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高职实用性教学改革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12 08:24 热度:

  摘要:《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监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课程特点和个人的教学经历,提出以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目的,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方式改革等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地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施工现场;应用能力
  1引言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监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部分。由于课程本身理论性强,学习的内容都是地下隐蔽工程,课程内容涉及到多门学科,横向跨度大等原因,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抽象、难学、枯燥,使教学质量受到很大影响。针对该这种情况,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当今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应进行如下方面的改革:
  2优化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教学内容的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国家要求高等职业院校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但目前有些高职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往往是中职教材的“发面馒头”、或本科教材的“压缩饼干”,基础理论分量过重,应用技能比例偏轻,没有从根本上反映出高职教材的特征与要求;还有的教材编写者缺少对生产实际的调查研究和深入了解,缺乏对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科学分析,编写的高职教材出现体系不明、内容交叉或重复、脱离实际、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另外,教材的编写往往周期较长,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能及时反映到教材中来,而且不少教材不符合新规范、新规程、新标准,这与高职要求紧密联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和实际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在教学中要求我们老师熟练掌握新规范、新规程、新标准,了解本课程在生产一线的应用情况,很好的把握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在内容上的衔接,这样才能把教材中错误、腐朽、无用的东西摒弃,在教学中做到重点突出、辐射广泛,学生学得正确、清楚、明白。
  3从绪论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年轻人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面对一门新课程,他们会怀着好奇心聆听第一次课。第一次课就是学生对这门课的第一印象,几乎决定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师在上绪论课时应巧妙设计教案,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先从我们国人引以为荣的长城、大运河、赵州桥等说起引出该课的核心地基与基础;再从一栋漂亮的别墅、到它剥去外衣的剖面图,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地基、基础,他们的位置等。在学生的兴奋中介绍几例国内外地基基础工程成败的实例,如:众所周知的的意大利比萨斜塔,从外行人眼中的奇迹到内行人对他它倾斜原因的分析;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从它建造时的技术、成本、时间,到建成24小时内的倾覆,到修复后使用的成本、所用时间,及其事故原因分析;及我国的一些工程事故实例,说明地基基础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最后告诉学生国家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一般地基基础的工程造价约占土建总造价的30%,工期约占总工期的35%,当高层建筑采用深基础或人工地基时,其造价和工期所占比例近50%,等等。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诱导、逐级深入,使学生对本门课程由陌生、熟悉进而产生兴趣,提高对本门课程的重视程度,这样对今后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改革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历史上经得起时间考验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教育模式并不多,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两种基本教育模式:一种是强调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重视提高学生的认识的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模式;一种是强调学生的活动和探索,重视促进学生的发展的度为的“现代教育”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量的大量增加,我发现教学确实能培养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但是教学过程费时较多,对教学设备的要求较高,而且要求教师自己要懂得如何发现,但是它的精神实质应该是教学中随时随地都予以考虑的。教学需要改革原来满堂灌、死板的教师为主体的单向教学模式,单向被动的教学模式不仅遏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无益于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但双向也需要有主体,老师对课堂的控制、驾驭能力很重要,否则要不变成一言堂、要不就会完不成教学计划。因此传统教育的讲授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好的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强学习效果。我认为讲解教学还是比较适合大学生,适合教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只要同时以发现教学为辅就好。另外在课堂上根据讲课内容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在教学条件下学会社会技能,如学生在学习施工部分时,教师可以让他们进行角色置换、把自己当成一个技术员、一个监理来学习、总结这部分内容,这样利于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上实验课时让同学们在当前条件下、按有关试验要求设计试验过程、同时还要合理的分工协作、在规定时间内合格的完成实验任务,这样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将来在社交场合表现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态度和行为,有利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价值观和技巧,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为将来进入职场打下较好的基础。
  5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地基基础属于隐蔽工程,学生平时无法看到作为建筑物地下结构的地基基础,有条件的话应组织现场教学,如去看现场勘察、基坑开挖、基坑支护、基础施工等,使学生能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课本知识,并且提高学生处理施工现场事务的能力。
  另外,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弥补因施工的不确定性等造成的现场教学无法实施的缺憾,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按照高职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制作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大量的工程图片、动画和施工录像将在课堂上无法表述清楚的抽象的基础构造、基础施工、试验过程模拟展现出来,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由于教学学时的限制,有些与地基基础相关的问题不能全部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也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在课程教学的同时,选择与地基基础相关的课题布置成课后作业,例如粘性土地基施工设备的选用、无筋基础的质量控制、CFG桩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等,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己学习研究,完成作业,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有很好的提升了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还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是地基基础工程教学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手段之一。为此,要求每个学生动手完成实验,教师起到指导的作用,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数据不合理的学生需要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条件允许的话应该重做实验,以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学习、工作态度。需要强调的是实验教学应该与岗位技能相结合,如现场的取土检测等,这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最好途径。体现了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的。
  6完善成绩评定办法,全面考查学生能力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考试大多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在注重过程考核的基础上,重点应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毕业从事相关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避免学生平时不学,期末突击,为考试而学的暂时性学习。具体考核内容可包括:平时成绩占25%,包括课上回答问题,课内实践、随堂测试、课后作业、出勤率;实验成绩占15%,包括实验态度,实验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实验报告准确性等;期末考试成绩占60%,考试内容可包括理解记忆部分、应用分析部分、综合运用部分。
  7结语
  把学生培养成有别于学科型、工程型,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内在素质,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姚荣.对高职《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8(4):60-62.
  [3]2007年.6月.教育部高教司.育才通道——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5]2010.5.21安徽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评知识问答

文章标题:《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高职实用性教学改革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gaodeng/22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