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

所属栏目:医学期刊 热度: 时间:

中草药

中草药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2-1108/R
国际标准刊号:0253-2670
主办单位: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
主管单位:中国药学会
查看中草药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中华骨科杂志》骨科医生评职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医生评职称论文

  【杂志简介】

  《中草药》杂志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创始于1970年1月。本刊主要报道中草药化学成分;药剂工艺、生药炮制、产品质量、检验方法;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药用动、植物的饲养、栽培、药材资源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论文。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1992年荣获国家科委、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1997年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

  1991年荣获国家医药管理局医药情报成果一等奖;

  2001年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

  2003年1月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2005年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北京大学图书馆1992年在我国首次调研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本刊被确认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6、2000、2004年再次被确认。

  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位居300种核心期刊第24位,为中药学期刊之首,药学类核心期刊第3位。

  根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连续8年来的统计数据表明,在中国科技期刊总被引频次数排行表中,本刊一直名列前18名,中药学类第1名。

  多年来一直入选“CA千刊表”'并被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

  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杂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由《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

  【栏目设置】

  辟有中药现代化论坛、综述、短文、新产品、企业介绍、学术动态和信息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粉末中药鉴别方法的研究进展与思考实践 吴娜,杨诗龙,严丹,彭伟,胥敏,张超,李欣逸,刘玉杰,吴纯洁

  玫瑰花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及其活性研究 李丽梅,娄洁,刘贵有,王欢,杨娟霞,王月德,董伟,周堃,胡秋芬

  八角茴香油精馏釜底残液中1个新的苯甲醛类化合物 林葵,谢集照,张思敏,徐慧,黄岛平,韦英亮,LIN Kui,XIE Ji-zhao,ZHANG Si-min,XU Hui,HUANG Dao-ping,WEI Ying-liang

  臭椿树根化学成分研究 图斯库,张树军,李涛,王金兰,赵明,TUSKUL Solovyev,ZHANG Shu-jun,LI Tao,WANG Jin-lan,ZHAO Ming

  类叶牡丹化学成分的研究 李国玉,徐娜,刘晓燕,武震,吕邵娃,匡海学,LI Guo-yu,XU Na,LIU Xiao-yan,WU Zhen,LV Shao-wa,KUANG Hai-xue

  短管兔耳草化学成分研究 苑祥,张莉,赵建强,梅丽娟,陶燕铎,YUAN Xiang,ZHANG Li,ZHAO Jian-qiang,MEI Li-juan,TAO Yan-duo

  蒌蒿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段和祥,罗文艳,杨毅生,程奇珍,刘绪平,胡红刚,DUAN He-xiang,LUO Wen-yan,YANG Yi-sheng,CHENG Qi-zhen,LIU Xu-ping,HU Hong-gang

  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寒痹舒凝胶膏剂的基质组成及其体外评价 吴东盼,田雪峰,蔡学军,陈照林,张超,王海洋,马秉智,陆进,吴清

  石榴皮超微粉制备工艺优化及体内抗氧化研究 祖元刚,钟晨,赵修华,吴微微,李媛媛,冯子奇,ZU Yuan-gang,ZHONG Chen,ZHAO Xiu-hua,WU Wei-wei,LI Yuan-yuan,FENG Zi-qi

  纳米有机金属框架与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短肽偶联最佳工艺 许婷,李秀妍,李琳,李永吉,XU Ting,LI Xiu-yan,LI Lin,LI Yong-ji

  相关论文范文: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170例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70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另收治肺心痛心力衰竭患者170例为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率90.00%,、有效率7.65%、无效率2.35%.总有效率97.65%,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71%,明显低于对照组

  关键词 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卡托普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同时由于二氧化碳潴留及长期缺氧,会造成肺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引起心排血量下降、心肌收缩力降低、肺动脉压力增高,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由于肺心病心力衰竭具有复杂多样的病因,且病程长、症状重的特点,因此,对于该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研究的重点。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中草药最新期刊目录

松果菊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及在体肠吸收特性研究————作者:郭娅丽;文丽梅;代武;胡君萍;杨建华;

摘要:目的 研究松果菊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echinacoside self-microemulsion drug delivery system,Ech-SMEDDS),进行处方优化、质量表征及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考察。方法 以平衡溶解度、相容性和伪三元相图为评价指标对不同辅料(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的种类进行筛选;采用中心复合设计-响应面法(central composite design-resp...

中心复合设计-响应面法结合电子眼技术的炒柴胡炮制工艺优化及成分与色度相关性分析————作者:富尧;马丽娜;郑长辉;何婷;顾媛媛;赵薇;汪红斌;牛源菲;曹俊岭;

摘要:目的 明确炒柴胡Bupleurum chinense炮制的关键影响因素,同时探究炒柴胡外观颜色与品质的内在关系,为炒柴胡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考察因素,外观性状、柴胡皂苷a(saikosaponin a,SSa)、柴胡皂苷b1(saikosaponin b1,SSb1)、柴胡皂苷b2

多指标-响应面法优化麸炒山药炮制工艺————作者:郝佳琪;李新悦;曹广尚;张紫茹;崔伟亮;李慧芬;

摘要:目的 采用多指标-响应面法优化麸炒山药bran-fried Dioscoreae Rhizoma的炮制工艺。方法 以麦麸用量、炮制温度和炮制时间作为考察因素,以饮片外观色度值、山药多糖、薯蓣皂苷、腺苷、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和糠醛作为考察指标,运用层次分析-赋值(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criteria impor...

槐米炒炭过程中颜色、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和相关性分析————作者:付毛毛;任润馨;武旭;党明;李康杰;张桥;王昌利;杜升旗;孙静;赵重博;

摘要:目的 研究槐米Sophorae Japonicae炒炭过程中化学成分、颜色与止血凝血作用的相关性,以期为槐米炒炭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制备不同炮制程度的槐米炭样品,采用HPLC法测定其中芦丁、异槲皮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水仙苷、槲皮素、异鼠李素的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炮制程度槐米炭样品的炭吸附力,采用分光测色仪测定不同炮制程度槐米炭样品的L*

迷迭香酸金属有机骨架纳米粒的制备与表征————作者:龙苗苗;王博;王曹甘泓;邱立朋;程贤;毕良武;

摘要:目的 采用溶剂法制备负载迷迭香酸金属有机骨架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外性能。方法 通过单因素实验制备沸石咪唑酯骨架-8(ZIF-8)空白纳米粒,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制备了透明质酸修饰的迷迭香酸纳米粒(hyaluronic acid-modified rosmarinic acid nanoparticles,RZH)。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等分析手段对RZH进行表征。采用透析法考察了载药系...

直肠用靛蓝-靛玉红纳米泡沫气雾剂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作者:王成;盛华;杨明;张定堃;贺亚男;盛艳梅;韩丽;谢兴亮;

摘要:目的 制备一种用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直肠用靛蓝-靛玉红纳米泡沫气雾剂(indigo-indirubin nano-foam aerosol,Ind/INB-NFA),并对其进行体内外评价。方法 通过球磨技术制备靛蓝-靛玉红纳米混悬液(indigo-indirubin nanosuspensions,Ind/INB-NS),对其粒径、多分散度指数(polyd...

基于12种活性成分动态变化对不同采收期忍冬叶的质量评价————作者:赵秋晨;管仁伟;张才波;路俊仙;

摘要:目的 分析1~12月忍冬Lonicerae japonicae叶中12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评价不同采收期忍冬叶质量。方法 采用UPLC法检测每月采摘的忍冬叶中绿原酸、当药苷、断氧化马钱子苷、异槲皮苷等12种活性成分的含量,绘制动态变化曲线,分析成分含量变化,并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

中药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作者:闫靖楠;宋忠阳;祁亚锋;李经纬;蒋晓丹;李娅娅;张录梅;张利英;张志明;

摘要:在新一代肿瘤疾病的免疫治疗方法中,肿瘤免疫微环境(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TIME)发挥着重要作用。肿瘤的发生发展不仅与肿瘤细胞自身特性相关,也依赖于其所处微环境中不同细胞和细胞因子的支持,其中免疫细胞在TIME中起着关键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细胞可以在免疫监测过程中识别和抑制新生的肿瘤细胞生长,但在肿瘤免疫编辑过程中,免疫细胞会发生免疫抑制,形成肿瘤免疫抑制...

AI+中药活性多糖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作者:叶梓;徐晴;江丽洁;崔琦;刘巨钊;秦路平;

摘要:目的 对2011—2025年新兴热门领域AI+中药活性多糖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进行知识图谱分析,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实用性参考。方法 全面检索Web of Science(WOS)中的相关英文文献,使用VOSviewer和CiteSpace 2种重要文献计量学工具进行可视化分析,包括发文趋势、国家和期刊分布、作者与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关键词共现、聚类、时间线和突现分析以及高被引文献分析。结果 最...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小檗碱研究动态及焦点可视化分析————作者:梅佳华;王勇森;查学志;陈朝爽;张鑫涛;张胜豪;崔欣蓉;商小乐;马云淑;

摘要:目的 采用文献计量学对小檗碱的研究动态和关注焦点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小檗碱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以小檗碱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Web of Science(WOS)4个数据库,将文献导入Note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进行查重和筛选。使用Excel、CiteSpace、VOSviewer等软件,从发文趋势与国家分布、发文机构、...

槲寄生中的新倍半萜类化合物————作者:潘娟;王丹妮;郝智超;刘培;邹海丹;陈庆山;张丽莉;匡海学;刘艳;

摘要:目的 对檀香科槲寄生属植物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干燥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 采用连续加热回流提取法以及大孔树脂柱吸附法进行有效组分富集;综合运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及HPLC等色谱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UV、IR、1D-NMR、2D-NMR、MS等波谱学手段,对所分得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利用脂多糖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

大黄酸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糖脂代谢功能的机制研究————作者:方慧华;张一恒;皇苏州;陆星星;顾栩婧;吕高虹;陈志鹏;吴丽;

摘要:目的 探究大黄酸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糖脂代谢功能的机制。方法 用棕榈酸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随后用2.5、5.0、10.0μmol/L大黄酸处理24 h。q RT-PCR检测脂肪酸氧化(fatty acid oxidation,FAO)及糖酵解的关键酶[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arnitine palmit...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的白鲜皮酒炙增效抗银屑病作用机制————作者:邓戈宇;王宇;卢芳;孙慧娟;黄琳;贺文杰;高蕊;张萌萌;刘树民;

摘要:目的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探讨白鲜皮酒炙前后对银屑病的作用,揭示酒炙白鲜皮的增效机制。方法 采用背部涂抹咪喹莫特乳膏的方法建立银屑病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1 mg/kg)组及白鲜皮高、中、低剂量(5.2、2.6、1.3 g/kg)组和酒炙白鲜皮高、中、低剂量(5.2、2.6、1.3 g/kg)组,每组8只,造模同时给药7 d。采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从基础证探讨中药复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用药规律及分子调控机制————作者:张真;伊明洋;李伟珂;王至婉;

摘要:目的 整合数据挖掘、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动力学方法,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不同基础证的用药规律及分子调控机制。方法 检索并收集含证型信息的中药复方治疗AECOPD临床研究文献,提取证型、方名、组成、剂量等信息。基于RStudio平台,联合统计描述、A...

不同采收期茵陈主要活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变化————作者:徐名慧;苏红彦;邬国栋;佟海英;栗孟飞;

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采收期茵陈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揭示“绵茵陈”和“花茵陈”品质形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以6个不同采收期(S1:幼苗期、S2~S4:营养生长期、S5:开花期、S6:结果期)茵陈蒿为材料,利用HPLC和分光光度法对主要活性物质含量以及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 随着采收期延长,绿原酸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在S1时期(“绵茵陈”期)最高5.69 mg/g,而滨蒿内酯含量呈显著增...

线粒体质量控制介导脏腑-线粒体交互网络的中药复方抗抑郁机制研究进展————作者:张子童;秦雪梅;刘晓节;

摘要:抑郁症作为一种多维度病理异质性疾病,其病理机制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引发的能量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尤见疲劳、动力缺失等核心症状。中医认为“郁证”本质在于五脏气机失调,而现代研究发现,线粒体作为细胞能量枢纽,其质量控制系统(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 system,MQCS)主导的“能量代谢-氧化还原-免疫稳态”级联反应,与中医“气”的功能高度契合。MQCS失衡会破坏“气血-...

基于铁死亡的青蒿素衍生物多病靶向治疗研究进展————作者:代国年;孙凯瑞;周雅馨;李冰;彭晓婷;刘君正;周绪正;张继瑜;

摘要: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细胞死亡方式,以脂质过氧化积累为特征,与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及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青蒿素衍生物通过多靶点调控诱导铁死亡:其活性基团可螯合游离铁离子,通过芬顿反应产生活性氧;选择性抑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活性;并调控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介导的脂质代谢重编程。构效关系研究表明,C-10位化学修饰能显著增强铁死亡...

不同炮制技术对当归药性及临床作用的影响————作者:覃祖玲;钟凌云;王艳;肖清蓉;谢秦;赵瑞轩;叶焱蓉;

摘要:历代医家对当归Angelicae Sinensis Radix药性的描述为甘、辛、苦、温;入肝、心、脾经,能升能降。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医药学家的不断实践,形成了多种各具特色与优势的当归炮制饮片,研究表明不同的炮制技术会改变其药性,从而在临床应用上有特定的优势。通过系统梳理当归各炮制品的分类、历代炮制方法及现代使用情况,并基于中药药性理论从物质基础、药理学和代谢组学层面阐明不同炮制品的药性变化和临床...

小建中汤现代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者:袁婷婷;张雨雪;穆李方;钟黎;

摘要:小建中汤为《伤寒杂病论》中经典名方,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的功效,是治疗脾胃虚寒、腹痛、虚劳等证的经典方剂。该方组方精巧、配伍得当,常被古今医家加减化裁用于各类内外科杂病的治疗,疗效显著。近年来,随着现代药理学的快速发展,关于小建中汤微观作用机制的研究不断发展与深化,为小建中汤治疗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通过对小建中汤的现代临床应用进行梳理、总结,阐述了小建中汤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

枸杞多糖在阿尔茨海默病中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者:杨昊霖;黄雅婷;赵若梅;游可欣;尹迪;徐安然;杨飞;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学习和记忆能力渐进性退化为特征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AD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目前对A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临床上仍缺乏治疗AD的有效药物。传统中药以其天然成分多活性的特点,在复杂多因素疾病的治疗中占优势。研究发现枸杞子的主要活性成分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