的呈现,...

殷墟铸铜遗址相关探讨————作者:崔敏;

摘要:<正>一、引言殷墟遗址是我国商代后期重要的都邑遗址。商代是我国青铜冶铸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对于殷墟遗址铸铜作坊的研究就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之前,已经有学者对殷墟铸铜遗址进行了研究,如岳占伟等的《殷墟铸铜遗址综述》简单论述了殷墟铸铜遗址,并对相关冶铸技术进行了研究;常怀颖的《夏商都邑铸铜作坊空间规划分析》从地理位置角度对夏商时期都城内部铸铜作坊的空间布局进行了分析等等。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

古建筑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的协同策略————作者:侯亮;

摘要:<正>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古建筑面临的生存环境逐渐恶劣。古建筑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古人的智慧结晶,代表着当时社会的繁荣发展。古建筑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经历了一些极端天气或是人为破坏,很多古建筑急需得到保护。在新时期背景下,基于协调发展理念,加强对古建筑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促进地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是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

明清“鸳鸯”内涵变迁————作者:李秋时;

摘要:<正>引言“鸳鸯”不仅是鸟类的物种指称,也是配偶、恩爱的代名词,这一概念所指的鸟类物种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发生过一些变化。古人认为的“鸳鸯”最早是指今天的赤麻鸭,而今天被广泛认为的鸳鸯在古代名为“鸂鶒”。对鸳鸯所指的鸟类随着历史发展逐渐发生了变化。至明清时期,人们对“鸳鸯”的认识被彻底改变并延续至今。本文将以明清时期为讨论中心,以物质文化史为研究路径,以图像、文献记载为研究材料,探讨这一现...

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壁画图像内容文化解读————作者:李伟伟;

摘要:<正>作为北齐军事与文化枢纽,晋阳的墓葬艺术是了解北朝社会的重要维度。徐显秀墓壁画以穹窿顶墓室为空间载体,将宴饮出行等世俗场景与天象神祇等宗教符号并置,构建起生死贯通的视觉体系。这种图像配置既延续了西周昭穆制度的礼仪传统,又融入了游牧文化的审美趣味,形成了中原与西域艺术交融的独特范式。对其内容进行深度解构,有助于厘清北齐时期礼制崩坏与文化重构的历史脉络

从宁远城遗址看其军事防御思想————作者:罗俊雄;

摘要:<正>引言宁远城遗址原本是明朝末年辽东防线的重要堡垒,其建筑结构与防御体系体现了当时的军事防御思想,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随着考古学的不断发展,宁远城遗址的研究日益深入。本研究结合文献及考古发现,全面梳理宁远城遗址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深入探讨宁远城遗址的城墙、城门、文物等关键要素的结构分析,揭示其背后的军事防御思想,更加全面地了解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为宁远城遗址的保护和研究...

吴冠中山水画的写意特点与艺术思想探究————作者:祁玮昭;

摘要:<正>吴冠中是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中的标志性人物,其山水画以独特的写意性语言打破了传统与西方的界限,形成了兼具民族精神与现代审美的艺术范式。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吴冠中率先提出“笔墨等于零”的革新理念,将形式美与意境美作为创作核心,以线性韵律、空间构成与色彩张力的重构,赋予山水画以强烈的视觉表现力。本文聚焦吴冠中山水画的写意特点,从笔法提炼、形式简化与意境营造等维度展开分析,探讨...

商周青铜器装饰的演变与艺术逻辑————作者:孙玥;

摘要:<正>从公元前1600年商王朝建立,到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青铜器不仅是实用的器物,更是贵族阶级权力与地位的象征。青铜器上的纹饰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通过视觉元素影响着使用者的感官和思维。青铜器的设计者创造了一系列纹饰,这些纹饰与当时统治阶层信仰的文化体系相关,通过器物的使用和传播成为整个社会共享的文化符号。尽管这些纹饰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改变,但是在整个演变过程中,贵族阶层对于这些纹饰...

唐宋墓葬壁画中所见排箫形制的类型学考辨————作者:魏旭爽;

摘要:<正>引言类型学(typology),又称为“形式学”“器物形态学”,是考古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俞伟超《考古类型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指出:“类型学方法主要被用来研究器物的演化过程。其实,这种方法不仅可研究器物的形态演化规律,人们制造的各种建筑物(包括墓葬)、交通工具、服装,乃至雕塑、书画等等物品,都可以用它来研究其形态变化过程。”而如果将类型学应用于乐器研究,就可以通过乐器中呈现的一...

烟胶凝粹 墨香沁古——孔子博物馆馆藏胡开文制集锦墨赏析————作者:颜鑫;

摘要:<正>引言集锦墨,是指成套组合的艺术墨锭,往往以特定题材汇集多枚墨锭,融绘画、篆刻、书法、雕塑于一体,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观赏价值。在众多集锦墨佳作中,以名山大川和历史名胜为主题的墨品尤受文人雅士推崇。孔子博物馆收藏的清同治年间胡开文制黄山图墨与西湖十景墨,便是其中卓荦不群的代表,两套墨皆出自曲阜孔府旧藏,是清代衍圣公府书斋中典型的文房清供之物,既是实用的书写用墨,更是案头赏玩的艺术精...

圣水岩庵石造像艺术见证——以观音菩萨石造像为例————作者:卢梦诗;

摘要:<正>引言圣水岩坐落于福建将乐县陇西山与万泉乡交界处,海拔1561米。据清乾隆版《将乐县志》记载,此处“山巅有泉,不溢不竭,病者饮之可愈,旱时祷之辄雨”,因而得名“圣水岩”。岩间存有一座石板构筑的圣水岩庵,初建于唐代,历经多次修葺逐渐发展为佛道共祀的宗教场所,清末庵堂倾圮。庵内现存石造像多为明代作品,雕刻工艺精湛。本文通过分析这些造像的艺术特征与历史背景,探讨其在宗教信仰、艺术审美与文...

木雕工艺的应用与分析————作者:陈艳婷;邓志文;刘志伟;

摘要:<正>引言木雕作为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民间工艺形式。自秦汉施彩木雕、唐代佛像木雕,至明清时期,木雕艺术历经数百年传承创新,不仅种类呈现多样性发展,绘画与雕刻技艺也臻于成熟。其材质丰富,造型独特多样,深受古代社会青睐,承载着独特的社会与人文价值

沈阳锡伯族灯官秧歌传承方式与创新效应————作者:张婉毓;张婉蓉;

摘要:<正>传统舞蹈蕴含丰富的资源,既能在保护中传承发扬,又能在创新中发展利用。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沈阳锡伯族灯官秧歌承载着锡伯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髓,在其舞蹈演变中占据着核心地位。锡伯族灯官秧歌不仅是锡伯人精神信仰与生活态度的展现,更凝聚着深厚多元的“文脉”,是活态的民族文化传承。如今,沈阳锡伯族灯官秧歌呈现出既坚韧又脆弱的双重特质。其坚韧体现于沈阳这片土地上的千年接续;脆弱则表现为...

  相关经济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