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论文工程质量管理方向论文范文

所属栏目:项目管理论文 发布日期:2013-05-10 08:47 热度:

  本文选自核心级期刊《施工技术》《施工技术》创刊于1958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国际刊号ISSN:1002-8498,国内刊号CN:11-2831/TU.国内建设系统的国家级、核心科技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需要,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越来越大,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本文通过对现存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工程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项目,质量管理,风险

  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生命,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基建投资项目逐渐加大,建筑行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但是,未能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时常发生重大德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的威胁,同时为社会带来了极为消极的影响。

  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1、项目的定位风险

  项目的市场定位确定以后,基本上就敲定了项目的建设风格、建设成本、营销推广方案,就决定了项目的销售前景,一旦市场定位不准确,项目的指导思想出现失误,是后期无法或者是非常困难弥补的风险,也是项目开发过程中,最大的风险,属于项目建设的决策性失误风险,按照风险影响范围划分属于总体风险(决策风险),从某种程度上讲,其结果也是不可管理风险。

  2、片面追求最大

  部分开发商认为项目规模越大越好,于是片面追求“中国第一,亚洲最大”等概念的炒作,盲目攀比规模和体量,而没有考虑超尺度规模所需要的各方面支撑,忽视项目质量问题。

  3、项目建设的“创新”风险

  当前的经济大环境,使项目建设的土地、资金条件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要使企业能够持续稳步发展,追求计划利润,获得既定利益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种情形下,为了服务目的,追求项目与周边项目的“差异性”,选择自己企业不熟悉或者认识尚不足以完成追求的“创新”,也是极具风险的,更何况正常地创新本身就是有风险的。

  二、健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体制

  1、建立健全技术质量责任制

  施工单位要建立和健全各施工工序的技术责任制,明确负责人各自所担负的权利和职责,并通过不定时检查和监督使之得以切实施行。

  2、建立和健全材料设备的检验机构和准入制度

  在很大程度上,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工程质量的好坏。因此,必须严格制定和实行材料、设备的检验机构和准入制度。可以通过质量管理委员会制定出建筑材料、设备的生产厂家准入名录以及指导价格等文件,要求各承建公司和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文件的要求选用建筑材料和设备。对于大宗材料或设备,应由质量管理委员会统一在准入名录范围内对供货商进行公开招标。

  3、建立重质量保安全的企业文化

  建筑企业必须无条件并自觉地接受政府管理部门与质量监督机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新闻媒介的监督,不仅应积极配合外部质量监督者的工作,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化外部监督压力为内部质量保证的动力,积极引导职工增强保证工程质量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形成重质量保安全的企业文化,以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

  4、建立建筑工程质量日常检查制度

  (1)进行日检

  公司的质检员应每天都对当天的工程量进行检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部位质量都过关。真正做到细小部位不放过,细小错漏不放过。同时,应做好详细的记录。

  (2)进行周检

  由总工程师负责,与质量管理办公室派来的驻工地质检人员以及工程科质检员等一起进行联合质量检查。

  (3)进行月检

  由质量管理办公室组织监理公司、设计人员、质检人员、技术人员和物业代表等,对每个在建工地进行全面的质量大检查,通报所发现的问题,并责令限期纠正。

  (4)应进行季度质量大检查

  质量管理委员会应在每个季度组织进行一次质量大检查。除了将检查出的质量问题在内部通报外,还要将质量检查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重视建筑质量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管理水平与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高层建筑的质量管理中,加强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也是一件十分关键的工作,如经常性培训管理人员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强化安全意识等。这样才能有工程质量的保证和业务的发展,才能打造精品。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建立重点在于人为因素,建筑者是否各就其位,质量责任是否明确到人。质量监督人员、采料人员是否各司其职,只有切实控制好建筑工艺的人为因素,做到责任到位、认真履行,将十分有利于质量管理的实施。

  四、做好工程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控制

  1、施工前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施工前准备阶段质量控制是指工程项目开工前的全面施工准备和施工过程中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作业前的施工准备(或称施工作业准备)。此外,还包括季节性的特殊施工准备。施工准备是属于工作质量范畴,然而它对建设工程产品质量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这阶段中要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对中标的施工单位及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计划进行认真审查,对进场的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行严格把关。建设用大宗主要材料提倡统一公开招标,由建设单位统一购进、多方验收的做法,减少材料在使用前的多余环节,附属材料按常规监督,并作好相关的检测工作。认真开好由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参加的设计会审和设计交底会议,建立和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等。

  2、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指施工作业技术活动的投入和产出过程的质量控制,其内涵包括全过程施工生产及其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作业过程。施工过程中要进行技术交底,包括作业技术要领、质量标准、施工依据、与前后工序的关系等;检查施工工序、程序的合理性、科学性,防止工序流程错误,导致工序质量失控;检查工序施工条件,即每道工序投入的材料、使用的工具、设备及操作工艺及环境条件等是否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检查施工中人员操作程序、操作质量是否符合质量规程要求;检查工序施工中间产品的质量,即工序质量、分项工程质量;对工序质量符合要求的中间产品及时进行工序验收或隐蔽工程验收;质量合格的工序经验收后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未经验收合格的工序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做好设计变更的控制工作;要对工程材料、混凝土试块、受力钢筋等实行取样送检制度;对从事计量作业的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进行审核,对其计量作业结果进行评价和确认。

  3、施工验收的质量控制

  施工验收质量控制是指对已完工程验收时的质量控制,即工程产品质量控制。包括隐蔽工程验收、检验批验收、分项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和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过程的质量控制。工程质量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该具有规定的资格;建设项目的施工,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涉及结构安全的材料及施工内容,应有按照规定对材料及施工内容进行检测的资料;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部分工程,专业工程应进行功能性抽样检测。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是现场工程质量把关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特别是主要隐蔽项目,按程序及行业要求进行,提倡关键点保留摄像资料的做法,切实做到上道工序不达标下道工序不开工的控制原则。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项目建设各方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尽最大可能的发现并纠正工程施工中的一些问题,抓好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各阶段的工作,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和工程技术才能把好关,实现业主、设计、承包等各方的共同目标。

文章标题:项目管理论文工程质量管理方向论文范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xiangmu/1719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