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所属栏目:医学期刊 热度: 时间: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2-1561/C
国际标准刊号:1009-3222
主办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上一本期杂志: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下一本期杂志: 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季刊)创刊于1999年,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学术性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大16开本,每期64页,逢季中月18日出版。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刊登中医文化、哲学、经济、中医学史、中医文献、医学心理、医学伦理、中医海内外教育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为高等中医药院校、科研单位的教学、科研人员,以及广大传统文化、中医药学的爱好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栏目设置

  中医文化、哲学、史学、医学社会学、文献研究、法律、心理、教育研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Caj-cd规范获奖期刊

  阅读推荐:重庆中草药研究

  《重庆中草药研究》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最新期刊目录

《本草纲目》动态经典化机制及其文化治理实践————作者:羊红;

摘要:《本草纲目》经典化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始终坚持“赓续、改革、创新”的编撰原则。秦汉以来的医者宗法前人编撰本草医书,既赓续传统,又勇于改革和创新,为《本草纲目》经典化积累了丰富的前期经验。明代李时珍以北宋唐慎微《经史证类本草》为基础,赓续其优点,改革其不足,在药物分类法和编纂体系上勇于创新,构建出权威性知识谱系,为其经典化创造了硬性条件。自成书以来的四百余年间,《本草纲目》在全世界进行知识迁移,东方和...

近代士人张士珩的道医旨趣、实践与书写————作者:贺晏然;

摘要:张士珩是晚清淮系集团的重要人物,同时也是悠游二教的闲雅文人。他对道医的兴趣始于个人疗疾需求,在政治退隐时期进一步与其在南京冶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从归隐冶山直至去世,张士珩持续结交道士、编撰道书、修炼导引术,在此过程中,通过道书和道士汲取简单易行的医养经验,撰写和刊印了不少道教导引、养生类的文章和书籍。同时,受西学和洋务背景的影响,张士珩也善于对比利用道教和西方医疗方法。张士珩的道医知识与晚明以降城...

全域旅游视角下我国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的困境与发展路径研究————作者:宗安鹏;余杏敏;陈丹丹;徐爱军;

摘要:中医药健康旅游行业是中医药行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产生的新旅游发展模式,是全域旅游战略实施以来健康旅游产业的拓展,更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延伸。通过分析中医药健康旅游政策文本和各地实践案例,梳理了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目前中医药健康旅游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品牌影响不断扩大,产品体系持续丰富。基于全域旅游视角剖析了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包括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的全方位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缺乏,全要素“中...

论中医有机自然观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契合性——基于“两个结合”的视角————作者:冯帅儒;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两个结合”重要论述。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虽根植于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但二者具有一定的内在相通性。中医药文化蕴含对自然界先在地位的承认,立足实践活动考察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体现着系统观念与整体意识,是有机自...

小生境理论视角下江苏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模式研究————作者:李洁;朱佩枫;

摘要:江苏中医药历史悠久,被列入各级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中医药非遗)项目的中医药文化资源数量较多。运用小生境理论构建了中医药非遗保护利用的小生境模型,凝练出三种中医药非遗保护利用模式:一是文化位为体,经济位和环境位为支撑的一体两翼保护利用模式;二是文化位和环境位作为双引擎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保护利用模式;三是环境位引领的产业化一体贯通保护利用模式。针对三种模式选取典型案例进行细致深入的案例剖析。为了更...

经世致用思想对清代医家医德医风的影响——以《医门法律》之医德观为例————作者:曹越;唐德才;

摘要:经世致用思想的核心在于强调学问与实践相结合,解决现实问题。在医学领域,可具体化为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以提高疗效。以喻嘉言《医门法律》为例,探讨经世致用思想对清代医家医德医风的影响,揭示其在医学领域的独特价值。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不仅论述了病因病机,还详细阐述了治疗方法和医律,即医疗行为规范,将经世致用思想融入医疗实践,提出“精、仁、慎”的医德观,注重医者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修养,效仿佛门戒...

江苏省中医类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等化评价研究————作者:朱雯静;孙志广;卞琦娟;严晶;高丽娜;李湘君;

摘要:中医类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是影响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江苏省78家公立中医类医院人力和物力卫生资源数据为基础,采用集聚度法和泰尔指数研究江苏省中医类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均等化水平。研究发现,江苏省各市地理集聚度介于0.062~4.270之间,使用人口数调整后的人口集聚度差异变小,介于0.085~2.356之间;各指标泰尔指数变化范围为0.080~0.163,人力资源泰尔指数整体高于物力资源...

基于米特-霍恩模型的县域医共体用药衔接政策执行研究————作者:廖学强;王海霞;过至雨;叶耀辉;

摘要:县域医共体作为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的核心载体,承担着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分级诊疗目标的重要使命。分析县域医共体用药衔接政策执行困境,揭示政策文本与执行实践之间的偏差特征,对破解基层用药难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米特-霍恩模型对县域医共体用药衔接政策执行困境进行分析后发现,政策目标与标准、政策资源、执行方式与组织沟通、执行机构特征、执行者价值认知以及外部环境是制约县域医共体用药衔接的主要因素...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摘要:<正>中国传统医药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她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作出了卓著的贡献。中医药学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片沃土,她与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密不可分,其自身独特而丰富的内涵昭示我们:单纯从自然科学领域去探究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结合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在全球化的今天,为了使祖国医学更广泛地走向世界,进一步造福于人类,我们必须从多学科、多领域、多层面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须知

摘要:<正>1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学术性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2本刊主要刊登与医学相关的哲学、社会学、文化学、语言学、民俗学、历史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伦理学等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3来稿要求观点鲜明、材料翔实、论证得力,具有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后参考文献编排格式

摘要:<正>一.参考文献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专著、论文集里的析出文献,采用字母“A”标识;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二.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

历史主动精神涵养医学生责任担当的三重维度:核心要旨、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作者:曹莎莎;张海冰;

摘要: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品质,其核心要旨体现为尊重规律的历史自觉态度、人民至上的历史主体情怀、敢为人先的历史创新禀赋、勇于担当的历史使命意识。当前,部分医学生存在精神动力不足、责任担当意识不够等问题,用历史主动精神培育医学生,有助于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科学认知,锚定价值航向、厚植为民情怀,激发奋斗志气、培养创新精神,破解发展难题、强化责任担当。在用历史主动精神涵养医学生责任担当的过程中...

隐性知识视角下中医临床实践培养效果及提升路径的质性分析————作者:路颖;王高玲;

摘要:掌握与运用隐性知识对于中医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临床实践是获取中医隐性知识的重要途径。选取某中医药院校本科为中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为访谈对象,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中医临床实践中隐性知识获取能力学习的识别、建构、困境及提升路径。研究发现,中医临床实践中尚存在对隐性知识的概念认知不足、培养有待重视及获取途径的差异影响隐性知识吸收等问题。建议重视对学生隐性知识获取能力的培养,优化课程设置,建立临床实践标准化...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摘要:<正>中国传统医药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她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作出了卓著的贡献。中医药学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片沃土,她与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密不可分,其自身独特而丰富的内涵昭示我们:单纯从自然科学领域去探究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结合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在全球化的今天,为了使祖国医学更广泛地走向世界,进一步造福于人类,我们必须从多学科、多领域、多层面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

老龄化背景下中医药参与主动健康管理的政策研究————作者:马俊杰;姚峥嵘;杨春;

摘要:中医药凭借“治未病”理念和整体调治优势,为老年群体主动健康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推动了老年健康服务从被动医疗向主动预防转型,有助于有效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基于政策工具和主动健康两个维度,探究当前中医药参与老年主动健康管理的政策发文现状并进行分析,为后续相关政策优化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当前相关政策发文数量呈增长趋势但发文形式有待完善,政策工具的内部使用结构不均衡,主动健康维度下各环节分布不均。为此,...

基于多工具融合的主动健康内涵解析及其展望————作者:杨心悦;许兴龙;李佩瑶;

摘要:基于多工具融合的研究方法,系统解构了主动健康的内涵,并展望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通过分析2015-2024年间发表的有关主动健康内涵的国内外期刊文献,揭示了主动健康内涵的四个关键维度,并归纳其内涵,即以整体医学观和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从全生命周期出发,以个体参与为主,协同多方参与,通过塑造健康行为、开展健康干预、增强健康理念以及创建健康环境等方式,最终实现个体健康和社会效益兼顾的健康理念和健...

从中西互鉴到本土重构:民国时期《医史特辑》及《医史杂志》与医史书写的转向————作者:孙靖;

摘要:中华医史学会会刊《医史杂志》及其前身《中华医学杂志》专栏《医史特辑》是民国时期医史研究的重要阵地,但二者的区别不仅体现在《医史特辑弁言》指向现实、侧重医史的医学功用,而《医史杂志发刊词》注重历史、强调医史的学科体系之上,语言、主题和内容方面更有着重大差异:《医史特辑》颇多英文文章,以比较史学、科学实证与国际合作构建全球对话,试图在“中医科学化”框架下争取学科合法性;而《医史杂志》几无英文文章,转向...

清初名医张璐家世补正————作者:马一平;

摘要:张璐是我国清初著名医学家,但其家世文献传世较少。从张氏医著、苏州地区方志、古代文人别集等文献资料和有关数据库中钩沉蒐集,特别从上海图书馆馆藏清代崇明《张氏宗谱》中详考其家世,发现张璐为明末著名书画鉴藏家张丑之子。同时,首次厘清了张璐五世祖张绘起至张璐之孙八代世系,对其家世人物与医著进行了梳理与介绍,并绘制了世系图

译作传心 融通中外——访中医汉学家文树德教授————作者:龚倩倩;蒋辰雪;

摘要:访谈了德国中医汉学家文树德(Paul Ulrich Unschuld),以其40余年的中医典籍翻译和史学研究成果为线索,探讨其“译古如古”的翻译理念及相应的翻译方法。文树德认为,中医术语标准化任务艰巨,难以建立一套同时适用于古代中医和现代中医的术语体系;不同的语言表达塑造了多元的海外中医形象,同时也引发了传统中医(TCM)和中医(CM)概念的分野。针对中医国际化困境,他建议广泛吸取全球各地智慧,通...

行政裁决化解医疗纠纷的理论逻辑及制度构建————作者:刘军平;李扬华;

摘要:我国存在数量庞大的医患纠纷,但现有法律规定的医疗纠纷解决方式各有优缺点。在中央探索扩大行政裁决适用范围的新背景下,迫切需要引入行政裁决机制以补充和完善医疗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既有调解手段的不完善和行政裁决与医疗纠纷的高适配性证立了医疗纠纷采用行政裁决的必要性。行政权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和多元化纠纷解决理论则为重启行政裁决化解医疗纠纷提供了理论支撑。为保障行政裁决的医疗纠纷领域化解功能的有效发挥,可从立...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