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投稿“小子”词义的历时演变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4-10-17 14:54 热度:

  “小子”是现代汉语口语中经常会用到的一个词。然而,人们通常只用其一个或几个义项。如“小子”在“我们家小子今年考上了大学”中表示“儿子”义,在 “这小子太调皮了”中则表示一种昵称。对“小子”的其他义项以及其词义的发展变化人们并不了解。另外,有学者认为,“小子”的“男小孩”义最早出现于清代,我们于是对此产生了验证的想法。同时,通过对“小子”词义进行考察,可以为汉语常用词的研究提供材料。本文通过对语料库中“小子”词义的分析,归纳其词义的历时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变化原因。使用的语料以“二十五史”为主,辅以其他材料。

  摘 要:文章通过对语料库里“小子”词义的分析,归纳出“小子”词义的历时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从而为汉语常用词的研究提供材料。

  关键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小子,词义,演变

  一、词典中对“小子”的释义

  《汉语大词典》中,“小子”有13个义项:

  ①平民百姓;②称宗亲中男性同辈年轻者及下辈;③学生,晚辈;④老师对学生的称呼;⑤旧时自称谦词;⑥男小孩;⑦指男性青少年,犹言小伙子;⑧儿子,小儿子;⑨男仆之中的年轻者;⑩犹言小人,特指无德的人;k亦作“小仔”,表示轻蔑的称呼;l官名;m少许,一点。每一个义项后面举出了一些例句。现对这 13个义项进行归纳整理,可得出以下表格:

  下面,依据“二十五史”语料库中的例句,对表格中所列的义项进行历时分析。

  二、“小子”词义的历时演变和共时方言探究

  (一)“小子”词义的历时演变

  1.先秦、秦汉时期

  在先秦、秦汉时期,“小子”一词已广泛运用。东汉以前,“小子”主要有:谦称;官名,有时指诸侯;老师对学生的称呼等意义;另外,“男小孩”“平民百姓”“地位低的人”“小人”,表示轻蔑的称呼,“小儿子”等义项均已出现,只是使用不多。由此可见,“小子”的“男小孩”义并不是在清代才出现。例如:

  (1)汤曰:“格女众庶,来,女悉听朕言。匪台小子。(《史记・殷本纪第三》)

  (2)齐栗,信哉。予无知,以先祖有德臣,小子受先功。(《史记・周本纪第四》)

  (3)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史记・鲁周公世家第三》)

  (4)曲沃武公杀小子。(《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5)元年,同有罪,封何小子延元年。(《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6)小子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八人。(《史记・周礼・下官司马》)

  (7)孔子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

  (8)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孔子家语卷第二》)

  (9)齐王中子诸婴儿小子病,召臣意诊切其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10)水滨之木,得彼小子。(《楚辞》卷第三)

  (11)尔国君或者无不反曰:“难大,民亦不静,亦惟在帝宫诸侯宗室,于小子族父,敬不可征。”(《汉书》卷八四,列传第五回)

  (12)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大学之教也。(《说苑》卷第三)

  (13)诗曰:“老夫灌灌,小子。”(《新序・杂事第五》)

  (14)诗曰:“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子孙绳绳,万民靡不承。”(《韩诗外传》卷六)

  (15)系小子,失丈夫。象曰:系小子,弗兼与也。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周易》)

  (16)君子以居贤德善俗。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象曰:小子之厉,义无咎也。(《周易・渐卦》)

  (17)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汉书》卷六七,列传第三七)

  以上例句中,例(1)~(3)表示谦称,很多时候是“予小子”连用,有时也是帝王的自称;例(4)~(6)表示官名,也可指诸侯;例(7)、(8)两例是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例(9)指小儿子;例(10)~(13)指男小孩;例(14)是平民百姓;例(15)是地位低的人,和“丈夫”相对;例(16)是 “小人”的意思;例(17)表示一种轻蔑的称呼。

  2.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小子”的义项有:官名;小儿子;表示轻蔑的称呼。其中,“小儿子”义从东汉以后开始增多。同时,表示轻蔑称呼的用法在这一时期也开始增加,表示“官名”义仍大量使用。相对前一时期而言,“谦称”义有所减少,“男小孩”“小人”义用法依然不多。具体用例如下:

  (18)小子尚代,谭自号车骑将军,屯黎阳。(《武帝纪》)

  (19)庶凭先祖先父有德之臣,左右小子,用保皇家,俾朕蒙暗,垂拱而治。(《三少帝纪・高贵乡公髦纪》)

  (20)浑将泰小子袤避难淮南,袁术宾礼甚厚。(《郑浑传》)

  (21)故凉州刺史张既,能容民畜众,使群羌归土,可谓国之良臣。不幸薨陨,朕甚愍之,其赐小子翁归爵关内侯。”(《张既传》)

  (22)伯固死,有二子,长子拔奇,小子伊夷模。(《东夷传附高句丽传》)

  (23)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孙策传》)

  (24)而小子滔初嗣新蔡王确,亦与其兄俱没。(《安平献王孚传附望子河间平王洪传》)

  (25)小子瞻,汝其见予之长于仁,未见予之长于义也。(《夏侯湛传》)

  (26)于是大怒曰:“小子死恨晚矣。”(《郗鉴传附子超传》)

  (27)爽尝与会稽王道子饮,道子醉呼爽为小子。(《外戚传・王蕴传》)

  (28)伊予小子,恃宠骄盈,举挂时网,动乱国经。(《陈思王植传》)

  (29)太姒梦见商之庭产棘,乃小子,发取周庭梓树树之于阙间,梓化为松柏柞。(《博物志卷八》)   (30)公言国家不任贤达而任俗吏,又言万人率者皆小子也。(《廖立传》)

  例(18)~(20)表示官名;例(21)~(24)表示小儿子;例(25)~(27)表示轻蔑的称呼;例(28)表示谦称;例(29)表示男小孩;例(30)表示小人。

  3.隋唐五代时期

  这一时期“小子”的义项有:表示轻蔑称呼;小儿子。“谦称”义和“官名”义用法减少,其他已出现的义项用法依然不多。不过,此时期出现了一个新的义项“少许,一点儿”。具体用例如下:

  (31)杨玉夫常得意,忽然见憎,遇辄切齿,曰:“明日当杀小子,取肝肺。”(《后废帝纪》)

  (32)及刘胡叛走不告,至夜方知,大怒,骂曰:“今年为小子所误。”(《袁湛传附淑兄子传》)

  (33)乃使其妻张氏与四子归慕容德于广固,独与小子颐在代京。(《崔逞传》)

  (34)次子权与小子凯射戏,凯矢激,中之,死。(《萧宝夤传》)

  (35)大哉,圣人之难见也,乃小子之垂梦欤。(《文学传・刘勰传》)

  (36)官无虚授,人必为官,进大雅于枢近,退小子于闲僻,政令惟一。(《萧至忠传》)

  (37)惟小子毕其虑奔走之,惟中书详其利病裁成之。(《刘晏传》)

  (38)勤俭之声,宽大之政,幽闺妇女、草野小子饱闻而厌道之。(《李渤传》)

  (39)钟会字士季,太傅繇小子也。(《史通通释・烦省第三十三》)

  (40)傥若欺谩小子事,当时厄便施行。(《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二》)

  例(31)、(32)表示轻蔑的称呼,例(33)、(34)表示小儿子,例(35)表示谦称,例(36)表示小人,例(37)表示地位低的人,例(38)表示平民百姓,例(39)表示官名。例(40)表示少许,一点儿。

  4.宋辽金时期

  这一时期,“小子”主要表示轻蔑的称呼,其他的义项如表示谦称、小儿子、官名等都有所减少,“男小孩”义用法依然较少。另外,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的义项,表示“晚辈”,用例不多。

  (41)龚深甫给事尝与楚公言及此,大怒,曰;“小子敢尔!(《家世旧闻・卷上》)

  (42)莫羡痴儿小子,心心念念封候。(《吕胜己》)

  (43)陕州民范义超,周显德中,以私怨杀同里常古真家十二囗,古真小子留留幸脱走,至是,擒义超诉有司。(《刑法志二》)

  (44)肄译奏曰:“弗类是大无道,寡者孤独无亲,昧则于人事弗晓,眇则目无所见,小子婴孩之称,此汉人托文字以詈主上也。”(《佞幸传・萧肄传》)

  (45)老子兴何极,小子趣觥筹。(《李处全》)

  例(41)、例(42)表示轻蔑的称呼,例(43)表示小儿子,例(44)表示男小孩,例(45)表示晚辈。

  5.元明清时期

  这一时期,表示“轻蔑”的义项继续大量使用,“男小孩”义、谦称和“晚辈”义较前一时期有所增加,“小儿子”义用法减少,“平民百姓”义和“小人”义等义项用的依然不多。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新义,表示“男性青年”,犹言“小伙子”,表示男仆中的年轻者,并在文献中大量使用。例如:

  (46)书上,帝大怒曰:“小子间吾骨肉,速逮来,吾手射之。”(《叶伯巨列传》)

  (47)薛蟠正要起来穿衣不及,早被一人捺住,把刀在他脸上一晃道:“小子,你的银子放在那里?说罢,你不说就杀了你。”(《补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48)如今儿子叫桂小子,将来很有出息的。(《补红楼梦》第三十八回)

  (49)贾赦道:“三只怎么?难道这么大小子还玩羊吗?”(《补红楼梦》第十二回)

  (50)秋水这丫头聪明伶利,才貌双全,要是给他出去配人,便不是个小子,也没什么上等人家,那就把这孩子白糟蹋了(《补红楼梦》第二十八回)

  (51)刘姥姥道:“我们青儿,也亏姑奶奶的抬爱,要不然只好配个屯里的小子罢了。(《补红楼梦》第二十一回)

  (52)一时商定华忠跟去,又派了一个粗使小子,(《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53)只见邓九公他并不吃那些菜,一个小小子儿给他捧过一个小缸盆大的霁蓝海碗来(《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

  例(46)、(47)表示轻蔑的称呼,例(48)、(49)表示男小孩义,例(50)、(51)表示男性青年,例(52)、(53)表示男仆中的年轻者。

  通过归纳“小子”词义的历时演变,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其词义的来龙去脉。表示谦称的义项,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并一直沿用至明清时期。表示官名的义项,主要在南北朝以前使用,隋以后便大量减少,至清朝用例已很罕见。表示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主要出现在先秦和两汉,后世用例极少。表示“儿子、小儿子”义在东汉前用法不多,东汉以后明显增多,宋以后,“小儿子”义用法减少。而“男小孩”义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并不是学者说的迟至清朝才有的义项,只是到清朝时期 “男小孩”义的用法更加普遍。表示“平民百姓、地位低的人、小人”等义项一直以来用法就不多,不是主要义项。表示轻蔑的义项汉以前就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用法大增,以后一直处于很高的使用频率,是一个主要的义项。另外,个别义项出现的时间较晚。像表示“少许、一点儿”的虚词义在唐朝才出现。表示“晚辈”义宋朝以后出现,表示“小伙子”和“年轻男仆”的义项迟至清朝才出现,并成为当时的主要义项。这只是“小子”这个词从先秦至清朝的一个大致的演变方向,由此可见,其词义的演变是非常复杂的,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总结。

  (二)“小子”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用法

  以上是对“小子”词义历时变的分析,那么从清朝到现在,“小子”词义是怎么发展的呢?我们可以从现代汉语方言中寻找答案。   在现代汉语方言中,哈尔滨、济南方言中的“小子”可以表示“男孩子、儿子”,常跟“闺女”对称,也可以表示对人的蔑称,犹言“家伙”。牟平、洛阳、万荣、忻州方言中的“小子”表示“男孩子”。太原方言中的“小子”表示“男孩子”义是对父母而言的,另外也可表示对人的蔑称。“小子”历史上出现的其他义有的在方言中被其他词取代。如在先秦两汉时期使用的老师对学生的“小子”称呼义在西宁方言中被“小子儿”取代,表示旧时对学徒的贱称,意义相似。因此,“小子”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主要表示“男孩子”“儿子”,对人的蔑称等意义,和历史上的词义大有不同,有些义项已经不再使用或用得极少。还有如先秦广泛运用的官名义、历史上一直沿用的谦称义、清朝出现的“年轻男仆”等义现在已经消失,不再使用。而“晚辈”“小伙子”“一点儿”等义只在极个别方言中使用,其他的一些意义也用得很少。

  (三)“小子”词义演变的原因

  “小子”词义演变的原因,一是词语本身的原因;一是词语外部原因――如人的认知心理、文化背景等发生了变化,导致了词语意义的变化。“小子”词义演变的原因也可从这些方面分析。比如,谦称义从产生之初起便一直沿用,这反映了中华民族谦虚的民族性格,从古至今没有变过,也正是由于这种谦虚,“小子”的谦称义才得以保留并沿用。“年轻男仆”的义项出现在清朝也是有理可循的。众所周知,封建专制制度在清朝达到顶峰,用“小子”表示年轻男仆,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了社会制度和人们认知心理的变化。

  三、结语

  汉语常用词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词汇学的研究、辞书的编纂和修订、古籍整理以及汉语史的研究乃至汉语分期研究都有很大的作用。但常用词研究工作比较困难,需要掌握丰富的个体常用词的考察资料,在此基础上才能归纳出常用词演变规律,发挥常用词研究的作用。文章对“小子”一词的词义进行了历时考察和现代方言的分析,以期为常用词的研究提供材料。

  参考文献:

  [1]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2版)[M].上海:汉语大词

  典出版社,2001.

  [2]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聂志军.汉语常用词研究方法浅论[J].河池学院学报,2007,

  (2).

  [4]潘文,吴新江.近代汉语中“女儿”一词的历史考察[J].南京师

  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1,(1).

文章标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投稿“小子”词义的历时演变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shehui/2317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