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了成本的概念,分析施工企业质量成本控制研究;论述了几种施工企业质量成本控制的办法,并明确提出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最后论述了加强质量管理的措施,提出不论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还是工程保修阶段,质量监理单位都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及合同检定的要求,认真覆行监理职责,而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的结论。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成本;质量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一向不太注重成本控制,因为企业的制成品都是单一的工程项目,而每项工程的成本也不一样,所以没有标准成本控制的方法。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面临愈来愈激烈的竞争,对建筑企业而言,建筑企业间的竞争将逐渐由产品质量的竞争过渡到价格的竞争。加强项目成本控制与质量管理、减支增效,将成为大多数企业长期的经营战略,建筑企业只有不断地加强成本控制,才能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获利水平。建筑企业应在控制成本的同时,狠抓质量控制,因为建筑产品的质量事关社会的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
因此,作为建设行业的参与者,施工企业必须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增强质量责任意识,从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施工的各个方面落实质量责任,确保建设工程质量。
1.成本方面的控制
对于成本,不同学术机构给出了不同的概念。我国的企业财务通则第二十六条规定:“企业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包括直接工资、直接材料、商品进价以及其他支出,直接计入生产经营成本。企业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怜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这两个成本概念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我国的成本概念较为具体,而美国会计学会的成本概念更具有普遍性。
1.1 施工企业质量成本控制研究
建筑市场的竞争实质上就是质量、成本、工期的竞争,建筑生产管理的过程是进度、质量、投资在建筑生产周期内的控制过程。但当前许多施工企业都忽视了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不能正确处理质量与质量成本间的关系。结果是,要么强调工程质量,而对成本却不太关心,使工程出现质量过剩现象,导致完成工程量不少,但荣获优质工程奖的荣誉却很少,并且经济效益低下的被动局面;要么强调工程成本而不顾及质量,从而使“豆腐渣工程”频频被曝光。因此,加强质量成本的控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在我国建筑企业中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只占少数,而在这少数建筑企业中能真正有效地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就更少了。
1.2 几种施工企业质量成本控制的办法
1.2.1建立和健全质量成本管理的组织体系
为了系统而有效地做好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加强质量成本控制,建筑企业首先必须根据自身的组织情况,建立健全质量成本管理的组织体系;明确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各自的管理职责和权限,以及与其他部门的分工、协调关系。
a.首先质量成本管理应纳入总会计师的职责范围,由财务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共同负责。在建筑企业内部推行经济责制,实行归口分级控制。由各项目部负责内部损失成本、质量管理部门负责鉴定成本以及预防成本。
b.财务部门和预算部门要负责编制质量成本计划,设立质量成本科目,搞好对质量成本的核算,分析报告工作,设立质量成本科目,搞好对质量成本的核算,分析报告工作,设立质量成本控制指标体系,考核各质量成本部门计划完成情况兑现奖惩。
c.各项目部根据下达的质量成本计划,提出部门的执行措施和相应意见,编制责任预算。记录实际执行情况,定期报送真实的质量成本数据。各项目部还要将预算与实际进行比较,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和性质,以便管理阶层据以进行决策,采取有效措施改进质量,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
1.2.2加强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
所谓质量损失成本源就是指造成质量损失的岗位和原因。探究质量损失成本源并不是为了追究某个人的责任,更主要的是为了找出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从而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
建筑产品生命周期长,质量影响因素多,无论是纵向的损失成本源历史分析,还是横向的损失成本源责任关系分析,都十分复杂。
1.2.3建立和健全质量成本核算体系
为了以货币价值的形式综合反映产品质量成本问题,企业应该设置“质量成本”一级科目,并下设5个二级明细科目,即预防成本、内部损失成本、鉴定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和质量费用调整。其中,质量费用调整科目核算实际并没有支出,但应计入其他二级账户的隐含成本,以保证质量成本账户借方发生能够完整地反映企业所发生的质量成本。
由于质量成本的会计核算体系属于管理会计体系范畴,不能纳入企业一般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建立质量成本的会计核算体系,第一步工作是填写相关原始凭证,包括返修单(内修部)、返工部(内外部)、停工部(内外部)、材料降级处理报告单等,把当期发生的质量费用通过原始凭证归集质量成本明细科目中。其次,每期期末把当期质量成本科目中归集质量费用按发生原因和发生地点,采取一定的方法分别结转到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科目。最后,编制质量成本报告、质量成本说明书,分析产品质量成本总额、构成、单位产品质量成本。
2.质量方面的管理
2.1明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产品的质量事关这会的公众益和公共安全。因此,作为建设工的参与者,施工企业必须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增强质量责任意识,从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落实质量责任,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不注重施工质量管理,不着力打造企业品牌,就不可能赢得市场,企业最终被市场所淘汰。
2.2加强质量管理的措施
2.2.1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的措施
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和项目经理对所承建项目的工程质量负有领导责任及终身责任,要依法管理企业。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从人员、材料、设备、工序、工艺、技术措施等方面层层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2.2严格市场准人
施工企业必须具备有符合国家规定的注册资金、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等资质条件。必须具备与工程建设要求相应的资质等级和业绩,具备足够的技术管理能力和装备水平,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施工活动,杜绝无证、越级承揽工程。
2.2.3严格工程材料的采购使用
各类工程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因此,采购和使用工工程材料质量必须符合标准规定。要严格检验进场的材料和设备。进入现场的工程材料,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并应符合设计检定要求;使用进口的工程材料必须符合我国相应的质量标准,并持有商检部门签发的商检合格证书。同时,还应注意设计、施工过程对标料、构配件、半成晶的合理选用,不能混用。
2.2.4强化工程质量监理
质量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施工生产各个环节或中间产品进行全过程和内容随着施工的不同阶段而变化。不论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还是工程保修阶段,质量监理单位都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及合同检定的要求,认真覆行监理职责,而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
参考文献:
【1】张三友.建筑施工成本管理体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石新武.论现代成本管理模式【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3】尤建新.质量成本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