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留白”教学法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日期:2020-01-07 10:13 热度:

   摘要:随着新的教学观念与新课程的改革渗入课堂,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留白”最初是一种国画艺术表现手法,本文借用其引申义,从课题研究背景出发,分析提出“留白”教学法的缘由,然后对“留白”及“留白”教学法进行概念闸述,探索“留白"教学法在中学语文课中的运用,尝试建构一种以突出学生主体性,学生主动探索能力为主的教学优化模式.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留白"教学法;中学语文课;学生主体性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留白”教学法

  一、中学语文课提出"留白"教学法的缘由

  (一)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发展,多种先进有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措施被大行推广。身处大数据时代,信息具有开放、扩散、交互、共享的特征会带来教育教学模式以及学习方式的变革,教育更具开放性,教育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教育活动的参与主体平等分享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可能。中学语文课教学也必须顺应时代的变化,寻找新的发展契机。但目前多数中学未能切实达到素质教育的理念和目标,现在常见的语文课以解说型问答型或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但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更喜欢以讲解为主,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即教师是重点,教师一言堂的解说方式。然而,“一言谈”很容易造成教师讲得精彩学生听得无聊的被动局面。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以教材为主的灌输式,学生单一循环地对知识进行记忆、学习与思考,让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对于现阶段的中学生来说,没有学习兴趣,几乎处在一种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循环状态,并在这样的听课状态下讲课,就会导致这门课程失去它本来的作用。

  (二)师生关系中缺乏积极的教与学的互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过程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应该相互尊重。但是实际教学中却不是这种情况,教师占有绝对的权威,学生缺乏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教师根据自己设定好的思路来教授教学内容,习惯性地很少给予学生回答以正面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观点也往往以教材知识点为准,而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出现一种失衡状态。当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表现与表达的机会,长时间下去学生就会缺乏学习的热情与主动积极性,进而产生阻抗心理。对于任何一堂语文课而言,教师都应该依据自己的教学方式发动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通过积极参与发问讨论交流,有效的“刺激”以使学生实现对信息的有效储存和利用。

  二、中学语文课“留白”教学法概念阐述

  (一)"留白"的含义

  “留白”的字面意义就是留下空白。“留白"的提法首先出现在我国的传统国画创作之中,是中国画中常用的一种构图技巧。具体的要求就是在一整幅画中,不强调将纸铺满而是适当留有一些空白不着画。这是绘画的一种特殊技巧,空白不是什么都没有,相反它所传递出来的是什么都可以有。观者看到空白会有多种不同的延伸,因为每个个体的知识经验积累都是不同的,对于空白出的理解自然也是不同的,这就使观者的思想不仅仅局限于画者的意思,画作反而被赋子不同的生命力。

  “留白”最先源于绘画,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艺术中,如话剧、文学作品以及园林建筑中等。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留白”是一个很好的帮手,它可以使艺术品表现出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充外发挥想象力,使艺术作品拥有不同的生命力。"留白”的出现让艺术“活"了起来,更加的鲜活、有生命力。

  (二)中学语文课中的“留白”概念的界定不同的艺术具有相通性,教学也不例外。李如密老师提出:"何为教学艺术,它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这种活动并不是天马行空。它遵循着教学规律并表现出美的规律,这些都是在运用教学技能过程中发生的。"

  三、“留白”教学法的运用

  (一)提出问题,留下思考的时间思维不仅仅指的是思考方式,它还代表着一种过程。在语文课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在接触新的知识点时,他思考的整个过程是怎么样的,而不是只看重结果。教师提出问题后,不应该要学生立即就得出答案,而应该给他们一个缓冲时间,经过思考后给出他们的答案。若时间不足,那么学生因为紧张或时间仓促,没有回答或回答错误,长期下去,学生会存在自信心不足,有心理负担,反而没有达到提问的目的。一般来说等候多长时间合适呢?根据研究,表明三秒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时间间隔。如果是没有准确答案的问题,十五秒比较合适。但是语文课相对其他学科,讨论的时间也会更长,教师的教学在这等待的时间里,学生减少了回答问题的卡壳现象,学生更能积极、主动、多样地回答问题。在等待的时间中,看似静态,实质上却处于动态。

  例如,在教学《故乡》一课时,教师可通过三个提问,分别是文中共刻画了几个人物形象?谁是主人公?如何理解文章的情节结构?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讨论研究。在对问题的思考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让学生回答结果,留出充足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充分思考,理解了课文内容,学生的回答超出设想,思维非常活跃。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学得更深入透彻,教师就不能一整节课都在讲解知识点,而是要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二)动态思维,留下想象的空间在语文教学中,虽然教师的教学是静态的,但是学生应以动态的眼光来看待文章,这样观察、学习到的文章就有了灵性。教育的多年发展现在已经把学生放在了首位,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因此,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多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使其能够将静态的语文作品进行动态的欣赏。同时,在某些文章中,通过语言是无法传达的,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想象去感受。

  (三)小组纽合,留下合作的平台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将知识学以致用、迁移拓展到生活当中,就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挖据学生思维的深度。

  例如在《故乡》一课教学中,教师可根据"组间不同,组内相似”的原则将学生分为五个小组,明确小组分工职责,从中选择一人担任小组长,首先由小组长向全班介绍选取片段的大体内容,然后小组成员上台进行能体现文章的意义与价值的介绍。教师则提供介绍内容的大体方向,例如思想主题、内容内涵、写作艺术、写作技巧等方面,或者这篇文章能够引发的哪一个或几个思考点?每位小组成员均可以提出一个自己的思考点,并在实践活动上展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结果,与同学们进行对话。

  不同的学生对于一篇文章会有不同的角度,侧重点。因此,在小组合作中,就会有思想的碰撞。并且,在大数据时代下,收集资料不是一件难事,图书馆、网络上、学习软件等这些途径都可以收集有关资料,只要用心就可以做得很好。在这过程中,教师担任“导演""辅导员"督导员”的角色,全程参与交流指导。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展现的是个人能力,及自己对于文章的感悟、体会或者分析总结。

  四、结语

  本文在发现问题的情况下考虑如何解决问题,根据中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语文课学习动机不强,其中有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及师生缺乏交流等原因。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提出把“留白”教学法融入中学语文课,研究"留白"教学法在语文鉴赏课中的作用。本文从教学的实践体验过程分析,把学习过程当成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去启发学生参与思考和感受实践,让学生学会情感体验从而获得审美能力。"留白”教学法的积极因素让"留白"教学法在中学语文课中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性。

  在一节语文课程中可能运用多种“留白”教学法的手段,但每种"留白”教学法的创设都必须考虑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的主体等因素。“留白”教学法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要真正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去,并真正提高教学效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笔者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对中学语文课做了一次浅显的尝试,但由于时间和文献资料的限制,再加之笔者本身水平有限,论文中难免有不足和缺陷,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李如密中学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

  [2]徐振趙.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留白"艺术运用策略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留白”教学法》来源:《学周刊》,作者:吴静。

文章标题: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留白”教学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aoyuxue/4166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