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论文发表代理投稿范文参考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4-10-27 16:04 热度:

  我国各类企事业组织几乎都在使用综合性的管理信息系统,如ERP系统或某一方面的专业信息系统等,但往往运用的效果有限,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缺乏复合型信息管理人才。我国高校管理类专业开设管理信息系统(MIS)课程的目的,就是为培养这类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但是,多年来我国高校管理类专业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较差。

  摘要:为了提高我国高校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MIS)课程的教学效果,通过对课程本身、教师、学生等不同方面的原因分析,提出在该课程教学中应采用协同教学方式,改革课程教学,通过组建协同教学团队,教学分工协作,共同制定教学方案,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结合运用并完善教学资源,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教师职称论文发表代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协同教学,教学改革

  一、高校管理类专业MIS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类本科、专科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教材的内容抽象、空洞、深奥、庞杂,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很多学生在课程结束时不知道有什么收获。

  MIS课程授课教师普遍认为,该课程涉及面宽,备课难,找恰当的案理更难,学生缺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运用的感性认识,在讨论课上难以与教师互动交流。有的教师讲授其他课程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在MIS课程教学上却有失败感。

  通过对授课教师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的调查分析,教学管理或教学督导人员认为:一是部分教师对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定位不明确,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教师讲授成了计算机开发课程,管理专业背景的教师讲授成了信息管理,还有的教师干脆以学生熟悉的几个常见的作业层信息系统的操作或者以介绍几个典型的软件系统为主要目标;二是课程教学内容陈旧滞后、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三是教学方式方法单调,以理论性讲授为主。

  二、原因分析

  1.课程本身的综合性、实践性较强。MIS课程以管理学科、经济学科、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为基础,是一门融管理实务与信息技术运用于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知识跨多个学科,而且实践教学内容综合性很强,实验过程较复杂、较专业。由于该课程较强的实践性、动态发展性、课程知识的交叉性、前沿性以及结合管理工作实际的应用性,导致缺乏社会生活与工作感受的学生理解困难,感觉抽象而空泛。

  2.教师方面的原因。高校普遍缺乏既有管理学、经济学、应用数学、决策科学等基础,又熟悉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和系统开发经验的复合型教师。计算机专业背景的教师,擅长讲授技术方面的内容,对管理学科知识的理解深度不够;管理专业背景的师资由于普遍缺乏计算机知识,讲述内容有较大的局限;此外,教师大都缺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经历,对企业 MIS规划、开发、运用和管理等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就是授课教师一个人决定MIS课程的教学方案并实施教学,以致于未能结合专业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教学目标定位、对授课内容未能合理取舍、教学内容与实践需要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偏重理论讲授而缺乏案例,课堂教学要么不够生动,要么抽象空泛等现象屡见不鲜。任何一个讲授MIS课程的教师,其知识结构水平都是有限的,而且大多数教师缺乏MIS项目规划、开发、管理的经验,由一个教师全程负责MIS课程的教学,笔者认为这是该课程教学效果不好的最主要的原因。

  3.学生方面的原因。一是学习方法还停留在高中阶段,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二是管理类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数学等课程知识的学习有待加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知识的能力较差;三是学生普遍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原因多样,比如部分学生觉得这门课太难,不好学,或缺乏实践环节,无法感受MIS及其运用的真实性,或学生不打算将来从事信息系统的技术开发与管理工作等。

  此外,MIS课程教学资源不足、缺乏课外实践基地等也是该课程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

  三、引入协同教学方式,改革MIS课程教学

  以上多种原因导致MIS课程教学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分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课程教学内容与MIS实际应用分离、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缺乏整合,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差。总之,缺乏具有协同效应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和可行的协同教学实施模式。笔者认为,协同教学方式可以有效解决MIS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所谓协同教学,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及教学助理人员,或其他人员,组成教学团队,彼此分工合作,共同策划和执行某一课程、某一单元、某一领域或主题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形式,其基本框架一般是共同设定学生认可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学习评价和总结提高。协同的规模可大可小,协同的人员组成也是多样的,不仅包括校内教学、实验人员,也应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的信息管理人员和系统开发专业人员,以及外校同行,共同组成一个教学团队,改变班级授课制下由一位教师全面负责的状况,可以有效发挥教学团队各个教师的教学专长,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拓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在MIS课程中如何开展协同式教学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验、管理类专业学生毕业后职业发展的需要,以及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对MIS课程教学改革方案设计如下,与同行商讨。

  1.组建教学团队,教学分工协作。MIS教学团队成员应该包括经济和管理专业背景教师、计算机专业背景教师、计算机公司的系统开发人员(外聘)、企业信息管理人员(外聘)、辅导员等,教学分工协作,课程中的MIS概述、规划、项目管理、应用操作、信息部门设置等教学内容主要由管理专业背景教师负责,MIS技术基础、开发方法及开发过程等教学内容主要由计算机专业背景教师负责,实践教学根据内容的不同,一部分由授课教师负责,一部分由外聘的系统开发人员和企业信息管理人员现场讲解和指导,辅导员参与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外实践教学的组织、学业评价等工作。对于典型案例分析讨论课,如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团队教师共同参与,从不同的视角,与学生充分互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共同制定教学方案。涉及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各章节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材选用、参考书目和阅读资料、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与教学方式方法、实践教学设计、课程考核与学业评价方案等内容,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共同参与制定。

  需要强调以下几点:一是管理类专业的MIS课程的定位与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合格的企事业信息管理人才,参与或领导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而非系统设计、开发人才;二是根据教学目标,对目前主流教材的逻辑结构和内容必须有所取舍。对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与运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信息素质要求、信息系统规划、数据流程分析、系统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管理制度等,应作为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其它内容选讲;三是应当重视实践教学,突出实践教学内容与组织,如上机实验、实地参观、实践体验、课程设计等;四是学业评价方式方法不能一个模式,因为在总体教学目标设定的前提下,每个学生学习的具体目标和侧重点可以有所不同,因而,应有多套学业评价方法与标准。

  3.协同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针对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应协同运用理论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教学、课外实践教学等方式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一是必须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便于课程中的MIS结构、业务流程、数据流程、功能结构图、系统流程图等的动态演示;二是采用讨论式教学法,避免灌输式教学和被动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比如,结合学生的专业,对MIS的作用、发展趋势、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有效性等,都可以设置讨论课;三是采用案例教学法,若能够将一个完整的、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精选案例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从问题的提出、系统的初步调查、战略规划、详细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到系统实施和运行管理过程,在每个环节的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与学生交互讨论分析问题,能够极大地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教材中抽象的理论并掌握相关知识。

  在课外,一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了解常用MIS软件工具,阅读相关教学资料,参与网上论坛,加入专题讨论QQ群、在线讨论和解决问题等;二是要求学生收集案例并分析,教师事先拟好教学计划,让学生进行专题调研分析;三是参观访问企业,让CIO或其他信息管理人员讲解企业信息系统的构成与运用,尤其是ERP系统的运用、系统的维护与管理等内容。

  4.完善教学资源。一是教学师资建设,这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可以聘请来自于企业第一线的CIO、系统开发项目经理加入教学团队,同时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加强实践体验,支持教师跨专业进修培训;二是教学案例资源建设,可与企事业单位、管理咨询公司、计算机公司合作,开展MIS 案例库建设,以弥补目前教学中缺乏恰当案例的尴尬局面;三是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以获取实践教学方面的资源。

  四、结 语

  国内高校MIS授课教师普遍意识到基于协同教学理念的MIS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个别教师进行了相关研究,但是几乎都停留在MIS教学改革建议、设想和尝试阶段。在协同教学理念指引下如何实施MIS课程教学改革、构建具有协同效应的可操作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目前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建立具有协同效应的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模式,提高MIS课程授课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才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迎春.“协同教学”的理性分析与实践展望[J].浙江

  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 王建平.基于协同教学理论的高职院校ERP虚拟教学团队

  建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4,(4).

  [3] 张义刚.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探讨[J].中

  国管理信息化,2009,(16).

文章标题:教师职称论文发表代理投稿范文参考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aoyuxue/2338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