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发表经济学的重新解读:基于幸福经济学视角

所属栏目:经济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6-01-20 17:19 热度:

  经济学是很多大学都开设的一个专业,经济学的分支有很多种,不同方向的人员也都进行过一些研究。本文是一篇职称论文发表范文,主要论述了经济学的重新解读:基于幸福经济学视角。

  【摘要】随着我国的发展,在经济领域和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突破,经济学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将经济和人们的幸福程度所联系在一起的幸福经济学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幸福经济学是以人的幸福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标准和目的的经济学,本文采用当前社会上相对来说比较实用的幸福经济学的视角来对经济学进行重新解读,以幸福经济学为视角,对传统经济学的财富、成本、效用、消费、人性和方法等基本术语进行重新概念。

  【关键词】幸福经济学,财富,效用,消费,研究方法

  一、引言

  当前的社会是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面对经济的迅猛发展速度,人们更多的是规划着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创造更多的财富,而忽略了经济本身的意义,经济的存在本来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为我们带来幸福的,而往往人们都为了经济而放弃了生活中的幸福,这种舍本逐末的方式并不是我们应该推崇的。幸福经济学通过对经济学的重新解读,来使人们对传统经济学概念有一个全新的认知,从来改变人们如今的生活状态。

  二、财富的重新解读

  关于财富的解释,很多人都不感到陌生,从古典经济学到现代经济学,财富本身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的改变,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概念的重整,从具体到抽象,从物质化向非物质化演变的过程。

  在最早的财富的定义中,财富就是以达到幸福为目的的所有手段的集合,无止境的区追求财富和地位只是一种虚荣的体现,而付出的往往是自己的时间和经历,甚至有些人会以身体为代价去换取财富,这样一来,人们就成了财富的奴隶,而我们也错误的将财富理解为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幸福经济学认为财富是人们用来换取幸福的一种替代品,如果将自己的幸福全部用财富来做赌注,那么一旦没有财富,自己也就没有幸福可言,我们不能将自己的幸福拿来和财富做衡量,幸福包括多种形式,除去财富外,还包括无法用财富来换取到的东西,例如阳光、空气、精神方面,财富思想倡导广义的财富内涵而不只是仅仅局限于对物质的追求,人们要通过财富来创造幸福,而不能让财富来统领幸福,这样人们才能获得所谓的真正的富足的、充盈的生活。

  三、消费的重新解读

  传统的经济学认为,消费作为人类对财富的一种支配方式,单纯的是物质与财富之间的交换。而在某些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看来,消费不单单包括物质和财富之间的交易,还包括精神方面和非物质方面的内容,比如蓝天、白云、阳光,人们的友情、尊重等等,等是我们消费的内容。从广义上来讲,人类所进行的的消费不仅仅是市场上的消费,还包括精神和物质或非物质之间的消费。

  人类的消费理念是对生命中需要存在或使用的东西进行物质和精神之间的转换,而消费不仅仅只受到物质利益的驱动,这里面还包含着他人利益的影响。传统的经济学认为消费应该在收入的基础上,却忽略了不同阶层的人在面对相同收入时所付出的消费却是不一样的,这将导致消费不能满足消费者生命的需要,而需要生命消费付出代价,忽视了人类消费行为的根本尺度。

  经济学创立至今,消费观念从最初的物质和财富之间的转换到现在这种精神和物质背离回归的发展历程,折射出现代经济学的主体和核心转向了对人的终极目标的关注。为此,幸福经济学认为应该以消费的广义理论为基础,确立广义消费理念,它能够对我们的社会消费系统起到调节作用,实现健康快乐的消费模式,合理解决生活中的消费难题,创造真正意义上的幸福生活的可持续性。

  四、成本的重新解读

  传统的经济学认为,成本更多的体现在某些事物的形成所需要消费的财富,重点是从厂商的角度出发,分析在成品生产时所需要采取的不同方案的消费问题,并确定最终的方案,即采用相同效果下,支出最少获得利润最大的方案。也就是说,传统的经济学是以研究厂商研究生产成本的几个概念和核算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成本的概念也在不断的扩展,在人们对某件事物进行研究时,这时候成本就不仅仅包括原材料之间的消费,还包括人力资源的耗费,包括对某项工程的想法和提议,对某项设计所提供的研究思路和想法,这种非物质成本逐渐代替了物质成本,非物质成本包括人力资源以及人脑的开发和思考,是源于人类本身的一种成本的抽象概念。

  随着经济理论的发展,成本理论的概念也在不断的丰富,从厂家的原材料成本到最终的人力之间的成本,从环境的约束到头脑的约束,经济学已经成为人的科学,人才是领导经济学的主导思想,这是经济学对人类价值观的具体表现,也是经济学人本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这位幸福经济学提出了新的解释。

  五、效用的重新解读

  传统的经济学认为,人类之所以会有行为上的意识,是出于本性上的需求和欲望的满足,其需求程度或欲望则由效用决定,而效用的大小则能体现出幸福的多少。因此,传统经济学认为,追求幸福是人类的本能,而在本能的驱使下,人类也会对效用有一个心的概念,效用决定着人类对该效用所付出的的努力或成本,人类所有的动机都来源于效用的大小,从根本上将,效用是幸福的表现形式和计算形式,效用可以解释人类的行为目的。

  很多早期的哲学家认为,效用是包含物质和精神在内的一种对人类各种行为目的的一种解释方法,人的幸福是通过快乐的总和叠加起来的,而快乐来源于所追求的事物效用的大小,总的来说,幸福才是人类生活所追求的最终目标,而其他的只是人类在谋求幸福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手段,效用作为对幸福程度衡量的标准,在传统经济学中更多的被认为是物质和精神方面所能获取的最大化快乐度。但是幸福经济学包含更多的内容,幸福经济学认为应该直接聚焦于幸福而不是效用来研究经济问题,毕竟幸福才是人类生活的主要追求方式。

  六、方法的重新解读

职称论文发表经济学的重新解读

  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幸福与否取决于人类在追求幸福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认为在得到一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就能够得到所谓的幸福,但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待幸福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认为幸福是需要建立在财富的基础上,只有拥有了足够的财富,自己才会感到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深度不同,有些人对幸福的要求度较高,有些人对幸福的要求度较低。有些人追求物质上的幸福,有些人追求精神上的幸福,而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人类会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这些方式是传统经济学对方法的解读,在这种条件下,无法对幸福方式作出一个明确的概念,不能定义人类追求幸福的方式。

  幸福经济学采用基于偏好的主观幸福感的概念来测量和分析当前人类的幸福问题,每个人的幸福只能通过其本身对幸福了理解来感受,这种结果才能更加真实的体现出个人的实际幸福水平,为此,幸福经济学采用问卷调查、自述报告的形式来对人类心理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阶层、不同收入、不同种群的人进行幸福调查来取代以往经济学所采用的方法。幸福经济学把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目标直接聚焦于当前人民的幸福指数而不是用函数,并致力于建立一个合理的幸福指数体系来量化研究人类的幸福水平。

  七、结论

  幸福经济学似乎在当前社会经济学中占据了一个崭新的领域,自从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幸福”虽然历经波折,但是作为主线贯穿于经济学之中。幸福经济学的作用只不过是复活了经济学中已经被主流经济学所抛弃的营养成分―幸福,并使幸福走向经济学的前台,复归经济学的幸福之路。

  参考文献:

  [1]陈永伟,史宇鹏.幸福经济学视角下的空气质量定价――基于CFPS2010年数据的研究[J].经济科学,2013.

  [2]王璐.剩余思想与分配理论――基于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视角的重新解读[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3]顾晓彤.剩余思想与分配理论――基于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视角的重新解读[J].赤子(上中旬),2014.

  经济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推荐《经济经纬》是河南财经学院主办的财经类学术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自1984年创刊以来,精编细审,求是创新,及时反映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深入探讨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以较高的学术质量、精美的版面设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肯定,是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

文章标题:职称论文发表经济学的重新解读:基于幸福经济学视角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jingjixue/2977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