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学报》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双月刊)1913年创刊,是反映理工类科研成果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其办刊宗旨为:立足世界科学发展前沿,展示西部科技文化风采;兼顾理论与应用开发,崇尚学术争鸣与创新求实。本刊主要发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化学工程和科学技术史等基础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现在,该学术期刊已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综合性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方面的最高学术论坛之一,在西部大开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西北大学学报》严格按照办刊宗旨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刊登内容符合专业分工范围,版本记载齐全规范,按期出版,完成了报道计划。选题与组稿完全符合办刊宗旨并体现了西北大学的学科特色。所出版的增刊,均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了出版手续。1995年以来,每年均按学校总体工作要点和学报办刊宗旨,事先制定报道计划,确定年度报道重点,对拟新设的栏目,拟出版的专辑、增刊,拟重点扶持的新兴学科和学术带头人等做出安排。报道计划上报学校主管校长,年终将完成报道计划情况分别向主管校长和省新闻出版局主管处室汇报。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收录情况/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数学评论、数学文摘收录
1、中文核心期刊:
1992-2011年连续5届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2)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11)
2、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扩展版)
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4、数据:MARC数据、DC数据
5、图书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6、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444;总被引频次:1361
截止2014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543;综合影响因子:0.348
7、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连续两届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第一名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
1999年评为全国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一等奖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8、偏重的研究方向:能源化工、化学工程及工业化学、化学科学、数理科学、数学、偏微分方程、
9、投稿录用比例:100%
10、审稿速度:平均3个月的审稿周期
阅读推荐: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月刊)创刊于1981年,由湖北广播电视大学主办。2010年获湖北省期刊协会“湖北省优秀期刊”奖。《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本刊体现我省现代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最新成果,反映荆楚地区文化发展的学术轨迹,为中西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献策。
西北大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纸坊组咸水层分布及CO2地质封存潜力评价————作者:李鹏;屈红军;孙晓晗;杨学超;冀祥;朱荣幸;
摘要:CO2咸水层地质封存为有效的碳中和储备手段,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纸坊组埋深适中,钻井成本相对较低,且与石油、天然气开发层位不存在冲突,对其咸水层发育分布规律及咸水层CO2地质封存潜力的研究,对开展研究区内CO2咸水层地质封存工程具有实践意义。纸坊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中粒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填隙物均以胶结物为主,胶结物以蒙皂石、...
黄河流域生态修复测度、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基于黄河流域56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作者:苏永伟;高红霞;
摘要:生态修复治理是构建生态文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战略举措。作为我国重要的水源区和生态功能区,黄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黄河流域56个城市为考察样本,从水资源利用、生态吸收能力、生态环境保护能力、生态承载能力四方面出发,构建黄河流域城市生态修复程度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权Topsis法对2011—2022年黄河流域各个城市的生态修复...
黄河流域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时空特征与耦合协调机制——基于42个地级市的实证分析————作者:刘晓琼;张雪静;杨华;焦璇;陈佩瑶;胡颖超;
摘要:黄河流域资源型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基地和粮食供应地,探究其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耦合协调机制是筑牢黄河生态安全屏障,促成其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文中在测算2008—2020年该区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借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等分析了其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及其耦合协调机制。结果显示:(1)研究区可持续农业、可持续农村以及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水平皆整体呈低值波...
西安市黄河流域环境模拟及生态健康重点实验室————作者:李琦;程丹东;
摘要:<正>西安市黄河流域环境模拟及生态健康重点实验室(Xi'an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Simulation and Ecological Health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于2024年8月获批建设为西安市重点实验室,依托西北大学,由西安市科技局主管。实验室面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需求,聚焦流域水资...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刊序言————作者:宋进喜;
摘要:<正>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对华夏文明的历史演进产生了深远影响。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
中国县域城镇化和乡村发展的地域差异与协同类型————作者:印静;王婧;李裕瑞;
摘要:县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全面乡村振兴进而实现城乡融合的重要载体。研究基于2020年全国2 355个县的截面数据,综合运用空间分析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首先在全国尺度解析城镇化和乡村发展与协同类型的地域分异,探究长江、黄河流域的差异特征,并系统识别影响不同协同类型区发生概率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全国城乡发展呈现“东北、西南低,东南、西北局部高”的特征,其中,长江流域自上游向下游梯...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质量评价及地形梯度特征分析————作者:梁钰;李祥;贺炳彦;宋小青;
摘要:全面科学地评价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质量状况对实现区域耕地“三位一体”保护、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陕西省子长市为例,从多个维度构建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最小数据集(MDS)指标体系,综合运用主客观方法赋权进行实证,分析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根据区域地形的特点,引入地形梯度分析法,探究了耕地质量的地形梯度特征。结果表明:(1)子长市耕地质量指数(IFI)分...
协作视角下黄河流域规划统筹与可持续发展————作者:杨蓉;禹怀亮;王会龙;杨美玲;
摘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发布以来,如何在强化全流域协同合作、推进流域可持续发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以黄河流域九省为研究对象,利用规划词云、ROSTCM6.0等软件方法对黄河流域省域国土空间规划进行梳理和规律总结,找出在协同合作中的欠缺性。研究发现:(1)流域整体之间、内外部空间布局缺乏协调;(2)生态补偿机制未在流域中形成,协同合作机制尚不完善。而协同合作会对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理论...
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耦合协调时空特征研究————作者:王帅;张中华;董格;
摘要:提高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与具体体现。通过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耦合协调的理论框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ESDM法、障碍度模型等方法对2011—2020年黄河流域78个地级市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并探讨影响因子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各城市耦合度处于较高水平,系统间联系密切;(2)黄河流域整体协调度从2011年的轻度失调状态...
健康城市导向下社区生活圈重组机制与规划途径探略——以西安市高新区为例————作者:司文虎;余侃华;赵烨;李照熠;
摘要: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社区生活圈成为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与重塑健康服务供给的新途径。通过系统分析健康社区生活圈与健康城市的协同机制,运用POI数据和遥感影像图识别城市健康资源,采用两步移动搜索法和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研究西安市高新区健康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合理配置健康资源和优化服务设施供给。研究表明:(1)人与环境相互协作是健康社区生活圈构成的核心,重构健康社区生活圈需要综合作为健康基础的物质环境...
黄河流域特色乡村与A级景区空间组合格局及类型划分————作者:吴佳倚;储建国;曾寰洋;
摘要:特色乡村与A级景区作为区域文旅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刻画其空间组合格局及状态,对于促进二者的要素整合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区域旅游资源组合理论,以黄河流域的5类国家级特色乡村与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景观空间关联指数和空间错位指数等方法,系统解析景村空间关联特征并构建分类体系。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特色乡村与A级景区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和异质性,特色乡村呈“一核两翼”式空间分异格局,即...
黄河流域乡村地域多功能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陕西省为例————作者:赵新正;王喆;史海金;李培庆;
摘要:推动黄河流域乡村地域多功能协同发展是实现片区乡村振兴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关键路径。以陕西省107个县区为研究单元,选取2010、2015和2020年3个时间节点,构建乡村多功能评价体系,运用主客观赋权法与地理探测器,分析功能的时空演化及主导功能类型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乡村多功能高值区空间格局呈现异质性特征,农业生产功能向“多点散布+团簇状”演化,非农生产功能演化具有“多点镶嵌”特征,生...
面向镇域国土空间规划的“三生空间”效能评价————作者:张中华;王晨鹏;王玉蒙;
摘要:建立完善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新时期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是整个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城乡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镇域国土空间为对象,以陕西省潼关县太要镇为典型案例,运用综合发展水平评价、耦合协调度评价、功能适宜性评价等方法,构建镇域“三生空间”综合效能评价体系,探讨镇域“三生空间”的格局特征,进行镇域“三生空间”的冲突测度及影响机制分析,提出面向新时期城...
渭河流域河流潜流水交换和重金属污染对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作者:宋进喜;张超松;程丹东;张宇晨;张昊瀛;唐斌;周胜胜;陈军航;
摘要:河流潜流水交换过程对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是当前河流生态水文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一级支流,渭河流域的生态状况对整个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指示作用。研究聚焦于渭河流域,探讨潜流交换强度和不同重金属污染程度对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23年10月至11月在渭河、泾河和北洛河的12个采样点,采用垂直管水头下降法测定垂向渗透系数和潜流交换通量,同时测定沉积物中重金属含...
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径流变化影响的定量归因——以窟野河流域为例————作者:何毅;蒋晓辉;胡希有;袁璋;徐新文;
摘要: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不仅是中国生态安全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亦是人口聚集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区域。在国家整体发展格局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该流域占据着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具有深远影响。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产生综合影响,不易区分它们各自对径流变化的贡献。该研究利用1960—2021年黄河中游窟野河流域温家川水文站62年气候、径流资料,建立了一种基于相似...
黄河流域陕西段多尺度人口收缩格局演变及机制————作者:高玮;赵新正;李同昇;杨励雅;
摘要:中国已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识别及引导人口有效收缩成为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的重要命题。该研究使用第五、六和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OLS线性回归的方法,分别从市县村3个尺度分析了2000—2020年黄河流域陕西段人口收缩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炼多重尺度下的黄河流域陕西段人口收缩机制。结果表明:(1)不同尺度人口收缩呈现不同的空间异质性特征,高级尺度空间量化结果不能代表...
黄河流域数字经济-生态保护-文旅融合协调发展评价及障碍因子————作者:葛世帅;李婉琪;刘建华;曾刚;
摘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数字经济通过赋能、连接和共享重塑产业发展新优势,能够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文旅融合发展。然而,黄河流域数字经济、生态保护及文旅融合三者协调发展程度及影响其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尚不清晰。研究基于2013—2022年黄河流域57个地市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空间相关性分析及障碍因子模型探究黄河流域数字经济-生态保护-文旅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时空分异特征及影...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和LMDI模型的黄河流域水足迹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作者:张子龙;张意萍;吕诗雨;孙颖琦;晏欣嫄;
摘要:水资源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资源,而水足迹作为衡量区域水资源利用压力的关键指标,可以综合反映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状况。因此,对黄河流域水足迹时空格局、区域间转移特征以及水足迹变化背后驱动因素的探究,可为全流域区域间协同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此研究构建了地级市尺度水资源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2012、2015和2017年黄河流域水足迹的时空格局演变和城...
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创新效率与生态韧性的时空耦合及影响因素————作者:孙鹏;戴鹏辉;惠岩;张杰繁;职紫燕;
摘要:探析城市绿色创新效率与生态韧性的耦合协调关系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Super-SBM模型和熵权法分别测算黄河流域78个城市2010—2020年的绿色创新效率与生态韧性水平,并利用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Tobit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创新效率与生态韧性均呈现出随时间演化而波动上...
黄河流域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水平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比较————作者:孙玮鸿;芮旸;谢将将;刘珂菁;
摘要: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对立统一关系亟待地理学视角的探讨。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保存率与利用率指标,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沿“水平评价-空间特征-空间归因”主线,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传统村落的保护相对滞后于利用,保存率与全国相近,在中游地区最高,利用率则显著高于全国,在下游地区最高;(2)该流域传统村落保存率的空间正相关性显著,但利用率不具有...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省级技术开发与贸易机会
- 省级水利电力科技
- 省级航空史研究
- 省级山东纺织科技
- 国家级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 国家级中国邮政
- 省级职业
- 省级测绘
- 省级深空探测学报
- 国家级实验室科学
- 省级海运情报
- 省级电子科技学刊
- 国家级石油科技论坛
- 北大核心塑料
- 国家级热喷涂技术
- 国家级当代矿工
- 北大核心中国环境科学
- 省级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中国机械工程
- 省级茶叶机械
- 省级城市质量监督
- 北大核心求索
- 学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国家级技术监督实用技术
- 北大核心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省级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塑性工程学报
- 省级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 国家级上海塑料
- 南大核心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