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征稿投稿城市社区旅游发展研究

所属栏目:旅游论文 发布日期:2014-07-07 16:14 热度:

  近年来,城市社区旅游作为城市旅游的重要产品形式,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越来越受到旅游研究者和各旅游利益相关者的重视。2005年7月由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主持的西双版纳“边境旅游与社区旅游”国际研讨会是对国内外社区旅游研究成果的一次重要检阅;中山大学阳朔社区旅游研究基地的建设,则是中国首家社区旅游学术研究的户外基地,标志中国社区旅游实证研究进入新阶段。

  摘 要:城市社区旅游是继乡村社区、古村落社区旅游之后的又一社区旅游形式。城市社区旅游突破了以往局限于风景区、度假区的旅游观念,是拓宽到城市各个社区之中的一种旅游理念。作为一种新型城市旅游产品,城市社区旅游是中国城市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的一条重要战略路径。以城市社区为探讨对象,从旅游者、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社区建设三方面分析了发展城市社区旅游的必要性,从地脉要素、文脉要素、人脉要素、文化主题性要素,分析了发展城市社区旅游的资源条件,并浅析了发展城市社区旅游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城市社区旅游发展的三种模式和发展城市社区旅游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核心期刊征稿投稿,社区旅游,城市社区旅游,资源条件

  Abstract:Tourism is the second urban communities in rural communities, community-based tourism after the ancient village of another form of community tourism. Tourism has been a breakthrough in urban communities the past limited to scenic spots, tourist resort concept is to broaden the various communities to urban areas in the concept of a tourist. As a new type of urban tourism products, urban communities to enhance the tourism city of China's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of cities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path. In this paper, the object of urban communities to explore, from the tourists, city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munity building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ree urban communities of the need for travel,Pulse from the elements, context elements, network elements, cultural elements of thematic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mmunities and the tourism resourc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urban communities constraints.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urban communities in three mode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mmunity-based tourism specific measures.

  Key words: community tourism;urbancommunity tourism;resources

  事实上,早在1978年美国政府出版署出版的美国国家旅游政策研究总报告中,社区旅游就被定义为“人们离开其家庭所在社区去往其他社区的旅行活动”。1979年美国学者De Kadt首次倡导社区旅游(community tourism),引起社会对社区旅游的广泛关注,社区旅游逐步成为旅游学科研究的热点。在我国,社区旅游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地区,以阳朔、丽江、大理等旅游社区为典型代表,以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为研究对象。本文主要以城市社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城市社区开展城市旅游活动的资源条件,探讨了发展城市社区旅游的模式和基本对策。

  1 发展城市社区旅游的必要性

  1.1 城市社区旅游的界定

  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空间的人群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概念突出“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社区旅游的概念核心是“社区+旅游”。社区旅游所体现的是一种先进的开发思想,与传统旅游、生态旅游相比,社区旅游的对象不仅包括景观和环境,还包括社区本身;它的开发目标,要求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和优化;开发原则上从社区互动、社区进化和社区结构优化的角度指导开发行动;在居民关系方面,当地居民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力量。

  城市社区旅游是实现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新途径。通过对上述社区、社区旅游等基础概念的理解,本文的城市社区旅游定义可以概括为以城市社区为载体,从社区的角度考虑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为实现旅游业及旅游目的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和最优化所开展的一种旅游产业活动。它既是城市旅游中的重要产品形式,又是城市旅游产业空间组织和发展的重要模式,且当地居民的参与是其重要特征。

  1.2 发展城市社区旅游的必要性

  开展城市社区旅游,一方面,能更好地满足旅游者了解异地文化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城市旅游发展与城市社区建设的良性互动,实现城市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1.2.1 城市社区旅游能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人情味最浓的行业之一,旅游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情感或精神需要。现代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越来越少。而情感交流的实现恰恰又必须依赖于人际交往这一动态的手段,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为中心的社区旅游的提出则能很好地满足旅游者在这一方面的需求。其次,社区旅游满足了人们了解异乡人民的生活动机,例如很多国际旅游者到我国旅游后,普遍认为:中国的古老文化和名胜古迹令人欣喜,中国的社会制度和中国人民的现实生活更令人陶醉。再者,城市社区旅游的提出能更好地满足旅游者对异地文化的需求。在国内文化旅游因其独具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文化氛围而受到了广大游客的青睐。旅游者的生活有一定的时空限制,时空分割产生了特定意义上的“距离”及“不可及”,文化憧憬和追求便由此产生。

  1.2.2 是促进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化越来越明显,社区作为城市旅游资源的载体,更有利于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城市社区基础设施为旅游业提供了设施保障。另一方面,依靠社区的积极参与支持,城市旅游发展能更顺畅和高效。社区旅游的开展通过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直接接触,使文化之间的直接传播和交流成为可能,有助于增进文化交流和理解,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都很顺畅,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总而言之,无论是城市服务功能及服务设施的完善,还是城市管理及服务水平的提高,都有赖于社区的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对旅游业的重要性从中可见一斑。

  1.2.3 是加快城市社区建设的需要

  社区旅游从社区的角度考虑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可将旅游开发与社区建设结合起来,使旅游开发更能为当地居民接受。

  首先,经济上的直接受益,弥补了社区文化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一项调查表明,有49.7%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根本问题是经费缺乏,经费不足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进而影响到一个城市的形象建设。通过发展旅游,形成旅游消费,从而使城市社区在经济上直接受益,为文化建设提供坚强的后盾。

  其次,社区发展旅游业还可以有力地促进社区文化的发展,提高社区居民文化水平,增强社区居民文化认同感,从而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依托旅游主题的社区建设,不仅可以提高社区本身的品位和人气,同时也带动了其周边地段的环境改善和地价升值。不断强化整个城市的价值和凝聚力。

  最后社区发展旅游,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

  2 发展城市社区旅游的资源条件分析

  我国城市社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使社区旅游发展有良好的资源基础。文化源于生活,社区文化就体现在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而正是这种社区文化,表现出了一个城市所特有的风貌,各社区之间的文化差异性是发展城市社区旅游强大的资源优势。

  2.1 发展城市社区旅游的资源优势

  2.1.1 地脉要素――城市社区特有的地脉优势

  城市社区中的建筑物、街道、环境、富于地方特色的小商品等,都是城市空间活动高度集中的结果,也是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时代性。如北京的胡同、苏州的小巷,这些都是城市建筑的代表。它们吸引游客的不仅仅是当地社区的文化,社区的旧式建筑是吸引游客前来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些旧式建筑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甚至几个时代的风格和文化。又如上海的城市建筑,以不同的存在形式,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诠释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时尚与怀旧、成熟与自信交融并存的城市特征。 有高楼拔地而起的雄伟,也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婉约;有异国风情的建筑,也有古朴的石库门民居;有雕梁画栋的传统楼宇,也有抽象城雕的前卫风格。建筑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花纹、每一块砖瓦,都让这座城市的岁月定格,成为不朽的篇章。

  2.1.2 文脉要素――社区间的文化差异

  城市是它们从属于的那个地域文明的产物。不同的城市形成了不同的城市文化。城市起源的不同,造成和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文化个性。这种城市文化个性是城市社区成为旅游吸引物的关键。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载体,而社区内则积淀了每个城市特有的文化脉络。越是民族的,地方的,就越能吸引旅游者。城市社区由于地域的差异性使得体现出来的文化千差万别。不同地方的人们在语言、习惯、性格、文化传统、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区域和社区之间的文化差异,成为社区旅游的吸引物。

  我国各民族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开放的社会里,具有共同的意识形态和相似的生活方式,但在语言文字、气质性格、文化传统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的差异。“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讲的就是民俗的地区差异性,不同城市都有着它们区别于彼此吸引其他城市旅游者前来观光的魅力。

  2.1.3 人脉要素――社区是中国市民生活的浓缩点

  城市社区是中国市民生活的缩影,是理解中国市民文化的一把钥匙。社区以人的活动为中心,是旅游者了解异地文化的一个最真实的窗口,是一种贴近生活的文化旅游方式。社区最能表现出异地文化的原有风貌,其文化旅游吸引相比于复制物和仿造物都更有吸引力。例如仿造的民俗文化村,虽是经过大规模的建造,由于失去其所依托的环境和人文氛围,原有风貌荡然无存,人们置身其中已感受不到原汁原味的文化气息。近年来,旅游者对居住在居民家里的民宿旅游有着普遍的兴趣,原因就在于这种旅游方式更贴近百姓生活,能更好地理解蕴涵于其中的深厚文化内涵。在社区中游览,旅游者能从中感受到一种温馨、散淡、闲雅,从而真挚地体验到人生文明的美妙温馨,这是社区旅游与传统旅游、生态旅游的区别之处,也是社区旅游的魅力所在。

  2.1.4 文化主题性要素――社区旅游的形象优势

  城市形象与旅游业发展存在着一种必然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城市形象的涵义本身就具有旅游导向性。城市社区旅游形象是城市形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社区旅游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城市社区旅游吸引旅游者的是一种文化氛围、一组文化景观或一系列主题性文化活动。而这种社区文化主题性活动要如何形成一种特有的风格,形成一个独一无二的品牌形象,是发展社区旅游的关键。在我国的许多城市,已经形成了不少这样的社区文化品牌。以江苏为例,江苏各个城市社区都有自己的一种文化氛围,都有各自的主题性文化活动:以苏州、无锡市为代表的吴文化社区,具有清新、柔美的水乡气息,形成了聪颖灵慧,细腻柔和的文化风格。南京和镇江历史上被称作“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形成了南北交汇的金陵文化,即“六朝古都”的宫廷文化、“十里秦淮”的市井文化和书坊林立的尊师重教的学术氛围。扬州则形成了淮扬文化,在其古、文、水、绿、秀的城市风貌基础上,形成了清新优雅与豪迈超脱相结合的文化特色。而南通、盐城、连云港等地则形成了海洋文化,既有开放意识而又充满年轻活力。   2.2 发展城市社区旅游的制约因素

  相对于景区旅游,城市社区旅游是在与城市社区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场所进行的,其不可避免的会对社区居民的生活及社区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城市社区旅游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区旅游与居民日常生活的冲突,导致社区居民对开展社区旅游的反感。在城市社区旅游的开展过程中,旅游者不可避免地要与社区居民产生接触和互动,或者让旅游者与居民共用社区的服务设施,这无疑会减少各类设施的使用寿命,而且对城市社区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果不能协调好社区旅游与社区居民生活的关系则很有可能造成旅游者与城市社区居民的对立,有可能会损害到社区居民的安全和隐私,甚至诱发冲突,影响城市社区旅游的开展。二是如社区居民没有公平获得旅游发展决策的权力和公平获得旅游收益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会减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旅游的积极性,将有可能成为社区旅游发展的重要障碍。

  3 发展城市社区旅游的对策

  随着中国旅游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具有参与性、持续性、文化性和特殊性强的城市社区旅游将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热点,我们如果能充分发挥城市特有的旅游资源,在与社区深层互动的基础上,对城市社区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势必能推动城市社区旅游进一步健康发展。

  3.1 发展城市社区旅游的基本模式

  (1)“国际化”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即以社区文化底蕴为基础,站在国际化的战略高度,集旅游、休闲、娱乐、商业等功能于一体,强调休闲的国际时尚性。将其定位于多功能的社区旅游目的地。这种模式强调社区旅游市场定位的国际化。即“高端市场为主,兼顾中端市场”的市场定位,把低层次的密集住宅区改造成为高档次的休闲游憩街。其主要目标群体就是国际游客。上海的石库门就是典型的代表。此种发展模式要考虑目标市场的国际化程度。

  (2)“国际化” 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即引入国际化元素的同时,依然保留传统文化以及原始社区等,突出休闲与艺术元素。旅游社区市场定位的大众化。客源市场不仅仅是国外游客,还包括国内游客和当地居民在内。社区旅游活动既有突出本土的体验活动,又融入西方的时尚体验活动。这种将“本土化”与“国际化”要素相结合的休闲体验活动,既是一种基于传承的创新,又是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开放性创新。

  (3)“本土化”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本土化”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主要强调社区旅游市场定位的大众化,强调尊重历史,修缮亦是“修旧如旧”。旨在保持原貌,体现本土化,体现社区本色。旅游活动以当地比较有名的特色旅游活动为主,主要突出社区旅游的文化教育功能。

  3.2 发展城市社区旅游的基本对策

  由于各城市的地理区位、客源市场以及自身旅游资源等存在很大差异,故发展城市社区旅游无固定模式,应因地制宜,应该根据区位条件、市场潜力、资源特点以及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但总的来讲,无论哪种类型的旅游城市,其社区旅游发展模式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将城市旅游的发展与经济、文化、自然相协调,立足“本土化”,将城市的实体环境与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相结合是城市社区旅游发展的根本。具体发展对策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2.1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为了满足旅游者在市域范围内进行旅游活动的各种需求,经由城市管理部门统筹规划的一系列城市功能设施的集合体。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主要包括三大板块: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包括城市社区交通系统(公路、地铁、水运、航空、步行道);水、电、光纤及通信设施;垃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城市电子信息查询系统。二是城市接待及服务设施包括:酒店;旅行社;餐馆;邮政服务设施;电信服务设施等。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旅游整体旅游环境的一部分,其形成受城市经济、文化、政治、规划、建设状况及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影响,依赖于城市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城市社区旅游的发展需要更加发达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系统。

  3.2.2 构建城市社区旅游信息与引导系统

  信息和引导系统在我国景区和一些正式参观场合都有设立,主要指参观指引标识、图示、景点牌以及解说系统等,目的是使来访者方便地进入与游览,同时也是景区管理能力和水平的体现。因此,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城市社区旅游也应该构建完整的旅游信息与引导系统。

  (1)路标引导系统。在城市的交通枢纽或交通与活动的集散中心,如:城市本身与汽车站、火车站等游客主要集中的区域设置旅游交通指示牌,便于旅游者认路。各旅游社区内及各种旅游设施也应当建立相应的道路标牌引导系统,使游客能方便地到达他们想要到达的社区或旅游服务设施。

  (2)游客信息咨询中心。游客信息咨询中心可以为旅游者提供信息渠道、服务指导,为游客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帮助。信息咨询中心可建立二级:城市游客信息中心、目的地社区游客信息中心。城市游客信息中心设于旅游城市景点集中或游客集散地。旅游目的地社区游客中心设于社区的入口处,由专人负责,详细介绍社区的游览路线、历史自然景观特点。旅游信息咨询中心的建设应从旅游信息咨询体系设立、服务管理规范、运行管理与支持等方面进行筹划和修正。

  (3)网络旅游信息中心。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成为人们获取有关信息的重要渠道。作为一种旅游综合信息网络,应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设施,为广大用户提供了高速、稳定、安全、有效的旅游信息服务。因此组织相关人员建立权威性高的社区旅游网站。网站除社区的介绍、旅游线路和产品推广以及一些游记外,应及时准确地提供综合的旅游交通图、路况、气象等信息和互动性的在线咨询为旅游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旅游信息。

  3.2.3 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

  所谓社区旅游参与即让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旅游的发展中来,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分享旅游发展所获得的利益。城市社区旅游的核心资源是“社区性”,而居民是城市社区最重要的构成元素,缺少了居民参与的社区旅游,无法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社区旅游,因此社区参与是城市社区旅游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其参与规模、参与程度直接关系到城市社区旅游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社区参与的核心体现在参与的内容和目的两个方面:获得参与社区旅游发展决策的权力和公平获得旅游收益的机会。而公平获得旅游收益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支持,因此,城市社区旅游参与机制就主要包括社区参与、社区利益分配和社区保障机制(见图1)。   在这个框架中,社区旅游居民参与机制确保城市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开发、规划和决策中来,并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旅游的认识和社区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它与社区旅游开发同时进行。社区旅游保障机制保障社区旅游所获得的权益归社区居民及相关利益者所有,并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决策和利益分配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它贯穿于社区旅游开发和发展的全过程。社区所得利益按照社区旅游利益分配机制分配给社区居民。城市社区旅游居民参与的内容主要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共同参与旅游决策。社区内各利益主体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社区旅游发展出谋划策,共同参与社区旅游规划、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决策。

  (2)社区各利益主体参与旅游知识的教育培训。社区旅游的开发者和社区管理部门除了为社区各利益主体提供旅游知识培训外,还应经常举办旅游发展、旅游规划、社区建设等方面的讲座。

  (3)社区信息及时公开。有些社区居民之所以对于社区事务参与较少,与他们对社区事务了解不够有关。因此,社区在宣传各种社区事务时,还应详细介绍相关的信息。

  社区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构建是为了使社区居民能平等享受社区旅游所带来的利益。与景区旅游不同的是,现阶段的城市社区旅游公益性质较强,盈利性质较弱,对游客收取的费用较少,社区旅游的开展给社区带来的利益主要体现在社区环境的改善、配套设施的完善等方面,因此,要让社区居民了解社区旅游所带来的社会效益,让社区居民在社区旅游的开展中能有所收获。而对于社区旅游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应该由社区的各利益主体平等享受由旅游而带来的各项利益分配。平等并不等于平均,利益分配应视实际情况和个人对社区旅游的贡献而定,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服务的类型、参与旅游发展的程度将决定其利益分享的程度。

  3.2.4 打造特色社区,建立品牌

  城市的特色来自于城市的文化,社区文化是城市文化的根本。

  创建社区文化的特色首先在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独一无二的设计理念是城市社区旅游发展的灵魂,而社区旅游主题的确立,取决于对旅游社区的消费习惯、区域历史文化、建筑与商业文化的把握,要求与社区原有的历史基础相吻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即应在保护与延续地方的历史文化上下功夫。

  (1)注重挖掘城市社区文化内涵。首先要强化旅游文化研究和开发。进一步挖掘整理传统文化,在景点建设、项目开发、经营管理等环节突出文化内涵,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促进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交融。

  其次要确定城市社区文化主题及产品开发方向。城市社区发展旅游业,不在山,不在水,而在乎一种有地域特色的富含传统文化的生活氛围。所以城市社区旅游应从文化源于生活这一角度出发进行主题定位。如南宁市发展城市社区旅游就可以壮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多样性文化为主题,通过进一步挖掘壮族文化和利用南宁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建立起有南宁特色的民族文化体系,建设一批壮族文化类项目,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成功举办为突破口,开展壮族文化大采风行动,围绕壮族习俗,深度挖掘壮族文化旅游资源,动静结合,做强、做大、做精壮族文化旅游项目,体现壮族文化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兼容性。

  (2)塑造特色品牌。城市社区特色旅游品牌是指它在游客心目中的不可替代的个性和在市场上的定位。因此,城市社区要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针对游客市场有选择的推出不同的宣传主题与口号,以迎合不同旅游者的需求;另外可以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优势和特色再加上举办一些色彩纷杂、变换无穷,引人心悬的活动,通过挖掘并不断创新特色产品,深化特色文化内涵,为游客提供丰富和深刻的精神和文化享受。如通过一些民间的节庆活动与区域、社区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特征相结合打造具有城市社区特色的品牌节庆。以广州市为例来说,广州的社区节庆活动不仅可以沿袭中国民间节庆传统,更多的是要在活动中融进岭南地区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特征。

  (3)对城市社区进行品牌和个性化营销。在市场拓展方面,一是要做到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加强与国内外旅游界的合作与交流;二是开展品牌的立体营销。面对全球化、日益细分的旅游市场竞争,多样化、全方位的旅游立体营销是打造旅游品牌地必然选择。三是借助现代化网络技术以及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媒体类文化产业综合、快速、广泛的传播和宣传作用,推广本社区的旅游产品;四是要树立品牌意识,逐步在旅游市场上形成一批自己的、叫得响的旅游品牌。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意义上,城市社区也是一个产品,也需要进行管理和营销,城市社区文化是影响城市社区旅游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社区营销的过程也就是认同和推广社区文化的过程。一个旅游社区如果缺乏有效的营销机制,就难以传播独特的社区文化以及个性化的社区旅游品牌,社区营销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社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会影响游客对社区文化的理解,进而影响对旅游城市社区品牌的评价。根据社区文化及社区本身个性,在营销理念、方法和模式上创造差异,创造个性化社区营销机制,不仅可以提高旅游社区品牌的知名度,更能提高社区的竞争力。

  3.2.5 协调好旅游者和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

  城市社区旅游以人的活动作为主要的观赏对象,旅游者把社区居民当作风景的一部分,大部分居民的生活方式、语言、服饰、活动行为等自然而然成为旅游者眼中目的地的一部分,与风景同样地被观赏。而目的地的居民也会相应地、自然地将旅游者视为与之不同的人,也会去观赏他们。所以旅游者与当地居民成为互为观赏和交流的对象,这种观赏和交流的结果必然会影响到双方互动的态度和行为。所以社区居民应该树立良好的居民形象,营造热情、友好的社区氛围。同时,旅游者必须要尊重旅游地的文化,通过与旅游地社区的接触,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了解和欣赏;不对旅游地自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积极参与各种保护活动,通过自身的行为保持并改善旅游地的社区环境。

  结语

  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旅游产品形式,城市社区旅游应成为城市旅游产品中的新亮点。只有充分挖掘、分析社区文化脉络,把握社区文化内涵,才能展现社区自身的旅游价值,不为文化趋同所湮没。同时,旅游开发应与社区建设互相结合,相辅相成,以取得双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汪宇明,程怡,龚伟,等.都市社区旅游国际化的“新天地”模式[J].旅游科学,2006,20(3):36-42,52.

  [2] 陈秀琼,甘武林.城市社区旅游刍议[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1):71-75.

  [3] 潘秋玲,李九全.社区参与和旅游社区一体化研究[J].人文地理,2002,17(4):38-41.

  [4] 郭琰.论都市旅游产品的开发[J].中州大学学报,2007,24(2):34-36.

  [5] 赵福祥.旅游与社区的整合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6(1):64-67.

  [6] 保继刚,文彤.社区旅游发展研究述评[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3(4):16-17.

  [7] 聂献忠.现代城市旅游业经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76-77.

  [8] 郑向敏,刘静.论旅游业发展中社区参与的三个层次[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12-15.

  [9] 郭舒,曹宁.城市旅游发展的竞争力分析与政策建议[J].商业研究,2004,(9):67-69.

文章标题:核心期刊征稿投稿城市社区旅游发展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lvyou/2169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