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产业园模式探讨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12 17:11 热度:

  〖摘要〗由于受传统教育方式、资金、师资队伍、政策体制等多方面的影响,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未能建立起真实、完整、高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体系。建立产学一体化产业园模式为主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有利于我国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产业园模式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特色不鲜明、办学条件较差、“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等现象。为了保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根据我国的国情如何建设?值得我们共同探讨和实践。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与特征
  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能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生产性实训是指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下具有岗位生产性质的实训,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训规范执行职业标准,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是师徒关系,生产性实训的主要为了实现学生实训和就业零距离。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训环节主要依托于特定的环境及技术支持,由此,产生了实训基地建设的需求。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训教学过程的场所,它具有学生受训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要素。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应具备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的功能,应具有如下特点:
  1.实训设备的真实性、生产任务的真实性和效益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设备与企业的设备完全一致,并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实训的过程与生产过程完全一致;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能生产一定的产品,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2.管理模式的企业化和实训工作的情境化。生产性实训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
  3.功能的多样化。生产性实训基地既有产品生产的功能,又有技能实训的功能,还可以有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功能等。
  4.基地建设的开放性,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充分体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有企业的参与,基地的运行必须引入市场机制,基地的筹资方式必须多样化。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共建、共享,达到校企共赢。
  二、目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困惑
  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改革的产物,但是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成长的特殊复杂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存在诸多障碍:
  1.传统教育方式影响。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上的改革步履阑珊,没有突破和创新,教师和学生仍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束缚在课堂和书本上,不能主动从书本和实践两个环节结合点上着手。
  2.校企合作程度不高。学生在人才市场缺乏竞争力,高职教育的特色不明显,不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不足以引起企业参与的热情;同时,国家政策在校企合作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引导力不足,企业参与不积极,目前仍以学校投资建设为主。
  3.资金短缺。学校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购置实训设备自身经费严重不足,政府对高职院校创办经济实体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资金支持力度很小,筹资渠道单一;同时,由于缺乏实际企业运作经验,对资金如何合理使用也存问题。
  4.师资队伍难以适应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需要。高校自身双师型教师队伍不足,在聘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指导实训教学方面,用人机制不灵活,难以操作实施。
  5.基地软环境的建设滞后。实训基地除了注重硬件措施的建设,应着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让学生接受软环境的熏陶,实施养成教育。而学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软环境的建设显得不足。
  6.基地功能发挥不全面。高职技能人才培养的训练性与企业经济效益性之间的矛盾,教育教学的稳定性与企业生产任务市场变动性的矛盾,导致实施中出现管理方式不能融合,影响生产性实训效果。甚至,造成有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变成纯碎的生产工厂;有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变成简单实训室,没有生产性实训特点。
  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产业园模式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核心在于以“产”为主导、以实训为核心,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教学注重实践,促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锻炼、技能指导有机结合起来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根据自身情况走“依托专业、校企合作办产业,建立以产学一体化产业园模式为主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体系”值得探讨。
  
  产业园模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高职院校依托地方,把学校专业、人才与企业资源相结合,它以学校专业为基础,以专业、产业配套为目标,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合理分工、适当集中布局建设,实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社会组织。”其主要功能定位于:
  1.它的核心功能是承担学生生产性实训及顶岗实习教学和职业素质的训导工作,培养学生较为全面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2.它的基本功能是利用基地的生产设备,建立产学结合的生产运行机制,将教学融入企业生产、生产促进教学,实现基地的企业化运行。
  3.它的综合服务功能是利用实训基地开展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发挥基地的窗口辐射作用,促进校企之间、校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产业园模式分析与探讨
  (一)产业园模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比较优势
  高职院校根据专业优势建立以产学一体化产业园模式为主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有利于我国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1.建立以产学一体化产业园模式为主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降低办学成本。在办学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学校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利用企业的资金、设备、技术等资源优势建立此类实训基地时效更明显,负担更轻。同时,还可以吸收引进社会资金、民营资本。
  2.产学一体化产业园模式为主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更有利于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形成。由于此类实训基地具有实际生产性,无论在设备、技术、资金投入、“双师型”师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必须符合市场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实训基地实训,不仅可以较快提高职业技能水平,还可以掌握最先进设备的操作方法。
  3.产学一体化产业园模式为主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职业环境和氛围,学生在此类实训基地实训可以融入实际生产氛围,感受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
  4.产学一体化产业园模式为主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能够促进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通过此类实训基地,学校与企业有了紧密合作,学校更能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加强教学改革特别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针对性、合理性;提高了师资队伍“双师能力”,丰富了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
  5.产学一体化产业园模式为主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组建时就可以考虑到学生的实训需要,因此在企业选择、经营类型、设备购置等方面给学生提供便利。可以为企业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可以最大程度节省建设成本。
  6.产学一体化产业园模式为主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有相关法律保障。此类实训基地虽同时具有生产功能和培训功能,但它具有明显生产企业属性。它所涉及诸如安全管理与责任问题、财税政策支持问题、学生经济权益保障问题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有制度保障,不会影响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行。
  (二)建立产业园模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原则
  产业园模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立首先要体现“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原则,和专业建设联系起来。依托社会营造真实职业环境,此外还要兼顾基地的技术先进性等问题。
  1.开放性原则。积极寻求与社会的合作,校企、校际共建。
  2.先进性与适用性原则。高新技术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具有高技术含量的职业岗位,高职院校实训内容必须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所以,产学一体化产业园模式为主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设备配置必须具备实训与生产兼容、先进和适用并存。
  3.生产性原则。运行机制上大胆创新,挖掘生产资源,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实现“以生养训”,变“消耗型”实训为“生产型”实训,保障实训基地持续良性发展。
  4.同步性原则。实训基地硬软件同步提升,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材建设、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产业园模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途径
  采取“政府支持、依托高职院校、以市场经济的运作方法、以企业运作的组织方式、开发区的管理模式,兴办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产业园”。产业园设有独立的领导班子和运营机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有专人进行运作,有具体的发展规划,产业园都设在所依托学校的附近,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也是以市场机制(利益机制)为基础,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进行运作。
  1.场地出租方式:即以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的一种形式。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主要提供场地和配套设施,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生产管理并参与学校的实践教学过程,学生在校期间就是企业的准员工,以企业生产为主,学生通过参加实际生产完成实训项目。
  2.合作生产方式:即以校企合作组织生产和实训的一种形式。由于生产成本和管理等原因,学校无法实施生产性实训。所以,学校运用市场机制运行,引进企业,学校提供场地、设备和配套设施,企业提供相关生产项目和技术力量,学生在校期间就是企业的准员工,在生产产品同时,完成对在校学生的实训任务。
  3.共同经营方式:即校企双方共建共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一种形式。校企双方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出资建设和经营,通过合同的形式建立股份制合作关系,形成“股份制”的企业实训基地。
  4.校办企业方式:即以学校自主管理的企业组织生产和实训的一种形式。学校依托专业以学校投资,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取得法人地位,从事生产活动的经济实体。学生在校期间就是企业的准员工,学生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完成生产和实训任务。
  5.鼓励创业方式:即鼓励二级院系、相关专业师生利用自身优势,创办经济实体组织生产和实训的一种形式。
  参考文献:
  [1]丁金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2]郭静,关于高职教育校内实训基地建设[J].北京高等教育,1999,(1)
  [3]孙连栋,李晓敏,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6,(07)
  [4]毛颖善,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多元投资与创新机制[J].职业技术教育,2007,(1)
  [5]刘家枢、徐涵,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内涵与实践探索[J].综合研究,2008,(06)
  [6]郭家星、屈有安,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3)

文章标题: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产业园模式探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zhiye/39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