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砀山县农村饮水的不安全问题主要是高氟水。随着砀山县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饮用水水质中含氟量超标问题越来越显得突出,严重危害当地人民群众群众的身心健康,影响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砀山县农村饮水的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并针对不同类型工程措施进行比较,提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饮水安全、高氟水、水质、水源地、对策、建议
1砀山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砀山县位于安徽省最北端,苏、鲁、豫、皖四省七县交界处。全县总土地面积为1192.94km2,辖13个乡镇、1个开发区和1个工业园区,共135个行政村1704个自然村,总人口为92.91万人,其中农村总人口为87.47万人。砀山县属淮北平原旱作农业区,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山芋等;经济作物主要以水果、蔬菜为主,二0一0年全县人均纯收入3760.96元。
砀山县目前农村生活饮水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手压井提水,人数为65.6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70.7%;二是通过近年来建设的农村饮水解困项目及群众自发行动兴建的175处简易自来水工程,有27.22万人初步用上了自来水。由于未经过必要的水质处理措施,浅层地下水中严重超标的铁、锰、氟等有害离子及大肠杆菌等细菌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尤其是水中氟含量超出国家标准1.0mg/l的5-7倍。据砀山县疾病控制中心普查结果,砀山县饮用水氟含量超过2.0mg/l以上的地区涉及135个行政村中的796个自然村,涉及人口31.2万人,含氟量超标是影响砀山县农村生活饮水安全的主要问题。
2水源地水资源利用、保护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地表水资源
砀山县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境内大气降水。据资料分析砀山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749mm,多年平均经流量为11035万m3,多年平均径流深78mm,多年平均水资总量为29856万m3,其中地下水资源20086万m3,地表水资源为9770万m3。由于降雨径流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最大年降雨量是最小年降雨量的2.7倍,且大部分降雨集中在汛期,其中6-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70%,因此砀山县境内的大沟河道主要以行洪排涝为主,均属季节性河流,除汛期外基本断流,全县虽有9770万m3的地表水资源量,除了下渗补给地下水及蒸发外,基本不能被利用,所以全县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主要依靠地下水,其他无可替代水源。
2.2地下水资源
砀山县浅层地下水资源属入渗—蒸发—开采型,主要以降雨入渗补给为主,经计算,全县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20086万m3。砀山县中深层、深层地下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浅层地下水的垂直越流补给,侧向补给及其自身的弹性释放,据《安徽省淮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成果,砀山县中深层、深层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为89639.2万m3。砀山县近几年浅层地下水开采量为4638.8万m3,其中地下水利用程度为23.3%。中深层地下水开采量仅为500万立米左右,相当于其静储量的1%,到规划年2020年,全县农村人口全部采用深层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水源,其近期用水量为30492万m3,仍未达到其贮量的4%。砀山县地下水类型主要为SO2-4-4~CF2-型,其次为HCO-3型,矿化度1~4g/l,水中氟化物含量0.4~6.4mg/l,全县地下水中含氟量超过2.0mg/l的地区达986平方公里,砀山南部的朱楼、黄楼地区中深层地下水中含有Fe2+、Mn2+高子超标,其中朱楼、小屯两眼200米深机井因含Fe2+、Mn2+离子超标而被迫放弃使用。
3饮用水水资源利用、保护和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砀山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根据平原区村庄比较分散的特点,计划采用两种工程措施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①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单村或联村集中供水工程,采用开凿深井,井的深度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总的说来,一般开凿深度都在350m左右,封闭中浅层水,取深层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地下水。以一个或者多个行政村作为一个供水单元,供水人口1000-10000人,日供水规模100-500立方米/日。设计单井出水量30-80立方米/小时,配套200QJ深井潜水泵及自控变频器,经多级管道送水入户。
②管网延伸工程,利用城镇自来水厂和项目村附近已建成供水工程,水质不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地下水通过安装除氟及消毒设备进行水质处理后,利用管网延伸向项目村供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地下水,可通过管网延伸直接向项目村供水。
4.建议
1、在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编制阶段,应做多设计方案比较分析,挑选出科学、合理、可行、安全的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确保项目区群众饮水安全。
2、为降低制水成本,节省工程投资,实施方案应可能选择联村集中供水工程或利用已建工程进行管网扩建,实行集中连片供水。连片集中供水工程可采用先进的一体化净水设备,配备电子监控设施,水源保护措施齐全,提高水质保护的可靠程度。
3、加快饮用水水源区水资源保护的立法工作。在水资源的开发中,要将水资源的保护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开展工作,确保工程运行后,水质满足集中式供水水源地的水质要求。在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汇水区内,严禁兴建对水质、水量有明显影响的建设项目。
4、实行区域集中供水可实现工程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的共享,与建设单村集中供水工程相比,可减少工程投资,减少管理人员,减少制水成本等优点。
5、加强宣传,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项目的实施和监督。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饮水安全工作的认识,采用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宣传饮水安全相关知识、提高农民全面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农民的健康意识。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和推进农户节约用水、推广节水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