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职会展创意人才的培养模式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1-10-29 16:27 热度:

  摘要:随着会展经济在中国的飞速发展,高素质的会展创意人才成为紧缺资源。高职高专院校作为我国会展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立足院校特点,培养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成为高职会展教育的重要问题。本文指出了高职会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培养目标定位、课程模块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高职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会展专业,创意人才
  
  会展经济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展销的举办,获取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新兴经济形态。近年来,随着我国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逐步加快,频繁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会展产业的蓬勃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刺激了国内各行业对会展活动的需求增长,同时会展业作为高盈利的都市服务业和零污染的绿色产业,其高达1:9的产业带动效应受到了众多城市的青睐,“国际会议中心城市”“会展名城”已成为很多沿海发达城市的发展口号。在会展经济高速发展并逐渐成为朝阳产业、支柱产业的同时,高素质专业会展人才的紧缺已成为其发展的瓶颈。高职高专院校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如何创新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会展人才以满足市场人才需求,是开设这一专业的高职院校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会展经济中的人力资源问题
  目前,会展业发展势头的迅猛与人力资源匮乏的矛盾极为突出,是当前业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会展业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专业人才尤其是创意人才数量的匮乏。据统计显示,全国办展单位近万家,2006年会展从业人数(包括基层从业人士)超过100万,之后并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会展业的年增从业人员将保持在20万人以上。从业基数的庞大与专业人才的稀少形成鲜明对比,仅以会展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市为例,2007年上海一地的注册会展公司达150余家,此外829家旅行社近半数设有会展部,而专业高级项目经理不足50人,复合型专业人士不超过100,专业从业人员仅5000人,这与当时上海周均5.5个会展,每个会展专业人士需求量80至90人的市场需要存在极大缺口。
  第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这表现在会展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与业务素质仍有待提高,专业对口人才比重低,大多数从业人员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或半路出家,在现代会展运作经营方面的理论素养较低、实践经验少。目前会展业的人才培养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师徒式的经验传承或国外先进经验的简单照搬照抄,更谈不上成为创意人才。
  第三,会展专业人才地域分布不均衡。会展人力资源分布与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发展水平相一致,呈由东至西的阶梯递减趋势,且仍有差距逐步增大的迹象。这与当地会展专业教育水平有关,也存在人才东流的因素。
  
  二、高职会展创意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会展产业迅猛发展的现状及其带来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引起了政府、社会的广泛关注,人才紧缺的问题也随之得到了业界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自2000年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开设以来,2005年,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成为首批开设会展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2008年,全国高职院校中99所开设了会展专业、57所在部分专业开设了会展方向,此外,京、沪、穗三地先后开设了硕士会展专业研究方向。十年间,在全国范围内,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会展人才教育培养市场已初步形成,会展业的人才瓶颈得到了初步缓解,但就高职的专业创意人才模式而言,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人才培养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一,实践与实训难以同步。会展产业作为一种非常规的经济形式,时间安排上存在很强的不确定性,个体项目本身的持续时间长短也缺乏稳定性,周期性或季度性的大型会展活动尽管在举办时间和持续时间上相对固定,但其筹备时间长、运作时间短,且由于会展活动与旅游景点宣传活动的联系紧密,寒暑假举办的机会较少,而实训单位也不能保证在校方统一安排的时间内提供与学校教学进度相仿的实训机会,这就使学校正常的教学安排与实训时间产生冲突。此外,会展主办、承办方在学生实训的安排上,通常以“现场服务”角色为主,这既与学生实训时间短、经验不足有关,也有会展方对学生能力不信任、廉价劳动力利用的因素有关。这就使学生专业技能的施展机会减少,实训的实际价值打折。
  第二,教育主体发展滞后。我国会展业的兴起时间较短,起点低,会展教育发展不超过十年,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尚未形成完整体系。高职会展教育发展的滞后主要是师资力量的薄弱。首先,会展业是对实务性、操作性要求很高的服务行业,授课教师未接受系统的会展教育,多是从相关专业如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等半路出家,既没有系统完整的理论知识,又缺乏行业实践经历,专业的会展创意人才自然也难以孕育而生。其次,部分学校采用的行业专家、资深从业人士兼职授课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缺陷,一方面兼职教师的从业经验受工作所限难以用短时间的语言表达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另一方面,兼职教师理论素养较差,专业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两者难以形成有效互补,为会展创意人才的培养增加了难度。
  第三,职业培训发展落后。会展创意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教育、行业培训、资格考试认证的合力。在高职会展教育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会展专业培训仍停留在理论传授、信息交流的基础层面,这就使职业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难以对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有效地促进作用。
  二、高职会展创意人才的培养措施
  高职高专院校受自身学校类型以及培养人才规格等条件制约,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体现创新的特色,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意的人才。高职高专院在我国会展人才培养格局中通过培养有创意的人,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适应社会对会展业人才的要求,紧抓创新教育,根本上发展职高专院校会展人才的创新精神。
  ㈠定位精确的培养目标
  由于国际会展业的发展,关于会展需求与会展分工的市场日益细化。这是随着国际会展产业链条的发展和高科技的应用带来的各种新的更精细的会展需求与分工。例如,会议的组织和活动安排就要有所创意,必须要考虑到对会议地点的环境优化,设计会场的色彩布置、音响控制以及信息通讯技术的使用等,此外对会议氛围即会议进行的同时要发出相应的气味来调节与会者的情绪等都必须考虑。同时,详细职业化的分工也开始出现,如对会议与参观考察的连动,商务洽谈与会展的恰当衔接,会场内外的社交公关礼仪等。对这些会展教育要进一步专门化和职业化的进行创意培养。高职高专院校的任务是培养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对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有独特的优势,要掌握会展业人才“细分”市场的需要,进行“细分”定位培养。对于“细分”是要指明确自身应该培养会展产业链条中哪方面的人才,同时对这方面精耕细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思想,形成特有品牌。依据市场反馈来看,会展业需要更多的是专项会展的人才。高职院校的会展专业要依据国际会展业发展趋势自身学校办学类型把人才培养立足于会展辅助型人才的培养,就是会展设计、展会评估、会展物流及会展专门服务等方面的创新人才。我国很多高校已经关注到这方面的需求动向,在教学中开始对市场进行细分和研究,对专业设置形成了独有特色。随着日趋激烈的会展行业竞争,“一招鲜吃遍天”的模式已经与时代脱节,对此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进行仔细的研究,要依据市场对人才的各种详细需要,既要合理配置已有优势资源,又应重视整个会展产业链上各环节对专门技术和专项管理的创新人才的要求,扬长避短,精确培养,特色办学,从而推动高职院校会展创意人才的培养。
  ㈡加强课程模块的建设
  要是把学生培养当作产品生产的话,关于课程的设置就相当于对产品的设计,假如设计不合理,产品的质量必然难以保证。对课程设置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会展人才应该是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创新型”实用性人才。有学者把这种“创新型”概括为细分专业下的灵活多变,即针对高职院校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对应的课程,有计划的进行。坚持课程的实用性和创新性结合,设计课程必须“量身定制”,学校依据各种人才的要求进行专门设计,可以不强调课程的系统性,但要坚持课程有针对性,设置会展教育的课程必须经过由业内的资深专家组织的专家指导委员会通过。课时设计要灵活多变,学时安排依据实际需要而定。学生的实践课程必须安排在校内的模拟训练中和会展企业中进行,实现教学和实践的零距离对接,达到人才培养的无缝链接。
  ㈢创新已有教学方法
  当前很多学校对会展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知识传授层次上,理论讲的多,实际操作少。这对会展的创意性人才的培养很不利。对此,高职院校培养会展人才需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实行“务实”的教学培养模式,让学生理论修养与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保证教学内容能够落实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对理论教学坚持够用即可。课堂知识讲授阶段,主要是对专业基础理论的传授、理解和记忆过程。可以运用“主题式学习”和“主体本位学习”的教学方法把课堂知识学习阶段需要掌握的理论系统有条理地教授给学生,从源头上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给后期实践积累做好知识准备;实践教学应该以问题为基础进行,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践(包括校内和校外),通过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意识。
  ㈣加大产学合作面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关于人才的培养,学校是生产者,企业是消费者。“市场导向”的培养理念要求高职院校在会展人才培养时,必须关注会展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创意人才。在这一培养思想的指挥下,学校必须积极设置符合行业需要的课程,积极邀请优秀企业参加学生的培养过程,努力坚持校企合作,进而达到从“学校人”到“企业人”的无缝对接,达到校企的双赢。在实质性的产学合作培养运作中,要求高职院校同会展行业协会进行合作,同重点展览馆所、展览企业一起建设合作的教育基地,给学生在实践环节上做好物质准备。产学合作教育,要求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紧密相连,教师与学生要到企业生产一线去锻炼和学习,对企业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进行参与,合作的成果应该反馈到人才培养和教学计划设计的过程中,达到真正把会展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在产学合作教育的模式中,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会更加完善,使教师职业素养中的专业性和操作性更好的结合,从而在日常的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创意思想的培养。
  会展专业人才为我国会展业的高速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是我国会展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高职院校只有在实际办学中看清以往办学的误区,在今后的办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的创意精神的培养,把这一思路落实到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这样才能起到培养学生创意思想的目的,培养创新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创意会展人才
  
  参考文献:
  [1]肖轶楠.关于我国会展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考[J].旅游学刊:2006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129-132.
  [2]饶雪梅.关于构建高职会展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旅游学刊:2004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96-98.
  [3]蓝星,詹朋朋,皮耐安.建立符合国情的会展教育模式的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5(11):96-99.
  [4]何彪.会展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J].中国会展,2005(3).
  [5]许传宏.会展业人才培养问题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5(18).
  [6]张显春.对旅游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文章标题:探索高职会展创意人才的培养模式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zhiye/1051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