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中西方隐私观差异研究

所属栏目:文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5-02-10 16:05 热度:

   【摘要】隐私观在跨文化的研究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隐私观具有民族性,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隐私观。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风俗习惯等,所以他们对于隐私观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本文将从个体隐私观和集体隐私观两个方面对中西方隐私观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内涵,并且有利于克服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障碍,克服文化休克,成功地进行交际。

  【关键词】兰州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隐私观,中国,西方,跨文化交际

  在跨文化交际中,隐私观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们的交流,它是造成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出现文化休克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有的人形容隐私就像是逆鳞,不可触碰,一旦触碰,就会造成无法预计的后果。中国和西方国家在隐私方面差别很大,他们对隐私的概念和态度都是大相径庭的,通过中西方隐私的对比分析,折射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

  一、个人隐私观

  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对“隐私”一词的解释是这样的:“不愿告人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我们可以看出词典中对“隐私”的解释稍稍带有些贬义的色彩。中国人一向不赞成“私”,这个“私”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属于个人的或是为了个人的”,在中国人的眼里“私”字总是带有一点贬义的色彩。举个例子来看,中国人管“为自己打算的念头”叫做“私心”;把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和集体的利益的行为叫做“自私”;个人权利被视为“私利”;把背地里,背着别人做事叫做“私下”。而中国人对于个人隐私,通常会看成不可告人的见不得光的秘密。所以,许多人就推断出中国人是不注重个人隐私的,虽然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注重个人隐私,但是我们绝不能就此说中国人无个人隐私可言,只是对个人隐私的理解与西方有所不同。中国人的很多个人隐私,虽然没有表现在外在,但是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存在,比如说,中国人对于恋爱、婚姻、性都视为自己的隐私。有些情况,对于同性不是隐私,而对于异性却是隐私。一个未出嫁的妙龄女子,如果她被一个与其年龄相仿的男子问及年龄或婚姻现状,那么这位女子肯定认为这名男子对其别有用心。再举个例子,在西方,不论男女老少,不管是朋友,亲戚,还是同学同事,关于sex这个问题都是从不直言不讳的,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人们日常生活中的hot topic。而在中国,这无疑是最隐私不过的问题,没有人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此类隐私,更没有人高谈阔论sex,尤其是在异性之间,如果一方问及对方sex的问题,很有可能会被视为类似猥亵的行为,甚至会被看成性骚扰。

  在西方社会,个人隐私无处不在,年龄,收入,工作情况,家庭状况,婚恋状况,日常出行,甚至西方人的一举一动都被视为是个人隐私,表现的非常明显并且这些隐私受到了法律的保护。他们对于个人主义非常推崇,崇尚个人价值观,认为破坏别人的隐私是一种破坏人权的行为,他们不愿意向任何人提及和分享有关自己事情,不愿意任何人干涉和打搅自己的私人生活。在西方的办公室中,经常看到他们用挡板把自己的办公区域与其他职员的办公区域相隔开来,而在中国,人们更喜欢一起商量着办公。再举一个身边的例子,我的一个朋友小张受其美国外教邀请去家里做客,在外教做饭之际,小张感到无聊就翻看了一下摊在桌子上的相册,恰好被外教看见,外教当时脸色就变了,于是对小张冷漠了起来,而小张当时却没有意识到是自己触犯了外教的隐私。很多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对对方关心的问题,在西方人的眼里却是看成对方别有用心。

  二、集体隐私观

  相比于个人隐私,中国人似乎更侧重于群体的隐私。他们喜欢参加小集体活动,肯定集体的力量,否定个人力量。在中国俗语中,有很多褒扬集体力量的,如“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人心齐,泰山移”;而表示个人的通常带有贬义色彩,如“孤掌难鸣”“独木难支”等。说白了就是中国人更喜欢抱团,但是抱团并不是随便就可以抱的,中国人的这种小群体通常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在中国,每个群体,似乎都有自己的隐私和秘密,这些秘密也似乎只有群体成员才知道,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一些只有身边亲近的人才会懂的隐语。

  我们也可以从中国的建筑来看,中国人经常用“园”来表示建筑、场所,我们上学的地方叫做“校园”,休闲游玩的地方叫作“公园”,人们所居住的地方叫做“家园”,还有动物园,花园等等,“园”这个字是个会意字,它是四面包围的。中国建筑无论是普通的民居还是宫殿园林周围都有高大厚重的围墙环于四周。尤其在古代,我们从古代宫廷建筑来看,比如说故宫,故宫四面环有高10米的城墙,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3米,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可谓是世界之最,这就是中国城墙文化的典型代表。而现在中国的农村,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居民平房,大多数人家都在自己的院子周围立起围墙,通常都是数米高。这种建筑格局来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围墙内的成员的人身财产不受侵犯,更多的是保护围墙内小群体的的隐私不受外人侵犯。中国人经常说“家丑不可外扬”,“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样的俗语,他们不愿意把家族中的事情,尤其是一些不光彩的事情与外人道,通常情况下是家族都有内部人员都晓得,但是绝对不能向外人透漏的家族秘密。一旦家族中的隐私被传了出去,那么传播该隐私的人将会面临被驱逐的危险。还有很多家传手艺,这绝对算的上是典型的家族隐私,是只允许本家族的,有血缘关系的人继承学习。

  相比之下,西方人对这种群体隐私没有多大的关注。西方人的建筑似乎更具有开放性,诸如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和家庭住宅几乎都是门户大开,既无围墙,更无门岗,最多也不过是在房子的周围围上一些装饰性和规划性的木栏杆,甚至透过他们的窗户,外面的人可以对里面一览无余。尤其是一些高校,跟所在城市融为一体,很难找到其四周边界,甚至连个像样的门都没有。这并不是说西方的治安就比东方治安要好,而是我们的文化差异,习俗不同,隐私观不同所致。在西方,群体观念和家族意识都要弱一些,每个人都是特立独行的,保守着自己的隐私和秘密,即使是父母与子女,丈夫与妻子之间都会有秘密。

  三、结语

  东西方隐私观的不同折射出来的是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交际方式以及思维习惯。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交流越来越频繁,隐私观作为一种文化,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要加强关于隐私文化的学习,以便于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崔素花.中西隐私观差异及根源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01):27~30.

  [2]尚云鹤.浅析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03):118~120.

  [3]吴为善,严慧仙.跨文化交际概论[M].商务印书馆,2009(04).

  [4]谢华.中西文化中不同的隐私观[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11):138~139.

文章标题:兰州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中西方隐私观差异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wenxue/2534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