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模式探索与实践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11-04-13 08:12 热度:


  2、现代大学图书馆的功能与定位
  2002年2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一条指出:“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这里所指的“文献信息中心”、“学术性机构”、“信息化基地”,其实就是对大学图书馆性质十分准确的阐述[5]。大学图书馆在完成共同的诸如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递科学情报,开展社会教育,开发智力资源这些图书馆职能的过程中,作为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如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成为广大师生进行学习和学校施教的重要场所;再如大学作为社会的科学研究中心,图书馆要通过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与传播,为大学及社会的学术和科学研究作好保障,因此具备较强的学术性。具体说图书馆在现代大学具有以下重要作用[6]。
  2.1图书馆是大学的文献信息中心
  这是传统图书馆资源中心功能的现代化。作为文献信息中心,图书馆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着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和形式多样的信息服务,是学术信息的中心,是提供辅助教学资源的枢纽,是知识信息的传播中心。现代大学图书馆都将成为全球信息网络的一个交换点和节点,学生可通过网络有效地利用在线信息资源进行学习,教师可在网上获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在网络化和数字化的今天,作为文献信息中心,图书馆更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2.2图书馆是大学的学习中心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高校在保证人才培养基本质量和规格要求的同时,必须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和发展需要,以培养各类型人才。大学的课堂教学是在同一地点、时间授予学生以等量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得不到发挥,难得做到因材施教。图书馆弥补了课堂教学之不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观点、不同学科、不同语种、不同载体的文献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且不受时空的限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而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在21世纪发展成为一种更为开放的学习中心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浙江万里学院把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中心合建在文献信息中心大楼,建成了一个符合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趋势的十分现代化的学习中心。
  2.3图书馆是大学主要的学术研究基地
  科学研究是大学的使命,大学校园是思想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学术殿堂和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的策源地。而在大学内,图书馆则是学术研究的主要基地和重要阵地,因为:
  1、文献信息是学术研究重要的物质和思想基础,大学图书馆则是文献信息的存储中心和传播中心,其工作是为学术研究和学术教学服务的,是它们重要的组成部分。
  2、由于图书馆具有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服务保障,教师、研究人员的许多学术研究工作是在图书馆内进行和完成的,有些学校甚至把一些文献保障要求比较高的学科的研究所、室搬进了图书馆,更加强化了图书馆学术研究基地的地位。
  3、从图书馆的具体工作看,许多环节具有学术性以及创造性、连续性、继承性等特征,馆员自己也在从事大量的学术研究,是图书馆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研究的主体力量。因此图书馆是大学学术研究的主要基地是不容置疑的。
  2.4图书馆是大学的文化中心
  说图书馆是大学的文化中心,首先在于它所收藏的古今中外的文献包含着诸子百家的思想和学说;其次图书馆自身拥有的资源、设备和环境,可以担当起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操的重任;第三图书馆建筑和图书馆本身就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许多大学把图书馆建在整个校园的中心,建筑典雅,气魄宏伟,成为校园内的标志性建筑;第四图书馆举办的各种学术讲座、展览、书评等活动,与图书馆的书卷气和文化氛围相得益彰,深受广师生的欢迎。在西方国家,设计大师们为了把图书馆设计成一个有吸引力的文化中心,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表现手法,甚至怀古思潮,象征主义又被重视和运用。
  2.5图书馆是大学重要的休闲场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大学已不是历史上的“象牙之塔”,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广大学生面对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并为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学习十分努力。面对浮躁的社会,他们又在寻找精神的“世外桃源”,而图书馆则是校园中留下的唯一一块“圣地”和“净土”。在这里,读者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能享受生活的乐趣,舒适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条件,可以无拘无束地交谈读书的心得体会,可以随意参加各种演讲会、研讨会以及各种展览,可以自由地欣赏音乐、影视和艺术作品,也可以边喝咖啡边读书,从而调剂紧张的校园生活,起到爽神松心,解除疲劳的作用。
  3、现代大学图书馆的建筑模式
  现代大学图书馆的技术特点、现代理念和运作模式,决定了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的结构模式。[7]
  3.1多样化的功能空间
  传统图书馆建筑主要有藏书空间、阅览空间和办公空间,以及一些辅助空间等。但随着现代大学图书馆功能的综合化,功能空间日趋复杂和多样,一般包括:(1)藏书空间;(2)阅览空间;(3)综合服务空间,如接待室,出纳台,咨询室或咨询台,书目检索厅,文献复制室等;(4)学术活动空间,如学术报告厅,学术讨论室,学术研究室,研究包厢等;(5)教学空间,如多媒体、远程教学教室,文献信息检索教室等;(6)公共活动空间有多功能厅,陈列展览厅,演示室,读者休闲、讨论、交流区,门厅等;(7)商业服务空间有书店,文化用品店等;(8)行政办公、业务和技术设备用房。
  3.2功能空间边界模糊化
  在传统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区域的界限是十分明确的,特别是采编、藏书、阅览、借书、视听、研究等区域,在空间组织上都是分隔的。但现代大学图书馆实行了大空间格局和“借藏阅”、“人机书”一体化模式后,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功能区域边界总体上是模糊的,如阅览室,同时又是书库,还配有研究包厢,同时可以上网检索信息,查找书目,必要的文献信息可复制,可下载;如走廊,既是交通要道,同时还可能设置了供读者休息的座椅,配置了可以欣赏音乐的终端,墙上还可能展览和展示着什么。因此,根据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对需要考虑的功能区域只能运用某种手段作闹区和静区的相对分离,不需要作绝对的、固定式的隔离。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标题: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模式探索与实践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nzhusheji/826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