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艺术对于歌剧骆驼祥子中有何表现形式

所属栏目:动画艺术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18-08-09 11:58 热度:

   动画世界设计以及对于新的艺术表现上有重要的影响,这篇以歌剧骆驼祥子中动画艺术的运用内容介绍了动画设计方面的一些新的政策事项。

艺术与设计理论杂志征收动画设计类论文

  摘要:动画元素在新编歌剧《骆驼祥子》中的多样化呈现,是本土歌剧进行观念转变的大胆尝试,也从宏观上推动了我国原创戏剧的模式变革。受众消费需求的多样化转变、戏剧行业竞争态势的持续升级,都要求歌剧创作应当与时俱进、寻求创新化探索与表达。

  关键词:骆驼祥子,动画艺术,创新性,动画设计类论文

  由国家大剧院倾力打造的新编歌剧《骆驼祥子》,改编自老舍的同名小说,是近年来我国本土大型原创歌剧的翘楚。该剧在基于小说原作细密的叙事架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剧作框架调整与细部元素优化,在舞台效果、艺术张力以及思想内涵上完成了高度融合。自2015年3月新编《骆驼祥子》首次在国内公演以来,至2017年8月,已经进行了三轮全国性的演出。2017年9月,该剧将进行第四轮的全国巡演。而与之前三轮公演的版本不同的是,本次重新编排的《骆驼祥子》,则将创新式演绎经典剧作、对接多元化需求作为了践行核心。其中动画元素在剧中的大放异彩,则是该剧在设计与呈现上的一大亮点。

  推荐期刊:《艺术与设计.理论》(月刊)创刊于1997年,由国家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主办。《艺术与设计》杂志和艺术与设计出版联盟旗下的杂志群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独到的视角密切关注着整个社会,以及艺术、创新领域的新动向与新发展。理论专刊栏目为您提供平面设计、广告学、环境艺术、建筑、产品设计、数字艺术、传统工艺美术、纯美术与美学理论等方面的优秀论文。

  其注重动画与舞台布景系统之间的相互呼应、彼此融合,将背景幕布、各类道具框架作为映射主体,注重层次化、渐变性的视觉效果呈现,营造了鲜活、跃动的环境氛围。同时,动画和灯光组构建的光线美学,使得多角度、广视域的投射显得丰富多变,突出代入感,增强了视觉层面的冲击体验。此外,动画在剧情重要转场、高潮处的灵活穿插,发挥了关键性的情绪带动作用,使得撞击感、共鸣感得以集中释放。由此也能够从侧面实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衬托、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乃至剧作思想主题的渲染。所以,通过观赏新编的《骆驼祥子》,鉴析其对于动画元素的创新式运用,结合当前本土原创歌剧的发展现状,则需要确立创新、多元的发展理念,对接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突出人文思考与精神展望,逐步优化戏剧行业的文化建构,合理拓展戏剧艺术的呈现模式,持续强化戏剧的社会引导效用,进而为国产戏剧增强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增添助力。

  一、歌剧《骆驼祥子》中动画艺术的表现形式

  (一)注重与布景元素进行呼应、融合

  作为一部反映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底层民众生活悲剧的四幕歌剧,新编《骆驼祥子》合理借鉴了原作话剧精简、写实的舞台构建风格,在力求还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的北方都市生活百态的诉求引导之下,引入了以淡彩水墨为主、大幅晕化场景图陪衬为特色的布景模式,营造了朴重、粗简而又热烈、灵动的背景环境。而为了配合剧作相对明快、强烈的音乐叙事,该剧则大胆采用了动画修饰的处理手法。其利用大型投影仪在舞台幕布四周的分布与映照,于背景墙上不断闪现出鼓楼、长街、胡同、驴车、棚屋等极具老北京乃至北方地域特色的符号影像,配合剧情的不断推进,对应改变颜色、形状以及出现频率,强化了时代的厚重感、现实的沉重感,给受众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1]P14

  (二)配合灯光组完成多角度、广视域投射

  相较于前三轮演出版本侧重借助高亮度、高强度的灯光处理,来从视觉层面呼应歌剧在配乐上的激荡、浑厚,新编的《骆驼祥子》明显弱化了之前相对强烈的感官刺激,尝试通过较为均衡的光学呈现,来缓和偏于剧烈的听觉体验,引导观众能以更加平和、冷静的心态,去感知人物、融入剧情。而出于对视觉效果多样性的考量,新编《骆驼祥子》则利用动画映射与舞台四周灯光组照明的结合,巧妙地模拟出乌云密布、风起叶落、人影幢幢等各种动态化场景,以一种多角度的表现形式,使得观众能够从不同视角,切身感受到人物的悲欢、故事的跌宕。并能够随着宽泛的动画跳动,为舞台环境释放更为充分的视听冲击,激发观众继续观赏、猜想剧作发展走向的兴致与热情,构建更为优质的观剧环境。[2]P106

  (三)在剧作关键节点之间穿插、衔接

  清晰而又复杂的人物关系,绵密而又曲折的剧情演变,以及深具批判性与警示性的核心主题,都令新编的《骆驼祥子》在艺术表达上卓然不群。而沉郁、铿锵、激荡的配乐烘托,又充分释放了深沉、绵远、持久的听觉震撼力,使得剧作的悲剧美学不仅仅停留在声音的撞击阶段,而是上升到了精神共鸣的高度。所以,为了在视觉层面上也实现协调对接,该剧则以动画修饰为突破口,合理分列剧作的四幕场次,分别在男主人公祥子三次买车、又三次卖车的转折节点,利用密集、交叠、立体的影像映照,充分衔接了人物在希望萌动、突然遭到外界扼杀,再到重燃希望,又被无情绞杀,直至理想幻灭、最终走向人格堕落的悲剧。错落、频密的动画影像,并未给人以凌乱、突兀之感,而是与舞台环境融为一体,给人以震撼、持续的观赏冲击与回味。

  二、歌剧《骆驼祥子》中动画运用的创新之处

  (一)注重层次化、渐变性的视觉效果呈现,衬托人物性格特征

  视觉层面多样化的变化效果,归根到底还是要为剧作的内容服务。在该剧之中,动画元素的定位即是修饰、烘托舞台氛围,增强对于观众的吸引力。尤其是在重要人物登场、转场,出现明显的情绪波动、思维起伏以及精神裂变之时,动画的合理导入,就颇具点睛之妙。如在剧中表现祥子、虎妞、刘四爷、曹先生等关键角色在面对抉择之时,动画则以一种渐进式的推进方式,从舞台四周向舞台焦点延伸,接着以片状的光影拼接形态,映照在人物背后的幕布之上,使得其对于生存的希望、焦虑乃至无奈均一览无余。[3]P95

  (二)突出冲击感、代入感的切实体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在歌剧创作之中,常用悬念、铺垫、暗示、呼应等表现手法来烘托氛围,强化剧情的舒展张力。该剧虽然故事框架相对单一,却在结构上呈现出明显的“一波三折”之态,能够有效调动观众的好奇心、探究欲望。而为了进一步凸显这种曲折多变的剧情特色,该剧则灵活利用动画元素的适配,配合故事的各个发展节点,以相对强烈的构图与场景导入,贴合人物对于改变生存现状的热烈企盼、不断遭遇权力阶层的压榨以及自甘堕落被社会抛弃的悲剧演变,不断引导观众去猜想、思考故事的发展趋向与结果,营造了切实的代入感与驱动感。

  (三)强调感染力、共鸣感的集中释放,渲染剧作思想主题

  写实主义戏剧普遍会挖掘社会矛盾、悲剧产生的根源与附带产生的负面影响,以批判、警示的视角出发,给予受众剧烈的精神撞击和群体思考。该剧也不例外,其继承了小说原作对于底层人物的悲悯情怀和直面现实阴暗、腐败的鞭笞理念,清醒意识到了畸形的社会环境是引发人物悲剧产生、善良人性毁灭的根本原因,具有强烈的历史回荡感与积极的现实参照意义。而也正是基于从视觉层面直观、有力地强化剧作主题的目的,该剧以观感更为独特的动画进行修饰,用浓重、沉重的色彩与图案的分解,剖挖剧作主题对于人性、社会的思考与展望,充分聚合了视觉感染与精神共鸣,令剧作演绎更为深刻、动人。[4]P7

  三、歌剧《骆驼祥子》对于本土戏剧的启示

  (一)确立创新、多元的发展理念,优化戏剧行业的文化建构

  创新是艺术创作的不竭动力,也是驱动戏剧行业加速变革、优化运作结构的重要助力。而在行业竞争白热化的当下,本土戏剧则需要明确创新式、多元化发展的核心方针,立足本民族文化的博大母体,合理汲取其中的艺术养分,逐步完成文化资源之间的良性转换。把握时代发展的主流、秉持文化育人的理念,灵活参照当前国内外戏剧成功的运作模式,深化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学习,引入更为科学、新颖的运营理念与机制,为我国戏剧行业的远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对接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拓展戏剧艺术的呈现模式

  受众消费需求的改变,要求戏剧行业也必须及时进行同步跟进,把握、兼顾当前市场的大众与小众需求,合理寻找其中的平衡点。在确保戏剧的艺术内涵、思想价值的前提之下,适当增强剧作的娱乐性,调剂戏剧的观赏氛围。通过完善市场动态捕捉机制。应当进一步强化在舞台观感布局上的优化、发声乐器的调整、媒体工具的修饰等,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编排方式,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视听体验效果。此外,也需要改良剧作的人物造型、叙事方式,明确积极的价值取向,完成美学环境与精神文化的协调交融。[5]P25

  (三)突出人文思考与精神展望,强化戏剧的社会引导效用

  戏剧的艺术价值在于熏陶人的人格、情操,给予美学的体验与情绪刺激。而随着社会文化的演变,戏剧也应当凸显其对于不同群体的精神引导价值,凝聚正向的认知意识,辅助构建良性的社会关系。而考虑到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我国社会文化与意识形态趋于多元化演变的现状,则应当进一步突出戏剧在人文层面的思索、批判以及关怀,以更为开放、兼容、协同的价值引导,去深化剧作的核心主题意涵,结合当下社会的价值形态,真实反映、剖析相应的社会事件,全面解读其中的矛盾问题,去倡导受众对社会发展进行积极、多元的思考,诱导其进行自身行为方式的纠错,满足受众通过观赏戏剧来实现精神升华的现实需求,由此来强化剧作的现实引导意义。

文章标题:动画艺术对于歌剧骆驼祥子中有何表现形式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donghua/3897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