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一是增收,二是节支。增收靠创新,节支靠成本控制。而成本控制的基础是成本核算工作。目前在企业的财务工作中,成本核算往往是工作量最大,企业需要更加准确及时的完成成本核算工作。
关键词:路桥工程,成本控制,策划,预算,管理
一、策划与决策阶段
在策划与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要求做好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的编制与审查,经审查批准后作为建设项目总投资的计划控制额,作为后续各阶段的总控制依据。
二、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是指在项目的可行性得到批复后,进行的方案性设计阶段。此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要求做好建设项目投资概算的编制与审查,经审查批准后作为建设项目的基本投资额。此阶段主要是方案性设计,设计方案的不合理,很容易导致投资的增大,故此设计阶段对建设项目的总体投资至关重要。
三、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阶段是指在工程开始之前,设计者根据已批准的设计任务书,为具体实现拟建项目的技术经济要求,拟定所需要的图纸、数据等技术文件的工作。在满足项目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合理设计将使工程造价大幅降低。
四、公路工程实施阶段
在施工过程中,对影响施工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将施工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消耗和支出严格控制在成本计划范围内;随时揭示并及时反馈,严格审查各项费用是否符合标准,计算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并进行分析,进而采取多种措施,避免施工中的损失和浪费。通过实践,在公路工程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择优选择施工单位,制定严密的合同条款。能否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很大程度在于施工单位的选择和施工合同的签订。同时要根据图纸的设计深度和工程的性质,确定便于控制造价的、适当的计价方法。编制招标文件前要详细勘查现场,确定一些利于造价控制的计量方法,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程量清单编制应力求完整又不琐碎,在统一计量规则的前提下,能够合并的细目尽量合并,并在招标文件的专用条款中给予说明。
2.工程计量需科学准确。公路工程中工程量计量一般为按“图示尺寸的净量”计量。而目前工程图纸的标注并不规范、统一,对“净量”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施工单位和业主单位常常就计量的方式容易产生纠纷。应该说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很多,但只要认真分析、合理处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低工程造价的。
3.注意施工中工程变更项目。公路工程是线形结构物,规模大,工期长,自然条件、地质条件变化大。施工过程中会发生大量的工程变更项目,包括因设计本身的缺陷等原因而产生的设计变更和由于现场施工条件限制、施工技术要求而产生的变更设计。工程变更项目无论是增是减,对总造价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主要就是工程变更的控制。关于变更工程价格的规定,合同中已有适用于变更工程的价格,按合同已有的价格计算变更合同价款;合同中没有适用或类似于变更工程的价格,才能由承包人提出适当的变更价格,根据全国统一的公路预算定额和市场价,由投资控制人员核定后统一下发。
4.加强工程造价的动态投资控制。我国工程造价确定和编制,主要是由国家确定的造价定额、规定的费用、颁布的价格及费率来完成。但是应该看到公路施工工期较长,而市场的变化(如利率、施工中所需的人工、材料等价格的变动)和工程本身的变更都对整个工程造价产生影响,为保证整个工程造价控制在合同范围内,投资控制人员应及时根据市场和现场情况,综合已发生和将发生的费用现状,对工程造价进行跟踪,及时调整合同价款,每月出具一份工程动态投资控制表,分别列出概算价、合同价、变更后总价等内容,为项目公司的资金安排和使用提供依据。
5.现场经费的成本控制.这部分费用具有较大的伸缩空间,开源节流的办法较多,控制现场经费支出的措施有:合理的精简和配置机构,尽量选择一些全方位的人才;加强计划管理,编制适度、可行的年度和季度管理费用;行政办公用品的使用要登记,避免浪费;严格控制招待费用等。 针对不同的工程,找到切合点,正确处理它们与成本的关系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合理的缩短工期,可以降低租赁费用、折旧费用和现场经费的支出,有利于加速资金的周转利用。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成本控制与质量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要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合理降低成本。
6.人员经费的成本控制.人工费支出一般约占成本的15%—20%,随着市场用工需求的增加,人工价格持续上涨,人工费的支出占成本的比例也在不断攀升,加需要在人工费的成本控制上下功夫。在施工准备阶段,已初步选定了有实力、有信誉和劳务价格相对较低的劳务队伍,在劳务合同中要明确承包范围以及需要达到的质量、安全、工期的目标要求,并明确不能达到目标要求时的违约赔偿规定,写清楚劳务结算办法.在质量管理、生产管理、安全及文明施工管理、作业人员的管理、现场材料、机械、工具管理、结算管理方面要做出明确的违约规定,以便更好的约束劳务队伍。一份相对完善的劳务合同是控制好人工费支出的前提。在实施过程中,合同承包范围内的项目要杜绝零用工的发生,要组织好流水作业;要协调好各劳务队伍间的交叉作业及两队伍间的交接工作,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人工费支出。
五、建立施工成本考核
按施工项目成本目标责任制的有关规定,将成本的实际指标与计划、定额、预算进行对比和考核,评定施工项目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各责任者的业绩,并以此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处罚。通过成本考核,做到有奖有惩,赏罚分明,才能有效地调动每一位员工在各自施工岗位上努力完成目标成本的积极性,为降低施工项目成本和增加企业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
成本计划控制则是对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控制和监督,保证决策的成本目标得以实现,而成本核算又是对成本计划能否实现的最后检验,它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又对下一个施工项目成本预测和决策提供基础资料。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目标责任制的保证和实现决策目标的重要手段。施工成本管理的每个环节也贯穿于工程的各个阶段,如招投标阶段、施工前的准备阶段、工程实施阶段、工程结算阶段以及工程的后评价阶段。
结束语
为了使工程成本管理和实施逐步走向科学化、市场化,就要求我们逐步完善市场信息,完善信息流通,不断的吸收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
参考文献
[1]刘永川,勾立春. 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成本控制[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13)
[2]赖泽华 .浅谈水利施工企业项目施工成本控制[J] 中国水运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