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论文投稿数字化服务时代的文化馆

所属栏目:教育技术论文 发布日期:2015-05-08 11:40 热度:

    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途中,文化馆承肩负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他是实现广大群众文化权益的前沿阵地,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现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力军。十八大报告提出我国将逐步走向一条科学、协调和可持续的文化发展之路,渐渐实现文化强国目标。2011年11月15日,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包括数字化平台、数字化资源、数字化服务等基本内容”,“打造基于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和移动通信网的跨网络、跨终端的服务新业态”。对数字文化馆而言,其平台与资源建设具有互通互动的特性,根据现有资源状况开发相应平台应用,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文化服务由过去的点对点、面对面等传统服务,逐步进入了网络数字化时代,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将是一种新型的服务方式,是当今网络时代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数字文化馆建设迫在眉睫

  如今图书馆、博物馆都已基本形成了网络化服务体系,通过网络可以实现阅览电子图书、展览展示、还借等功能,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丰富的文化服务,而文化馆大多数还沉静在传统的服务方式,无法跟进时展,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新需求。文化馆多年形成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等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

  (一)服务形式单一。文化馆的服务设施、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陈旧单一,还是过去简单的唱唱跳跳为主,并且很多的公共文化设施没能实现共享,造成资源浪费,服务供给的主观倾向严重,更多的文化活动只考虑政府层面,脱离群众的文化需求,服务覆盖面小,以致很多群众文化场馆门可罗雀,群众享受文化的权利没有保障,大大降低了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主力军地位和作用。

  (二)服务理念滞后。时代在进步,人民对文化需求也发生着变革,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群众的文化消费方式和习惯也越来越多地依靠网络和数字媒介,虚拟空间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而深刻。群众享受文化生活的诉求,已从传统的场馆扩展到虚拟空间的各种终端,这种消费环境和消费方式呼唤群众文化的服务方式来一次深刻而彻底的革命。遗憾的是,这种革命我们现在还尚未看见。尽管变革的观念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变革的呼声也不绝于耳,部分变革的行动也在个别地区和个别单位进行着,但没能大面积铺开,其成效和影响都极为微弱。

  (三)服务方式封闭。受传统运行模式的影响,目前的文化馆之间依然存在着封闭的特征,习惯于家门口文化已经群众没有了新鲜感,让原本过于单一的文化活动再次雪上加霜,导致很多的活动演员比群众多,工作人员比观众多,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及其对人们消费心态和消费习惯的日益影响,传统单一的文化馆服务方式的局限性即封闭性就显现出来。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开放、合作、共享观念的普及,文化馆这种只注重地域性的封闭文化也逐渐被放大。

  综上所述,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要得到实质发展,建立一种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模式尤为重要。而新型数字文化馆的建设,以其不可比拟的先进性、开放性、便利性和高效性,在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中是一个重要的突破。通过多种网络通道,以广大群众为服务终端的公共文化服务,达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对受众体的最大覆盖。

  二、数字文化馆建设的构想

  确立“以互联网络为核心,以移动终端为重点,以实体体验为切入,以整合贯通为手段”的多向立体交互式建设模式,搭建起符合文化馆自身发展需求、满足群众文化享受的数字艺术大厦。

  1、以馆办网站为核心,将文化资源一网打尽

  以互联网为核心、PC终端为应用的文化馆网站建设,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宁波市文化馆网站为例,该网站作用主要体现在:活动资讯发布、文化项目介绍、文化品牌展示、文艺团队介绍、文化服务推介、内部机构简介、用户信息反馈等方面。而网站点击的数据分布显示,用户使用最频繁、最集中的还是在资讯、活动、培训等的信息查询方面。同时电话咨询、微博回复等用户反馈高频率事项,则倾向于艺术培训、演出服装租借等方面。

  由此可见,今后文化馆的网站首先是真实、全面、及时地发布本地的文化新闻资讯。既为当地的文化事业发展形成一个完整而全面的信息资源库,也可以按照栏目划分建立起包含活动、事件、项目、品牌、人物、作品等在内的一套地方文化记忆存储资源库。其次是针对性推出文化服务及产品。这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和汇总,开发针对性的服务块面和内容。例如文化馆演出服装租借,可以在春节、六一等特定需求的时间段,推出有针对性的服务项目和内容介绍。非遗活动及培训信息,也可以根据传统节日、特定群体进行系统划分方便搜索。再次是互动版块增加点评功能,在网民互动需求极为迫切的当下,既可以增强观众和作者的交流,还能够及时督促场馆等信息的更新与修正。可设置网上剧场、网上展厅、人物点评、场馆导航等版块。

  2、以移动终端为重点,将特色应用个性化

  如果文化馆网站是数字文化馆标准配置的话,那么针对移动终端的特色应用开发,则应成为数字文化馆的个性化配置。既是网站向移动用户的一种服务延伸,也是凸显文化馆特色产品的便捷途径。搜索平台的大数据显示,当前用户更倾向于利用手机搜索各类文化优惠信息,购买优惠门票、赢取免费参与资格等新鲜的文化体验,微博转发、微信分享也成为用户体验的首选传播渠道。

  着力应用好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的信息发布功能外,还可重点研发适用于特色应用开发的专业艺术项目,例如:艺术展厅、艺术培训、专题讲座、舞台艺术、非遗活动等。这些项目内容根据各自的艺术特性,开发的应用方式也各有侧重。以艺术展厅为例,若在其实体艺术展览的同时开发一款APP应用,其资源及更新都不是问题,应着重在用户体验上下功夫。除基础的展览简介、作者简介、作品浏览等功能外,可增加对展览作品的放大查阅、延伸阅读、点评互动、社交分享等功能,还可根据每次展览开发一到两款“手机桌面”供用户下载,提升活动的参与度。并还可以增加艺术家沙龙、作品赏析解读、互动小游戏、微网店等功能。

  3、以实体体验为切入,将互动娱乐全景化

  数字化的虚拟性、不可触性,是目前数字化商业发展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这更是一贯来注重实体互动的文化馆,在数字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较为实际可操作的是数字体验厅的建设。其一是数字文化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需要给予用户一定时间和机会的接触了解,与传统的广告投放相比,配备有专业讲解和导览的数字体验厅,可以帮助大家快速了解并熟悉相关应用。其二是由于文化馆一般都是位于市区的繁华地段,有着对外免费开放的空间和场所,利用现有场馆搭建数字体验厅,既新增了服务项目功能还可以第一时间接受用户反馈。其三是顺丰快递已成功推出“嘿客”连锁社区门店,填补了淘宝用户实体体验空白区,数字文化馆也可以借鉴此体验门店的方式,将虚拟世界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拉进用户的现实世界。

  数字体验厅的建设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首先,依托文化馆网站后台作为资源库,为体验厅源源不断地传输最新的服务内容。其次,依托多款数字应用模块,分门别类地体验文化馆的各类艺术产品和服务。第三,在体验厅内通过数字手段全景式展现本土特色文化场景,例如元宵灯会、庙会、甬剧等,为用户营造身临其境的视听感受。第四,将电视屏、电脑屏、平板屏、手机屏四屏联网,内容互通互动,播放展示内容可缩放、可点播、可触摸、可移动、可下载,营造一种全新的文化体验新境界。

  4、以整合贯通为手段,将文化服务送到家

  无论是网站、移动应用、体验厅,都只是文化馆服务的一种信息传输和推介渠道,其本质上无法取代用户接受服务的直观感受,都是要为文化馆的实体活动服务的。由于文化馆现有馆舍、场地等限制,所提供的文化服务对象十分有限。这就需要借助数字手段,让群众将所需要的文化产品及服务带回家,使得文化产品及服务实现最大化。

  一是打通馆内各数字平台的后台,让资源互通互动。即用户可以借助任何一种数字设备,调用馆内文化资源,方便快捷地呈现在用户面前。例如输入关键词“培训”搜索,可以将近期所有有关培训的信息一并推送,如若增加在线报名则体验更佳。二是游戏化串联各艺术板块。针对现代社会人们兴趣爱好的多样性,尤其是广大年轻人对游戏体验的需求度,文化馆多艺术门类的资源板块之间需要一种有机贯通,可设计一种游戏人物或标识创设出类似游戏的学习环境,改善现有刻板枯燥的教育感受。三是充分利用用户个人信息资源。将登陆数字平台的注册用户,按照个人兴趣爱好、个性需求、年龄层级、职业分类等精细化归类存档。一方面当有相应文化活动推出时,可以第一时间精准推送至用户手中。另一方面还可以针对需求量大、对应群体多等特性,研发推出定制化产品及服务,组建起多样的文化娱乐圈。

  三、数字文化馆的运营模式

  当数字文化馆建立起来后,维护运营将成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这种运营不单单指宣传推广和信息发布,更侧重于对文化产品服务的反哺与指导。数字文化馆应从自身的业务特性出发,逐一分析厘清各专业门类的数字化目的、渠道和方式,采取“多元化发展、多渠道参与、多层级网络”的模式运营推广,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1、“多元化”推广平台与应用

  以数字文化馆的多平台、多应用作为宣传重点,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平台进行传播。将各类文化活动信息、赛事通知、展览资讯等整合汇总高频度发送,保持服务平台的活跃度。针对专业信息、特色活动,可以实施对应群体的精准推送。此外,还可以挑选优质的平台合作伙伴,借力助推自身资源、打包推广服务产品等。

  2、“多渠道”参与产品与服务

  每一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推出,都需要市场和用户的检验。以往的文化服务只管推出不管效果的操作模式将被摒弃,活动、课程等推出之后用户的接受度与服务的满意度,都将实时显示在数字文化馆的管理平台上。以线下为主、以线上为辅的双轨服务方式将被广泛应用,一方面大大提高活动的参与率和上线率,更可开创多种参与、实时互动的文化活动新模式。

  3、“多层级”网络监测与评估

  由于数字文化馆对数据的广泛应用,可以通过实时收集用户反馈意见,为新产品研发建立依据、指明方向。与此同时,依托网络建立起简化易操作的监测评估体系,例如:点赞、好评、建议等设置,衡量文化服务的优劣与市场契合度,更能促使数字文化馆各平台功能不断完善,进一步提升平台对用户的粘合度。

  所以,数字文化馆可突破传统的“阵地服务、流动服务、数字化服务”三大空间界限,通过数字化手段,在数字文化馆广阔的虚拟空间里,进行综合的、更广泛、更深入的公共文化服务。

文章标题:教育技术论文投稿数字化服务时代的文化馆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shu/2659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