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金融

所属栏目:经济期刊 热度: 时间:

海南金融

海南金融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46-1009/F
国际标准刊号:1003-9031
主办单位:海南省金融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
上一本期杂志:《技术与市场》经济学研究生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金融教学与研究》金融专业研究生论文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海南金融》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海南金融》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海南金融》是由海南省金融学会主办的,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直接管理的、海南省唯一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金融理论月刊。本刊以立足海南、加强对金融机构和广大作者、读者的服务为办刊宗旨,为各类金融机构、企业和广大读者透析金融热点、探索金融改革、传播金融政策、促进信息交流。我们将努力使《海南金融》成为海南金融机构对外宣传的窗口、国内外金融行业间沟通的桥梁、企业融资的顾问和广大作者、读者朋友学习金融知识的园地和理财的帮手。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本刊已加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复印中心、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期刊网络,并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的称号。

  【栏目设置】

  本刊设有本刊特稿、理论研讨、改革探索、行长论坛、特区经济(金融)、国际金融、资本市场、房地产金融、金融监管、保险天地、金融与法、诚信建设、经营管理、国库管理、财政之窗、财会研究、案例分析、农村金融、金融实务、基层建议等栏目。

  2014年03期目录参考:

  1. 基于家庭金融性资产与借贷规模的居民收入代际传递研究 刘建和,胡跃峰

  2. “数字化信用”和新型“互联网支付系统”--比特币的本质、初衷和启示 陈娟娟,王龑

  3. 基于风险分析均衡存款保险费率的研究--兼论抑制银行道德风险发生 王海巍

  4. 复杂性金融理论体系框架的构建与应用 刘超,赵钦涵

  5. 土地财政对社会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研究 黄英,黄娟

  6. 城镇化建设资金保障机制的要素框架与完善措施 林志华

  7. P2P网络小贷模式与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破解路径 王桂堂,石婧雯

  8. 试议新时期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沈江,王玮

  9. 美欧信用评级机构之监管进路探究 丁莲芝

  10. 互联网金融发展与风险管控研究 乔玉梅

  11. 互联网信贷的监管问题浅析 吴凯悦,姚树华

  12.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的监管研究 陆岷峰,王虹

  13. 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公众的参与问题研究 张琨

  14. 海南热带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及农发行信贷支持建议 莫壮才,陈德江,辛俊桦

  15. 三亚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政策优化系列研究--三亚市银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肖思智,冯琼,黄景贵

  16. 区域社会融资规模与实体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以海南省为例 王振兴,郑其敏

  中级职称论文范文新疆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研究

  [提要] 上市公司再融资作为公司资金链的有效补充是其生存和壮大的有效供给,一个成熟的公司再融资模式能为其带来新的生命。目前,新疆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选择中存在诸如启用时间晚、利用不充分、过度集中于个别公司等问题,需要完善其再融资方式,以促使新疆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提高其公司价值、增强实力。

  关键词:中级职称论文范文,新疆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股权再融资,债权再融资

  一、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定义

  本文所涉及的再融资是特指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进行的再融资,是相对于首次公开股票发行而言的。除了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首次公开发行新股融资,其他的从证券市场上的直接融资行为都成为再融资,一般包括配股、增发新股、发行可转债券和发行公司债券。因此,再融资实际上包含了股权再融资和债权再融资两类。股权再融资包括配股和增发新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具备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双重特征,本文将其归入股权再融资;债权融资主要包括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可交换债以及可分离可转债等。

  海南金融最新期刊目录

RCEP与CPTPP双框架下人民币区域国际化的路径————作者:巴曙松;张瀚文;

摘要:在当前国际经贸格局重构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化的背景下,RCEP与CPTPP成为影响人民币区域国际化的关键框架。尽管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显著进展,但区域内存在“货币使用与贸易格局错配”等结构性问题。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数据论证,结合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理论、国际货币职能理论,探讨双框架下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结论表明,双框架为人民币从结算货币向投资储备货币升级构建了立体化空间,需平衡包容性发展与制度对标。...

碳价变动与绿色债券利差对企业ESG表现的协同效应——基于融资约束调节作用的实证研究————作者:张修凡;

摘要:本文基于245家上市企业发行的绿色债券样本,构建“碳价—绿色债券利差—ESG表现”三维传导理论框架,实证检验碳价格变动与绿色债券信用利差协同作用下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机制,并考察融资约束强度在上述传导路径中的负向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第一,碳价格上升显著推动企业ESG表现的提升。第二,绿色债券利差收窄显著推动企业ESG表现的提升。第三,碳价与绿色债券利差在提升企业ESG表现方面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

数实融合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作用机理与实证研究————作者:田龙浩;李学坤;余佳祥;张榆琴;

摘要:本文探讨了数实融合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及其实证效果,提出了系统化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2012—2022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固定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对数实融合、新质生产力及绿色金融的作用路径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数实融合显著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赋能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技术创新及产业链优化提供关键动能;新质生产力在数实融合与农业高质量发展间起中介作用;绿...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科技金融创新研究————作者:陈柳钦;

摘要:本文从新质生产力视角探讨了科技金融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研究表明,科技金融通过创新金融工具、政策支持与多元化融资渠道,为科技企业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阶段提供关键资金支持,促进新技术应用与成果转化。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公私合营模式整合政策与资本优势,增强科技投入效率。同时,优化金融监管、完善科技金融政策和拓宽融资渠道,成为推动科技金...

绿色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制研究————作者:付伟健;翟璐;

摘要:本文聚焦绿色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基于2012—2024年中国28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绿色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能显著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从不同维度看,绿色金融对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数字生产力的提升效应均较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绿色金融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异质性分析得出,绿色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在...

《海南金融》征稿启事

摘要:<正>《海南金融》是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主管、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学会主办的综合性经济金融理论月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欢迎广大作者提供有独特观点和深度分析的论文,特别是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种科研基金项目支持的文章

绿色创新对气候转型风险的影响研究————作者:孙璐璐;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低碳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的气候转型风险日益凸显。绿色创新作为企业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其对企业气候转型风险的影响机制值得深入探讨。因此,本文选取2010—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从搁浅资产产生的角度出发,绿色创新能够显著降低企业面临的气候转型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创新对企业气候转型风险的降低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以及我国东...

ESG信息披露与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内外部双重机制的分析————作者:郭丽婷;张瑾瑜;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企业ESG信息披露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关键力量。本文研究对象为2009—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实证分析ESG信息披露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ESG信息披露对于新质生产力提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融资约束作为企业内部影响机制,在ESG信息披露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中介效应;企业声誉、媒体关注压力作为企业外部影响机制,在ESG信息披露促进新质生产力...

蓝色金融的全球发展、中国实践与政策建议————作者:王方宏;云馨慧;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与海洋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蓝色金融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蓝色金融是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地球表面的71%被海洋覆盖,其提供了全球约60%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却正遭受海水酸化、过度捕捞、各种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对全球粮食安全、气候调节功能及经济发展构成了直接风险。我国已经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需要加快探索建立蓝色金融体系。本文旨在梳理全...

绿色金融政策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作者:候杰;李涛;

摘要:绿色金融政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可持续动能,是加快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绿色金融政策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作用及机制。研究表明:绿色金融政策能够显著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其结果仍然稳健;机制分析结果显示,绿色金融政策能够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新质生产...

绿色金融与能源利用效率研究——机制分析和实证检验————作者:王硕;王睿婧;

摘要: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促进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5—2023年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绿色金融与能源利用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能源利用效率的增加;绿色金融发展对各省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在西部地区以及金融欠发达地区绿色金融发展对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绿色金融发展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创...

数字金融支持农村低收入群体财富积累的机制与路径————作者:汤鹏主;陈洪燕;

摘要:数字金融作为新兴的金融服务模式,在支持农村低收入群体财富积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数字金融赋能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内在机理;深入探讨了数字金融支持农村低收入群体财富积累的实现机制,并结合现实中存在的数字金融科技应用不足、数据共享不充分及风险管控难度大等现实阻滞,提出积极发展数字金融科技、促进数据互联互通及提升风险控制能力等实现路径。研究旨在为数字金融在...

数字经济对港口供应链韧性的影响机理研究————作者:袁克镖;李晟轶;傅海威;

摘要: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造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数字经济与港口供应链的融合是当前港口业的重要发展趋势,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港口供应链正在实现从传统模式向高效化、智能化的转变。为研究数字经济对港口供应链抗风险能力的影响及机理,本文以宁波舟山港、上海港和天津港为研究对象,选取2013—202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基准回归分析发...

金融化对科创企业财务困境的影响研究——基于数字金融的调节效应————作者:刘冠丞;焦敏;

摘要:科创企业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较高的财务困境对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制约。为促进科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选取2011—2023年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析金融投资对科创企业财务困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能够显著降低科创企业的财务困境,这种负向关系在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并且门槛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机制研究显示,金融化会通过增加主业投资、...

绿色金融能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吗?————作者:曹献飞;刘勇;

摘要:经济韧性的意义在于确保经济增长的稳健性,这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对经济体系在面对冲击时保持稳定运行的要求相一致。本文基于我国2009—2023年城市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绿色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显著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且经过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绿色金融能够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而提升城市经济韧性。进一步基于空间...

日本养老金融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借鉴——基于三支柱体系与金融创新的视角————作者:丁昱;

摘要:本文从三支柱体系与金融创新的角度,分析了日本养老金融体系的发展经验,旨在为中国应对老龄化挑战及养老金体系改革提供参考。首先,概述了日本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过程;其次,深入探讨了其在养老服务金融领域的创新举措,包括反向抵押贷款、长期护理保险以及养老产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设;最后,通过对比中日两国在老龄化率和养老金替代率方面的现状,指出了中国养老金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经验借鉴

我国证券公司转型的数字化风险研判及防控对策————作者:郎平;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技术、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证券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证券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已步入关键时期。数字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证券公司数字化转型中裹挟的数据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算法黑箱风险、技术创新风险、异化的系统性风险等数字化风险,不容忽视。证券公司风险“内部控制”的动态演进共性及其运作机理表明,IT风控系统是证券公司防控数字化风险的关键。因此,应深入研究我国证券公司IT风控系统从数...

城乡融合发展、数字金融资源配置与区域协同创新————作者:唐士博;陈子涵;

摘要:城乡深度融合发展是促进要素流动的关键,是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核心战略布局,研究城乡融合发展对区域协同创新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采用2011—2023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城乡融合发展对区域协同创新的直接影响与作用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城乡融合发展可以促进区域协同创新水平提升,并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城乡融合发展通过推动数字金融配置效率提升...

金融支持海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实践探索与建议————作者:李丹丹;陈晴晴;杨梦楠;钟贞贞;

摘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是农村重要资产之一,其经济价值日益彰显,受制于土地权属利益分配及入市流转限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价值仍未有效激活,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方式方法仍未取得有效推进,大部分银行对此仍持观望态度。本文旨在通过银行融资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提供金融支持,从而达到盘活农村资产,实现乡村振兴的目的

数制融合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发展吗?——基于全国30个省份的实证分析————作者:田龙浩;李学坤;余佳祥;

摘要:本文基于2012—2022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固定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制融合与新质生产力的作用路径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通过提升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此外,数制融合对不同区域的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明显异质性。在东部地区,数制融合的推动作用尤为显著;在中西部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相对薄弱,其促进作用...

  相关经济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