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麻业科学

所属栏目:农业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国麻业科学

中国麻业科学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43-1467/S
国际标准刊号:1671-3532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上一本期杂志:《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农业科技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热带作物学报》农业期刊论文

  【杂志简介】

  《中国麻业科学》系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主办的麻类作物、麻类纺织科技专业期刊。主要报道芝麻、红麻、亚麻、大麻、剑麻等麻类作物、麻类纺织最新科研成果、试验研究进展、科技动态、麻纺动态和麻类作物基础等。面向社会、面向科研,为麻类科研、生产、纺织、教学服务。适合广大科研人员、农业管理干部、农业院校师生、麻纺、商业界人士订阅。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农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湖南省优秀科技期刊

  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综述、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原料生产·生态环保、纤维特性·纺织加工、新拓展·新用途、麻业论坛、简讯、译文。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苎麻 WRKY 转录因子的序列分析 付莉莉,刘头明,朱四元,汤清明,唐守伟,FU LI-li,LIU Tou-ming,ZHU Si-yuan,TANG Qing-ming,TANG Shou-wei

  2.苎麻与大麻 CesA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陈平,喻春明,王延周,陈继康,熊和平,CHEN Ping,YU Chun-ming,WANG Yan-zhou,CHEN Ji-kang,XIONG He-ping

  3.2011-2012年全国黄麻新品种(系)区域试验总结 汤清明,唐守伟,朱四元,刘头明,TANG Qing-ming,TANG Shou-wei,ZHU Si-yuan,LIU Tou-ming

  4.苎麻 RSAP -PCR 反应体系的正交优化 邹自征,陈建华,栾明宝,郭劲霞,陈明雄,王晓飞,许英,孙志民,ZOU Zi-zheng,CHEN Jian-hua,LUAN Ming-bao,GUO Jin-xia,CHEN Ming-xiong,WANG Xiao-fei,XU ying,SUN Zhi-min

  5.2个亚麻品种萌发期耐盐碱性比较研究 于莹,吴广文,黄文功,赵东升,康庆华,姜卫东,宋喜霞,刘岩,吴建忠,程莉莉,袁红梅,关凤芝,YU Ying,WU Guang-wen,HUANG Wen-gong,ZHAO Dong-sheng,KANG Qing-hua,JIANG Wei-dong,SONG Xi-xia,LIU Yan,WU Jian-zhong,CHENG Li-li,YUAN Hong-mei,GUAN Feng-zhi

  6.信阳地区红麻田主要杂草种类与分布的研究 乔利,潘兹亮,吕玉虎,张丽霞,王琴,郭晓彥,李玉章,QIAO Li,PAN Zi-liang,LU Yu-hu,ZHANG Li-xia,WANG Qin,GUO Xiao-yan,LI Yu-zhang

  7.化学和超声波联合提取葛根纤维技术研究初探 刘洋洋,谢光银,吴长春,吉德裕,LIU Yang-yang,XIE Guang-yin,WU Chang-chun,JI De-yu

  8.新疆伊犁地区胡麻白粉病发生与消长规律研究 哈尼帕•哈再斯,张辉,王振华,李子钦,肖克来提,HANIPA Hazaisi,ZHANG Hui,WANG Zhen-hua,LI Zi-qin,XIAO Kelaiti

  农业工程论文:响应面法优化微波提取宽叶独行菜多糖工艺研究

  摘要:为优化宽叶独行菜(Lepidium latifolium L.)多糖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粒度、液料比、微波功率和微波时间作为优化因素,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进行4因素3水平试验。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建立了宽叶独行菜多糖提取得率的多元二次回归方程,并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粒度、液料比和微波时间对宽叶独行菜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均为极显著,微波功率表现为显著。当工艺条件为粒度120目、液料比35∶1 mL/g、微波功率400 W、微波时间150 s时,宽叶独行菜多糖的理论最高提取得率为0.434%,验证值为0.429%。

  关键词:农业工程论文,宽叶独行菜(Lepidium latifolium L.),微波辅助,多糖,响应面法

  中国麻业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张家界苎麻白纹羽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室内杀菌剂筛选————作者:朱春晖;程菊娥;孙书娥;董国云;邬腊梅;宋姗屿;张德咏;

摘要:从张家界苎麻根部分离到一种病原菌,经过显微镜形态学鉴定、ITS测序比对、科赫氏法则验证,此病原菌为引起苎麻白纹羽病的子囊菌亚门褐座坚壳菌。对分离鉴定的褐座坚壳菌进行室内药剂筛选,EC50值最低的是97%甲基硫菌灵原药,为0.287 6 mg/L,其次是98%咯菌腈原药(1.0610 mg/L),再次为97.1%嘧菌酯原药(3.545 7 mg/L),生物农药2×10~8 CF...

纤维用与造纸兼用的高产型红麻H2101的选育————作者:朱子易;陈常理;骆霞虹;唐慧娟;陈安国;李建军;邓勇;栾明宝;安霞;

摘要:研究通过种质资源创新与杂种优势模式优化,成功选育出兼具高产、抗病、优质及广适性的纤维与造纸兼用型红麻新组合中杂红2101(H2101)。2016年,以中红麻17号为父本、K1703A为母本构建杂交组合,经多代定向选育获得遗传性状稳定的优势杂交种。2019—2020年,其F1代、F2代产量表现突出,记录为超级杂交红麻;2020—2021年在沅江、长沙组合品比试验中,纤维产量达6 100~6 200 ...

渍水胁迫下工业大麻苗期响应及耐渍性种质筛选评价————作者:陈阳;唐蜻;程超华;邓灿辉;戴志刚;陈基权;杨泽茂;栾明宝;朱四元;高春生;李建军;唐慧娟;常丽;邓勇;许英;

摘要:渍水对工业大麻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导致产量下降及品质降低。试验对19份不同基因型的工业大麻种质进行了苗期耐渍响应研究。研究发现,渍水导致工业大麻种质表型和生理生化指标均发生变化,且差异显著。渍害发生后,随着时间增加,幼苗叶片变化为黄、萎蔫、叶缘变褐色、叶片脱落,甚至死亡。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在渍水胁迫后持续下降。渍水后启动了SOD、POD、CAT等抗氧化保护酶系统,影响了质膜过氧化,其中SOD和...

水培条件下工业大麻氮素阈值的研究————作者:褚霈宇;王盼;金喜军;夏尊民;曹焜;陈伟;刘烨;王晓楠;赵越;

摘要:以火麻一号和格里昂的幼苗为主要试验材料,18个品种的幼苗为验证材料,设置3个独立小试验用于掌握工业大麻对氮素响应的阈值范围。工业大麻低氮阈值探究试验氮素浓度为:T2(1.08 mmol/L)、T4(2.16 mmol/L)、T6(3.24 mmol/L)、T8(4.32 mmol/L)和T10(5.40 mmol/L,CK);两种氮素浓度处理对不同品种工业大麻的长势比较试验,氮素浓度为T6和T10...

喹草酮对亚麻田恶性杂草菟丝子的防控效果及安全性评价————作者:黄佳豪;易蕾;邓鹏;刘祥英;邬腊梅;

摘要:为探究喹草酮防控亚麻田菟丝子的可行性,研究采用茎叶喷雾法,通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评估该药剂对亚麻的安全性以及对亚麻田恶性杂草菟丝子的防控效果和对亚麻产量的潜在影响。室内试验结果显示:喹草酮对菟丝子活性高,GR50和GR90分别为11.96、109.75 g a.i./hm2,与对照药剂仲丁灵相当;对亚麻...

全雌大麻群体繁殖方法研究进展————作者:高嫱;谭巍;杨柳;杨龙;杨述;许春梅;张利国;

摘要:大麻(Cannabis sativa L.)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药用植物之一,其内生的大麻素类次生代谢产物因具备显著的生物活性而被广泛应用。大麻为常雌雄异株植物,雌株的苞叶和花叶上的腺毛富含大麻素,而雄株中含量较低。雌株因授粉会降低大麻素产量,因此,获得全雌大麻群体尤为重要。目前,人工移除雄株、扦插繁殖、种子雌化等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全雌繁殖材料的生产。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微繁殖技术和人工种子等创新方法,展...

切除萝卜根对苎麻生长发育的影响————作者:张艺晗;王晓飞;朱爱国;喻春明;陈继康;高钢;陈平;陈坤梅;

摘要:根系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当前苎麻机械化逐步发展,采用机械中耕往往会造成萝卜根的切除或损伤,对苎麻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有利还是有害、苎麻萝卜根切除或损伤是否影响苎麻生物产量等科学问题亟待解决。为探究萝卜根对苎麻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设置了去萝卜根(对照组,CK)和保留萝卜根(处理组,T1)两种处理方式,在大田条件下连续5年调查苎麻的株高、分株数、茎粗及生物产量等生长指标,比较分析了这些指标在CK和...

响应面法优化提取柑橘果皮类黄酮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作者:高泽昕;柏云喜;谢淑婷;张广宝;常丽;栾明宝;

摘要:试验从资源圃的15种柑橘中分别筛选出橙皮苷和柚皮苷含量最高的品种,并进行提取工艺的优化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橙皮苷和柚皮苷含量最高的品种分别为米哈亚和葡萄柚,橙皮苷和柚皮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分别为:固液比1:36.19 (g/mL),超声温度45.20 ℃,超声时间47.47 min;固液比1: 43.32(g/mL),超声温度53.48 ℃,超声时间53.47 min。橙皮苷和柚皮苷...

欢迎订阅2025年《中国麻业科学》杂志

摘要:<正>《中国麻业科学》系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主办的麻类作物、麻类纺织科技专业期刊。主要报道苎麻、红麻、亚麻、大麻、剑麻等麻类作物、麻类纺织最新科研成果、试验研究进展、科技动态、麻纺动态和麻类作物基础知识等。辟有“综述”“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原料生产·生态环保”“纤维特性·纺织加工”“新拓展·新用途”“调查研究”“麻业论坛”“研究简报”等栏目。面向科研、面向社会,为麻类科研、纺织、...

高大麻二酚工业大麻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分析————作者:杜言夏;许英;戴志刚;粟建光;杨泽茂;陈基权;张小雨;邓灿辉;程超华;唐蜻;

摘要:为了探究高大麻二酚工业大麻雌株不同部位挥发物组分特点及特征气味成分,研究通过SPME-GC-MS联合rOAV技术分析了DMG265品种的根、茎、叶和花4个部位挥发组分及气味特征。结果表明:挥发物种类大致可分为萜、醇、酸、酯、醛、酮及卤代烃等16个物质类别,其中萜类种类数量约占四分之一。茎、叶和雌花中萜类含量最高,根中酯类含量最高,大多数挥发物含量在根、茎、叶和雌花中依次递增。以rOAV≥1为标准,...

麻类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数字化传承路径研究————作者:兰小明;赵浩含;颜世伟;魏胜军;朱爱国;陈继康;

摘要:麻类作物是人类最早驯化利用的农作物之一,其应用广泛涵盖纺织、造纸、漆器、塑像、建筑、食物、医药、饲料、宗教等领域。麻类技艺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产业和文化脉络,以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受工业化、城市化、原料供应结构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其传承面临严峻挑战。在乡村振兴战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推动下,麻类技艺的创新发展迎来契机。文章系统梳理国内外麻...

植物多糖类凝胶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作者:白雪松;杨泽茂;戴志刚;陈基权;

摘要:文章综述了植物多糖类凝胶的研究进展,包括其来源、结构、制备方法以及在食品、医药、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详细讨论了不同植物多糖的特性对凝胶性能的影响,以及凝胶形成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同时,对植物多糖类凝胶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工业大麻的综合利用及产业发展现状————作者:王盼;王晓楠;曹焜;赵越;褚霈宇;李学海;初鹏飞;孙晓雪;朱浩;

摘要:工业大麻作为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其深入研究有助于延伸产业链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文章结合政府扶持政策,概述了不同类型工业大麻的特性、应用及产品开发,分析了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并展望了发展前景,旨在为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陇中地区胡麻白粉病病原菌鉴定及侵染过程观察————作者:陈琛;王炜;叶春雷;

摘要:白粉病是胡麻种植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危害胡麻生长,降低质量和产量,损害经济效益。为进一步调查甘肃胡麻白粉病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侵染过程,试验采用刷取孢子法对采集到的病原菌进行纯化,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病原菌形态观察,初步鉴定病原菌种类。采用眉毛挑针法挑取单个孢子在叶片上进行分离培养,经考马斯亮蓝染色后观察病原菌侵染叶片过程。研究表明,采自甘肃中部胡麻种植区定西和白银的胡麻白粉病病原菌均为单囊壳白粉...

储存环境对大麻素提取液降解反应的影响————作者:高宝昌;石雨;张婧如;李纯思;田媛;张治国;张旭;王晓楠;

摘要:为探讨储存环境对大麻素提取液降解反应的影响,采用甲醇和乙醇试剂提取大麻素,在不同存储环境(光照、避光、控温)条件下,分析四氢大麻酚(THC)、大麻二酚(CBD)、四氢大麻酚酸(THCA)和大麻二酚酸(CBDA)的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光照因素对大麻素提取液的降解反应影响更为显著,10 d的试验期内,甲醇/乙醇提取脱羧和未脱羧原料溶液中4种大麻素降解率均大于95%,而大麻素标准品溶液的降解率小于3...

垂果亚麻特征特性及在寒地园林的优化配置————作者:宋喜霞;姚丹丹;康庆华;姜卫东;袁红梅;程莉莉;唐立郦;刘丹丹;杨洌;王振旭;

摘要:为了丰富我国寒地园林花卉种类,探究垂果亚麻观赏特性,文章对垂果亚麻的生长条件、生长发育过程、特征特性和观赏性状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垂果亚麻具有很强的抗旱性、耐寒性,花色纯净,花期长,花量大,具有极佳的观赏价值。因此,垂果亚麻非常适合在寒地园林中应用。基于垂果亚麻的特征特性,对其在寒地园林中的优化配置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此类园林的景观质量和生态效益

助剂有机硅对灭草松防除胡麻田藜的增效作用————作者:马建富;王伟军;郭娜;刘栋;李爱荣;张丽丽;白苇;胡杨;蒋东帅;李峰;

摘要:为有效防除胡麻田间杂草藜,研究设置了不同浓度48%灭草松水剂AS和有无添加0.75‰农用有机硅助剂两因素试验,分析了助剂对灭草松防除藜的增效作用,并就其对胡麻生长安全性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喷施4.5 L/hm2及以下浓度的48%灭草松对胡麻安全性没有影响;添加助剂有机硅可以显著提高灭草松防除胡麻田藜的防效,其中以T3(灭草松4.5 L/hm2...

欢迎订阅2025年《中国麻业科学》杂志

摘要:<正>《中国麻业科学》系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主办的麻类作物、麻类纺织科技专业期刊。主要报道苎麻、红麻、亚麻、大麻、剑麻等麻类作物、麻类纺织最新科研成果、试验研究进展、科技动态、麻纺动态和麻类作物基础知识等。辟有“综述”“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原料生产·生态环保”“纤维特性·纺织加工”“新拓展·新用途”“调查研究”“麻业论坛”“研究简报”等栏目。面向科研、面向社会,为麻类科研、纺织、...

罗布麻叶发酵前后主要营养物质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作者:林登蕃;易著虎;兰小明;周心怡;周映君;朱作华;严理;胡镇修;彭源德;谢纯良;

摘要:以罗布麻叶为原料,接种黑曲霉进行发酵,对发酵后的样品进行冻干处理,测定其氨基酸、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分析主要酚类物质的变化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发酵的前6天氨基酸及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变化,但到12天时粗蛋白含量上升而氨基酸含量下降,还原糖含量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持续降低。发酵6天后主要酚类物质总量显著上升(p<0.05),与未发酵相比提高了8.58%,绿原酸、芦丁和紫云英苷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呈先上...

不同亚麻品种(系)对土壤重金属镉吸收的比较研究————作者:朱炫;胡锦栩;陈晓艳;王玉富;康庆华;王学明;羊国安;周杉;张新鑫;杨献清;

摘要:为探索在镉(Cd)轻度污染条件下亚麻对重金属Cd吸收和土壤修复的能力,研究以中亚麻4号、HLJ69、HLJ71和L09-325亚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亚麻品种(系)以及亚麻植株不同部位对土壤中重金属Cd的富集能力,比较分析种植亚麻前后土壤中重金属全Cd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亚麻在Cd轻度污染土壤中生长发育正常,4个参试品种(系)对土壤中重金属Cd均有一定的富集能力...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