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冶金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云南冶金

云南冶金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53-1057/TF
国际标准刊号:1006-0308
主办单位:昆明冶金研究院;云南省金属学会
主管单位: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一本期杂志:《压缩机技术》工程师论文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中国钨业》冶金期刊论文

  【杂志简介】

  《云南冶金》热心服务于省内外不同层次的冶金矿业、生产、科研、管理、经济、营销人员,大专院校相应专业师生和关矿业的广大读者;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咨询;并与国外冶金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繁荣世界矿冶科技承接广告业务,热忱服务于有关企事业单位。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1992、1997年被评为云南省第一届、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

  2001年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采矿、选矿、冶炼、金属材料与加工、检测技术。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非煤地下矿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尹冰晶,YIN Bing-jing

  黄铁矿与毒砂浮选分离研究现状及进展 刘子帅,吴福初,伦绍雄,LIU Zi-shuai,WU Fu-chu,LUN Shao-xiong

  三水铝石矿的机械活化球磨溶出工艺研究 柯贤耀,张廷安,李薇,KE Xian-yao,ZHANG Ting-an,LI Wei

  低品位铁精矿“提质降硅”生产实践研究 黄志权,HUANG Zhi-quan

  内蒙古某矿山复杂低品位铜矿石浮选试验研究 和英,董华生,HE Ying,DONG Hua-sheng

  稀土开发应用现状与出路 李俊,李怀仁,冀成庆,LI Jun,LI Huai-ren,JI Cheng-qing

  MgO含量对高铝烧结矿冶金性能的影响 杨福,YANG Fu

  云南某县氰化尾渣特性及安全处置方法的研究 张水南,陶辉旺,李啸寅,ZHANG Shui-nan,TAO Hui-wang,LI Xiao-yin

  澳斯麦特炉锡冶炼过程中硫的危害 柏宏明,BAI Hong-ming

  碳热还原/氮化合成氮化硅工艺中碳化硅生成的分析 万小涵,张广清,Oleg Ostrovski,WAN Xiao-han,ZHANG Guang-qing,Oleg Ostrovski

  低松比片状银粉低温聚合物导体浆料的研究 杨桂生,张文莉,胡新,杨志鸿,陈步明,YANG Gui-sheng,ZHANG Wen-li,HU Xing,YANG Zhi-hong,CHEN Bu-ming

  样模的外观结构对A356.2铸造铝合金中Si偏析的影响 和玉光,孙淑红,洪尧,尹建成,杨元娟,HE Yu-guang,SUN Shu-hong,HONG Yao,YIN Jian-cheng,YANG Yuan-juan

  辉光放电质谱法测定高纯钴中痕量杂质元素 杨海岸,罗舜,刘英波,闫豫昕,施昱,YANG Hai-an,LUO Shun,LIU Ying-bo,YAN Yu-xin,SHI Yu

  抗震钢筋假清零造成检测结果异常的分析研究 阮东华,RUAN Dong-hua

  电煅炉安全平稳运行的技术探讨 李自田,LI Zi-tian

  铝加工中废乳液的处理工艺改进 梁瑞平,李露,LIANG Rui-ping,LI Lu

  降低锌电积成本的研究 周中华,苏腾飞,ZHOU Zhong-hua,SU Teng-fei

  锻压技术期刊投稿:炼铁技术系统的物质流与能量流探讨

  摘要:本文从炼铁系统的物质流和能源流两个方面出发,对炼铁系统所消耗的能源和资源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炼铁系统,物质流,能源流

  近年来,全球气温开始变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钢铁行业生产和运行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能源消耗,废弃排放是致使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因而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钢铁联合企业中,炼铁系统的能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对气温影响最为严重。碳素是炼铁系统消耗的主要能源,而碳素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CO2。因此,为了保证人类拥有健康美好的生活环境,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提高炼铁系统的能源效率。

  云南冶金最新期刊目录

基于EWM-GRA综合评价模型的爆破参数优化————作者:郑魁;唐志书;施邵飞;李重海;董健;周忠良;

摘要:从爆破参数优化出发,基于熵权法(Entropy Weight Method)和灰关联度分析法(Grey Relational Analysis)构建的EWM-GRA综合评价模型,得到最佳爆破参数。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作业爆破与支护成本比原方案降低了350.07元/m,巷道成型相对较好,超欠挖率减少4.09%,支护返修频率减少1.77%

基于赤平投影的局部巷道变形特性研究————作者:周颖;钟志勇;朱乾坤;刘代福;和雪耀;

摘要:以分析结构面对巷道变形的影响为目的,收集巷道变形区内的地质资料对巷道内的构造进行统计,利用等密图分析巷道内的优势节理裂隙;用地下硐室围岩中分离结构体及其稳定性的图解分析方法,结合赤平投影在边坡稳定性中的应用,分析断层、优势节理裂隙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巷道变形区4组优势节理裂隙,得出巷道变形主要受断层和节理裂隙的滑动破坏影响,提出钢筋混凝土+围岩注浆的支护建议

锌湿法冶炼热滤渣工艺矿物学及单质硫回收工艺研究————作者:张文杰;梁溢强;张晶;谢峰;徐安勋;宋涛;

摘要:热滤渣作为锌湿法冶炼生产硫磺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含有大量单质硫和有价金属,具有较高的回收价值。对某锌冶炼厂产生的热滤渣开展详细工艺矿物研究,对比了浮选和有机溶解方法富集单质硫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浮选分离效果较差,以正癸烷作有机溶剂能溶解98.8%的单质硫,更易回收热滤渣中有价金属

兰坪盆地某些矿床铅锌资源潜力评价————作者:杨欣鹏;杨元珍;赵亮;张武雷;李金勇;

摘要:对某些受逆断层控制的矿床,如以早中生代碎屑岩及碳酸盐岩为容矿围岩的热液充填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以盆地基底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为容矿围岩的构造裂隙充填热液型铜铅锌银矿床、以晚中生代红色砂岩为容矿围岩的构造裂隙充填热液脉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进行了考察,一些矿床资源潜力较大;某银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受断层性质及规模所限,找矿潜力低

云南腾冲李家村石英矿床流体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作者:刘小青;杨夏冰;刘凤泽;和继圣;王新富;

摘要:对云南腾冲李家村石英矿床开展了细致的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显示,该矿床石英中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5.5~249.50℃,盐度为0.18%~10.11%,密度为1.02~1.79 g/cm3,流体捕获压力为3.08~38.06 bar,pH值为5.57~5.94,属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低捕获压力的弱酸性流体。激光拉曼测试表明,成矿流体为简单的NaCl...

海绵铜加压浸出工艺及动力学研究————作者:林琳;李小英;杨妮;张兵;刘阳赞;李加旺;谢刚;

摘要:采用稀硫酸加压浸出工艺提取海绵铜中的铜。结果表明,液固比为7∶1、氧压0.6 MPa,硫酸浓度160 g/L、浸出时间60 min、反应温度160℃,铜的浸出率为99.67%,铁的浸出率仅为10.62%。浸出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从有机硅废触体中浸出铜的过程只受化学反应控制,铜浸出过程的反应表观活化能为52 kJ/mol

火试金重量法测定铜冶炼烟尘中银————作者:杨朝玺;施艳艳;宋斌;张春蓉;蔡学文;吴怡;

摘要:针对常规火试金重量法测定铜冶炼烟尘中银含量存在的中熔体流动性差,渣扣不易分离,铅扣表面不光滑、粘渣等问题,对实验称样量、熔剂配料方式、灰吹时间进行了改进,采取对熔渣和灰皿二次造渣,用硫氰酸钾滴定银量进行补正。结果表明:相对标准偏差0.391%~1.010%,加标回收率99.60%~100.27%

扒渣机液压系统典型故障分析及应用————作者:陈帆;

摘要:针对扒渣机故障率高的问题,分析了扒杆伸缩、抬臂升降过程中的调速问题,提出了排查步骤与解决方案。经过定期关键故障点位排查,故障率降低37.5%

TI-MILP模型在铜冶炼调度优化中的研究及应用————作者:董世坤;徐辉;

摘要:针对铜冶炼电炉-转炉协同效率低的问题,构建TI-MILP模型,利用仿真软件生成24小时动态多炉调度优化方案,理想条件下日作业炉次达6.59炉,等料时间降至87.2 min;实际应用中2023年日作业炉次提升至5.99炉,等料时间从370 min/d降至300 min/d

高炉陶瓷杯砌体侵蚀状态研究————作者:王涛;徐建宇;王亚力;麻德明;黄凌;

摘要:云南某厂新建2 500 m3高炉洗炉作业期间炉底中心温度升高109℃,表明炉底耐火材料已受到侵蚀。采用边界元法建立炉缸陶瓷杯砌体侵蚀模型,使用Matlab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和模型求解。结果表明:炉底中心陶瓷砌体侵蚀深度约31.2 mm,侵蚀速度约为20.8 mm/年,属正常侵蚀

一种有色金属铸锭自动脱模工艺优化控制方法研究————作者:周帅;朱攀;马庆恒;袁锐波;姜贵中;张永平;

摘要:针对有色金属铸锭脱模工艺中存在的效率低、损伤率高及智能化水平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多物理场建模、智能优化算法与高速感知控制的系统性解决方案。通过建立温度-应力场耦合动力学模型(MAE=7.8%),揭示了脱模界面分离行为的热-力交互机制,并开发了改进型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IMOPSO),使Pareto前沿搜索效率提升40.3%(收敛代数从512次降至305次)。基于此设计出10 kHz高速感知...

铝电解槽槽上部节能技术应用————作者:黄荣钢;潘建国;周金全;张丹丽;张晓莹;张建光;曾彦康;

摘要:针对电解槽槽上部散热大、能源存在严重空耗等问题,采取了优化槽上部使用材料、上部结构改进、应用电解槽水平罩与阳极导杆之间的散热技术、加强上部平整处的保温效果、加装电解槽下料器保温装置、使用保温性炉门盖板等措施,电解槽电流效率提高1%~3%,氧化铝入槽前温度提高20~40℃,用电成本降低0.5%,同时避免电解槽上部无组织排放现象

平盘过滤机的技术改造————作者:谢桂炳;范超;何清;龙祥;赵粉;杨敬;

摘要:分析了平盘过滤布水与布料、配套设备过剩功率等影响氢氧化铝成品过滤的主要因素。采取改变平盘的布水压力与补料面积,真空泵串联减少过剩功率,用1台干法高效离心通风机替代4台湿法空压机等措施,平盘氢氧化铝洗水单耗降低了33.3%,降低蒸发蒸水用蒸汽7.69 t/h,成品过滤电耗降低13.1%

熔铝炉蓄热箱自动清灰装置研发及应用————作者:马立槐;李孟阳;

摘要:自主研发了一种熔铝炉蓄热箱自动清灰装置,实现了蓄热箱在线自动清灰作业。应用于某企业7台熔铝炉后,作业人员从9人减少到4人,熔炼炉排烟管道CO含量保持14.75~17.00 mg/m3,提高了燃烧效率

含锌烟灰两段浸出试验研究————作者:俞凌飞;世仙果;潘辉;陈先友;王立云;

摘要:以含锌烟灰沸腾焙烧得到的氧化锌焙砂为原料,采用两段浸出工艺直接浸出锌,考察氧化锌焙砂粒度、液固比等因素对锌、铁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75℃,反应时间2 h,初始酸度100 g/L,粒度58μm,液固比15∶1,过氧化氢用量20 mL的中性浸出条件下,锌浸出率为93.55%;在温度105℃,终点酸度30 g/L,SO2用量0.18 mol,液固比9∶1,搅拌转速500 ...

利用铁尾矿制备铁系混凝剂的试验研究————作者:刘缘缘;林安川;

摘要:以云南大红山铁矿石在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铁尾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浸出试验、聚合试验和混凝试验,制备出铁系混凝剂。确定了铁尾矿的最佳浸出条件:盐酸的浓度为9 mol/L、浸出时间为2.5 h、浸出温度为70℃;生成铁系混凝剂的最佳反应条件:pH=1、聚合温度为35℃、聚合时间为4 h;最佳混凝反应条件:铁系混凝剂用量为300 mg/L、混凝时间为2 h

从铜阳极泥中回收硒工艺现状与展望————作者:张兆闫;华宏全;李银江;徐洪傲;刘建强;

摘要:综述了目前从铜阳极泥中硒回收处理技术的反应原理、回收效果、研究动态,对硒回收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有色金属行业回收硒工艺选择及改进提供参考借鉴

典型铅冶炼过程铊污染物的走向及防控措施————作者:徐卜刚;孙科源;李贞;毕婷婷;廖仁郡;

摘要:总结了某典型铅冶炼铊污染物走向研究的成果,研究成果表明,铅冶炼过程铊污染物主要富集于除尘灰中,产生的富氧熔炼烟尘、还原烟尘、污酸中和渣、酸泥、铅阳极泥等固体废物铊含量超过20 g/t,应进行重点监管,污酸中的铊含量高达7.4 mg/L,超过《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6-2010)修改单规定的总铊排放限值(0.017 mg/L)要求,超标434倍,应进行除铊处理。为有效管控铅冶炼铊...

不同电解液体系下工艺参数对TA10钛合金微弧氧化膜性能的影响关系研究————作者:赵庆虚;茶旺华;胥培林;杨筱筱;岳有成;李恒;李雨耕;

摘要:针对不同电解液成分及工艺参数对TA10微弧氧化陶瓷膜厚度、硬度、耐腐蚀性等影响关系不明确的问题,采用微弧氧化技术于KOH体系、硅酸盐体系、铝酸盐体系、磷酸盐体系四个体系电解液中制备膜层,通过对比陶瓷膜性能,指明各电解液体系下不同影响因素对膜层性能的影响关系,确定各电解液体系最优工艺参数,得出了各影响因素与膜层综合性能变化的关联性和影响的主次关系,并指明了具体参数

不同类型铝灰渣物质组成研究————作者:胡耀东;金自钦;谢菱芳;赵晖;任帅鹏;高利远;

摘要:铝灰渣主要成分为黑铝灰、废灰、废屑、边角料等经盐浴处理回收后形成的氯化物、氟化物和铝的混合物,不同类型的铝灰渣的物质成分差异性较大。对不同类型的铝灰渣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分析结果可知:铝灰渣中Al主要以MgAl2O4、α-Al2O3、NaAl11O17、Al N和...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