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模式探索与实践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11-04-13 08:12 热度:


  英国著名建筑师布朗(HarryFaulkner-Brown)提出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十要素”被公认为设计原则,这十个要素为:(1)灵活性;(2)紧凑性;o)易接近性;(4)能扩性;(5)易变动性;(6)易组织性;(7)舒适性;(8)环境稳定性;(9)安全性;(10)经济性。[8]
  我国图书馆学家李明华结合多年来使用、设计、管理图书馆的经验,将图书馆建筑的设计原则总结为八点:(1)功能第一;(2)经济高效;(3)科学先进;(4)环境协凋;(5)考虑发展;(6)因地制宜;(7)密切配台;(8)符合规范。
  除此之处,还有很多文章运用大量的篇幅论述了图书馆建筑的设计原则,都基本上包括在以上所述的两种类型之中。笔者认为,图书馆建筑的设计原则应该是满足这种特殊类型的建筑所必须遵从的。图书馆建筑作为民用建筑的一种,首先应该满足一般建筑的设计原则,如以功能为主、经济、舒适、因地制宜、与环境相协调、符合规范等原则,但同时,考虑到高校图书馆建筑的特殊性,还应该遵从其独特的设计原则。
  4.1灵活的原则
  据专家计算,一个图书馆的使用寿命为50-100年,而适用年限仅为20年,若在设计中注重建筑空间组成的灵活性,将会增加其适用年限。鲍家声教授曾经说过:“使用的灵活性是现代图书馆的重要特征,常被称为现代图书馆建筑的生命。”现代科学技术对图书馆的影响是深远的。未来的发展我们无法得知,而图书馆的建造周期往往较长,使用年限更为久远,因而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就要做到灵活多变、扩容互换的可能性,使图书馆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所谓灵活性是指建筑内部空间的布局必须便于调整,能够满足馆藏图书的扩充计划,并能够应付各种新型服务项目的增加,或功能空间的调整等需求。因此,图书馆建筑的灵活性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建筑内部功能的互换性。比如;藏阅合一的阅览室内,家具(包括书架和阅览桌椅)应有很大程度的可调整性;阅览区和书架区的任意组合都能让大部分读者获得良好而充足的采光和通风;书架区与阅览区之间应有功能的互换性。
  2、建筑外部空间的可扩展性,即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应有向外扩充的能力。
  4.2高效的原则
  印度著名的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图书馆学八定律》的第四条定律中指出:“节约读者的时间”,可见高效性在图书馆建筑中的重要性。只有一所高效的图书馆才能够对读者产生吸引力。这里的高效,一方面足指高校图书馆所处的位置应使读者便于到达,即它的可达性要高;另一方面是指读者进入图书馆内部时,建筑空间及其布局应易于了解、掌握,即它的通达性要好。
  一些高校图书馆为了追求所谓的形式或某种意寓不惜牺牲建筑功能,使内部空间曲折迂回,读者进入图书馆如同迸入了迷宫一股,读者的时间浪费严重,同时还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服务效率,因而是极不可取的。
  4.3互动的原则
  图书馆建筑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建筑类型,它既需要建筑学方面的知识,又需要图书馆学内容的补充。因此,建筑师与图书馆学者之间的默契合作至关重要。一方面,图书馆学者可能对有关图书馆的革命有深入的见解,却苦于无法用建筑语言表达;另一方而,建筑师可能对图书馆学一无所知,或囿于陈旧的模式,却将更多的注意倾注于建筑学上的种种尝试。于是双方的通力合作便成为保证设计获得成功的关键。英国图书馆专家汤普逊在谈及这个问题时一语破的,合作的关键是不要过多的逾越各自的领域,合作应当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因此,很有必要将这种合作制度化,建立包括读者在内的三方参与的开放性设计方法体系。
  5、结论
  传统图书馆书库与阅览室分离,空间小、层高不一,严重制约了图书馆的发展。在管理模式上以闭架管理为主,读者和藏书相分离,通过出纳台将二者联系起来。这种管理模式手续繁杂,效率低下,已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图书馆事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闭架管理逐步向开架管理模式转化。尤其是计算机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电子出版物的出现,以及网络的迅速发展、图书馆服务手段的现代化,都对图书馆建筑设计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20世纪70年代进入我国的模数式图书馆建筑以其较大的适应性和使用的灵活性逐渐被接受。但模数式图书馆“统一柱网,统一层高,统一荷载”的设计缺乏空间的多样性,难以适应具有不同空间形态的非传统图书馆职能的日益扩展,统一柱网造成的空间单一性限制了内部空间环境的制造,并造成部分空间结构浪费。同时,模数式图书馆是封闭式、依靠空调系统和人工照明系统的图书馆,一次性投资与运行费用较大,不太适合我国的国情。笔者认为,“模块式”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即按不同的职能空间进行功能分区,分为不同的“功能块”,灵活运用“三统一”原则,在不同的功能块内按其空间需要设计不同的结构柱网、层高及荷载,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模块式图书馆的效益评估:
  1、具有更大的空间使用灵活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图书馆应是高效的图书馆;图书馆一定要注意效率和效益,它应体现在设计——建造——使用——维修的全过程可以说,模块式图书馆一般比传统图书馆和现代模数式图书馆在设计效益方面会更好一些。其效益表现在:
  (1)必要的功能分区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比模数式统一化设计更大的灵活性。模数式设计只提供了一种可变的空间形态,任何用房的发展都被限制在同样的层高同样的柱网、同样的设备条件内。而模块式图书馆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多样的可变途径。
  (2)藏、借、阅空间在读者区内灵活调整,多种文教、娱乐活动在公共活动区内得到满足;
  (3)技术设备区可适应技术革新所带来的变化。模块式图书馆功能上的合理分区,也有利于空间的有机组织。分区模数化设计保证了模块式图书馆空间的多样性与适用性。
  2、模块式图书馆提高了经济性:
  利用自然光线及自然通风成为可能,为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提供了基本保证,可以节省能源,减少使用中的能源开支,降低运行费用。分区确定柱网、荷载及层高,在保证区内足够的灵活性的同时,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空间和结构上的浪费。由于分区采用了模数式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建筑施工,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速度,降低建筑造价。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标题: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模式探索与实践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nzhusheji/826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