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树名木保护的十大理念误区

所属栏目:历史论文 发布日期:2013-02-17 08:49 热度:

  摘 要:古树名木保护是一项长期的科学系统工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人为的经验和认识上存在错误,往往会走进理念误区,导致不可弥补的工作失误。本文根据工作实践总结出常见的古树名木保护的十大误区,以期促进古树保护工作的科学规范。

  关键词:古树名木,复壮,修剪

  古树名木是国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亦是公园、寺院、风景区重要的旅游资源。随着各地城市建设的发展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古树名木的保护和利用成为各地非常重视的工作。目前,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古树名木资源的调查和保护工作。但是在保护过程中,有些地方忽视科学,盲目保护,使得古树保护工作适得其反,不仅没有有效保护,反而加速了古树名木的衰亡。

  误区1:古树名木不用浇水

  在许多人眼中,古树名木已经完全适应了当地的物候条件,其根系深入土壤的范围和深度所吸收水分足够满足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古树名木虽然长时间生存在当地并且已经适应了当地的气候环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古树名木的生理机能已经开始衰退,尤其根系的分生能力的下降,使得新根萌生数量减少,吸收水分的能力减弱【1】。又由于我国工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地下水位下降严重,特别是北方地区,连年的干旱和地下水的超量开采,使得情况更加严重。古树名木自身情况和外界环境的改变就决定了古树名木需要定期根据实际情况浇灌,而且这项工作在北方地区尤为紧迫。例如:太原市年降水量在400—800mm之间,人均淡水拥有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是典型的北方严重缺水城市。太原市每年的3—6月经常出现春旱或夏旱,古树名木养管单位应及时浇水。为保证古树名木顺利越冬,11月上旬再补充一次越冬水。

  误区2:古树名木不用施肥

  古树长期生活在同一地点,经多年选择吸收,若无外来补充,土壤肥力及其理化性能大为减退。为改善古树的生活条件,应根据树木的需要和当时的具体情况,按其物候进行适当的施肥、灌水,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对于冠顶和外围已树老焦梢的衰老树木,其吸收根系多数仅限于冠幅投影范围之内,采取改土、施肥、灌水等措施,也应在此范围。根据树的衰败程度,在树冠半径内以距树干的1/2~2/3处以外进行,过远则无效[2,3]。

  误区3:古树名木不能修剪

  一定要改变古树名木不能修剪的理念。古树名木必要时也要适当整剪,以利于通风透光,减少虫害,促进更新、复壮。在不影响古树名木景观和风姿的前提下,对易折和树体不稳固的枝杈进行谨慎地“瘦身”处理是必要的,实践证明效果很好。根据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对树冠进行因势利导地修整。古树名木修剪以少整枝、少短截、轻剪、疏剪为主,保持原有树形为原则,短截局部枝条,促进树冠的均衡发展。截大枝应做到锯口平整,做到不劈裂,不撕皮,过大的粗枝应采取分段截枝法。常绿型松柏类古树名木一般不修剪。

  误区4:古树名木见洞就补

  古树名木生活年代久远,往往都有一些空洞,特别是国槐等树种,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空洞。古树保护往往都要将树洞修补完整,保持外观的美感。但是古树是活的,而修补树洞的材料是死的,而且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彻底解决修补树洞防止渗水、漏水问题,所以不多长时间后,修补过的地方又会出现缝隙导致雨水进入树体,加速树体的朽蚀【4,5】。另外,古树名木修补树洞有时会采用水泥、泡沫发泡剂等其它物质填充树洞,这时尤其要注意做好导水措施,例如制做导水管。目前,许多古树有着与众不同的“空洞”美感,只要是不影响生长或没有雨水渗入加速朽蚀,就不必要修补,而那些树洞朝向天空的树洞就必须修补,做好导水措施。

  误区5:生长衰弱后才复壮

  一般情况下,只有古树生长势衰弱之后才进行复壮。古树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生长在一个地方,土壤里肥分有限,常呈现缺肥症状,再加上人为踩实,通气不良,排水也不好,对根系生长极为不利。因此造成古树地上部分日益萎缩的状态。即使是生长强健的古树,也不能忽视古树生理机能衰弱或生存环境改变对其影响【3,4】。所以,对古树名木应当有步骤地进行小步慢跑式的复壮,切勿古树已经长势微弱才补救。古树名木保护要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采取小范围局部换土、施肥、松土、补充营养物质等措施。

  误区6:古树名木生长快好

  改变古树新梢生长越快越好的理念。要以培养健壮的古树名木为根本,通过调整古树复壮的营养比例,使古树的枝叶生长充实而健壮。古树名木有时由于水分充足,气候条件适宜或自身生理调节加快,使得枝叶生长异常超过平均水平,这对于古树名木也是不利的。面对异常水平的徒长,应加强观察,采取控制水肥,人工修剪等手段加以调节。

  误区7:养护过后就不过问

  改变一次性养护后不再过问的理念。古树名木的衰弱是逐步形成的,保护和复壮也应是长期、连续性的系统工程。对已保护过的古树名木要定期察看,加固支撑是否牢固,避雷设施是否安全可靠,是否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根系保护等是否到位,都应及时采取措施补救【5】。

  定期对古树隐患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检查的重点部位是根颈部、分杈处、主干、朝天树洞,必要时可采用探伤仪(例如FAKOPP 2D Tiemer测定仪)测定树干中空的程度,一般中空程度达到干粗的1/3以上即应考虑支撑加固处理【6】。

  误区8:围箍扎紧后不松箍

  围箍对于保持树形完整、防止树体的开裂、维持树体重心具有重要的作用。围箍是固着古树树体的金属制品,一般包括金属圈、橡胶垫片、围箍螺丝三部分组成。在古树保护施工的过程中,围箍螺丝要拧紧,保持较强的固着力度。但是随着古树名木的不断生长,围箍反而成为了“紧箍咒”,严重束缚古树名木的生长,甚至有时会破坏树木的韧皮部,造成树体运输有机物质的通道中断,对古树名木的危害极大【7】。

  误区9:长势弱后猛补肥料

  要改变古树名木长势衰弱后就猛补水肥的不良做法。古树衰弱的原因多种多样,例如:树体产生了严重的病虫害,古树根系长势衰微或遭到地下害虫的侵袭,外界环境(如土壤状况、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灾难气候、人为破坏、化学物质侵染、物理条件改变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古树的营养物质或水分匮乏,古树自身生理条件发生改变,古树名木生命周期即将结束等多种原因。盲目地见到古树名木长势衰弱后就猛补水肥,可能会起到南辕北辙的效果。

  误区10:挖复壮沟越远越好

  改变复壮沟挖设越远越好的做法。有些古树保护单位一厢情愿地认为,复壮沟挖设的位置距离树干越远越好,这样可以扩大古树名木根系生长的范围,使得古树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其实这是错误的。古树名木由于生长年代久远,根系虽然无论范围、深度都已经很大,但是其吸收水肥的范围依然还只是其树冠范围内,如果复壮沟距离过远,那么树木根系吸收的水分、养分运输距离过远,蒸腾作用消耗的能量就会增加,长期作用对于古树名木是不利的【8】。

  古树名木保护是一项长期的科学系统工程,面对纷繁复杂的保护工作,园林工作者应摆脱固有传统经验,综合运用植物生理、植物保护、生态学、土壤学等知识建立古树名木一树一套保护方案,摆脱认识上的误区,真正使古树名木保护走上一条正规科学有效之路。

  参考文献:

  [1]徐嘉德.古树名木衰败原因调查分析.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1995,8(4):1~5.

  [2]李锦龄.北京松柏类古树濒危原因及复壮技术的研究.北京园林,2001,17(1):24~27.

  [3]胡坚强,夏有根,梅艳等.古树名木研究概述.福建林业科技,2004,31(3):151~154.

  [4]孙光明,宋瑞珍,冯少锋等.古树名木保护及复壮措施初探.河南林业科技,2002,22(4):51~52.

  [5]王家玉.古树名木腐烂孔洞治疗技术.林业科技开发,2005,(3):25~26.

  [6]陈锡连,王国英,陈赛萍.古树名木预防腐朽中空技术研究.华东森林经理,2010,17(2):28~29.

  [7]徐嘉德,徐向杨,程爱兴.树体管理对古树复壮效果的研究.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1997,10(1):21~24.

  [8]熊和平.南方古树名木复壮技术研究.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9,16(2):6~9.

文章标题:浅析古树名木保护的十大理念误区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lishi/1610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