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便携式气质联用技术在地下水异色物质分析和溯源中的应用————作者:倪章;宫楼楼;葛明明;李晓旭;龙涛;黄剑波;盛峰;石佳奇;
摘要:地下水异色物质分析是环境监测领域的难点问题,传统分析方法存在时效性差、操作复杂等局限。本研究基于固相微萃取结合便携式气质联用技术(SPME-PGC-MS)建立了一种地下水中异色物质现场分析方法,基于某周边企业地下水异色污染扩散至河道的典型场景,同步对地下水样品进行定性筛查和关键物质的定量测定。通过定性筛查,确定水中异色物质主要为苯胺类物质,包括苯胺、N,N-二甲基苯胺、N-乙基苯胺、N-乙基邻甲苯...
化工园区地下水多污染物复合动态风险评估研究进展————作者:任富天;梅丹兵;郭昭;黄蕾;
摘要:化工园区由于原料储运强度大、生产排放复杂以及事故泄漏易发,往往形成“高浓度—多组分—强时变”的地下水污染场,成为复合污染最为突出的热点区域之一,并对生态系统与公众健康构成叠加风险。过去二十年,地下水风险评估框架已历经三次范式跃迁:由静态浓度阈值法,发展到多污染物加权评分法,再到机理—数据融合的动态预测体系。本文系统梳理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物“源—迁移—暴露—效应”链条,解析水文、地球化学、污染物迁移...
泄洪扰动下独流减河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作者:冀睿;李爽;王茁龙;李伟波;于子雯;乔之怡;
摘要:本研究以2023年海河流域"23·7"特大洪水事件为背景,通过分析独流减河泄洪过程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揭示了本次洪水扰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阶段性影响。研究选取津海公路大桥、杨成庄大桥和团泊大桥三个监测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动物4门38种,其中轮虫类和原生动物最多。优势种前三为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
赣抚平原灌渠水体氮磷污染来源识别与贡献评估————作者:李筱慧;饶文波;栗天宁;吴志华;郑芳文;张弛;雷祥;
摘要:灌渠水质对农业种植、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至关重要。本文于赣抚平原西总干渠下游开展为期5年的水质监测,查明水质参数变化规律,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受体模型(APCS-MLR),识别和量化主要污染来源。结果显示:2017-2021年,灌渠水体总磷浓度范围为0至2.12 mg/L,多数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限值;总氮浓度主要在1.0-2.0 mg/L之间变化,部分超过2.0...
2016-2022年江苏省人为源NH3和NOx排放特征研究————作者:浮天;陈思宇;李元宜;张晓峰;关净文;程昳璇;于兴娜;
摘要:为了解江苏省人为源气态活性氮的排放情况,基于各类排放源的活动水平数据,利用排放因子法构建了2016-2022年江苏省NH3和NOx排放清单,阐明了NH3和NOx的年际变化趋势及其排放源特征,并明确了其排放量与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NH3排放量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具体表...
近45年广东沿海赤潮时空演变特征分析————作者:仇月萍;向昆仑;许炜铭;周水华;罗军;李希茜;张恩红;李源鸿;
摘要:赤潮灾害的频繁发生,给沿海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生态、资源与环境问题,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海上“蓝色粮仓”建设的推进,减少赤潮灾害、守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基于此,本研究整理了1980—2024年广东沿海发生的赤潮记录,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广东沿海赤潮发生呈现一定的规律:①兼具全年性与季节性,春季高发。其年累计发生次数呈波动上升趋势,年累计发生面积...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呼伦贝尔草原樟子松生物量反演及模型性能评估————作者:赵京东;王百竹;王丹雨;王佳洁;朱媛君;时忠杰;杨晓晖;
摘要:木本植物侵入草原已成为全球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挑战。为有效估算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holica)侵入区域的群落生物量,本研究基于无人机RGB影像,结合地面调查数据,利用熵权法整合林分密度、胸高断面积、树冠面积和树高构建侵入等级划分指标,并开展分层建模与性能评估。结果表明,XGBoost模型在轻度侵入阶段预测性能最优,而随机森林(Random for...
微塑料对水中典型β阻断剂的吸附行为研究————作者:陈丹妮;邓月华;王文姬;曹宏宇;韩玮;
摘要:作为污染物在水生环境中传播的理想载体,微塑料可以吸附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如β阻断剂,这不仅影响污染物的环境归趋,还可能引发不可预测的生态风险。本文研究了微塑料(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对典型β阻断剂普萘洛尔(PRO)和阿替洛尔(ATL)的吸附行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等方法对两种微塑料进行了表征,结合批量吸附实验对比分析PP和PE微塑料对PRO和ATL吸附行为,并考察了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第二届青年编委名单公布————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第二届青年编委招募工作已于近日完成,综合考量申请者的年龄、职称、研究方向、学术成果等,共遴选出84位优秀的青年学者入选本届青年编委会,聘期为2025年7月—2028年6月。现将第二届青年编委名单予以公布
录用定稿网络首发启事————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为了以规范的网络期刊出版方式更快更好地确立作者的科研成果首发权,全面提高学术论文的传播效率和利用价值,本刊已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简称电子杂志社)签署《CAJ-N网络首发学术期刊合作出版协议》,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N)正式出版本刊网络版。凡经本刊审定录用的稿件(录用定稿)均将首先以本刊网络版形式首发,后视编排情况发布排版定稿和整期汇编...
浙江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建设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启示————作者:施秀姣;徐琳玲;葛佳颖;聶新军;周小军;高红贝;
摘要:有效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是持续推进我国农业绿色化发展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农田生态沟渠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农田退水中氮磷消减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以浙江省全域尺度深入实施的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技术体系为研究对象,系统论述了浙江省开展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建设的时代背景、模式体系、作用效果与实施困境。结果表明,浙江省生态沟渠系统对农田退水中NH4+-N、TN、TP和COD的平均...
硫铁矿渣路基应用的风险评估与管控————作者:华晶;郁祁;王磊;周艳;邓绍坡;王风贺;许晓伟;刘畅;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硫铁矿渣在道路建设中的资源化利用及其潜在环境风险。当前,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产物的环境风险评估普遍依赖于过度简化的模型框架,往往忽略了污染物释放机制的复杂性和地域环境的多样性,因而难以精准刻画各类气候区(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中硫铁矿渣道路应用的环境风险。本研究融合源强指数衰减与污染物瞬时迁移模型,并引入蒙特卡洛模拟技术,针对道路基材中的硫铁矿渣进行风险评估及区域特性分析。研究揭...
微生物修复镉污染设施土壤:机制、技术与应用前景————作者:谢江雁;王子豪;梁红怡;陈清;马璐瑶;
摘要:镉(Cd)污染是设施农业土壤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其毒性、不可降解性和生物富集性严重威胁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本文系统综述了微生物修复设施土壤Cd污染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微生物降低Cd生物有效性的作用机理,包括直接钝化(如细胞内富集和细胞外固定)和间接钝化(如诱导沉淀和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同时,本文详细介绍了多种微生物修复技术,如单一菌种修复、多种微生物共同修复以及微生物与材料联合施用等,并分...
基于红外相机调查的莆田老鹰尖省级自然保护区大中型哺乳动物多样性分析————作者:雍凡;郭伟波;王芳;陈雨;王乐;崔鹏;
摘要:为全面掌握莆田老鹰尖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大中型哺乳动物的资源状况,于2023年7月至2024年9月基于红外相机开展了系统调查。共记录到哺乳动物16种,隶属于4目10科14属。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研究表明,该保护区的大中型哺乳动物以东洋界物种为主,具有显著的地理区系特征。相对多度指数和相机位点占有率排前三的哺乳动物为小麂(Muntiacu reevesi)、野...
玉米对苯并[a]芘污染土壤修复潜力及细菌群落的影响————作者:陆丽;吕卫光;陈昭良;张海韵;李双喜;张翰林;张娟琴;白娜玲;
摘要:土壤是顽固性有毒有机污染物苯并[a]芘(Bap)的重要积累场所,植物种植能够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而促进土壤中Bap的生物降解。然而,关于Bap浓度与修复时间对植物修复效果、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以及微生物潜在功能响应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开展玉米修复不同Bap污染土壤(0.53 mg·kg-1、5.01 mg·kg-1)及采样时间(7 d、3...
产脲酶细菌和壳聚糖对镉和铅复合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作用————作者:尚丽;汪密密;邹碧;邹品;王法明;李应文;李泳兴;庄萍;
摘要: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技术(MICP)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可固定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修复方法。本研究通过盆栽实验比较产脲酶细菌(巴氏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和壳聚糖对红苋(Amaranthus tricolor)的生理生化指标以及Cd和Pb吸收的影响,评价土著和外源产脲酶细菌对土壤中Cd和Pb的固定效果。结果表明,产脲酶细菌的加入有效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和显著提高红苋生物量,且促进红苋叶多个生理生化指标,降...
覆膜对水禽养殖垫料轻简化堆肥腐熟及其产物还田效果的影响————作者:王琳;熊涛;孙倩;宋宇琦;王健;纪荣超;黄红英;曹云;
摘要:针对中小规模水禽养殖场废弃垫料处理难题,本研究以发酵床养殖模式产出的废弃垫料为对象,开展为期72天的覆膜轻简化堆肥试验,探究覆膜对堆肥腐熟度及产物肥效的影响。设置不覆盖(UC)、覆盖无纺布(NW)、覆盖塑料膜(PE)3种处理,分析堆体温度、氧浓度、有机质降解及腐殖化效果,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堆肥产物替代化肥对多花黑麦草产量和土壤肥力的作用。结果表明:(1)覆膜处理均满足堆肥高温期(>55℃)天...
不同园林废弃物处理方式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刺槐幼苗生长及土壤结构特性的影响————作者:孙丽;李文彬;张颖;包红光;孙迎坤;徐晓艳;
摘要: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幼苗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园林废弃物添加方式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对刺槐生长、光合作用以及根际土壤结构特性的影响。在园林废弃物不添加(CK)、覆盖(WM)、掺入(WI)和氨化园林废弃物掺入(AWI) 4种方式下分别接种AMF和不接种(N-AMF)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
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及实现水平研究:以绩溪县为例————作者:杜少娟;刘臣炜;纪荣婷;景晓栋;张龙江;
摘要:生态产品是通过生态过程与人类社会共同作用,为提升自然与人类福祉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文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绩溪县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县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框架,采用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 GEP)评估法对绩溪县生态产品价值进行核算,量化了2019-2023年绩溪县生态系统在物质产品供给服务、调节服务与文化服务功能价值及实现水平,并分析了核算结果的不确定性来源与...
我国危险废物全过程智慧监管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作者:张成;黄柳青;朱晓东;卜元卿;张后虎;
摘要:智慧化管理需求与传统监管模式间的矛盾,是当前我国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控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围绕“十五五”时期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控目标,针对当前监管实践中存在的跨部门协同乏力、信息数据孤岛、风险溯源困难等问题,本文系统剖析了物联网、区块链、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转运-利用-处置”全链条监管中的应用逻辑。提出构建“智能感知-高效传输-数据分析-智慧决策-分区管控”五位一体的...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次非常愉快的投稿经历,如果有相关研究,这个期刊值得一投。 ·首先说投稿过程,4月10日投稿,当日收稿;4月19日送外审;5月13日反馈外审意见:大修后再审;6月4日修回给责任编辑;7月4日外审复审通过;7月5日进入终审;7月15日终审审回;7月19日终审退修(再次大修);9月19日修回,当日再次进入终审,再一周后录用。据了解,编辑部给外审专家的审稿时间是两周,初审也不拖沓,一般一周左右就有处理结果,可见稿件处理效率非常高。 ·其次说投稿录用的比例,依稿件编号推算估计每月收到投稿100篇,每月刊发文章约15篇。另外,文章送外审前会收到邮件通知,会给出一个QQ群号,据统计,每月加群的人数约15-20人,那么进入外审的文章录用的概率就很大了,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还是得好好改专家的意见才行。 ·第三,要表扬编辑部提供的服务,编辑老师们做事效率高,言语和善,遇到问题可以在群里面直接问,很快就有答复。退修意见中也会有责任编辑的联系方式,遇到问题可以直接打电话。最近官网和投稿系统升级改版了,之前官网还有一个和作者互动问答的板块,相关问题的处理很透明,也具有参考价值。 ·另外,如果投稿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还建议阅读两篇文章[1]李祥敏,许素,陈昕,等.学术期刊编辑应妥善处理专家外审修后再审稿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9(10):142-145.[2]李祥敏,许素,陈昕,等.基于专家审稿意见的稿件取舍问题实例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9(12):159-163. 这两篇文章披露了编辑部审稿的细节信息,对于投稿人大有裨益。 ·投稿时没有审稿费,至少是我的这篇稿件未收取审稿费。
2024-09-27 21:28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投稿后3个月录用,录用后5个月见刊,经历初审,外审,复审,编审。3个外审专家2个当天返回意见,1个20天返回意见,修改内容比较多,但意见较积极。大修后复审专家当天返回可以发表的意见。编委会审理15天,编审后又提出6条小修意见,意见都比较积极对文章帮助很大,编辑态度好,负责,效率高,对文章最后的修改和排版帮助很大,是一家负责的期刊。
2023-12-06 23:51 -
带头大哥666
曾经写过一篇论文投稿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提交当天初审结束,邮件通知缴纳审稿费,缴纳审稿费后可将单据照片通过邮件回复,即送外审,当初外审速度也还比较快,一周之内即返回结果,外审表示研究较有意义,但同时觉得研究缺乏新意与深度,故作退稿处理,总体而言可能还是文章质量不过关所致,流程较为规范且速度较快,论文题目与期刊相关者可以尝试,初审通过需缴纳100元审稿费,审稿费单据由编辑部固定时间统一开具发票,会有邮件通知。
2021-10-12 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