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杂志社投稿太平天国人间天国梦的理论来源

所属栏目:文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5-02-10 16:05 热度:

   【摘要】人间天国梦是太平天国的重要奋斗目标,合理全面地分析人间天国梦的理论来源对于深入研究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基督教理论、历代农民战争反封建思想的传承等三个方面全面论述太平天国人间天国梦的理论来源。

  【关键词】文史哲杂志社,《天朝田亩制度》,人间天国梦,理论,来源

  《天朝田亩制度》以“天下一家,凡间皆兄弟”为核心思想,企图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人间天国”。人间天国梦是中国历代农民的最高梦想,它曾激励了无数太平天国的优秀儿女前赴后继,为之奋斗。任何理论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任何新理论新思想的产生都是在汲取前人优秀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人间天国梦也不是空中楼阁,它是中西方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产物。

  一、人间天国梦具有浓重的基督教色彩

  洪秀全是人间天国梦的主要勾画者,他连续参加科举都名落孙山,精神受到极大的刺激。1843年,洪秀全再一次落第之后陷入了绝望,甚至发誓自开科举,录取天下才学之士。对于四书五经的绝望促使他寻找新的精神寄托,1836年在广州偶然获得的基督教徒梁发所编的一部传道书《劝世良言》进入了他的视野。这期间,他潜心研读《劝世良言》,受到极大的启发。关于人人平等,凡间皆兄弟等思想也都来源于基督教教义。

  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另一个侧面,《劝世良言》只是一本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由摘引新旧约中的一些片段组成,所以通过研究这本书洪秀全不可能真正的对基督教理论大彻大悟,他只是把一些浅显的教义放在自己的知识背景下理解和阐释。他对基督教的态度是:能为我用者用之,不合我用者弃之,不够我用者创造之。洪秀全的最大创造是天上有上帝的天国,地上也有人间的天国。他在传教早期就宣称他是上帝的次子,奉天父之命来到人间建立一个太平天国。后来,在《马太福音书批解》中又表明他的观点:“天上有天国,地下有天国。天上地下同是天父天国。勿误认单指天上天国。故天兄预诏云:‘天国迩来’。盖天国来在凡间。今日天父天兄下凡创天国是也。”显然,洪秀全并不了解基督教“三位一体”的教义,关于自己是上帝次子以及地上天国的说法更是与基督教教义相距甚远。由此看来,人间天国梦虽然受到基督教思想的影响,但是基督教思想只是其载体而已。

  二、人间天国梦的主要内容来源于《周礼》和儒家的大同思想

  “人间天国”是以上古时代的周礼制度为蓝本的,太平天国的文告也曾经表述过类似的观点:“立军师帅,准周礼二十五之制。”《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土地的分配政策“地分九等,按人授田”与井田制如出一辙;《天朝田亩制度》中寓兵于农的社会基层组织,“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耕田奉尚”,来源于《周礼・地官司徒》:“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以起军旅,以作田役,以比追胥,以令贡赋。”

  洪秀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抗儒家理论,但毕竟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他的人间天国梦处处闪现着儒家“大同”学说的影子。大同思想最先见于《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所谓大同社会即是“天下为公”,人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大同社会是千百年来人们孜孜以求的最高理想,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为此抛头颅、洒热血,奋斗不息。洪秀全所渴望建立的“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人间天国与大同世界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描绘了美好的社会蓝图,都主张公平正义,天下为公。在洪秀全的另一代表作品《原道醒世训》中对大同思想有更详尽的描述:“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姐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而吞我并之念。”

  三、人间天国梦是中国古代历次农民运动的思想结晶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始终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战争的爆发也就不可避免了。每当统治者腐朽不堪,社会黑暗,民不聊生的时候,不堪忍受压迫的广大农民就会揭竿而起,反抗统治者的剥削。农民起义的领袖们为了号召和团结广大农民就会提出自己的起义口号,这些口号虽然很通俗,没有完整严密的逻辑,但是它们在实质上却是历次农民战争的思想精华。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自身特点和历史局限性,生活在其中的人也不可能完全超越自己的时代。历代农民战争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一个新的理论总是在前代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也正说明任何成熟的理论都不能一蹴而就,历史是波浪式的向前发展的。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通过对历史上农民运动经验的深入研究,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提出了以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为核心的《天朝田亩制度》,解决了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人间天国梦也正是在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和将平均主义发挥到极致的基础上产生的。

  由此可见,人间天国梦是在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取和借鉴了西方基督教教义里的平等、博爱等思想杂糅而成的,并最终以基督教的形式表现出来。人间天国梦虽然存在很多空想的成分,并不能够实施,但作为一种思想仍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人间天国梦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达到了顶峰,同时也和西方的空想社会思想遥相辉映。

  【参考文献】

  [1]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太平天国文书汇编[Z].北京:中华书局,1979.

  [3]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郭毅生.太平天国经济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文章标题:文史哲杂志社投稿太平天国人间天国梦的理论来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wenxue/2534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