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09:05:57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CSCD北大核心

Progress in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期刊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复合影响因子:1.258
综合影响因子:0.826
邮发:2-816
官网:http://www.pibb.ac.cn/
主编:赫荣乔
平均出版时滞:101.8935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最新期刊目录

骨骼肌卫星细胞介导的肌肉再生在年龄相关肌少症治疗中的作用————作者:姬卫秀;吕佳霖;马毅凡;赵云罡;

摘要:年龄相关肌少症是一种与衰老相关的进行性全身性骨骼肌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质量、力量和身体功能的显著下降,而非正常衰老的必然结果。该病患病率高,伴随全球老龄化加剧,预计未来发病率将持续上升,构成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年龄相关肌少症不仅会显著增加身体残疾的风险,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独立性及总体生存率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亟需开发有效防治策略,以减轻其对社会和个体健康的双重负担。骨骼肌再生作为维持肌肉健康的关键...

改良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疗效与副作用的神经影像机制————作者:沈若冰;沈雯雯;高树贵;

摘要:改良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MECT)?是抑郁症的有效治疗手段,但伴随的一过性记忆损伤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为探索MECT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新视角。MECT可广泛影响脑结构和功能,包括前额叶、海马体、杏仁核等脑区灰质体积增加,以及默认模式网络(defau...

基于电阻抗通气成像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方法研究————作者:李芳;陈柏;吴阳;刘凯;周童;姚佳烽;

摘要:目的 本文基于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床旁肺通气实时监测方法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计算通气中心(CoV)、整体不均匀性(GI)、区域通气延迟不均匀性(RVDI)和一秒率(FEV1/FVC)四个指标,来实现COPD时空诊断。方法 本文首先对COPD患者呼吸周期进行仿真,确认患者与正常人在某些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后,再通过实验验证上述指标的差异性;...

PES1表达缺陷介导核糖体生成抑制并通过激活p53信号诱导细胞衰老(英文)————作者:张常建;李玉芳;武凤云;金蕊;牛畅;叶棋浓;程龙;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核仁蛋白PES1表达抑制对细胞衰老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首先检测复制性衰老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MEFs)及阿霉素诱导衰老的人肝癌细胞系 HepG2内PES1的表达情况。然后利用外源siPES1干扰HepG2及其他细胞内PES1的表达,观察细胞衰老情况,并检测衰老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最后利用Northern blot及荧光技术检测PES1表达抑制对pre-rRNA成熟及核...

于TK-Noser正则化算法的警察极限训练肌肉疲劳电阻抗检测方法————作者:刘涛;史曙生;刘俊峰;刘凯;姚佳烽;

摘要:目的 本文提出一种面向警察极限训练疲劳检测的电阻抗成像方法,以预防警察极限体能训练中过度劳损造成的肌肉损伤问题。方法 首先,依据人体无氧运动机理确定了肌肉疲劳的标志性指标——乳酸,证明了针对肌肉乳酸的测量能够有效反应局部部位的疲劳情况。其次,建立了人体小腿的数值仿真模型,剖分了小腿内部各组织成分结构,确定了乳酸扩散变化的阶段。然后,比较了3种不同正则化算法下,电阻抗成像(EIT)对乳酸扩散过程的重...

血管化脑类器官的构建策略和挑战————作者:陈梦梦;胡楠;鲍双庆;李晓红;

摘要:脑类器官是在体外培养的由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s,PSCs)自组织形成的三维(three-dimensional,3D)神经培养物。相比传统二维(two-dimensional, 2D)神经细胞培养,脑类器官能够更真实地模拟人脑细胞多样性、3D组织结构、神经网络功能活动等,且克服了动物模型在遗传背景和脑结构特征上与人脑的差异,在重现人脑特异性发育过程、病理特征以及药...

量子点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作者:沈吉圣;齐莉莉;王进波;柯智健;王齐超;

摘要:量子点(quantum dots,QDs)是一种纳米级半导体晶体,因其独特的光学和电化学特性,在疾病诊疗领域极具潜力。在疾病诊断方面,QDs的高亮度和光稳定性使其在生物成像技术中能实现细胞、组织乃至单个生物分子的高分辨率成像;QDs作为荧光标记物,可用于细胞追踪、生物传感以及癌症、感染性疾病免疫和相关疾病的检测,为早期准确诊断开辟新途径。在疾病治疗方面,QDs可作为多功能纳米载体,用于靶向药物递送...

运动与新的赖氨酸乳酸转移酶——丙氨酰-tRNA合成酶————作者:孙莹莹;邢正;李凤仪;张靓;

摘要:乳酸化修饰(lactylation,Kla)是乳酰基与蛋白质赖氨酸残基共价偶联的一种蛋白质修饰方式,在生物体广泛存在,参与一系列重要的细胞生物学过程。但乳酸化修饰供体乳酰辅酶A在细胞内浓度很低,且催化乳酸化修饰的特异性酶尚不清楚,成为乳酸化研究亟待突破的问题。最新研究发现氨基酰-tRNA合成酶(aminoacyl-tRNA synthetase,aaRS)家族成员丙氨酰 tRNA 合成酶 1/2(...

干扰素刺激因子与细胞器之间的相互调控————作者:李金儒;段昱;戴新贵;姚咏明;

摘要:干扰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为定位于内质网的模式识别受体,主要在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中表达。作为先天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STING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胞质内多种来源的异常DNA产生应答,发挥抗病毒与抗肿瘤的经典作用。在应对外界刺激和生存压力时,细胞器的功能与结构损伤同细胞死亡以及多种疾病的发生、发...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在上皮-间质转化中的调控机制————作者:彭灿明;王娟萍;刘森;

摘要: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5A,eIF5A)是真核生物中唯一已知含有羟腐胺赖氨酸(Hypusine)修饰的蛋白质。经修饰的eIF5A才具有生物学活性,并广泛参与蛋白质翻译、mRNA降解、细胞自噬等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上皮细胞通过...

药物递送系统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作者:史宛瑞;崔立刚;梁晓龙;

摘要: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s,PCs)是消化道系统常见且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其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化疗和靶向治疗等。PCs发病隐匿、早期诊断率低下,大多数患者被诊断为PCs时,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化疗仍是进展期PCs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PCs化疗容易发生耐药。PCs区别于其他肿瘤最显著的特征是基质十分丰富致密,不仅阻碍了药物渗透,同时也阻碍了免疫细胞的浸润。上述原因综合导致了P...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多种机制调控髓鞘发育和再生————作者:邢文晓;罗富成;吕涛;

摘要: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髓鞘是包裹轴突的重要结构,由少突胶质细胞发育而来,其主要功能是加速神经信号的转导并保护神经纤维免受损伤。髓鞘的损伤或丧失会导致神经传导异常,进而引发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因此,深入研究髓鞘的发育和再生机制不仅是揭示神经系统功能调控的重要环节,也是治疗相关疾病的关键突破口。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作为CNS中数量最丰富的...

线粒体微RNAs调控线粒体DNA表达————作者:王鹏潇;陈乐融;王珍;龙建纲;彭韵桦;

摘要:线粒体不仅是细胞能量代谢中心,作为半自助细胞器,通过其内源性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编码电子传递链核心组分,参与细胞命运决策。近年研究发现,线粒体中存在微RNAs(microRNAs,miRNAs),即线粒体微RNAs(mitochondrial-located miRNAs,mitomiRs)。mitomiRs由核DNA(nuclear DNA, nDNA)...

生物大分子介导的水生污损生物黏附机制————作者:何丹;李世国;战爱斌;

摘要:部分水生生物可以通过特殊的器官、组织或结构所分泌的生物大分子黏附在水下材料表面,引起严重的生物污损问题,影响水生态系统健康和人类生产生活。生物污损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难题之一。黏附行为是生物污损发生的基础,深入了解水生生物的黏附机制对解决生物污损治理问题至关重要。蛋白质、脂质和碳水化合物等生物大分子是水生污损生物黏附物质中的主要功能成分。这些生物大分子在不同的水生物种中既具有种类和特征...

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不同阻力系数动静态任务在卒中后康复训练中的研究————作者:付灵弟;窦佳轩;应婷婷;尹立勇;唐敏;梁振虎;

摘要:目的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无创脑功能检测方法,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可以及时获取脑功能变化指标,并应用于神经康复领域。康复机器人设计有被动、主动、阻力3种训练模式,其中阻力模式对具有一定肌力水平的患者有更好的康复效果。阻力模式下的控制方式分为动态控制和静态控制,而有关阻力模式下不同控制方式对于卒中...

跨膜蛋白68和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在脂肪合成和脂滴形成中的不同作用(英文)————作者:余庆;付洋洋;曾繁思;逄慧敏;黄飞飞;常平安;

摘要:目的 表征一条三酰甘油(TAG)生物合成替代途径中的跨膜蛋白68 (TMEM68),并确定TMEM68与经典TAG合成酶酰基辅酶A∶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通过比较DGAT抑制剂处理与否的脂滴形态、油红O染色面积以及TAG水平,研究外源脂肪酸和单酰甘油对TMEM68过表达和敲除细胞的TAG合成和脂滴形成的影响。脂滴采用荧光染料染色并使用共聚焦荧光显微术观察。TAG水平使...

“研究快报”栏目征稿

摘要:<正>/15天审稿/30天发表/《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为高创新性科研论文提供快速发表通道,竭诚为有需要的科研工作者服务。投稿时请选择“研究快报”栏目。编辑部收稿后15日之内给出第一次审理决定,一旦录用,3个工作日之内网络发布,30日内印刷版刊登。来稿要求:※稿件应是高创新性研究成果或高创新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具有国际首报意义。投稿时请同时提供:投稿函作者投稿时需提供由通讯联系人撰写的投稿函,声...

外周血免疫细胞中潜在药物成瘾生物标记物及其m RNA定量分析的动态特征与应用前景————作者:吴美霖;王一凡;段文劲;党王杰;韩静;任维;段海军;

摘要:药物成瘾是全球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何防止药物复吸行为产生是当前戒毒工作面临的难点。外周血生物标记物可动态反映中枢系统中相关标记物的含量水平,相比传统行为心理分析具有更加有效地识别成瘾状态的潜力。通过分析外周血中成瘾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含量变化来辅助评估戒治人员的易感性、戒治反应和戒治成效,有助于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减少成瘾药物复吸的发生概率。本文综述了当前药物成瘾主要的外周血免疫细胞潜在生物标记物,总结了...

肿瘤浸润性B淋巴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前景————作者:黄茗;陈锦秀;张雨乐;董想;曹春雨;吴红艳;

摘要:近年来,肿瘤浸润性B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B lymphocytes,TIL-B)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复杂且重要的角色。这些细胞通过多种机制参与抗肿瘤免疫反应,但同时也可能在特定刺激下获得抑制功能,转化为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s,Bregs),进而抑制肿瘤免疫应答,促进肿瘤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IL-B不仅是抗肿瘤免疫治疗中有效的靶...

早期游泳调节纹状体细胞自噬缓解Shank3基因敲除大鼠刻板行为————作者:薛亚奇;刘纽;王世娇;把懿;甄志平;

摘要:目的 通过8周游泳运动干预Shank3基因敲除(Shank3-/-)诱导的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大鼠模型,基于细胞自噬视角探索运动干预改善大鼠孤独症样行为的机制。方法 根据基因型鉴定结果及运动干预情况将大鼠分为野生对照组(WC组)、Shank3-/-组(KC组)、野生游泳组(WS组)、Shank3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zhaohhhh

    9月23号投的,10.11号收到的通知:适合刊登,需整改格式,修回后17号收到的录用通知,感觉很有效率,只要好好写,还是不会发增刊的,上面有同志是初审2周,悲摧的说我的那个流程上也是啊,当时都要疯了,我11月结题啊有木有 。。。。11号收到通知的时候看上面也是写的初审,但是最后流程上复审到终审结束结果只用了2天。。。。可能是系统问题。。。希望能帮到后面投稿的同志们。

    2024-08-22 15:24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