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期刊投稿高中英语生态课堂构建的刍议

所属栏目:教育技术论文 发布日期:2015-05-08 10:49 热度:

   摘 要: 生态课堂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人们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和反思高中英语课堂的新理念。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环境三种生态因子相互依存,协同互动,共同构成了教育生态学中的一个微观生态系统。教师要确立学生作为生态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对课堂教学环境进行设计与调整并且及时监控和反思,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个体发展,营造和谐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富有开放、探究的生态课堂中进行有效的个性化学习。这对于师生的发展,明确学习目标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论文发表期刊,高中英语,生态课堂,构建

  教育生态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英美等国兴起的新兴边缘学科。目前,我国的教育生态学研究也正在蓬勃发展中。教育生态学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交叉学科,它的出现打破了教育学陈旧的发展模式和单一的研究视阈,为该领域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从教育生态发展的过程来看,其研究由过去的教育生态理论宏观层面已经发展到现在的微观层面,具体到某一学科的某一方面或因素,其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生态化研究就是一个重要体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英语教学改革,虽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但是还没有突破性进展,始终站在教育学的视角研究教学问题,不免思路会受到束缚,然而用教育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英语课堂教学,以一种换位的思路来审视英语课堂教学,无疑会带来新意,从理论到实践对我国英语教学改革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

  一、 生态课堂的界定和构成

  “生态学”(ecology)一词源于希腊文,由“oikos”和“logo”两个词根组成,表示家庭居住或环境的意思。[1]这个词最早由博物学家索罗(Thoreau,H.D.)于1858年提出。直到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Haeckel E.H)才将它明确定义为:一门研究动物与其周围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的全部关系的科学。自“生态学”概念被提出,它就与其他学科交叉发展,主要是与自然科学的结合发展,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到了20世纪,生态学与社会科学开始紧密结合发展。1932年,美国教育学者沃勒(Waller,W.)将“生态学”一词在教育研究中正式使用,他在发表的著作《教育社会学》一书中,曾提到“课堂生态学”(ecology of classroom)的概念。1976年,美国教育家,前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劳斯·A·克雷明(Cremin L·A1925-1990)其所著《公共教育》(Public Education)中首先提出教育生态学(ecology of education)的概念。教育生态学的诞生,是生态学发展和分化的产物,同时也是教育理论工作者自觉地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开始。

  在教育生态学视角下,课堂生态就是一个特殊的生态,其生态主体和所在周围环境更为具体。课堂可以包括广义的课堂和狭义的课堂。广义的课堂指任何进行学习活动的场所与机会,包括学校、家庭、 社会等。而狭义的课堂仅限于学校课堂场所进行的教学活动, 是一个特定的场所。本文主要研究狭义的课堂。狭义的生态课堂就是课堂主体 (教师和学生)与周围教学环境之间以及课堂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与发展动态。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课堂生态具有整体性、协变性和共生性的特点。[2]生态课堂作为教育生态学的重要组织部分,它是由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环境三类生态因子构成的以课堂为单位的微观生态系统,每个因子都应按自身的规律自由地生长、发展,构建本真课堂。[3]课堂中的每一个生态因子以及各生态因子之间为获取其期望的价值,有竞争,更有协同和依存。学生被看作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生态课堂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的个体思想,意识,情感和需求在以教师作为主导的条件下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和提升。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高中英语生态课堂是一个由课堂生态双主体(教师和学生)与课堂环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生命个体的学习和发展对课堂进行适当调整,使其系统达到平衡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二、我国目前英语课堂教学的生态失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流模式仍是以大班授课为主。因此,教师分散到学生的注意力少,并且传统的教学模式仍以教师为传道授业的角色居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单方面接受知识的从属地位,所以课堂上呈现出多是一种“权威-依存”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直接导致教师的“一言堂”和“满堂灌”的现象。这种失衡的师生之间缺少双边的互动和交流,教师只重视知识传授和分数的提高,忽视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学生缺少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并且感觉英语学习枯燥乏味。

  多媒体课件已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为一线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提供了可能的机会,也提高了学生上英语课的兴趣。但是,也造成了一部分教师过分依赖课件,对PPT照本宣科。表面上看,学生在英语课堂的兴趣有所提高,但实质上忽视了课堂的语言实践能力,师生之间还是缺乏互动和交流,英语课堂的教学成为多媒体课件的操作和展示,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仍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这种“花盆式”的英语课堂无法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教材单一僵化,与现实脱节,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教师只重视教学的功利性价值,没有注重“课内学习与课外运用的关联”,没有“做到知识技能与学生生活世界的结合”。[4]学生的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其结果会导致学生学不能以致用,从而造成了课内学习和课外运用的严重失衡。

  三、高中英语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依据教育生态学原理,通过对我国当前英语教学主要因素的分析,基于这种明显的师生关系的错位、教学环境异化现象,英语课堂教学现状亟需改观,应当以生态化课堂的构建要求,使各个教学要素合理配置,和谐发展。

  (一)教师——生态课堂建立的主导地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和学习兴趣的促进者。[5]生态课堂对于教师而言,要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前提,这样可以保证基础差的学生的兴趣,也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创造发挥的空间,保证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的稳定提高,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教师在生态课堂的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教师在准备英语生态课堂之前要针对学生个体进行有效的学习能力评估分析。教师通过了解以往的英语评估结果或进行英语学术测试来确定学生个体的学习习惯,学习困难程度,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自愿组合与教师认定相结合的分组方式,力求各组综合能力相当,采用组长轮换制,保证每个人都能得到锻炼,并且教学活动中要创造组间相互竞争的学习氛围。

  其次,教师在进行生态课堂的过程中,要以问题和任务为导向,以讨论为主等多种方式进行生态化课堂的互动教学,营造出师生间自由平等的氛围。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助,以实现学生个体能够运用英语思维独立思考,解决实际语言运用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把积极的教育热情传递给学生,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调节学生的紧张恐慌情绪,感染学生深入到英语语言的内在,利用知识迁移传递给学生较多的语言知识。

  (二)学生——生态课堂主体地位的确立

  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而建立的微观课堂系统。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主要表现在英语课堂上学生要具有自我的认同感,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要相信自己的学习潜能,要善于主动思考和合作性学习,将学会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1.用英语的语言魅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在英语生态课堂的教学中,要用英语的语言魅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将来自于学习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与学生的主体意识活动调动起来,使学生在创设的和谐学习氛围中得以独立、自由、开放地学习。[6]

  英语学习与其他课程的要求不同,如学生需要掌握崭新的语音、语法、和词汇规则,并学习该语言的文化等,绝大部分学生对不同的语言文化充满着好奇,对新的语言表达方式跃跃欲试,希望掌握语言的知识与能力,因此,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提高学生的兴趣是有必要,且是完全可能的。[7]

  2.生态课堂要彰显学生的个性。学生是生态课堂中的主体因子,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和品性等方面有着区别于其他个体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并引导学生寻求个性化学习方式,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有认知方式、能力倾向和兴趣爱好的多样化表现,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英语语言的学习风格。

  3.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生态课堂。在英语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竞争与合作的活动设计。语言课堂活动中学生们的合作学习可以缓解课堂内的紧张氛围,促进语言知识的习得,增强团队合作互助精神。适当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个体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这更符合生态学的各取所需,各有所长的思想,能够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有目的地相互学习,以取得个体的良好发展。

  (三)课堂教学环境的设计与规划

  课堂是传播文化,生成和创造文化的实践主阵地,它需要一种融洽宽松的氛围,才能更好的进行文化传播与创造。在生态课堂中要以人为本,以个体的充分发展为本,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课堂教学环境进行预设和调整:

  首先,教师的课程教学内容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为目的,教学内容的选取应多样化和人文化。教师精选适合学生的知识案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启发,通过角色扮演得形式,让各小组自主想出可行的方法,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实效性。

  其次,教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运用是实施生态课堂的重点。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活跃课堂氛围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它采用图像、声音、文字、视频等多种呈现形式,具有新颖活泼,时代感的特点。但是在生态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机器输入知识”的现象发生,只有语言的输入,没有语言的输出,与传统课堂的结果一样会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体验到语言生成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因此教师应该在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条件下,挖掘教材内容,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潜能,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目标。

  (四)评价体系的完善

  斯塔弗尔比姆给评价下的定义是:“为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强调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生态化课堂的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过程,因此,生态化课堂的实施离不开科学的评价方式。

  1.评价原则的多样性

  生态课堂的评价具有真实性、前瞻性和动态性的原则。课堂的评价必须是真实反映课堂的生态化教学,目的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可以有的放矢地对课堂教学中所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于不足之处进行修正,这样生态化课堂的各因子要素间可达到平衡状态,提高教学效率。除此之外,课堂教学效率的低或高不是衡量生态课堂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课堂的各因子是否在平衡状态下得到改变和发展,尤其是了解学生在生态课堂中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的发展变化,突出生态课堂以人为本的理念。

  2.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评价方式主要采用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的形成性评价和整体性评价的方式来监控学习质量和各项语言实践活动。在生态课堂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激发学生对自我发展的认识与反思。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诊断性评价,目的在于提高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使师生确定当前教学的进展与质量,根据评价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3.评价内容的系统化

  生态课堂的评价要保证以学生为主体,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评价不仅要掌握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运用情况,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表现进行情感态度,学习策略,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评价。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等非智力因素,体现人本理念。[8]

  教育理念的产生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生态学的思想与英语课堂教学的融入也不例外。英语课堂教学在教育生态学思想的指导理念下,二者是符合和谐共生的动态思想。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中,重在理解生态思想的内涵,使之渗透并体现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语言智能个性化发展的规律,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场所,让学生在和谐的生态学习环境中领会和运用语言,享受语言的魅力,进行自由、开放、合作和探究的个性化学习。

  参考文献:

  [1]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7:4-5.

  [2]李森.论课堂的生态本质、特征及功能[J].教育研究,2005,(10)57.

  [3]钱爱萍.吸纳生态智慧的课堂教学[J].上海教育科研 2010(8):61-62.

  [4]郑珺.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外语教师的定位[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7):255-256.

  [5]江芳.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定位[J].新课程研究,2011(8):14-15.

  [6]朱开炎.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4(5):34-36.

  [7]左焕琪.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2.

  [8] 赵陆.大学英语生态化课堂的构建刍议[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096-098.

文章标题:论文发表期刊投稿高中英语生态课堂构建的刍议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shu/2658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