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96年8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原刊名《内镜》杂志。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报道国内外消化内镜学的最新进展,努力推动和促进我国消化内镜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主要报道内容包括食管镜、胃镜、十二指肠镜、胆囊镜和大肠镜、小肠镜、乙状结肠镜等领先的科研成果,及其设备、技术在国内外的进展,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等。目前的主要栏目有:论著、短篇论著、基础研究、临床报道、技术交流、特殊病例报道及内镜并发症等。读者对象为从事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消化系疾病及消化内镜工作者。
【主要栏目】
述评、诊疗规范、会议纪要、论著、论著摘要、基础研究、临床报道、技术交流
【杂志收录】
获奖情况:江苏省“双效”期刊;华东优秀期刊
国外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我国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培训现状的调研报告 胡冰,吴军,张筱凤,李兆申,郭学刚,李文,张澍田,麻树人,黄强,李汛,令狐恩强,Hu Bing,Wu Jun,Zhang Xiaofeng,Li Zhaoshen,Guo Xuegang,Li Wen,Zhang Shutian,Ma Shuren,Huang Qiang,Li Xun,Linghu Enqiang
三镜联合“一步法”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吕富靖,张澍田,冀明,王拥军,李鹏,周巧直,韩威,Lyu Fujing,Zhang Shutian,Ji Ming,Wang Yongjun,Li Peng,Zhou Qiaozhi,Han Wei
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治疗伴壶腹部憩室的胆总管大结石的价值研究 曾冉冉,孙刚,张修礼,蔡逢春,李闻,黄启阳,令狐恩强,杨云生,Zeng Ranran,Sun Gang,Zhang Xiuli,Cai Fengchun,Li Wen,Huang Qiyang,Linghu Enqiang,Yang Yunsheng
十二指肠壶腹部及胆道解剖结构异常对内镜胆总管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影响 刘苗,邓涛,Liu Miao,Deng Tao
合并壶腹周围憩室胆总管结石的三种不同内镜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 汪洋,叶丽萍,林敏华,毛鑫礼,周贤斌,何必立,盛显仓,张金顺,张玉,骆定海,Wang Yang,Ye Liping,Lin Minhua,Mao Xinli,Zhou Xianbin,He Bili,Sheng Xiancang,Zhang Jinshun,Zhang Yu,Luo Dinghai
胰管置管预防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并发胰腺炎的临床价值 胡亦懿,杜国平,王鹏,李国华,谢运铮,Hu Yiyi,Du Guoping,Wang Peng,Li Guohua,Xie Yunzheng
内镜下 Dieulafoy 病并出血 OTSC 吻合夹治疗一例 叶少松,于劲,樊超强,左颖,谯秋建
摘要:目的: 研究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类型与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间收治的150例泌尿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病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①观察组的切口渗液、出血、皮下水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便于根据泌尿外科患者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治疗的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论文发表核心期刊,泌尿外科,并发症,护理方法
手术治疗在外科疾病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就泌尿外科病例而言,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可以将病灶彻底清除,减轻疾病给其带来的痛苦,提高临床疗效。不过任何手术均为创伤性治疗手段,对患者身体可造成一定损害,手术治疗可以致使应激反应的发生,危害患者机体功能,术后存在并发症发生的可能[1]。为此,医院必须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文主要分析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类型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病例进行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机器人智能化内镜转运系统在消化内镜中心的应用效果————作者:白建荣;程君;王鑫;曹丽娜;李静怡;孙东东;王娟;贾晓丽;丛涛;季锐;左秀丽;
摘要:目的评价智能化内镜转运系统在消化内镜中心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平行分组对照试验, 以机器人智能化内镜转运系统为试验组(机器人组)、传统人工内镜转运为对照组(人工组), 并于2024年6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镜中心门诊区域对使用效果进行评价。对2组的响应时间、内镜转运速度、人力成本效益等进行数据统计, 并引入全职当量对试验组应用效能进行量化, 评估2组在洁污分离、闭环追...
优化饮食限制下2.0 L与1.5 L聚乙二醇结肠镜肠道准备质量的比较: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作者:潘鹏;王玉萍;高君妍;李晓菲;季大年;李昊燃;柏愚;
摘要:目的比较优化饮食限制后, 2.0 L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和1.5 L PEG用于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 2024年5月5—30日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n=57)、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n=30)和北部战区总医院(n=30)3个医院开展随机对照研究。各个中心接受检查性或治疗性结肠镜的合格受试者检查前1 d均采取低渣特医食品作为饮食限制, 受试者按随机化表分...
ATP生物荧光测定法检测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的meta分析————作者:赵灿;李隆松;韩珂;毕雅维;令狐恩强;柴宁莉;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ATP生物荧光测定法与传统微生物学监测法检测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的能力。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8个中英文数据库, 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23年10月1日, 筛选ATP生物荧光测定法与传统微生物学监测法对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后质量评价效果的对比研究, 以两种方...
吸引器连接管联合胃镜可视性清除血凝块装置在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应用(含视频)————作者:程俊;张俊君;张松;王亚洲;徐维田;高欣;
摘要:为探究吸引器连接管联合胃镜可视性清除血凝块装置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血凝块清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中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8例使用该装置清除消化道内血液及血凝块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显示18例患者应用装置的操作时间为(8.2±3.1)min(4~16 min)。清除血凝块及血液总量为(221.1±97.1)mL(120~500...
亚甲蓝染色透光法在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标本诊断中的价值————作者:贾梅;刘揆亮;徐瑞;岳冰;高杨;梅雪;陈光勇;
摘要:目的探讨亚甲蓝染色透光方法(以下简称透光染色法)在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标本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早期胃癌ESD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 75例通过透光染色法取材, 即在体视显微镜下先后进行放大观察及透光染色法观察, 对比两种方法对病变边界线(demarcatio...
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对胃癌前病变和瘤变检出率影响的单中心自身对照研究————作者:王雯;黄丽;吴练练;于红刚;
摘要:目的分析计算机辅助检测(computer-aided detection, CADe)系统使用前后胃癌前病变及胃瘤变的检出差异, 探究其在真实临床环境下的使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6月和2021年1—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检查室1和检查室2内行胃镜检查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检查时段、检查室和使用CADe系统与否分为CADe组(引入CADe系统后, 2021年于检查室2行检查患...
115条外来内镜消毒前后微生物污染调查及建议————作者:骆孜;王缃兰;黄兴民;商任铎;张才庆;于红刚;刘军;
摘要:研究接收时和清洗消毒后外来内镜钳子管道的微生物污染状况, 初步了解其真实消毒质量, 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115条外来内镜作为研究对象, 在接收时和清洗消毒后, 分别对外来内镜的钳子管道进行微生物采样及菌种鉴定, 比较两者的消毒合格率和微生物检出率。外来内镜清洗消毒后的总体消毒合格率(91.3%, 105/115)高于接收时(57.4%...
超声内镜引导一步法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十二指肠腺癌2例————作者:陈燕;陈洁;
摘要:使用电切双腔固定支架(lumen-apposing metal stent, LAMS)的超声内镜引导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choledochoduodenostomy, EUS-CDS)已经成为恶性胆总管远端梗阻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文报道使用电切LAMS治疗2例十二指肠腺癌伴胆管梗阻, 发现一步法EUS-CDS不仅手术用时短, 而且安全性、...
胃错构瘤性内翻性息肉超声内镜动态观察1例————作者:王浩;张燕;刘虹;李国栋;
摘要:胃错构瘤性内翻性息肉为一种罕见的消化道息肉, 以病变黏膜向黏膜下层倒置生长为特点, 内镜下表现缺乏特异性, 较难与黏膜下病变相鉴别, 通常需要完整切除标本送病理学协助诊断。本文报道1例历时5年余确诊的胃错构瘤性内翻性息肉, 旨在为该疾病的诊断提供临床诊断思路
多环牵引辅助内镜下切除阑尾口环周隆起型息肉样病变1例(含视频)————作者:任剑珍;黄思霖;李博;
摘要:本文报道1例多环牵引辅助内镜下切除阑尾口环周病变, 结合文献探讨牵引装置的引入提高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效率及安全性
食管、胃及结直肠癌早筛早诊早治专家建议(2025年, 上海)————作者: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消化内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免疫与炎症全国重点实验室;
摘要:食管癌、胃癌及结直肠癌作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三大消化道恶性肿瘤, 其防治面临高发病率与早诊率偏低等严峻挑战。为切实提升早筛早诊早治水平, 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消化内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及免疫与炎症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 组织多领域专家形成本建议。建议聚焦三大癌种早筛早诊早治关键公共卫生与临床问题, 系统提出优化筛查策略、推动技术创新应用、强化诊疗质控标准...
幽门螺杆菌阴性早期胃癌的内镜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作者:王伟华;刘福国;周璇;褚宇宁;田字彬;
摘要: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阴性早期胃癌的内镜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6月至2024年3月诊断为早期胃癌的患者资料, 按照HP阴性胃癌诊断标准纳入病例, 分析HP阴性早期胃癌内镜下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 698例早期胃癌患者中共有29例HP阴性胃癌, 占同期早期胃癌的4.2%。发病年龄为(59.9±10.0)岁, 女性(...
内镜下肌切开不同术式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效果比较————作者:李英凡;郭涛;李晓青;胡耀文;吴晰;蒋青伟;杨爱明;
摘要:目的比较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不同肌切开术式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A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10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AC并接受POEM治疗的患者资料, 根据肌切开长度及厚度分为常规肌切开组、短肌切开组、全层肌切开组, 分别比较常规肌切开组与短肌切开组、常规肌切开组与全层肌切开组之...
结肠镜检查先端辅助装置研究进展————作者:刘叶婷;刘璐;高雪梅;申航;路璐;熊英;
摘要:结直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结肠息肉的早期切除可以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但息肉漏诊率较高。为提高息肉发现率, 国内外对结肠镜检查的先端辅助装置进行了较多研究, 本文即对各种先端辅助装置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胰腺包裹性坏死内镜下坏死组织清除术的时机及技术进展————作者:李俊仪;张俊文;
摘要:针对胰腺包裹性坏死的治疗策略, 过去十几年经历了从开放手术清创向微创内镜引流和清创的转变。内镜下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治疗胰腺包裹性坏死的一线治疗方法。内镜下方法包括超声内镜引导下透壁引流, 并在必要时辅以内镜下坏死组织清除术。目前尚未对内镜下坏死组织清除术的具体术式以及技术要点进行规范。本文旨在综合论述内镜下坏死组织清除术的适宜时机及其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
基于多特征拟合诊断胃褪色调肿瘤性病变的人工智能系统的构建和验证————作者:曾晓铨;董泽华;李艳霞;邓云超;于红刚;陈明锴;
摘要:目的构建一个基于多特征拟合的人工智能诊断系统, 用于白光内镜下诊断胃褪色调肿瘤性病变, 并验证其诊断效能。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2012年11月至2021年7月的胃镜图像, 选取267例患者的823张胃部褪色调病灶图像。通过文献检索选取5个与褪色调肿瘤性病变有关的白光内镜下特征:病灶位置、病灶边界是否清晰、病灶表面是否粗糙、病灶是否近圆形、病灶是否凹陷, 把带有...
人工智能在胆胰疾病内镜诊治中的研究进展————作者:梁雅文;朱敏;翟亚奇;李明阳;
摘要:人工智能基于较强的图片与视频识别能力, 在消化内镜下早期胃癌与食管癌识别、诊断、浸润深度与范围评估等方面应用较为广泛。同样, 人工智能在胆胰疾病内镜下诊治上也展现出了巨大潜力。本文通过系统文献回顾, 旨在介绍人工智能在胆胰疾病内镜下诊治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单人操作胆胰管子镜的使用技巧及注意事项(含视频)————作者:徐磊;魏小雨;周悦;倪牧含;王雷;
摘要:胆胰管子镜作为胆胰疾病诊疗的重要工具, 其单人操作技术对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精准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关于胆胰管子镜操作的临床经验, 系统总结了胆胰管子镜的适应证、术前准备、操作技巧及术后管理。关键操作要点包括导丝辅助进镜、动态灌洗平衡胆胰管压力、狭窄病变的渐进式观察及直视下活检策略, 同时, 强调了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术中感染控制及术后充分引流等注意事项。旨在为胆胰管子镜的规...
内镜下十二指肠-空肠旁路套管置入术减重专家建议(2025版)————作者: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胃病学组;
摘要:内镜下十二指肠-空肠旁路套管置入术(endoscopic duodenal-jejunal bypass liner implantation, EDJBLI)是一种微创减重治疗技术, 其减重原理与外科减重代谢手术相似, 可通过限制营养吸收及调节胃肠激素分泌实现体重控制。鉴于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该技术的专家共识或指南, 故基于现有的临床证据制定此专家建议, 系统阐述该项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规范...
减重国策背景下消化内镜减重应该怎么做————作者:隗永秋;李鹏;张澍田;
摘要:肥胖是威胁民众身心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 近年来日趋严峻, 全民减重现已成为一项国家级的战略方案。消化内镜减重作为一项新兴减重学科, 以创伤小、恢复快、可逆性好、可接受度高等优势成为了减重治疗的重要方案。在减重国策的背景下, 消化内镜减重需明确定位、严格把控指征、强化减重多学科全周期管理的理念, 才能更好地做好减重工作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现代免疫学
- 国家级临床急诊杂志
- 省级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 北大核心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 省级实用医技杂志
- 国家级按摩与康复医学
- 北大核心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 省级武警学院学报
- 国家级东方药膳
- 国家级中国保健营养
- 北大核心中国中医急症
- 北大核心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 省级临床心身疾病
- 北大核心热带医学杂志
- 北大核心中国肝脏病杂志
- 国家级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 北大核心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 国家级中华理疗杂志
- 北大核心诊断病理学杂志
- 国家级中国医药指南
- 北大核心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省级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 国家级临床与病理杂志
- 国家级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北大核心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 省级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杂志
- 国家级临床血液学杂志
- 省级家庭医药
- 国家级当代医药卫生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