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史杂志

所属栏目:医学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华医史杂志

《中华医史杂志》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1-2155/R
国际标准刊号:0255-7053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上一本期杂志:《中国现代中药》医生评职称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癌症康复》医生评职称论文

  【杂志简介】

  《中华医史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办的中国唯一的医史学专业学术期刊。将及时报道医史界、科技史界、文史界、医史爱好者的医史研究成果,以医史研究和教学工作者、医学临床工作者、医学基础研究工作者、医学教育工作者、医政管理工作者、卫生政策制定者、医药产业经营者、科技史和文史研究工作者、广大医史爱好者等为读者对象,传播古为今用的医疗保健知识、具有启迪作用和借鉴价值的医史常识、关于医学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为促进中国乃至世界的医学科学和卫生、文化事业的发展服务。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本刊自1980年起,被美国、英国出版的索引刊物Current Work in the History of Medicine收录;美国出版的《史学文摘》登载本刊文章摘要。本刊被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Extra MED收录,并被其图书馆收藏;1996年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1998年、1999年相继加入Chinalnfo网络信息资源系统和中国期刊网;2001年加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栏目设置】

  设有述评、论著(古代近代现代医学史、专科史、疾病史、药学史、少数民族医学史、地方医学史、文献研究、医学人物、外国医学史、中外医学交流史、中外医学比较史)、文物考古、争鸣与论坛、史料与文献、当代名医、书评、医林散叶、短篇论述、简讯、新书消息、读者作者编者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中医经络学说对脏腑学说发展的影响 王振瑞,WANG Zhen-rui

  汉唐时期丹参应用考探及古今认识差异反思 张亮亮,ZHANG Liang-liang

  从理学家窦克勤看清代士人的病痛与治疗 张博,ZHANG Bo

  1949年之前天目山中药文化 章鹏飞,朱德明,ZHANG Peng-fei,ZHU De-ming

  伪满时期中医的生存状况与抗争 李磊,赵艳平,LI Lei,ZHAO Yan-ping

  从收容到科学治疗:魏毓麟与北平精神病疗养院的创建 范庭卫,FAN Ting-wei

  西医传入对中医脏腑学说演变的影响 向延卫,李文伟,黄建华,朱敏,刘毅

  神经内镜外科简史 王龙,宋志斌,高建伟,李旭光

  克里米亚战争中的2位女护士 赵晓云,ZHAO Xiao-yun

  经眼《易筋经》传本的避讳与抄刻年考 张志斌,ZHANG Zhi-bin

  中国大陆馆藏《药征》刻本稽考 陆翔,王旭光,郜峦,邓勇,许仕海

  上海近代中西医汇通医院概述 陆明,杨杏林

  黄子方与20世纪30年代京沪沪杭甬铁路职工卫生事业 黄华平

  李约瑟与伍连德的诚挚友谊 金东英,马学博

  近代广东针灸名家周仲房 李乃奇,刘小斌

  护理实践与研究投稿:妇科肿瘤术后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妇科肿瘤术患者,分析导致其完成手术后出现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并研究有效方法进行干预。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1月-2015年01月妇科肿瘤手术患者150例。针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患者的住院时间、临床手术时间、是否患有高血压疾病以及糖尿病疾病、完成手术后有无留置胃管以及有无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等有关因素实施临床分析。结果:针对本次研究的150例妇科感染患者,完成手术后出现盆腔感染的患者30例,临床疾病感染率20.00%。患者临床手术时间较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较长、合并患有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疾病、完成手术后留置胃管以及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是导致患者患有盆腔感染疾病的主要因素。结论:针对导致妇科肿瘤患者完成手术后出现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研究有效方法进行干预,最终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妇科肿瘤术,盆腔感染,危险因素,干预措施

  中华医史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俄藏《素问》残卷Дx17453新考————作者:于业礼;

摘要:俄藏敦煌文献Дx17453残卷为《素问》相关写本, 既往多认为是传抄王冰次注本《素问》而成。但Дx17453残卷所载内容与王冰次注本《素问》差异较大, 值得怀疑。从文献形制及具体内容等方面判断, Дx17453残卷可能是流传于王冰次注本《素问》之前的版本, 与王冰次注《素问》所用底本为同一源流。Дx17453残卷形制为梵夹装, 可能是抄成于吐蕃占领敦煌时期(786—848), 对于考察《素问》一书...

食郁及相关理论源流探析————作者:康晓婕;范天田;吕赢;牛茹;王凤兰;

摘要:食郁是中医学的一个术语, 归属于郁证范畴, 首次由《丹溪心法》中明确提出, 经后世不断丰富与完善。至明清时期, 中医对食郁的概念、病因病机、治法及预后的认识已较为详尽。通过对古籍文献进行梳理, 从食郁早期的认识、提出及后世发展3个方面予以系统梳理。食郁既是导致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病机, 又是一个独立的病证, 常由情志失调或复加饮食不当而为病, 以情志与脾胃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

外来药物“乾陀木皮”考————作者:黄心然;王刘;鲜伊莎;霍路遥;马晓晶;张子龙;

摘要:唐代对外交流繁荣, 外来药品流入颇多, 其中就有"乾陀木皮"这一药物。《海药本草》中出现有关"乾陀木皮"的记载, 言其既能染色僧衣, 又能活血化瘀。"乾陀木皮"作为外来药品, 其兼具佛教色彩和中医药的功效令人关注。通过深入调研中外文献, 多种资料比较分析, 借助语言学的方法, 对"乾陀木皮"进行考证, 明确"乾陀木皮"是桑科波罗蜜属植物波罗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

藏医学曼唐的4种载体研究————作者:扎西拉毛;成悦;甄艳;

摘要:"曼唐"即藏医药学平面图, 是第司·桑杰嘉措在17世纪末, 以《四部医典》注释本《蓝琉璃》为主要依据, 参考《月王药诊》《八支心要》等医学古籍的基础上主持绘制而成。曼唐共有80幅, 涵盖了藏医学关于生理、病理、预防、诊断、治疗等内容, 被历代藏医学者视作学习藏医药的首选辅助教材。随着18世纪以来曼唐的定型和传播, 藏医教育水平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传统藏医教学模式革新的同时, 曼唐的载体也趋于多样化,...

北京民国医药卫生档案所含仿单研究————作者:陈皮皮;熊益亮;闵睿;杨莉;

摘要:"仿单"是古代商铺用来介绍商品性质、用途、使用方法等的说明性纸张, 以北京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档案中的仿单为对象, 对356张北京民国时期中成药仿单进行整理分类。在356张仿单中, 以去除重复、正反面共同为一张者为筛选标准, 最终确定有效仿单数为339张。按照中成药主治功能分类, 仿单记载的中成药可分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及其他五大类。其中, 内科中成药120种, 外科中成药73种, 妇科中成药64...

明代《食物本草》同名书小考————作者:李雨馨;宋白杨;

摘要:明代曾出现多部题名为"食物本草"的本草学著作, 作者及卷数均有不同。选取目录所载的题名为"食物本草", 而作者不同或不明的明代古籍, 通过文献学的方法, 运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知识, 进一步对诸部《食物本草》的版本及内容进行具体考察和对比研究, 认为明代《食物本草》原作者为卢和、汪颖, 后经书坊刊刻, 共有4个版本系统流传, 其余题名他人的同名书则是在卢和、汪颖的著作基础上或稍作删减更改, 或...

缪遵义《松心笔记》版本及内容特色————作者:李煜;薛昊;王家豪;陈仁寿;

摘要:缪遵义是清代中期苏州地区的重要医家, 《清史稿》载其与叶天士、薛生白二人被并称为"吴中三家"。《松心笔记》是缪遵义所著医案, 目前存世版本有4种, 分别为南京图书馆藏清代徐子瑜抄本、南京图书馆藏清代无名氏抄本、民国铅印本与民国张存存斋石印本。其中无名氏抄本, 未见于现代中医目录书籍。经考察, 清代徐子瑜抄本为《松心笔记》最早抄本, 抄于1835—1840年间。民国铅印本为《松心笔记》的最早刊印本,...

《素问记闻》《素问考》新考————作者:张诗敏;李玉清;

摘要:《素问记闻》的著者一直以来尚无定论, 其与《素问考》的关联亦有诸多推测。通过考察, 发现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素问记闻》写本, 确定著者为中野玄舆。《素问记闻》是中野玄舆旁听多纪元简讲授《素问》时的听课笔记, 成书时间在1780—1788年之间。考证了《素问记闻》著者中野玄舆、《素问考》著者鳌城公观的相关生平信息, 确定鳌城公观并非多纪元简之师, 多纪元简也并未抄袭剽窃其作。梳理了《素问记闻》...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医病名整理取向刍议————作者:张智洋;李剑;

摘要:中医病名整理工作, 民国时期已经广泛讨论, 在新中国成立后仍在继续, 并因研究群体的不同而呈现2种研究路径:一是将中医病名整理归于疾病史研究范畴;一是依循"中医科学化"导向, 将中医病名整理作为实现"中医科学化"目标的桥梁。2种取径均暗含着"中医科学化"和"中西对照"的底层逻辑, 并延续至今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五脏大补方校勘探赜————作者:刘蕴葭;赵艳;

摘要:现存《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诸版本中的五脏大补方组方用药有较多差异。在《辅行诀》原卷佚失, 难以通过对校或他校法考证诸本差异原因的情况下, 运用理校法, 结合《辅行诀》五脏体用观、五行互藏等理法特点来分析诸版本五脏大补方组方得失, 发现《辅行诀》诸版本五脏大补方的组成差异是不同时期下的校勘者在研究残缺失真的传抄本时, 采取了不同的研究方法所得的结果。通过《辅行诀》严密的理论体系可拣选出五脏大补方组成...

“雪糕”文献考证————作者:曾妮;施庆武;吴承艳;王梓禾;

摘要:《婴童百问》消乳丸是儿科常用的经典名方之一, 用于治疗小儿乳食不化。消乳丸用法为"泡雪糕丸如黍米大", 其中"雪糕"一物尚不明晰。经文献考证, "雪糕"为宋代常见糕类食品, 应是糯米和粳米打粉加水调和后蒸熟所成, 颜色雪白, 质轻。中医常以"雪糕"制丸, 又将其称为"白糕""雪膏"。因"汤泡雪糕丸"用法与"汤泡蒸饼丸"类似, 均是制为成品, 以汤泡开后糊丸, 故推断制丸之"雪糕"是经风干后的陈年米...

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对中医药的报道探析中医药社会形象————作者:章林;丁翰怡;梁尚华;任宏丽;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人民日报》对中医药有关话题进行了持续、长久和深入的报道, 相关报道对于宣扬和塑造中医药社会形象具有重要作用。中医药社会形象是多维度的, 最易通过中医医院和中医药从业者得以体现。《人民日报》通过特定内容和话语, 对中医院和中医药从业者的形象品质、工作成绩等进行了全方位构建与阐释, 进而为传播中医药科学知识、巩固中医药社会地位、支持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等作出了贡献

孤本医书《万氏纂要》考————作者:何佶姝;赵艳;

摘要:孤本医书《万氏纂要》是明代医家徐之沂的著作, 系其在儿科名医万全《痘疹心法》的基础上, 汲取明代其他优秀儿科医著的思想编写而成。通过对《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相关条目的研究, 认为该书条目下所载订补者郑应娄或为误列。关于《万氏纂要》的内容来源, 经比较分析, 其所用底本应为《痘疹心法》郧阳本基础上再修订后的版本, 旁参的他本还有《博爱心鉴》《保赤全书》等儿科医著。对《万氏纂要》的编纂和选方特点进行了...

吴门未刊医籍《合药总簿》考述————作者:刘昊辉;金庆江;陈仁寿;金庆雷;王鑫;

摘要:从文献学角度出发, 首次就未刊孤本《合药总簿》之作者信息、抄本内容、著作价值进行探究。其一, 通过考证医家生年、居住地、交游情况、书写字迹等信息, 可以确定抄本作者为清代吴门医派士材学派名医杨寿山, 《合药总簿》为目前可考的2种杨氏传世手稿之一。其二, 《合药总簿》主体内容为杨寿山抄辑之近400种吴地前贤医家外科方及相应的修合方法。全书体例简洁, 载方丰富, 为后世研习吴门医派外科证治特色及总结外...

日本汉方医家冈田昌春及其学术成就————作者:刘媛媛;宋咏梅;

摘要:冈田昌春(1827—1897)是日本江户末期至明治时期著名的汉方医家, 也是最后的幕府医官之一。他继承了多纪氏正统医学的文脉, 参与《医心方》校勘, 明治时期为日本汉方医学谋求出路, 被称为日本汉方界"六贤人"之一。一生当中参与创立温知社, 开设汉方医院, 在多种刊物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 出任和汉医学讲习所教授, 在日本汉方医学存续运动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冈田昌春医儒兼通, 其著作《跻寿馆医籍...

秦汉医学的方术化改造————作者:王晟兴;刘阳;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 方术理论打破了早期巫术系统的垄断地位, 并依托社会上层的喜好被统治者所接受而得以推广。秦汉时期, 方术理论逐步发展成为认知宇宙、自然、社会一切现象的主流理论, 进而影响了几乎所有领域学术理论的构建。对于医学也是如此, 当时医学辨治体系发展到一定程度, 迫切需要新的系统理论支撑。方术的一些理论由此为中医学所吸收和改造, 其相关内容可见于人体生理、药物理论、病因病机和疾病治疗等多个方面...

阿育吠陀医典《百医方》梵文-龟兹文残片PK AS 2A 考释——以第一颂药方为中心————作者:张李赢;王兴伊;康萍;

摘要:《百医方》是一部阿育吠陀医典, 曾被译为藏文、龟兹文和回鹘文, 流传于西域、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地区。聚焦《百医方》梵文-龟兹文文书PK AS 2A的第一颂药方, 汉译药方内容, 考释药物与疾病名, 分析双语药方特点, 发现龟兹文译者在梵文原方的基础上增译了药方具体使用信息, 但也存在译者识错或抄错梵文原文的情况。PK AS 2A所载的"治经血过多"方在古印度及西域广为流传, 揭示《百医方》在西域不...

宋代医家对“三虚致疫”理论的传承发展————作者:李董男;马利潮;陈曦;

摘要:宋代医家在继承《素问遗篇》《伤寒例》等基础上, 发展了"天、人、邪"三虚致疫理论,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与治疗思路。韩祗和、庞安时、朱肱、郭雍、陈言等关注疫病发病的时空因素, 系统探讨了天时、地理等对疫病发生和流行的影响, 阐明疫病的季节性规律, 指出致疫之"邪"主要包括寒邪、异气、温气等, 预防疫病需正气存内、避其毒气。在诊治疫病时, 宋代医家强调辨别寒温, 根据天时、地域、病势等加减, 重视清热解...

北京市当代中医药学位教育大事记————作者:张乐;李雅婧;廖星;王乐;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 学位教育成为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主要方式。作为较早成立中医药院校的地区之一, 北京市当代的中医药学位教育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本文通过梳理北京市当代中医药学位教育的历史大事件, 以大事记的形式, 记录学位教育在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展示70余年来北京市中医药学位教育兴起与发展的相关成果, 为未来及各地区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同时为中国当代医学史相...

西域和中原对葡萄药用认知的比较研究————作者:张治芳;成莉;

摘要:葡萄起源于地中海东岸以及小亚细亚、南高加索等地。公元前600年左右葡萄经伊朗高原、中亚细亚等地传入我国新疆地区。随着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 葡萄从西域传至中原。具有药食两用功效的葡萄在古代西方医学典籍中就有药用记载, 其东传之后, 西域医家与中原医家在吸收外来医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土医学实践, 不断深化对葡萄药用知识的认识, 最终将其纳入本土医学体系, 完成了药物本土化的进程。西域与中原医家对葡萄的...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