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设计视角的城市总体风貌设计研究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20 11:16 热度:

  摘要:城市总体风貌设计是总体城市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城市风貌概念的界定、源起及所面临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城市总体设计应该通过理清规划定位、明确研究内容、构建科学的编制办法和实施保障体系来完善其编制体系,提升编制的科学性。城市总体风貌设计编制办法的完善,将进一步的充实总体城市设计的理论内涵,引领城市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总体城市设计,城市总体风貌设计,城市形象
  
  城市总体风貌设计作为总体城市设计编制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引导城市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近年来,很多城市都已开始了编制的探索,但理论和实践都还不十分完善。因此,在总体城市设计的框架下进一步完善其编制办法,加强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1、 城市风貌的概念界定
  城市风貌是通过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所体现出来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的环境特征[1]。风貌中的“风”是对城市社会人文取向的软件系统概括,是社会习俗、风土人情等文化方面的表现;“貌”则是城市总体环境硬件特征的综合,是城市的有形形体和无形空间,是“风”的载体。城市风貌的特色在于其体现出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并非靠简单的风貌构成要素的物质相加,而是在某种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按照这种文化特有的作用方式去组织和产生的城市形态和物质载体。因此,城市总体风貌设计是从城市宏观尺度着眼对城市风貌进行分析,继而构建具有城市特色文化氛围的设计过程。
  2、 城市总体风貌设计的源起
  2.1提升城市形象、彰显城市个性特色的需要
  自古以来,城市除了自身功能的完善外,其形象也是每个市民和游客所关注的主要话题。历史上值得称道的城市大多具有独特的城市形象[2],例如当我们一谈起法国的巴黎,塞纳河、香水、美女、巴黎圣母院、艾菲尔铁塔等城市意向就会栩栩如生的浮现在我们眼前,一个交织着浪漫与理性的城市形象顿然出现,令人神往。因此,无论是出自于城市功能的需要,还是出自于人民精神生活的诉求,抑或是出自于经济利益的追求,甚至是出自于统治阶层政治目的的需要,城市都需要整体的形象和鲜明的意象。城市总体风貌设计正是顺应这一需要而应运而生的。
  2.2总体城市设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总体城市设计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在三维空间领域的补充,有效的加强了城市规划在三维空间形态方面的控制和引导功能,因此,在目前的城市发展中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总体城市设计所涵盖的内容已越来越广泛(详见表1),单一的编制成果已难以在保证必要深度的前提下涵盖全部内容,部分核心顶目脱离出来作为总体城市设计的专题研究已成为一种必然。在这种背景下,部分城市便开始了针对城市总体风貌的探讨和规划的编制,以期丰富总体城市设计的内涵,加强其科学性和控制力。
  表1总体城市设计内容框架[3]

                             表1.jpg

表1-2.jpg
    3、 城市总体风貌设计的发展现状
  国外城市总体风貌设计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其理论和实践已趋于成熟[4]。而在我国,以住城市总体风貌设计工作多是以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形象设计、城市美化形式出现的,直至2000年以后,伴随着总体城市设计的兴起,城市总体风貌设计才作为总体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或者是专项研究而出现。由于发展历史较短,许多理论和实践工作都还处在探索之中,存在有不少不足。
  3.1规划理念落后,缺乏非物质风貌要素
  开展城市总体风貌设计,是要将城市建设成景色秀美、空间和谐、环境优越的人居佳地,所以理应以全体市民的利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但是就目前而言,城市总体风貌设计仍然是由政府和专业技术人员主导的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很少顾及到市民的真实想法,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还仅仅停留在规划成果的展示层面,建设出来的城市只能是决策者和规划者理想的城市,而非大众喜欢的市民之城。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城市总体风貌设计方案难以得到公众认可的原因所在。
  同时,城市总体风貌设计在设计理论和工作方法上都还存在有一些缺陷,即过于关注外在的物质空间风貌,而对隐含在其后的非物质风貌要素缺乏足够的重视,因而导致许多规划成果的现代感十足,而地方性和民族性难觅,不利于城市品牌的打造。
  3.2规划分析方法缺乏现代技术手段支撑
  目前,城市总体风貌设计在现状调研和分析过程中的主要方法包括城市体验分析、视觉形态分析和城市意向分析等[5],即通过规划人员的实地踏勘,运用访问、记录、摄影、座谈等手段,对城市的环境特色、景观的视觉质量、风貌要素的组合关系等进行综合评价。尽管这种评价是建立在规划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之上的,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对于一个城市而言,这种短时间的调研并不能建构起对城市的全面认识,规划师眼中所看到的城市,只能是城市的一个片断、一个侧面,只能是基于其专业背景的一种主观判读,而对于隐藏在表象背后的深层内容往往无法揭示出来。所以,当前城市总体风貌设计面临的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缺乏现代技术分析手段的运用,对调查资料的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把握不够,导致在此基础上编制的城市总体风貌设计往往“治标不治本”,很难彻底解决城市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3.3规划内容面面俱到,难以体现城市个性特色
  近年来,城市总体风貌设计关注的主要内容近乎类同,既未突出重点,也缺乏针对性。而我们之所以编制城市总体风貌设计,根本目的就是要展现城市的独特性,所以其内容不在于对所有要素的全面覆盖,而在于针对性[6]。在规划设计中应该对现状风貌问题较大、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关键性内容进行严格限定,而对于其他非重点要素则由规划师自主把握,以确保城市整体风貌的个性化、差异化发展。
  3.4规划成果的现实指导性不强
  受既有规划的影响,城市总体风貌设计的成果目前仍以二维图纸和文本为主,其成果形式存在建设指导性弱、管理依据性差等不足。一方面,城市风貌规划的图纸主要表现为传统的点、线、面和意象图的组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对于具体地块和风貌要素的设计要求、建设内容都没有相应的表述,致使在实际操作时对如何控制景观节点、眺望系统、视觉廊道、天际线、开放空间、建筑高度等风貌要素往往无所适从,难以切实指导建设实践。另一方面,城市总体风貌设计的文字说明中抽象原则表述过多,而绩效标准描述较少。“协调”、“统一”、“重视”、“提高”等绩效用词大量出现,但都没有落到实处,笼统而空泛,致使对规划内容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无法给城市风貌建设活动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又使规划管理人员的裁量标准难以取得一致,给管理部门的监管督察工作增加了难度[7]。
  4、 城市总体风貌设计的发展趋势探讨
  目前总体城市风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的根源在于其作为总体城市设计的衍生物,其最终的规划定位属于非法定规划,缺乏完善而统一的编制办法作为工作指引,因此,城市总体风貌设计今后的研究方向应针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理清规划定位,明确研究内容、引入科学的编制办法、加强实施保障,以期构建完善的编制体系。
  4.1理清规划定位
  城市总体风貌设计是总体城市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并不是其替代品,因此,虽然其研究的视角应该很广阔,但最终的落脚点必须是针对城市总体风貌的具体控制与设计,我们追求的是能够一针见血的治疗目前城市特色逐步丧失的“小而精”的治病良药,而不是“大而全”的保健良方。
  4.2明确研究内容
  城市风貌是文化在物质空间上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在进行城市总体风貌设计时,不仅应该考虑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还要积极引入非物质性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构建的人文环境,只有全面考虑,才能保证最终研究成果落实到城市物质空间时,能够具有明确的个性特征,体现真正的城市风貌。
  4.3建立完善的城市特色评估体系
  城市特色评估体系是城市风貌设计的重要内容,只有明确了城市资源特色,才能获取足够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决策。建立完善的城市特色评估体系的重点在于两个方面,即建立完备的城市资源特色分类体系(详见表2)和科学的评估手段[8]。
  表2城市资源特色分类体系

                        表2.jpg
    在梳理了城市所具有的特色资源后,我们还需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对资源进行评估,即通过SPSS、ARCGIS等软件对资源从城市所在的区域和城市内部资源两个层次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最终寻找能够代表城市文化特色的因素作为城市风貌塑或改造的重点,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应的深化设计。
  4.4确定完善的成果内容
  城市总体风貌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指导与城市风貌相关的各项建设,因此,其成果重在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将城市总体风貌设计与城市形态的构建结合起来,最终以城市总体风貌设计导则的形式来指导具体的建设。从城市形态的角度出发,城市总体风貌设计的成果可以根据以下五个层次来确定实施内容。
  (1)城市风貌圈:
  城市风貌圈在空间形态上领域感较弱,其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区域范围内基于地理圈概念演变而来的松散的空间,城市群中几者之间实际的空间联系往往较小,但具有类似的风貌构成。例如江浙地区的江南水乡风貌圈,在这一风貌圈中,多个风貌特征相似的地理区域构成了一个具有相似风貌的圈层。二是城市内部由于高架路、环形古城墙或护城河等环形圈串连相关风貌要素所构成的风貌空间结构。
  (2)城市风貌区
  现代城市风貌的载体在空间上的范围越来越小,历史上那种整座城市具有统一风貌的情形已不复存在,城市文化的多元化使城市风貌的基本构成更多落到了城市分区的范畴内,因此城市风貌区是形成现代城市风貌的最基本的空间载体。
  (3)城市风貌带
  城市风貌带是形成城市风貌空间特色不可或缺的形式。城市中道路、河流等空间元素的存在使得许多城市的风貌带往往最具有代表性,成为城市最有特色的风貌区域所在。最典型的例子是上海滩沿江风貌带,它已经成为上海的象征。风貌带与风貌区的区别在于形式上其水平方同上横向与纵向尺度相差较大。
  (4)城市风貌核
  城市风貌核在空间形态上与风貌带的区别不大,但尺度小得多。核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空间结构的风貌要素在构成上更加紧凑,在文化内涵的指代上具有更高的效率,是对城市风貌特征构成的一种浓缩后的集中体现,在城市空间中往往表现为城市广场或具有标志性的城市建筑物。
  (5)城市风貌符号
  城市风貌符号指在城市风貌构成中多次反复出现的并且是重要组成部分的要素。在传统风貌城市中,众多的传统建筑屋顶在空间上的多次重复,构成了古城第五立面的壮丽景观,这些屋顶显然是古城重要的风貌符号。城市风貌载体的形成依赖于多种风貌符号的存在与高度统一。
  4.5构建实施保障体系
  公众参与是许多西方国家城市管理体系中的一个法定环节,很好地推动了城市规划建设的良性发展。开展城市风貌规划必须确立一个基本的认识,即城市是市民的城市,是公众的城市,而非专家和领导的“私家花园”,城市居民才是城市风貌的直接感受者和被服务者。所以,城市总体风貌设计应当强化公众参与的程度、拓宽公众参与的途径,通过发放城市风貌调查问卷、选举市民代表参与规划研讨会、开辟网上主题论坛和开通政府咨询热线等方式来提高公众参与城市风貌建设的广泛性和积极性,提升城市总体风貌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后期实施的可操作性[9]。
  5、 结语
  城市总体风貌设计作为城市特色构建、城市品味提升的重要保障之一,业已成为了总体城市设计新的编制亮点。以总体城市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为指导,通过积极探索,构建更加完善合理的编制体系,提升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将会对城市健康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华文,蔡晓丰.城市风貌的系统构成与规划内容[J].城市规划学刊,2006(02):59-62
  [2]万钧.用城市设计观点解读城市总体风貌设计与建设[J].四川建筑,2004(4):8-9
  [3]恽爽,张颖,徐刚.总体城市设计的工作方法及实施策略研究[J].规划师,2006(10):75-77
  [4]魏挹澧.关于城市风貌规划的思考[J].小城镇建设,2000(10):28-30
  [5]金广君,张昌娟,戴冬晖.深圳市龙岗区城市风貌特色研究框架初探[J].城市建筑,2004(2):66-70
  [6]高源.美国城市设计导则探讨及对中国的启示[J].城市规划,2007(4):48-52
  [7]顾鸣东,葛幼松,焦泽阳.城市风貌规划的理念与方法[J].城市问题,2008(03):17-21
  [8]吴伟,代琦.城市形象定位与城市风貌分类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09(01):16-19
  [9]蔡晓丰.基于系统理论的城市风貌及其评价研究[J].新建筑,2007(2):4-7
  

文章标题:基于城市设计视角的城市总体风貌设计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chengshiguihua/136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