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论文老龄化产业管理论文范文

所属栏目: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发布日期:2013-07-25 08:58 热度:

  企业管理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国家级期刊《现代商业》,《现代商业》创刊于1999年,是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主办、联商网协办的一本国家级经济类学术期刊。杂志融新闻性、科技性、创新 性、可读性、针对性为一体,以“引领流通科技腾飞、创造现代商业辉煌”为宗旨,始终坚持对商业流通经济的研究与探讨,通过汇集高等院校、学术研究机构的研 究成果、实战派的宝贵经验,集学术性、前沿性、实践性为一体,从而达到打造科研人员交流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推动商业经济研究的发展,为研究者和经营者提 供借鉴和思考。

  摘要: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渐显现,加快和推进发展老龄产业的发展,是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途径,符合我国国情。在老龄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和企业缺一不可。企业在发展老龄产业的同时应当重视老龄消费市场的规模,转变观念,抓住发展机遇,抓住当前老龄市场上供需之间的巨大空间,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发展,尽快在老龄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只有政府与企业的共同作用,大力发展老龄产业,才能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老龄产业,人口老龄化,对策研究

  一、政府在老龄产业发展中的策略分析

  1、政府在老龄产业发展中的地位

  一个产业的良性发展首先依赖的是政府创造的一系列适宜的产业发展条件这就需要政府明确的角色定位。政府应当高度重视老龄产业的发展,同时,政府应当区分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从产业的角度考虑生产、消费和就业等问题,按照市场规律来发展老龄产业。在支持老龄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从老龄产业的特殊性出发来确定政府在老龄产业发展中的地位。

  老龄产业服务的对象是老龄人口,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老龄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是需要政府支持和干预的。这就决定了老龄产业具有与其他产业不同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老龄产业具有盈利性和非盈利性(低盈利性)、市场性和政府宏观调控性等。老龄产业的这些特殊性决定了政府的作用和功能就是处理老龄产业中的市场化原则与非盈利性、微利性的矛盾。因此,一方面,政府应当在老龄产业发展的初期进行推动、扶持和指导,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作用,避免企业在市场化进程中的盲目投资,利用一切可能手段培育、拓展老龄市场,提高老龄产业的有效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政府应当考虑到老龄产业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在对老龄产品和服务进行质量、价格管制的同时,应当在法律、政策等方面向老龄产业有所倾斜,鼓励企业进行老龄产品和服务的投资。

  由此可见,老龄产业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在老龄产业中地位的特殊性。与其他产业相同,老龄产业作为一个产业,由市场来运作,但政府在老龄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干预比对其他产业更多一些。政府需要在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和老龄产业中企业的盈利之间进行平衡,既不能为了老龄人口的需要而过度的限制老龄产业中的企业,因为如果不能盈利的企业是无法生存下去的,而老龄产业也不能发展起来;同时,也不能完全不顾老龄人口的购买力状况而放任企业进行市场运作,导致老龄人口的各种需要得不到满足,老龄化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因此,政府虽然不是老龄市场的主体,但是政府在老龄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却是至关重要的。

  2、政府在老龄事业发展中的策略建议

  老龄事业是指政府发挥其公共职能而向社会老龄人口提供的福利性、慈善性物品和服务的政府行为活动。为社会老龄人口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义务和职能之一,在面临老龄化趋势时,政府应当加强这一方面的职能,大力发展老龄事业。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还不够,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老龄事业的发展跟不上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不仅导致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同时也影响了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从全国老龄办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研究报告出的我国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的数据来看,2006年城市老年人领取养老金的比率为78.0%,农村为4.8%,城乡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和增长幅度仍然偏低。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目前还处于建立之中,不仅覆盖面窄,而且保险金额较低,特别是广大农村基本上还被排除在制度保障的范围之外。医疗保障方面,城市老年人的医疗保障离全面覆盖还有较大差距,而农村则不足一半。老年人的长期专业护理和社区照料服务需求迅速增加,而社会的养老服务体系还未能真正健全起来。针对以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健全老年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为老龄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环境

  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发展老龄事业,首先需要建立健全老年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使政府的行为有法可依,同时也为日益增加的老龄人口权益的维护提供法律和政策上的保障。我国199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政府行为和老龄人口权益的维护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强,关于老龄工作的法制建设仍滞后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

  因此,当前除了要全力推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与完善之外,国家应当尽快制定养老法、医疗保险法、社会救济法、社区服务法等法律,政府则应当协调有关部门推进这些法律的实施,全面认真地贯彻落实,为老龄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健全的法律政策环境,也为广大老龄人口合法权益的维护提供法律上的依据和支持。

  (2)建立切合实际的养老模式和养老制度

  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延续了几千年,直到现在,它仍然占着养老方式的重要地位。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深和计划生育的实行、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单一的家庭养老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政府应当建立切合实际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相集合,以家庭保障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单纯的家庭养老模式向社会居家养老模式的转变,通过社区提供养老服务,既能满足老龄人口居家的意愿,同时也将家庭无法承担的一部分养老责任由社会来承担,缓解人口老龄化对家庭的冲击,也能够促进我国养老护理服务的发展。

  (3)努力构建城乡兼顾、全方位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存在地区、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出现了城乡倒置的现象。各地区之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导致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及社会养老服务的发展有所不同。同时,我国的长期照料护理服务并没有形成规模,且从业人员素质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老龄人口的需要。尤其是在农村地区,面临着老年人长期照料的严峻挑战,建立包括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健康护理、精神慰藉和临终关怀在内的全方位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长期照料和专业护理方面的资金投入,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参与和提供长期照料护理。长期照料护理(LTC),指老年人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生理和心理受损而需给予其日常生活照料及医疗护理照料。全面推进长期照料护理不仅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能充分利用我国有限的卫生资源,维护社会稳定。不同的国家根据本国的国情采取了不同的长期照料护理模式,英国通过财政拨款,对凡是需要护理的老年人都提供护理服务,而日本则通过社会保险,实行护理保险制度,只对加入护理保险者提供护理服务。我国政府可以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借鉴发达国家的制度模式,试行护理保险制度。

  同时,政府应当尽快建立从业人员资格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通过实行从业人员资格制度,既能为老龄人口提高高质量、专业化的服务,同时也能够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

  (4)继续加大力度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

  为了提高老龄人口的收入和解决老龄人口的后顾之忧,政府应当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基金的历史欠账,较高的人口老龄化比例,国民收入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基金支付的拉动等因素造成养老保险费用不能满足实际支付需要。因此,政府一方面应当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将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及律师、医生等纳入社会保障网络;另一方面,政府要开阔思路,勇于探索,多渠道筹措养老保险基金。在完善养老保险,增加老龄人口的收入,解决老龄人口的生活所需的同时,应当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确保老龄人口所获得的生活保障不会因为其医疗上的需求受到冲击,也避免许多家庭因为疾病而出现家庭经济危机。

  老龄消费者的特殊性在于其当前的收入和持久的收入主要是由养老金的多少决定的。而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其身体一般呈逐渐衰弱,对医疗保健方面的依赖程度远远大于年轻人。因此,通过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能够解决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养”和“医”问题,使城乡老年人都能尽快地做到最基本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3、政府在老龄产业发展中的策略建议

  政府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老龄产业发展提供保障性支持的同时,需要在老龄产业发展的初期对老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老龄市场,促进老龄产业向产业化、市场化的迈进。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导向是一个产业起步和发展的两个杠杆,目前我国老龄产业发展过程中所欠缺的是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政策引导。因此,政府需要为老龄产业的发展提供法律、政策上的支持,保证我国老龄产业的健康发展。

  (1)构建规范和推动老龄产业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为老龄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

  老龄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国家发展老龄产业应当法律政策先行,为进入老龄产业队伍的企业提供法律和政策上的依据,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构建老龄产业的法律政策规范体系也是规范企业行为、调整老龄市场秩序的需要。形成老龄产业发展的法律规范也是保护老龄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需要。

  首先,国家立法机关应当及时的制定与老龄产业发展有关的、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不能满足老龄产业发展的需要,仅有的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从宏观的角度确定了老年人的权益,对老龄产业发展的指导是不足的。因此,目前应当尽快出台诸如《老龄产业发展管理条例》、《老龄产业行业规范条例》等法规,并辅之以相关部门和产业的有关法律法规,为老龄产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依据,是老龄产业的管理步入法制化的轨道。

  其次,政府应当根据国家法律制定相关的政策,推动老龄产业的发展。这些政策包括税收优惠政策(优惠或减免等)、信贷优惠政策(贷款的规模、期限、利率方面的优惠)、财政优惠政策(专项拨款、补贴、减免费用等)等。通过这些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老龄产业。通过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减轻提供老龄产品或服务企业的税收负担,一方面能够降低企业进行生产的成本,另一方面也能避免老龄产品或服务价格过高损害老龄消费者的利益。通过信贷优惠政策,可以为参与老龄产业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通过财政优惠政策,能够鼓励潜在的企业参与到老龄产业中来,增加老龄产业的投资和产品的供给。

  再次,应当建立和完善老龄产业行业规范,形成行业标准。目前我国还没有老龄产业发展的行业规范,行业标准没有形成,以至于出现了当前老龄市场混乱的秩序。因此,国家和政府应当通过法律和政策来规范和健全行业标准,并且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估体系,规范行业行为,完善行业监督,树立行业标准。行业标准的确立有利于规范行业和企业行为,促进行业和企业自律,引导整个老龄产业呈良性、健康状态发展。同时,应当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资格认证,规范市场秩序,消除老龄消费者不敢消费的心理,释放老年消费群体的购买力。加强老龄市场上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价格的监督与管理,构建相关的监督检查制度,一方面要确保老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符合老龄人口的特殊需要,另一方面根据老龄产业的特点需要对老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或限制,避免质次价高的产品或服务充斥市场,损害老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引导消费、培育老龄市场与调整老龄产业结构同时进行

  从我国老龄市场的现状来看,我国老龄市场的潜力巨大,但是许多需求是潜在的,还没有转化为现实需求。因此,政府应当对老龄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进行引导,使老龄消费者形成现代消费观念,提高自我的消费水平。对消费观念和行为的引导离不开政府对老龄产业文化的建设,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老龄产业文化建设的力度,表明政府对老龄事业、老龄产业发展的态度,引导社会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关爱社会老龄人口,形成有利于老龄产业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

  在引导消费、培育老龄市场的同时,政府应当加快对老龄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我国老龄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存在着供给严重不足和“供给相对过剩”的矛盾。一方面,老龄人口所需要质量较好、方便实用、保健安全的产品和服务很少,另一方面,市场上大量充斥着质次价高、针对性差的产品和服务。针对这种状况,政府应当加快老龄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老年用品档次,大力推进中高档老年用品的研制、生产和消费,改生活型为享受型。我国老龄人口对长期照料护理、家政服务等有很大的需求,而目前市场上的这类服务很少且服务质量差,因此,政府应当引导企业向老龄服务市场上的投入,鼓励发展老年家政服务、老年家庭护理和医疗、老年陪护服务、老年健康咨询服务等服务业,繁荣我国老龄服务市场。

  (3)鼓励、引导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大对老龄产业的资金和研发投入

  老龄产业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老龄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在质量、安全、科技含量要有较高的标准,同时,由于老龄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没有与我国实际情况完全符合的经验可以借鉴。这就需要企业在生产老龄产品或提供服务之前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状况进行大量的调研和分析,同时也需要企业对产品或服务投入大量的研究开发成本。在老龄产业发展的前期,许多企业可能都会处于亏损或无盈利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形下,就需要政府对企业进行资金和科技研发上的支持。一方面,政府可以直接通过财政加大对老龄产业的投资比例;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引导社会投资老龄产业,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聚集起来,形成较大的资金流。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外国投资的优惠政策积极的引进外资,从国际资本市场上获取发展我国老龄产业的资金。

  在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同时,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拨款成立老龄产业研究机构,加大对老龄产业的研究力度,将研究成果以一定的价格转让或提供使用权给企业,这样既能减少政府研发投入的资金,相比企业自行研发而言也能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缩短企业研究开发的时间,迅速的促进技术成果的市场化。研发成果的市场化能够提高老龄市场上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更能满足老龄消费者特殊需求。

  (4)针对市场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从微观经济学角度看,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是相对于信息完全(即市场的供求双方对于所交换的商品具有充分的信息)而言,指人们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而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的或将要发展的任何情况,也包括市场经济本身不能够生产出足够的信息并有效地支配它们。而信息的不对称则指交易双方或一方都没有或没有完全掌握对方或市场信息的情形。信息的不完全和信息的不对称都可能导致市场失灵问题的出现,市场的价格机制在很多情况下不能解决或至少不能有效的解决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问题。

  针对市场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所带来的市场失灵问题,政府应当发挥其宏观调控的职能。一方面,政府需要及时纠正市场失灵所带来的偏差,协调老龄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另一方面,政府应当通过利用其公权力的职能,掌握老龄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的各种信息,尤其是老龄消费者的各种信息。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等媒介搭建信息平台,为企业和老龄消费者提供充分的信息,促进市场信息的凸现和供需之间信息的对称。这样既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也能为老龄消费者购买产品或服务提供建议。

  二、企业在老龄产业发展中的策略分析

  1、转变观念,客观认识老龄市场需求

  企业要进入老龄市场,投资老龄产品或服务,首先需要转变观念。目前我国许多的企业对老龄市场存在错误的认识,受旧有观念的影响不愿意投资老龄产业。企业传统的观念认为老龄市场盈利小,开发老年产品或服务需要较长的周期和较大的资金投入,而老龄消费者都比较谨慎、挑剔,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售后服务支持等。面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企业应当认识到巨大的老龄人口数量所带来的潜在的市场需求。随着国家对老龄产业政策支持的加强,企业投资老龄市场的成本将会降低,政府对老龄产业研发的加强有利于企业比较容易的获得先进的科技成果,快速的实现市场化。同时,老龄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随着收入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逐渐转变,向现代消费观念靠拢。这一切变化都表明,企业投资老龄产业是可行的。

  当然,企业投资老龄市场还是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对老龄消费者的特定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详细的把握,根据自身企业的状况和外在条件分析进入老龄产业的可行性,对企业的发展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和预期。

  2、重视研发,加大科技投入和先进技术的使用

  从中国老龄市场的现状分析来看,我国老龄产业参与的企业少,许多企业都不是专门生产老龄产品或提供老龄服务的,更多的是将老龄产品或服务视为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企业不可能在老龄产品或服务上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不可能组织研究人员进行老龄产品或服务的研究开发,这也就注定了我国企业在老龄市场上不能有所作为。因此,企业要想在老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位,必须加大对老龄产品或服务的开发投入,没有研究开发就没有创新,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就没有竞争力。技术进步是企业实现差别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产品差异化策略的重要手段。

  资金比较雄厚的大型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研究机构和已有的先进技术自行进行研究开发,掌握研究开发成果的所有权;没有实力自行研发的企业可以加强与政府、高校以及其他企业的研发机构进行信息沟通,从外界取得先进技术或者与研发机构合作研究开发以取得较具有竞争力的技术成果。无论是自行开发、合作开发还是通过许可取得他人的技术成果,目的都在于将技术成果转化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中去。因此,企业进行研究开发应当以市场为导向,这样可以使企业的投入快速的实现工业化和市场化,也能及时的收回企业的投资,实现资金回笼。

  3、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在对老龄市场消费者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老龄市场上的企业应当加快对产品结构的调整,以适应现代老龄消费者的各种消费需求。在未来的几十年,老龄市场在消费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企业想要占据未来的市场,需要在老龄市场上有所作为。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是目前我国老龄市场上许多企业需要的,目前我国老龄市场上的产品单一、品种少、没有针对性、科技含量低、质量差,这就使得产品没有竞争力。一旦其他国家的相关公司进入中国老龄市场,中国老龄市场上的产品是不堪一击的。因此,企业应当在对老龄市场上有所预测的基础上,尽快的调整产品结构,增加老龄产品和服务的种类,增强产品的针对性、实用性,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

  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基础,也是企业实现差异化战略的重要手段。产品结构的调整同时也能为企业带来协同效应,随着企业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的提高,针对性的增强,企业产品的知名度也随着提升,企业在老龄市场上相关产品的份额也会随着增加,市场份额的增加则会给企业带来更为丰厚的经济利益。

  4、打造品牌,形成品牌优势,营造与企业产品相适应的品牌文化

  现代老龄消费者多属于理智型消费者,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加和消费经验的积累,老龄消费者能够比较清楚的确定什么商品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企业如果想要获得老龄消费者的认可,不仅需要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有所投入,而且需要对企业产品的品牌进行建设,打造企业独有的品牌,形成品牌优势。品牌建设的基础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具有较高的信誉,在市场上获得了老龄消费者的认可。因此,企业进行品牌建设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改进。产品是品牌建设的基石,而品牌的打造则更能将产品推向市场、推向消费者。

  企业品牌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创造无形价值,属于企业的无形资产。随着互联网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同行业中企业产品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企业更多的通过品牌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来实现差异化。企业在品牌建设上的投入最终会使企业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从而使企业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企业品牌的树立也能够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的价值。因此,品牌建设过程是使一个普通的产品品牌变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著名品牌的过程。

  在打造品牌的同时,企业也应当营造与企业产品相适应的品牌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品牌文化的建设能够增加品牌的内在价值,使企业的品牌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具有丰富内在价值的载体。老龄消费者的理性和认牌购货的心理为企业打造品牌创造了契机,一旦企业的品牌得到了老龄消费者的认可,企业将在市场上占据比较长久的、稳定的地位。

  5、优化营销策略

  老龄市场上消费者的特殊性需要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打造企业品牌的同时,针对老龄消费者的特殊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采取营销策略。在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方面,企业应当根据对老龄市场的细分,针对不同细分群体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在对老龄产品进行定价时,应努力细化决策的目标,力求在产品生命周期、营销目标、细分目标市场等因素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以更真实的让市场所表现的价格反映定价决策者的心理预期。针对老龄消费者特殊的心理需求和对社会的依赖性,企业在进行营销的过程要加强对老龄消费者的人情关怀,获得老龄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的信任,拉近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实现企业与消费者双赢。同时,企业应当对自己目标市场的消费者进行信息跟踪,研究其消费特点和变化,为企业未来的市场营销提供更适合的产品和更舒适的服务,选择更为合适的销售渠道和促销策略。最后,应当根据老龄消费者的身体素质展开灵活便利的分销策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体力的减弱,老龄消费者更需要得到便利性,企业应当有针对性地实行便利性营销。将分销点设在老龄消费者集中的社区或活动的主要区域中,同时,对老龄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则应趋向于“上门化”,充分为老龄消费者考虑,获得老龄消费者的支持与信任。

  如果企业希望在未来的老龄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就必须从现在开始,转变观念,开展对老龄消费者的调查研究和老龄产品服务的开发研究,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实用性,打造企业品牌,营造与老龄市场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同时,针对老龄消费者的特殊性采取灵活多样的营销策略,将企业的产品推向市场、推向老龄消费者。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可欠缺的,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对某些方面有所侧重,这需要结合每个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未来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面临良好形势,除了现有发展基础,相信在老龄健康产业、老龄旅游产业、老龄住宅产业、老龄教育产业、老龄金融产业以及老龄再就业产业有更多的憧憬。

  但是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及问题,目前我们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拉进市场与产业距离,丰富老年产品,解决供需矛盾、建立行业标准,规范老年市场、转变老年人消费观,增加老年人收入水平、政府加强对老龄产业的支持与引导。

  参考文献

  [1]曹骑豹等著.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p53~p55

  [2]陈刚.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07

  [3]陈茗.日本老龄产业的现状及其相关政策.人口学刊,2002年,6期

  [4]程巍.郎丽.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新兴产业的思考.当代经理人.2006.21

  [5]陈先琦.整合社会资本促进我国老龄产业良性发展.中国民主同盟发展老龄事业、产业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9月

  [6]陈根.产品本土化设计在企业品牌建设中的应用研究.Proceedingsofthe2007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dustrialDesign(Volume1/2),2007

  [7]程勇.21世纪的朝阳产业——老龄产业.华龄出版社.2001.发展老龄产业的经济学分析.张智敏,唐昌海.p129

  [8]杜鹏.人口老龄化与老龄问题.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年2月,p67~p72

  [9]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社会科技统计司编.2000年第五次中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p5~p8

  [10]胡恩生.关于老年消费市场和老年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人口与经济出版社,2002年10月(增刊)

  [11]黄必富.中国老龄产业发展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财经大学,2005

  [12]李悦.产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13]梁少英.老龄产业:21世纪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桂海论丛.1999年第5期

  [14]陆杰华:关于我国老年产业发展现状、设想与前景的理论思考,人口与经济,2000年第4期

  [15]穆光宗.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市场潜力和战略取向.市场与分口分析.2000年第4期

文章标题:企业管理论文老龄化产业管理论文范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gongshang/1803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