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所属栏目:医学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关注()
期刊周期:半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2272/R
国际标准刊号:1001-5302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查看中国中药杂志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中华核医学杂志》医生评职称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医学期刊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中国中药杂志》创刊于1955年7月,是我国现存创刊最早的综合性中药学术核心期刊,始终保持发行量居本专业领域首位。全面反映我国中药学进展与研究动态,是中药科研最高学术水平的交流平台之一。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为中药学术期刊中唯一的半月刊。主要报道该领域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与新思路,内容包括资源、鉴定、炮制、药剂、分析、化学成分、药理药效、药物不良反应、临床等。

  读者群:覆盖全国医药管理部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各级医院、制药企业,包括科研与教学人员,药剂师,临床医生,制药企业生产技术人员及各级管理者等。

  行业地位:在国际国内医药学、生物学等相关科技领域内,具有广泛影响。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百种重点期刊

  【栏目设置】

  设有专论、综述、研究论文、研究报告、临床、学术探讨、药事管理、经验交流、信息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促EPO生成抗脑缺血中药的研究 李许,白镇亚,张飞燕,徐晓玉,LI Xu,BAI Zhen-ya,ZHANG Fei-yan,XU Xiao-yu

  利水中药功效发挥与水通道蛋白之间的关系 王鹏程,赵珊,王秋红,匡海学,WANG Peng-cheng,ZHAO Shan,WANG Qiu-hong,KUANG Hai-xue

  葛根素心血管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魏述永,WEI Shu-yong

  黄连抗氧化作用与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张倩,梁晓春,ZHANG Qian,LIANG Xiao-chun

  铁皮石斛悬崖附生栽培技术研究 斯金平,陈梓云,刘京晶,朱玉球,蔡国见,黄柄荣,章焜一,金传高

  硫酸二乙酯诱变对火木层孔菌生长特性及色素代谢物的影响 汪静,吴欣圆,马薇,陈靖,刘成,吴秀丽,WANG Jing,WU Xin-yuan,MA Wei,CHEN Jing,LIU Cheng,WU Xiu-li

  地形因子对桃儿七鬼臼毒素含量的影响与生态适宜度研究 伍奥林,李敏,张寿文,赵纪峰,刘翔,王昌华,王晓云,钟国跃

  基于熔解曲线分析技术的木通类药材的分子鉴别 胡峻,詹志来,袁媛,黄璐琦,刘勇,HU Jun,ZHAN Zhi-lai,YUAN Yuan,HUANG Lu-qi,LIU Yong

  基于化学分析的不同品种大黄区分研究 葛建华,刘训红,许虎,徐丹洋,白发平,GE Jian-hua,LIU Xun-hong,XU Hu,XU Dan-yang,BAI Fa-ping

  铁皮石斛叶片多糖和醇溶性浸出物动态积累规律研究 刘振鹏,徐翠霞,刘京晶,斯金平,张新凤,吴令上,LIU Zhen-peng,XU Cui-xia,LIU Jing-jing,SI Jin-ping,ZHANG Xin-feng,WU Ling-shang

  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用于香橼品种鉴别的可行性分析 苏静华,张超,孙磊,顾炳仁,马双成,SU Jing-hua,ZHANG Chao,SUN Lei,GU Bing-ren,MA Shuang-cheng

  基于肝细胞毒价检测的何首乌炮制工艺比较研究 马致洁,李晓菲,吕旸,蒋冰倩,赵艳玲,张雅铭,赵奎君,王伽伯,肖小河

  Box-Behnken法优化热毒宁注射液栀子浸膏带式干燥工艺 黄道省,石伟,韩蕾,孙科,陈广波,吴建雄,徐桂红,毕宇安,王振中

  医师职称论文: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

  【摘要】生物制药技术在世界各地得到迅速地发展,成为新时期重要的技术之一。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行业的广泛应用,为研制出更好、更有效的西药奠定基础,其在制药行业的应用不仅仅有以上几点,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进步。

  【关键词】生物制药技术,制药工艺应用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制药技术日新月异。技术的研究程度也上升到了更高水平,更加准确细致地改善人们身体的各个部分的机能,使人们的身体素质得到更有效的提升。诸如基因工程技术、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细胞工程及单克隆抗体等,也已成为生物制药方面的热点词汇,而肿瘤药物、免疫性药物、冠心病治疗药物等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药品。由此可以看出,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艺方面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同时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生物制药技术逐渐成为制药工艺的中流砥柱,成为制药工艺发展的强心剂。

  中国中药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千根草中1个新的jatrophane型二萜及其抗炎活性————作者:刘洋洋;梁长贺;曹江营;卢广英;赵东升;赵盼;邓志鹏;王世军;

摘要:采用MCI柱色谱、ODS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多种色谱技术对千根草干燥地上部分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随后采用UV、IR、1D NMR、2D NMR、MS等谱学方法确定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的结构,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euphthymifolone A(1)、euphoscopin F(2)、helioscopid D(3)、euphoscopin L(4)、euphoscop...

中医药核心指标集研制与应用总体策略————作者:张俊华;庞博;李毓赟;朱惠众;杨丰文;张伯礼;

摘要: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科学化与标准化是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需求。构建符合中医药临床疗效特点且公认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中医药临床证据生产和转化的关键性基础性问题。针对评价指标异质性与“以西律中”等核心问题,中医药核心指标集(COS-TCM)研究历经十余年的探索实践,其方法学体系在理论基础、技术方法、平台支撑与人才队伍协同发展下持续深化,实现了从早期引介到规范化体系构建的重要跨越,进入体系化发展新阶...

缺血性脑卒中线粒体损伤的关键靶点及中医药干预机制研究进展————作者:欧昌泽;陈彬彬;刘新利;王红斌;谢湖;龙华君;

摘要:缺血性脑卒中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为严重的血管性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涉及脑血管急性闭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引发复杂的病理生理级联反应。线粒体功能紊乱是疾病进展的关键病理学基础,主要表现为氧化应激显著增强、细胞能量代谢紊乱、凋亡信号异常激活、炎症级联反应加剧以及线粒体动力学失衡等病理过程。线粒体功能障碍在疾病进展中扮演关键角色,主要表现为氧化应激增强、能量代谢紊乱和细胞凋亡激活。线粒体损伤的分子机制涉...

基于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的辣木叶、辣木籽与辣木根皮改善学习记忆障碍小鼠作用与机制研究————作者:王志昊;冯淑怡;李涛;周婉萍;王锦玉;刘洋;张琳;谢媛媛;黄秀兰;李志勇;黄璐琦;

摘要:辣木Moringa oleifera在阿育吠陀医学中被广泛用于治疗头部疾病及改善心神功能,其叶、籽和根皮分别具有vātahara(除风)、sirovirecaka(清脑)、hr?ya(护养心神)等传统功效。该研究以《鲍威尔写本》记载的Sārasvata方中“?igru”药用部位辨识为目标,系统比较辣木叶、辣木籽和辣木根皮对东莨菪碱(Sco)诱导的学习记忆障碍小鼠的药效差异,并通过多组学技术阐明其分...

我国中药科学监管体系构建与创新发展40年————作者:赵军宁;唐志书;华桦;邵蓉;于江泳;阳长明;蔡双飞;孙全梅;李东影;

摘要:自1984年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颁布40年以来,我国中药监管经历了中药监管法规初步确立(1984—1997)、中药现代监管体系形成(1998—2014)、中药新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2015—2018)、中药科学监管体系构建(2019—2024)4个主要阶段。近5年来,我国中药监管在监管战略目标与科学监管体系确立、中药新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中药标准体系与形成机制优化完善、全链条中药安全监...

黄连转录因子CcWRKY40调控生物碱生物合成的研究————作者:何沐;余晶晶;张可迪;刘雨翔;孙莎;平姿涵;李学刚;张迎春;

摘要:黄连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通路已初步阐明,但其合成调控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该研究从黄连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到1个茉莉酸甲酯诱导下高表达的转录因子CcWRKY40。为探究CcWRKY40对生物碱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克隆CcWRKY40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烟草转化实验对CcWRKY40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CcWRKY40组织特异性表达;酵母单杂交实验筛选CcWRKY40与5个主要...

基于LC-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的栽培地黄与野生地黄中代谢产物特征分析————作者:陈亚曼;刘蕊;王庆婷;张娟;苏成福;龚海燕;刘庆普;雷敬卫;杨春静;王丰青;谢彩侠;

摘要:为分析野生地黄和栽培地黄整体代谢产物差异,该研究以不同产地野生地黄和栽培地黄为研究对象,利用LC-MS技术对野生地黄和栽培地黄中的代谢产物进行检测,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对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并筛选出差异代谢物,根据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寻找差异代谢通路。结果表明栽培地黄和野生地黄中共检测到1 802个代谢产物,其种类具有相似性,主要为萜类、酚酸类、脂质类和生物碱类等13种化合物;野生...

近十年中成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证据图分析————作者:黄夏瑾;谢凯;殷文静;李贞;王海峰;

摘要:通过证据图对中成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临床研究进行梳理与总结,了解该领域的证据分布及研究现状。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14年1...

HPLC指纹图谱、特征图谱和多指标定量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不同基原鬼针草药材质量评价研究————作者:石国丽;马云;申凤霞;杜汉文;刘从敏;魏瑞霞;李艳芳;范建伟;关永霞;

摘要:建立婆婆针、金盏银盘的HPLC指纹图谱、特征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方法进一步明确2种基原鬼针草药材的质量差异特征指标,为鬼针草药材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4.6 mm×250 mm,4 μm),以0.1%磷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 nm,流速0.7 mL·m...

熟地黄汁制法炮制降低雷公藤生殖毒的减毒作用及机制研究————作者:宋玲玲;张天柱;纪丽婕;张月月;李亚敏;雷一鸣;王君明;

摘要:该研究首次探究熟地黄汁制法炮制对雷公藤诱导的生殖毒性的减毒作用及机制,并探究其在减毒同时对雷公藤原有抗炎药效的影响。在参考药汁制法制备熟地黄汁制雷公藤炮制品的基础上,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熟地黄汁制雷公藤前后主要毒性成分雷公藤甲素的含量变化,以及对小鼠血清睾酮(T)、肌酐(Cr)、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的检测分析,评价熟地黄汁制法炮制对雷公藤...

同科属有毒中药炮制解毒共性规律——以大戟科京大戟、月腺大戟、狼毒大戟炮制研究为例————作者:江恩赐;郁红礼;张舒睿;刘冰冰;王欣之;吴皓;

摘要:中药炮制是一门传统制药技术,首要目的是降低药物毒性。京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月腺大戟E. ebracteolata和狼毒大戟E. afischeriana 3者同为大戟科大戟属药物,均为峻下逐水药,具有“逐水消肿、攻毒散结”等功效,但均可引起腹痛、腹泻等毒副反应,往往共同采用醋制、奶制、诃子制来降低毒性。该文对3种药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沿革、炮制解毒机制等进行综述,...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探讨马钱子不同炮制品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干预机制————作者:张娜;张娴;郑海连;徐城;孟令邦;卢美琪;龚千锋;于欢;

摘要:基于血清代谢组学研究马钱子不同炮制品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代谢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代谢作用机制。将100只雌性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生品马钱子组、醋制马钱子高剂量组、醋制马钱子中剂量组、醋制马钱子低剂量组、尿泡马钱子组、油炸马钱子组、砂烫马钱子组,每组10只,注射完全弗式佐剂(CFA)构建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模型,马钱子不同炮制组,给予对应的炮制品水煎液,根据大鼠足肿胀程...

西洋参CBF基因的鉴定及低温胁迫表达分析————作者:何旭彤;贾文浩;荣俊博;李金昔;张洁;陈昔;王奕菲;雷秀娟;王英平;

摘要:CBF/DREB1属于AP2/ERE转录因子家族的DREB亚家族,在植物耐寒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高等植物中高度保守。然而目前对西洋参CBF基因家族的研究还较少,该研究在西洋参Panaxquinquefolius基因组中鉴定了7个PqCBF基因,均属于CBF/DREB1基因家族,都为编码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二级和三级结构分析表明,PqCBF蛋白具有较高的结构保守性,均由1个α螺旋和2个β折叠构成。...

延胡索及其近缘种倍性调查与全基因组Survey分析————作者:刘佳为;徐涛;梁华;蒋露;程铭恩;彭华胜;

摘要:延胡索是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具有活血行气止痛之效。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倍性复杂,其近缘种尚未获得全基因组图谱,限制了该类群基因组多倍化研究与良种选育。该研究基于染色体压片法对来自我国8个省(市、自治区)20个居群的延胡索及其近缘种进行染色体计数与核型分析,并基于流式细胞术对各物种进行基因组大小评估。结果表明延胡索主要为四倍体,部分野生居群存在五倍体与六倍体,基因组大小约为...

药物干预的跨器官效应:间接药理学————作者:王伽伯;许海玉;杨洪军;肖小河;田金洲;

摘要:随着医学研究不断深入,人们越发认识到人体是一个内部高度协调的复杂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涉及多个子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等)之间的相互作用。传统主要基于孤立子系统的药理学研究理论和范式,通常更多关注药物与疾病器官分子靶标的直接对抗作用,在应对代谢相关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衰老等复杂疾病时尚面临挑战。近年来,器官对话在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性不断被发现,为探讨药物通过对多个器官系统的整体调控来治...

矿物药麦饭石“饭”与“非饭”部位SEM-EDS、XRD分析与辨状论质————作者:周柳;刘政;钱喜龙;潘艳琼;张颖;郑丽文;房方;吴骁;刘圣金;

摘要:该研究应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及X射线衍射仪(XRD)技术,对麦饭石的“饭”与“非饭”部位的微观结构、元素种类及物相组成进行分析。扫描电镜观察显示,二者微观形貌基本一致,多呈层状、孔状,表面凹凸不平;能谱仪检测表明,不同部位麦饭石主要元素种类氧(O)、碳(C)、硅(Si)相同,但其他元素钠(Na)、镁(Mg)、铝(Al)存在差异。XRD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部位麦饭石的物相组成具有明显差...

基于转录组学挖掘巴戟天环烯醚萜苷生物合成关键基因————作者:卢雪雪;黄飞宁;吕冰;李美欢;赵钰;黄鼎;田慧;

摘要:该研究以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lis 根(MG)、茎(MJ)和叶(MY)为试验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各组织中主要环烯醚萜苷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同时,结合转录组数据,通过代谢物和基因关联分析,深入挖掘环烯醚萜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候选基因,并利用荧光定量PCR (qRT-PCR)对关键候选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验证。HPLC测定结果表明,巴戟天中MG和MJ中环烯醚萜苷...

天麻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基因簇挖掘及其多样性形成机制比较研究————作者:杨澜;裴柳玲;刘义飞;

摘要:为探究天麻中次生代谢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组成结构及其在进化过程中的适应性变化,该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方法,对乌天麻、红天麻和绿天麻3个天麻变型以及同属近缘物种勐海天麻进行次生代谢生物合成基因簇预测与同源搜寻。对所得预测基因簇及其相关同源簇进行共线性与微共线性分析,并对簇中同源基因进行基因复制类型分析以及选择压力分析。同时,还对乌红天麻中同源基因进行表达量分析以及相关的功能注释。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基因...

杜仲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其表达模式分析————作者:刘俊;程婷婷;练从龙;马蕊;冯伟萌;张宝;王利丽;陈随清;

摘要:查尔酮合成酶(CHS)是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为探究CHS基因在杜仲中的功能,该研究以杜仲基因组数据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EuCHS基因家族成员进行全面鉴定,并系统分析其理化性质、进化关系、保守基序、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及表达模式,以期为EuCHS基因功能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共鉴定出4个EuCHS基因家族成员,分别命名为EuCHS1-EuCHS4,编码氨基酸...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研究与展望————作者:苗青;杨子;徐波;袁沙沙;卫裕晨;张金枝;李睿;樊长征;

摘要:支气管扩张症是第三大慢性气道疾病,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支气管扩张症是一种强异质性慢性气道疾病,由于伴有结构性改变、气流受限及黏液高分泌等问题,临床治疗面临诸多挑战,尤其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的耐药菌定植、反复感染、气道黏液高分泌、肺功能受损等问题最为迫切,需要中西医结合长期、个性化的治疗与管理,防止病情反复发作和不断进展。近年来,中西医围绕支气管扩张症相关治疗难点在病机理论、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均取...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