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16:05:48

征信

征信

北大核心

Credit Reference

期刊周期:月刊
出版地:河南省郑州市
复合影响因子:2.586
综合影响因子:1.072
邮发:36-252
平均出版时滞:110.7770

  征信最新期刊目录

算法行政风险的失信归因及诚信治理————作者:陈天翔;屈佳;

摘要:算法行政范式的关系本质是“信用治理”,法治化算法行政关系到公共部门能否诚信地认识和采用算法,关系到作为美德的算法监管与问责。算法行政风险的失信主要归因于应用算法的诚信缺失、难以信赖的委托代理关系、难以验证的决策可信度和缺乏人类的诚信美德。算法行政法治化需要重视诚信原则的治理价值,算法行政的诚信治理要在法治的轨道上,立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依法行政中践行诚信原则,加强既有算法监管问责制诚信建设,加强...

数字化场景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规范目的、价值向度与优化路径————作者:王勇旗;

摘要:数字化场景,应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价值理念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规范目的上,信息处理者应结合未成年人特殊性处理其个人信息,在保护与利用之间侧重保护,切实履行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安全保障义务。价值向度上,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应秉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理念价值、保护弱者法治价值、凸显时代特色发展价值、保障未成年人健康全面发展目的价值。围绕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价值目标实现上,可从宏观层面构建未成年人权益保障...

科技金融政策能否激励风险投资:基于准自然实验的证据————作者:何剑;何稚忻;魏涛;

摘要:风险投资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资本支持,构成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环节,如何进行引导成为关键问题。利用科技金融政策形成的准自然实验,以2006—2022年中国31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风险投资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了科技金融政策对于风险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科技金融政策激励了风险投资。第二,异质性分析表明,科技金融政策对风投机构投资于科技型企业的激励力度更大,但具有滞后性,而政策对于风投机构投资...

金融资源配置水平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作者:谢巧燕;张艺蒙;王昱崴;

摘要:基于2014—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金融资源配置水平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资源配置水平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支持作用,并且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受教育程度高、数字化水平低的地区及粮食主产区。环境规制强度和社会信用环境会影响金融资源配置水平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可以通过注重农村金融人才和高水平农业人才的培养、提高环境规制强度、优化社会信用环境等方法来提高金融资源配...

数字化评级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作者:范本银;

摘要:数字化转型是评级行业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好服务于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数字化评级可以更科学识别与评价受评主体风险,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质效。当前针对数字化评级的国际经验有限,国内处于探索阶段,亟待深入研究数字化评级的理论框架、方法模型和预警体系,实现评级机构数字化升级和行业健康发展,更好支撑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通过明确数字化评级...

信用修复制度的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基于长株潭地区的实证调查————作者:张路;彭妍;郭鑫颖;

摘要: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信用修复制度作为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制度支撑,重要性愈加凸显。以长株潭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调查问卷与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深度调查方法,对现状和实践困境进行分析,发现长株潭地区信用修复制度存在修复条件设置不合理、修复程序有待规范、修复效果难以实现之困境,导致失信主体权益保护存在一定障碍。为破解以上困境,需强化信用修复的顶层立法设计,制定专门关于自然人信用修...

论失信信息公开的制度内容、问题检视与制度完善————作者:闫小良;崔琦;

摘要:失信信息公开具有声誉惩戒和公共警告的双重功能,并具有声誉罚、公共警告和行政强制三种公开目的。实践中,失信信息公开方式分为主动公开和被动公开。对于失信信息公开的法律性质,应认定为混合行政行为,即同时属于声誉罚、行政强制和事实行为。当前,失信信息公开存在合法性不足、公开滥用、公开内容过于简略、公开程序不规范、修复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健全法律制度,补齐程序漏洞,明确失信信息的公开方式及内容,并健全失信...

个人信用信息跨境流动的全过程法律规制————作者:顾男飞;

摘要:个人信用信息跨境流动是发挥数据价值的关键,也是我国企业顺利出海的重要基础。个人信用信息跨境流动存在较高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风险,需要完善法律治理体系,在法律合规建设和监管科技运用的基础上,实现双向高效流动。通过剖析个人信用信息跨境流动各环节存在的差异风险,进一步提出在流动前要充分落实告知同意规则和个人信用信息分类管理标准,顺畅衔接风险自评估与安全评估机制;在流动中要积极推动国际协同治理和第三方保护...

信用数据跨境流动安全风险的全链条规制方案建构————作者:唐岚敕;袁中华;

摘要:以“数据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分析信用数据跨境流动各阶段可能产生的过度采集侵犯主体权益、不当存储造成数据泄露、偏差处理生成错误结论、任意传输危害综合安全等四大类型安全风险。按照“治罪与治理并重”的基本思路,充分利用刑法既有罪名,全方位建构信用数据跨境流动全阶段安全风险刑事规制方案,实现从消极惩罪到积极治理的转向。在技管结合理念的指导下,从制定信用数据特别分级指南、促进征信技术手段自我优化、建立征信...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时空分异可视化及影响因素探究——基于全国130个信用示范区的分析————作者:周丙锋;史静;谢新水;

摘要:设立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区是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提升的重要路径,可以“以点带面”促进全国各省市提升信用水平,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社会创新活力。从2017—2023年,我国分四批建设了130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以全国130个信用示范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时空统计分析方法,探索我国不同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并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空间分布上,信用示范区总体呈集...

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绿色创新的效应研究————作者:苏蕾;邵慰;盛春光;

摘要: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传统金融模式难以契合实体经济的多元需求。数字普惠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新径,有力推动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以2011—2023年沪深A股中小企业及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为依托,借助企业绿色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指标来量化中小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实证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绿色创新的效应机制。研究发现:其一,企业融资约束、新质生产力与数字技术在二者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其...

数字经济视域下征信数据质量监管研究————作者:王晓东;徐梓原;段志飞;张雅婷;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成为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使得数字经济发展与征信业发展呈现出高度融合、协同发展的趋势。随着海量信用数据的增长和传输,征信数据质量成为征信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数据要素化和要素数据化、信用机制运行的转变、数字化技术嵌入征信产业链条等都对征信数据质量带来了巨大挑战,亟须创新征信数据质量监管体系。因此,基于征信业务流程,从国家、行业、数据生产者三个层面构建征信数据质量的静态监管...

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理论逻辑、困境透视与突破策略————作者:杨岸;

摘要:数据要素的价值化和深度利用已经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和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概括出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演进路径,即数据的生产要素化、数据生产要素的价值化、数据要素价值的最大化。立足于我国国情,围绕数据要素价值化的实现过程梳理和提炼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市场—技术—制度”三元驱动分析框架。在数据要素价值释放过程中,存在着理论发展滞后于实践、产业数字化渗透率低、优质数据要素资源供给不足、数...

民营企业高管人员背信犯罪行为的治理路径——基于《刑法修正案(十二)》相关修订条文————作者:张二军;刘威;

摘要:《刑法修正案(十二)》将民营企业高管人员背信行为纳入刑法,其重要意义在于:回应民营企业保护自身权益的期盼,落实国家平等保护民营企业的部署,完善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民营企业高管人员严重背信行为入刑后存在四个方面的谨慎与隐忧:国企民企高管人员背信行为的差异、刑法治理民营企业高管人员背信犯罪限度的把握、刑法沦为民营企业高管人员之间斗争的工具、治理民营企业高管人员背信犯罪的理论研究不足等。完善刑法...

科技金融政策、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基于地市级微观数据的准自然实验证据————作者:胡超凡;陈柳钦;谢捷;

摘要:基于2009年至2021年282个城市的数据,利用第一、二批“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政策作为自然实验,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和新质生产力指数。同时,采用多期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来系统评估这一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试点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作用显著,并且这种影响在空间上具有扩散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还表现出动态演化和持续增强的趋势。通过安慰剂检验和...

“职业信用”业态及其发展状况————作者:林钧跃;

摘要:随着多种信控技术应用于人力资源服务,人力资源市场上的职业信用业态获得了几个波次的成长助力,呈现出一个新行业的趋势。先后被引入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信控技术主要包括商务调查技术、个人征信技术和品信评估技术,它们被用于研发新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不同人力资源管理需求。在性质上,前两种技术属于非接触式的征信技术,而第三种技术则采用的是接触式信用生理学方法

人工智能在信用评级中的实践和探索————作者:赵维波;

摘要:信用评级作为债券市场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行业的健康发展对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预训练语言模型的提出和大型语言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新兴人工智能技术在非结构化数据处理、信用模型构建、信用分析等方面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来源,促使传统信用评级流程和评级方式发生变革;通过数智赋能提升信用评级预警能力和评级质效,催生评级大数据、评级数字原生等信用评级新...

企业数字化转型、供应链与商业信用————作者:黄立赫;

摘要:选取我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2010—2022年的相关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探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商业信用的影响,探明供应链关系作为中介变量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商业信用之间的关键作用。研究发现:第一,企业数字化转型会扩大其获得的商业信用规模,在供应商—企业—客户交易中,企业数字化转型将进一步扩大在供应商和客户处获得的商业信用规模差异。第二,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加强供应链合作关系,降低竞争关系,进而扩大...

信用修复权的规范构造:基于权利论证的进路————作者:樊晓磊;李辉;

摘要:信用修复权是学理和实践中提出的新型权利,是市场社会信用体系、信用生态建设的必然产物,是法治实践和权利生产的自然结果。信用修复权源于“人人平等”原则,是宪法“公民基本权利平等保护”规定的内在要求。信用修复权根植于“意思自治和诚实信用”之私法核心精神,其以信用权为依归、兼具人格权和财产权的双重属性,并实质体现为信用主体的诚信义务。《民法典》“名誉权”规定构成了信用权和信用修复权的规范依据,信用修复权是...

信用监管标准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周莉;赵燕;李志红;张恒;孟翠竹;

摘要:标准化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技术保障,信用监管标准化涉及信用信息、信用评价、监管应用、信用管理和信用服务等类别。通过梳理信用监管标准化现状,对信用监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分布情况、关注重点等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当前信用监管工作实际,指出信用监管标准化在信用信息数据规范、信息共享交换、应用管理和标准实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根本原因,围绕提升信用监管规范化水平、推动信用监管标...

  征信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Yangming_ak

    邮箱投稿一个多月,收到编辑电话录用,后来加上编辑微信了,目前编辑联系压缩版面。暂定是8月见刊,具体情况,录用再补充。

    2023-06-02 23:01
  • 带头大哥666

    五月下旬投稿,七月中旬杂志社打电话通知用稿。后面编辑发修改邮件。预计在三个月后刊出。无版面费,但需要订购当期十本刊物,不到二百块。整体投稿流程挺顺畅

    2022-07-25 23:15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文章六月末投稿,七月上旬收到录用电话,拟录用于三个月后刊出。 编辑加微信进行后续的修改,文章不用版面费,总体来说,投稿很顺畅。

    2022-07-21 13:12
  • 带头大哥666

    11月13投的稿子,18接到编辑部用稿电话,然后过了两天编辑加了微信让校正稿子有无错别字、病句。校正合格,安排在明年第二期见刊

    2021-12-19 10:07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论文要符合风险、信用等方向,编辑的作用比较大,也会有外审,基本都是提观点性的意见。从投稿到录用,一般半年左右,如果选题特别符合热点,也会提前发表。对实证或者理论没有区别对待,甚至调查报告类的文章也会录用。

    2021-07-22 10:34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