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在传统文化中的蕴涵

所属栏目:美学论文 发布日期:2021-02-25 08:59 热度:

   【提 要】美育即美感教育或者审美教育。在当代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育十分重要,但如今仍然存在着将美育简单等同为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学习的观点。实际上,随着时代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美育不仅限于艺术课程的范畴,传统文化中的众多元素中也蕴含着美育。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绘画作品、文艺诗篇、家训家风等等,这些都呈现了美育的潜移默化。由此,我们需要更加关注传统文化中的美育闪光点,这也为美育本身带来了新的启示。

美育在传统文化中的蕴涵

  【关键词】美学 传统文化 审美教育

  一、美感教育在审美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美感教育在审美教育中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蔡元培曾提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他认为美育就是培养人的情感,将美育理解为情感教育。从情感视角进行美育是“由于情感推动力的薄弱”,而如何转弱为强,他建议为陶养的方式。学习美育的陶养方式,培养人的审美感受为起点。审美活动以审美感受为基础,审视主体的情感判断,这一过程是从直观感受下的情感到审美感知。审美教育可以锻炼、磨砺、推进审美感知力的提升,进而转化为人的能力与力量。因此,人不仅可以欣赏美,还可以创造美。

  情感教育如何传达至正确的审美感知能力,这个过程需要方向的指引。审美的情感教育具有怡情养性之用,但只有正确的审美感知力才可以达到怡情养性的良好状态。每个人都有情感,但是情感作用下的行为不能保证都是伟大而高尚的。美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仅在生活中的审美实践下培养健全体格,还要求在正确审美观中形成社会主义道德。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中央不断强调美育的重要性,我国未来社会主义接班人要求具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良好素质。美育的目标以及任务与马克思主义中“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相一致,从符合社会主义审美要求的人到培养健全人格的人,从全面发展的人到自由的人。

  二、传统文化中的美

  (一)传统文化中的美感艺术是集中表现美的领域,学校中的艺术教育课程以美术课程与音乐课程为主。但显而易见的是,传统文化也是具有美的代表性的主要传承方式。从美学视角看传统文化,其与艺术课程中的美存在共通之处。艺术可以激发人的审美感知能力,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音乐、美术的艺术之美,比如戏曲、琴棋书画等等。同样,可以通过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文字之美、语法之美和意蕴之美,直接激发学生去探寻其中隐含的美感特性。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感受到作者笔下作品的深刻以及情感的细腻,使学生在接触过程中了解到作者表达自身情感时丰富的层次。情感在文学作品中呈现,并在历史长河中延续。许多传世经典就是优秀的文化作品,其情感不可谓不深厚。例如,春秋时期孔子《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启迪后世,传承至今;明代吴承恩撰写《西游记》驰骋想象,以“西天取经”为蓝本叙述社会现实。

  (二)传统文化中的特性传统文化学科中外显性与内化性并存。从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看,语言发声,文字留痕,都是外显方式,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常常运用书画、戏曲、对联等基础方式。传统文化应用于课堂教学,学生的成语与对联、歇后语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都是外在展示性学习。其次,传统文化具有内在熏陶的特性。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感知力,这种培养通过积累的方式呈现结果,潜移默化中踏实进步。学习传统文化的书法技能,不仅学习积累的技巧,还能了解书法背景,拓展课外知识,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学生不断加深感悟,感知能力得以不断深化,提升其传统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因此,传统文化的特性要重点强调其内化性。

  三、对美育教学的启示

  (一)在教材中挖掘美的因素随着时代进步,人们逐步意识到美育已经超出单纯艺术教育的范畴,优秀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美育,同时也渗透在学校的学科的教学之中。传统文学中蕴含丰富的民间工艺、诸子百家文学作品以及历史意蕴的家训家风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思想素质的正确引导,符合美育的最终目的。美育本身的过程也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深入挖掘众多学科教材是发挥美育潜移默化之用的良好策略。

  (二)把握美的教学节奏从审美感受到审美感知再到审美鉴赏,我们可以发现传统文化中已经存在美育,传统文化可以说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一种方式。对于学生记忆优秀文化作品来说,枯燥的背诵就是强硬的手段。我们可以借助审美感知的培养,帮助学生达到理解背诵的效果。在感知审美对象的审美属性之后进行学生审美鉴赏活动的教育,审美感知能力在鉴赏中得以延续。审美的直接结果就是人感知审美对象后,产生对“美”的见解和情感。教师还必须遵循美的规律,掌握美的教学节奏,学生的审美鉴赏教育才能够奏效。

  (三)指导学生积极创造美审美教育中美的创造离不开积累。学生利用想象构建画面,学习国画,进行书法练习等,是创造美的方式,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离不开大量素材的积累,积累是创造的基础。叶圣陶曾指出“要从平凡生活中发掘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素材”,在审美教育过程中要重视积累,让学生了解生活。因此,在美育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贴合生活感受积累素材,贴近社会实践,自由地发挥主题,让学生发现生活美,进而积极地创造美,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董学文 2013 《美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金 婷 2018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学教育》(中)第 10 期。

  曹梦娇 2018 《传统家风的时代意义——以“孝慈悌友”为例》,《文学教育》(中)第 11 期。

  《美育在传统文化中的蕴涵》来源:《汉字文化》,作者:徐秋慧

文章标题:美育在传统文化中的蕴涵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meixue/4506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