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插图的教育文化意义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9-10-30 10:28 热度:

   摘要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是展示教材目的的一种形象文本,它的作用有:是对文字“文本”信息形象美学的阐释,是拓展文本信息的一把“钥匙”,是探究文本的另一“文本”,是古今文化传承的链接,是对文学与生活的思考。

  关键词 插图文本精髓

语文课本插图

  一、插图是对文本内容形象美学的阐释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美学教育是所有学科中的一个“共性”,正如康有为所言:“绘画之学,为各学之本,中国人视为无用,岂知一切工商之品,文明之具,皆赖画之发明。”同样,蔡元培也倡导“把美术视为一种超功利的美感教育”。而语文教学除了“文本”内容所渗透的“美的意蕴” 外,课文所有的信息都在彰显这个“美”。从必修 1 的第一篇文章《沁园春·长沙》来说,文本配有一幅大气磅礴的毛泽东的书法作品,这是一幅书法珍品。毛泽东的书法作品,被认为是 20 世纪最杰出的书法作品之一,“他采千古之遗韵,熔百家于一炉,龙飞凤舞,俏俊飘逸,大气磅礴,豪放酣畅”。据此幅书法珍品,再来品读词中“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其意象与书法作品的气势,形成 “词境”与“书境”的“意境”,使学生在诗词赏析中享受到一种艺术美感。因此,插图可以说是“文本”中最容易引起学生美学享受的内容,它的直观、形象、多样等特点,是诱发学生对文本“美感”探究的最直接的因素。

  二、插图是拓展文本内涵的一把钥匙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它是诗词艺术创作的一个美学“境界”,特别是对于诗词的讲解,可以用 “插图”来填补内容跳跃的“空间”,用“插图”来给读者插上艺术想象的“翅膀”。看一本《千家诗》,那是在欣赏一本诗词的“连环画”。例如,《离骚》是《楚辞》中代表作,共 373 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课本只节选了全诗的不到十分之一,但课本插了一幅明朝陈洪绶的版画《屈子行吟图》,这幅有关屈原的版画作品,堪称稀世珍品,赏析这幅作品,就是理解诗人屈原的一把“钥匙”。空旷的天地,诗人屈原行吟江畔,路边的花草稀疏,他穿着宽袖长袍,身佩陆离长剑,头戴切云冠,站在画面的中心,江畔的斜坡之下,似乎那滚滚的江水,在为诗人的不平而怒吼。一个忧国忧民的、又在沉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人形象,挺立于天地。画面是典型的“白描”画,笔势苍老而润洁,清癯挺秀,而又古拙粗犷。教师可以沿着这幅“插图”的思路,进行课文拓展,联系屈原作品《涉江》,全方位地了解屈原的人生,把握屈原作为“爱国主义诗人”的本质特点,从而理解、学习作品所运用的“浪漫主义” 手法。

  三、插图是探究文本信息的另一“文本”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的两幅插图,可谓是对文本内涵的另一解读。一幅是写实画,荷叶几乎占去了整个画面,而三朵花:一朵是花姿肆意绽放,一朵是含苞待放,一朵是含苞未放。整个画面就是一副水淋淋的诗意荷塘,这正如课文所描述的: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整个画面在“墨色”的浓浓黑夜中,学生渐入一种意境,文学与画面组合在这一个朦胧“荷塘月色”中。另一幅画是典型的写意画,一朵“鹤立鸡群”的荷花,突兀而出,花的骨干直立而起,看这幅画,就让人想到周敦颐的《爱莲说》:“濯清涟而不妖,可以远观而不可亵玩也,香远益清。”于是我们从作者所描写“月下荷塘”中,探究出文章的思想主题,并由此联想到朱自清所独具的人格与人品。同样,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中的一幅插图,叙述的是红色的老北京庭院中的一间老屋。这个“截图” 古色古香:老屋清淡古朴,庭院中的一棵树,只露出了一点树身,两只细细的树枝,在纤纤的身姿上,飘零着点点的秋叶。而大门上的瓦脊、瓦楞都清晰可见,特别是那一行行的瓦片,整洁而苍老。于是在 “画”的启示下,沿着课文的描述,理解“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空,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古都的秋何止是这些,就连整个“破屋”的墙壁,都在秋天下,显得清、显得静,显得悲凉!

  四、插图是古今文化传承的链接

  任何一种文学期刊插图都是其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文学》从 2013 年开始,每期的封面上都配有“名篇插图选”,比如 2014 年第七期封面是吴冠中在 1985 年发表在《人民文学》第七期的作品《风光风情说乌江》的插图。2016 年第十期的封面上是唐栋于 1983 年发表在《人民文学》第五期的作品《兵车行》的插图。那一幅幅图画,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弘扬,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了学习兴趣。

  如语文教材必修 1 的课本封面,一幅气壮山河的“黄河壶口瀑布”图,让人心灵震撼。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壶口瀑布”的壮观、迷人,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与雄宏,激发起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黄河是孕育中华文化的母亲河,语文课中的每一个历史细节、每一个闪光的事迹,每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每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意象,每一个使人激动不已的景象,每一个让人唏嘘不已的伤痛,每一个娓娓道来的缠绵,都是源于这条伟大的河流!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孔子、庄子、屈原、司马迁、鲁迅、毛泽东等一个个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都孕育在这幅图画中!传统文化的精髓,人物传奇,历史变迁,都可从图画中得以印照,以文释图、以图解文、图文并茂,使教材的编辑目的得以彰显,教学效果得以提升,学生视野得以拓展,学习能力得以提高,最终达成教学效果。

  语文课本插图的教育文化意义相关推荐语文看图写话教学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文章标题:语文课本插图的教育文化意义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aoyuxue/4114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