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写作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11:05:22

新闻与写作

新闻与写作

CSSCI北大核心

News and Writing

期刊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复合影响因子:4.263
综合影响因子:2.207
邮发:2-673
官网:https://xwxz.cbpt.cnki.net

  新闻与写作最新期刊目录

技术、平台与数据:基于业界感知的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路径————作者:张志安;冉桢;

摘要: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是当前中国主流媒体深度融合、新闻业转型发展的关键任务。在简要梳理媒体融合十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结合面向新闻媒体负责人的访谈材料,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三个关键要素可概括为技术、平台和数据。在技术层面,主流媒体应当持续通过技术吸纳与应用场景研发,实现生产链条重构、有效用户触达与社会治理参与。在平台层面,主流媒体应当在做大做强自主客户端的...

多少时间产生热度?中国政治议题在海外社交媒体的扩散研究————作者:燕东祺;张洪忠;

摘要:社交媒体是国际传播的重要平台,本研究通过对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1099条与2024年中国两会议题相关的内容进行实时数据分析,比较该议题在五大主要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扩散模式。已有研究表明,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高热度内容通常在发布约1小时达到最大扩散效率,算法推荐内容在发布4小时内的扩散效率较其他内容更高。而本次针对我国两会议题的研究发现,议题内容在Twitter(t=1.35小时)、TikTok(t=...

叙事弧:新媒体深度报道的结构策略————作者:黎勇;

摘要:<正>深度报道是一种旨在探究社会深层次问题的文体,其体裁特征决定了文本比较复杂,读来难免会让人有些“烧脑”。如今,在新媒体平台上,人们习惯了通过简单的快餐式浏览获取信息,很难静下来细嚼慢咽一篇长文章。当新媒体用户的注意力每15秒就可能转移,该如何将用户的眼睛“锚定”在篇幅普遍较长的深度报道上?对于有着“严肃外表”的深度报道而言,想要兼顾长内容,又要在新媒体平台得到广泛传播,就要学会构建“叙事弧”

光影品鉴————作者:任起瑞;

摘要:<正>这幅金秋时节创作的摄影作品是自然与人文的诗意交响。首先,作者用长焦镜头“压缩”画面纵深,使远处的白桦林和近处的牛羊看起来更紧凑,增强层次感。其次,作者以精妙的构图搭建视觉框架,将蜿蜒的河流化为灵动的视觉纽带,既牵引着观者视线在层林尽染的秋色中流转,又将河畔的蒙古包、吃草的牛羊编织进金秋画卷,拓展了画面空间。此外,光影语言此幅作品中也得到了诗意化呈现:晨光以琥珀色的暖调轻抚小部分的河面,为其镀...

我国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破题的几个关键点————作者:胡正荣;

摘要:<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标志着我国主流媒体的改革进入深水区。新一轮的系统性变革既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变革,也不是隔靴搔痒的浅层次修补,需要在一些关键点上有所突破,从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主流媒体建设路径

乡物剧场系列————作者:苏晟;

摘要:<正>~

《徽乡印象》————作者:刘哲信;

摘要:<正>~

《ROOM》————作者:张卓然;

摘要:<正>~

关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作者:李蕾;

摘要:<正>在媒介技术迭代与舆论生态重构的双重驱动下,我国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已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议题。这一变革既是媒体融合国家战略的实践深化,也是主流媒体在数字化浪潮中重塑话语权、提升传播效能的关键路径。从现实价值看,主流媒体的转型直接关涉舆论引导能力、文化认同构建与社会治理协同,其经验与困境为行业提供了重要参照;从学术意义而言,系统性变革突破了传统媒体研究的单一视角,要求学者在新闻传播学、政治传...

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如何“破局”:基于新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分析————作者:涂凌波;杨靖毅;

摘要:数字技术革命催生了新闻生产力的跨时代变革,其与传统新闻生产关系的适配性危机成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核心动因。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框架,主流媒体转型的深层问题体现为新闻生产资料占有与分配不均衡,新闻产品的供需脱节与用户缺席,以及劳动关系受制于机械化生产流程与僵化评价机制,新闻生产创新乏力。系统性变革的路径在于通过内部生态再造、社会生态位变革以及内容生态位变革,推动主流媒体...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行动逻辑————作者:耿晓梦;喻国明;

摘要: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之前,媒体改革以市场化改革为主线、以渐进式改良为路径,是对既有计划体制与利益格局的局部性调整。党的十八大以来,媒体融合变革在强国建设的时代使命下、在媒介生态系统重塑的客观形势中、在系统推进传播体系重构的具体任务上得到整体设计与实施,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践行使命、适应形势、构建体系的必然要求。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来锚定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行动方向,以深化角色担当...

分布式道德何以失灵?工程师视角下的算法伦理责任困境————作者:俞雅芸;黄阳坤;陈昌凤;

摘要:信息伦理学家提出了分布式伦理的理论设想,认为在人-机混合同构的算法社会中,伦理责任难以落位于单一个(群)体,而是分散于多主体之间,呈现出一种分摊状态。本文基于这一设想,对22位算法工程师开展访谈,旨在从技术人员的视角出发,获悉他们在生产、制造技术系统的过程中如何理解并践行其所担负的伦理责任,又受到何种关系的约束,并进一步解析分布式的道德责任制度为何未能成为化解技术系统伦理风险的“良方”。研究发现,...

以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内在逻辑与关键切入————作者:廖慧;黄楚新;王奕涵;

摘要:体制机制的创新是促进新型生产关系形成的必要过程,是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关键所在。面对媒体协同机制不健全、组织架构僵化、造血功能薄弱以及考核评价体系存在局限性等多重困境,主流媒体应通过牢牢抓住体制机制创新这一关键,在系统性思维下推动媒体运营机制、组织管理机制、生产传播机制、多元经营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的革新,进一步提升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整体谋划、系统布局,实现主流媒体高质量发展

构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系统性”实施框架————作者:郭全中;佟雨欣;黄昊漪;

摘要: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基于现有条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系统性”实施框架至关重要。基于传媒业发展趋势、主流媒体体制机制环境、资源禀赋、核心能力等因素,我们可以构建包含变革目标、新稀缺资源获取、可行路径与配套措施(包括观念、技术内嵌、体制机制变革、生产传播机制、评价体系、人才队伍建设等)的“系统性”具体实施框架,该框架的建立可以对中国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具体实施提供可操作的...

作为社会交往方式的共通宣传——以“浙江宣传”为例————作者:梁轩;吴飞;

摘要:传播环境的变化正在引发中国宣传的变革。研究以数字共通为视角,通过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以“浙江宣传”为个案对数字时代的宣传实践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作为社会交往方式的共通宣传正在形成。共通宣传基于宣传者人格化和受众主体化,通过情感唤起和认知距离等方式形成精细控制的共鸣机制,并导向交往主体的视域共通,最终试图达成主体间的理解和包容,实现社会之治,展现了宣传重建社会交往秩序和意义的可能性

机制、平台与用户: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三大着力点——基于全国各层级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5年考察研究————作者:曾祥敏;刘思琦;

摘要: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提出,不仅是我国十年来媒体融合战略发展的阶段性总结,更是未来媒体融合发展走深走实的迫切要求。本研究课题组连续五年对我国各级主流媒体进行问卷调查和跟踪研究,并对主流媒体从业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研究基于经验材料深入思考改革攻坚期如何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如何在中观层面的系统融合和区域协同持续深化改革。研究从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必然要求、理论基础和效果指向出发,认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

媒体系统与社会系统:结构性联结与系统性适配————作者:张涛甫;夏正玉;

摘要:主流媒体不能脱离媒体系统而独立存在,媒体系统也不能脱离社会系统而独立存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固然需要从媒体系统自身角度着眼与用力,但限于其自身“内循环”还不够,尚需整个媒体系统的集成式、系统性改革,并重建媒体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的结构性联结,实现二者之间的系统性适配

从“舶来词”到“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的话语历史变迁——基于1949-2023年《人民日报》报道的分析————作者:相德宝;徐雄雄;

摘要:现代化作为一个“舶来词”,在中国经历了漫长的话语变迁。研究以《人民日报》报道为语料,运用话语历史分析法,从话语意图、话语内容和话语效果三个维度,分析“现代化”在中国的话语历史变迁。其话语意图发生了从为发展打基础到追求国家富强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演变;话语内容从最初的工业、军事现代化演变为包括经济体制在内的国家治理体系的内涵更为丰富的国家现代化概念;话语效果从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到实现第一个百年奋...

人与“非人”:透视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技关系————作者:胡翼青;滕金达;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人与“非人”关系的高度关注。人类中心主义将技术看作工具,而现象学与技术人类学在本体论上彻底将主客二元的工具论,转化为人技关系的一元论。然而,面对当下强大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装置,人与技术又回到了二元对立的关系。这两种二元对立有所不同,前者是因为人对工具充满不屑,而后者则是因为人对技术发展潜力和威胁性的担忧。面对强大的数字装置,个体更应彰显自身的主体性,探索数字装置...

假如AI欺骗了你?受众对新闻真实的认知、态度与后效行为研究————作者:刘强;王琳;

摘要:随着深度伪造技术的兴起,受众对新闻真实性的辨认能力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研究旨在探究人们对深度伪造技术所生成新闻内容的认知、识别态度及行为趋向。两项在线实验(N=1826)结果显示:AI自我效能降低时,用户会增加对新闻真实的倦怠反应,放弃对潜在深度伪造生成的虚假信息进行抵抗,不再尝试验证所接触新闻的生成源,且这一效应在高相关新闻中更为显著。此外,受众对不同内容特征的新闻所采取的策略存在差异。在接触...

  新闻与写作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zhaohhhh

    投稿不到10天就被退了。稿子确实写得一般,没有审稿意见。

    2024-09-11 22:16
  • 奔跑的辣椒酱

    采用的协同期刊采编系统,可能是周一,审稿速度快到飞起,博三跨专业写的一个小随笔,抱着侥幸心理投了双核果不其然被拒了

    2024-03-18 16:31
  • 带头大哥666

    系统投稿倒是满方便的。 半个月系统显示手动分稿,进入初审,两个月显示初审完成退稿。

    2022-09-28 13:15
  • 带头大哥666

    全是约稿,沾光的就是大牛的学生,大牛懒得写了,扔给学生,学生白嫖一篇。极个别情况下也有自己中的,十分佩服,但是文章写的一般,方法上也有明显的错误,审稿人也没有看出来。

    2022-09-23 09:52
  • 奔跑的辣椒酱

    这个期刊默认一个月没有回复就是退稿…(能给个这个时间点也算是一种负责吧)。上个月邮箱投过去后,果然一个月什么音讯都没有…其实心里还是有点失落,如果能给点退稿理由也好,不至于那么迷茫。

    2021-08-25 10:02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