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建筑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世界建筑

世界建筑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1847/TU
国际标准刊号:1002-4832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协办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上一本期杂志:《国土资源情报》农业科技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传动技术》期刊论文发表

  《世界建筑》是国家一级杂志,中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它创刊于1980年10月,由清华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世界建筑》是介绍国外的建筑思潮和理论、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景观建筑作品和进行建筑评论的专业刊物,是中国建筑界了解世界建筑动态的主要窗口,中外建筑师对话的平台,中外建筑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文名称世界建筑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内刊号11-1847/TU

  国际刊号1002-4832

  《世界建筑》为中英文双语月刊,每月发行量5万余册,读者包括建筑师、规划师、景观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建筑院校师生以及规划设计管理部门。

  栏目包括:

  作品选例、城市规划、建筑技术、建筑历史与理论、青年建筑师、建筑论坛、建筑教育、书评、全景视窗等。

  除了出版杂志,世界建筑还举办学术讲座,设计竞赛和展览。由世界建筑杂志社主办的两年一度的“WA中国建筑奖”已成为中国建筑界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奖项之一。

  本站已成功发表的论文:

  智利本色 戴维·阿萨埃尔,戴维·巴苏尔托,尚晋,David Assael,David Basulto,SHANG Jin

  智利建筑的现状:发自南半球的真实声音 何塞·托马斯·弗兰克,尼古拉斯·巴伦西亚,徐知兰,José Tomás Franco,Nicolás Valencia,XU Zhilan

  智利建筑事务所的经营之道 波拉·莫拉,尚晋,Pola Mora,SHANG Jin

  塔尔塔尔公共图书馆,塔尔塔尔,智利 陈茜

  考卡瑞城市公园,科皮亚波,智利 陈茜

  丹麦399,塞罗潘廷,帕尔瓦菜索,智利 陈茜

  鲁卡住宅,拉彭科亚,圣地亚哥,智利 辛梦瑶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文化中心,圣地亚哥,智利 陈茜

  智利天主教大学-安赫利尼创新中心,圣地亚哥,智利 陈茜

  卡罗齐食品生产与研究中心,圣贝尔纳多,圣地亚哥,智利 陈茜

  柳条变形记:低成本工作站,钦班巴龙哥,智利 陈茜

  克里斯托·萨尔瓦多礼拜堂,拉巴斯镇,塔尔卡,智利 辛梦瑶

  塔尔卡大学学生项目 Andrés Maraga(n)o,Jonnattan Silva Ortega,Glenn Deulofeu,Romina Andrea Poblete Sepúlveda,辛梦瑶

  阿利安萨·弗朗西斯·让·梅尔莫兹学校,库里科,智利 陈茜

  建筑工程师论文发表:中国建筑能耗现状及节能途径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资源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动力能源,与之相伴的是资源能耗的产生,特别是建筑能耗成为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治理对象。能耗的产生需要一个过程,建筑运行的每个阶段都要注意节能。从能量利用的实质上讲, 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然而转换效率的高低就决定了节能工作进行的质量好坏,对推动建筑节能工作起着指向作用。通过对当前我国建筑能耗多方面的分析总结,得出了中国建筑耗能所具备的特点,并且根据这些特点,并结合实际情况,从而提出能够有效降低能耗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节能,节能技术,能耗现状,节能途径

  建筑能耗有广义与侠义之分,广义的能耗是指建筑工程从施工到建筑的使用,这一完整的过程中产生的建筑能耗;狭义的能耗是指维持建筑自身的功能而产生的能量损耗。众所周知的建筑能耗就是指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与使用中产生的能耗,是一个变化的可评估的动态值。一个社会的总能耗的计算当然离不开建筑能耗,在世界这个大家庭中,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不同,总能耗中建筑能耗所占的比重就不同。可以说,致力于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是每一个国家的重要任务。我们知道,资源是极其有限的,我们要用有限的资源去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需要全人类共同的努力。

  世界建筑最新期刊目录

感知与效率:三维视域分析在大型综合医院门诊部寻路研究中的运用与思考————作者:杨凯瑞;龙灏;幸周澜屹;

摘要:动态的搜索型寻路是患者就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就医效率的重要因素。为探究医院建筑的空间固有属性对患者寻路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三维视域分析,将重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患者寻路路径上的动态空间视觉特征转换为量化的定向数据,并分析其与患者寻路表现的相关性,以期为医院建筑空间量化与寻路问题研究提供新视角

蒙台梭利认知症照护模式下的完备环境营造————作者:李佳婧;孙春杰;

摘要:中国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认知症老年人,对专业照料设施需求迫切。近年来,蒙台梭利认知症照护模式在认知症照护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该模式注重以完备环境支持老年人自尊与自主生活。本研究选取澳大利亚首家应用蒙台梭利认知症照护模式的照护设施,系统观察老年人行为,梳理其心理需求,分析空间环境的支持作用,进而总结出蒙台梭利模式下完备环境的目标与特征

面向现实的建构性教学创新: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方案(2021-2023)————作者:吴洪德;刘士兴;庄慎;

摘要: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设计基础”课程改革(2021-2023)以“面向现实的态度”和“建构性教学组织”为核心,回应了建筑教育转型期的挑战。课程通过解构传统“基本功”训练,提出“4+4”新框架:秋季“城市认知”模块(幸福里四次图绘)和春季“建造实践”模块(九华山建造营)。改革强调从学生既有经验出发,结合真实场景,培养观察力、设计思维和行动力。课程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动态教学网络,实现了从知识灌输到素质...

建筑教学探索

摘要:<正>当下建筑学科的生源结构与专业规模的变化,映射出行业转型期与既有教学模式间日益凸显的张力。建筑学教育,正处于应对新挑战与把握新机遇的历史节点。本期专辑汇集全国25所高校建筑院系的教学实践,聚焦新形势下教学范式的探索——审视其如何在建筑设计教学实践与学生能力培养方案中融合新兴技术与方法,直面时代需求,寻求结构性转型的破局之道

课赛一体,分阶递进:西建大建筑学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的建构与实践————作者:叶飞;吴瑞;杨乐;何彦刚;刘宗刚;

摘要:基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导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的教育教学体系经过多年改革与实践,构建出“课赛一体,分阶递进”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形成“引创—促创—拓创”三阶递进式课赛融合链,对解决建筑学专业原有课程体系难以支撑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创业竞赛与专业主干课程脱节、竞赛评价和激励制度相对滞后等问题有一定示范意义

融入高仿真数字场景与人因实验的建筑设计教学探索————作者:邓慧姝;张利;程晓喜;谢祺旭;王子恒;

摘要:本文根据教学实践跟踪观察,提出一种融入高仿真数字场景与人因实验的建筑设计教学模式,聚焦于建筑教学中“方案迭代—设计决策—信息媒介”3个要素。首先,解析实时引擎的快速空间形态迭代和交互技术对提升环境仿真度的价值,并结合设计课的实践案例,探讨其在学生方案迭代过程中的实时交互优势。其次,在高仿真数字场景的基础上探讨设计教学融入人因实验的方式,归纳在设计过程中提炼出可量化设计问题的路径,发掘人因实验对设计...

材料感知与数字建造的交融————作者:华好;宋亚程;李飚;唐芃;

摘要:大规模定制工艺可将整块原材料转化为异型砌块,进而重组为互锁式的建筑结构。基于该数字建造背景,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数字化+建构学”教学不但注重性能与工程指标,而且强调学生在感知材料和动手操作过程中展开设计。课程采用工业机器人的线切割技术实现异型砌块的定制化制造,开发砌块互锁的干砌承重围护结构,旨在提高其保温与力学性能,并使数控切割过程高效、少边角料。课程中学生们展现了不同的砌筑美学以及在解决问题中的多...

绿色建筑设计的在地性与计算性融合:数据驱动的生成设计教学探索————作者:杨鸿玮;王思尧;张昕楠;赵娜冬;

摘要:面对“双碳”目标与建筑教育数字化转型需求,绿色建筑设计教学需适配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新要求。当前教学呈现出计算性不足而唯经验、或在地性响应不足而唯技术的两级矛盾,缺乏感性与理性整合的系统性思维。天津大学本科四年级绿色建筑专题设计旨在探索绿色建筑的在地性响应与生成式设计方法的深度融合路径,聚焦真实城市场域下的绿色性能协同设计训练。教学流程依托Ladybug Tools,结合算法优化插件,构建了涵盖“场...

空间智能建构:探索建筑设计“师—机—生”教学生态————作者:闫超;袁烽;王一;王兰;柴华;许心慧;

摘要:本文从“人与工具”的后人文理论视角出发,探讨新兴智能工具如何赋能设计教学的科学实证思维,以空间智能建构设计课程为例,通过介绍教师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生成设计平台、机器人建造平台、混合现实空间交互平台等多元教学工具,揭示了工具平台如何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具像化。进一步,通过将工具嵌入至设计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揭示了工具平台如何作为一种虚拟“教师”,从设计推演、建造实证、交互验证的全流程环节,培养学生...

用设计链接人文与工程:2017-2024年南大建筑设计教学实验————作者:鲁安东;王维依 ;沈苏怡;黎文瑄;

摘要:本文介绍了南大建筑在研究生设计教学中针对数字时代新设计问题的教学实验。研究生设计教学的核心是指导学生理解和想象在当代的技术人文条件下人与世界之间新兴的空间关系,进而用设计创造新的人居环境。本教学方案基于“增强场所”的本体理论和“合成中介”技术思路,引导学生开展批判性思考和研究性设计。本文选取了2018年《基于交互场所的城市设计》和2023年《文化智慧城市设计研究》的两份学生作业为例来展示这一教学方...

基于“主动—被动”信息获取模型的建筑策划教学研究————作者:裘知;王瑞;陈翔;

摘要:本文聚焦浙江大学大三建筑设计教学的场地信息获取阶段,构建了场地信息要素“易感知性—稳定性”主动式获取评价模型与“可行性—效率”被动式获取评价模型,论证主动式与被动式信息获取方法的科学匹配对提升场地认知效能的作用,并设计了信息类型与获取方法动态关联的教学方案,通过学生策划成果验证了教学成效

课程包集成:设计与技术整合的教学体系建构与教学实践————作者:徐峰;袁朝晖;卢健松;陈晓明;齐靖;龙玲;

摘要:推进设计与技术整合下的体系化教育,已成为我国当代建筑学教育的重要议题。研究提出课程包集成理念,以湖南大学四年级高层建筑设计及大跨建筑设计的课程改革为例,探索设计类与技术类课程的整合策略,以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育体系。具体从教学体系、教学组织、教学成效多方面,阐述了设计类课程与技术类课程的整合路径,展示了该教学改革实施的经验与价值。成果对于当代建筑学教育应对新工科、数字化,复建其韧性与适应力具有参...

基于AI辅助的《城市设计》课程教学创新实践————作者:赵钧;付瑶;麻可昕;张慧杨;

摘要:本文以建筑学《城市设计》课程为依托,聚焦老旧街区微更新这一特定环境,探索AI技术在设计初步构想阶段的创新性引导作用。详述了课程教学框架,通过两个典型学生作品,具体呈现了前期研究中AI知识图谱的构建,初步构想中的激发空间创意、优化功能布局、深化场所营造等方面的成果,为城市设计教学及城市微更新实践提供新思路

人工智能赋能建筑设计教学:以《机器学习》课程为例————作者:董潇晓;谭刚毅;王熙斯;刘珈驿;

摘要:生成式AI的兴起令传统建筑设计教学面临挑战。以建筑学“机器学习”课程为依托,本文构建五阶螺旋教学框架并嵌入四步实践路径,以贯通AI技术与建筑专业教育。教学实践表明,该框架有效提升学生跨学科创新能力,并连接AI技术、行业需求与建筑人文价值,为建筑教育提供可复制的AI赋能范式

短周期工作营集群:建筑设计教学改革的“针灸式”探索与实践————作者:徐跃家;张鑫浩;穆钧;

摘要:面对建筑行业深刻转型与人工智能颠覆性创新带来的挑战,北京建筑大学提出了以“短周期工作营集群”为核心的“针灸式”教学改革策略。本文以《离骚》古文本空间重构工作营为例,详细阐述从设计思维模型到空间训练的教学全链路,证明“针灸式”模式在培养人机协同创新能力方面的有效性,为推进教学体系敏捷创新提供可行路径

基于数字人本设计理念的建筑教学实践探索————作者:张霞;宋靖华;熊燕;童乔慧;张点;徐腾;

摘要: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建筑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以“人本赋能,数字增强”为数字人本设计教育理念的核心,探讨其在建筑教学中的实践路径。通过整合环境行为与环境心理学理论、多源时空数据分析及不同数字工具的应用,提出以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与社会责任感塑造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基于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结合课程案例验证了数字技术与人本理论融合教学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显著提升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

数智赋能:基于VR人因技术的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改革————作者:陶伊奇;邱炎;范悦;殷子渊;艾登;

摘要:当前,建筑行业正经历数智化的深度转型,传统建筑学基础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已不能适应数智化的创新设计需求。深大建筑教育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始终扮演着开拓者与践行者的双重角色,秉承“建筑+X”的多元教育理念,在一、二年级设计教学中,鼓励以多元技术创新驱动教学改革,大力培养具备数字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建筑人才。VR人因技术赋能的课程研发,受到工具革新、学科互融、交互体验等多重挑战,其难点在于如何突破成熟的...

交通特色导向下建筑学专业设计课程的创新重构————作者:祝莹;宣湟;史劲松;沈中伟;

摘要:在新工科建设与交通强国战略双重驱动下,建筑教育面临转型。TOD开发模式的普及与“站城一体化”理念的深化,促使学科交叉融合成为必然。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专业依托深厚的交通学科积淀,对核心设计课程《建筑设计A5——交通建筑专题》进行系统性改革,构建了“交通+建筑”的课程体系,为建筑教育特色化发展提供了实践参考

数智时代建筑教育设计思维迭代与创新能力培养:以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三年级设计课实践为例————作者:高蕾;杨毅;

摘要:本文通过对历史的回溯以及对当前建筑学教育数智化转型状态的剖析,深入揭示当今建筑学教育由传统设计思维向计算性设计思维转型的脉络和进阶层级,在分析梳理当代国内外建筑学学生能力培养特征转换的基础上,提出数智时代“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建筑学三年级学生设计能力培养的定位,进而通过昆明理工大学课程教学实践案例,阐述三年级建筑设计课适应时代发展的特色化教学变革策略

虚拟现实赋能建筑设计教学:创新实践与范式重构————作者:房文博;石清田;崔琰;仝晖;

摘要:本研究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构建“虚实融合、双向赋能”的教学创新体系,为建筑教学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复制方案,揭示技术赋能下设计教学从“技能训练”向“认知建构”转型的内在规律,探索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为数字时代建筑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照,推动建筑教学的范式转型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