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图书馆建筑发展简史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11-05-13 17:01 热度:

  摘要:通过参阅大量参考文献,总结我国高校图书馆建筑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具体论述了国内外大学图书馆建筑的发展概况。首先重点介绍了国外大学图书馆建筑的发展历史。其次又分萌芽、发展、变革三个阶段详细介绍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建筑产生和发展,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建筑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建筑;简史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伴随着文字的产生相应的出现了文献,将人类的经验和知识用文字记录下来以供利用,同时为人类知识积累,交流,继承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当人们认识到需要对已产生的文献进行有序的收藏和保护以便长久保存和利用时,最早的图书馆便产生了。
  1、国外图书馆建筑发展概述
  1.1十九世纪前图书馆建筑的发展
  在文明起源最早的四大文明古国中,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考古发现,约公元前3000在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朝的一座寺庙废墟,就有大批泥板文献被集中在一起成为己知最旱的图书馆。公元前7世纪亚述巴尼拔国王在尼尼微建立了藏有大约2.5万块泥板文献的皇宫图书馆。古埃及最迟在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8世纪~前23世纪)就有了王室图书馆和寺院图书馆。古代希腊、罗马时期也都有为奴隶主阶级及其贵族知识分于保存资料的图书馆。古罗马的公共图书馆大多与神庙毗连,富丽豪华,宏伟壮观。馆内设有阅览厅、柱廊,有的馆内设有会堂和演讲厅。这时的图书馆馆藏有限,规模不大,藏阅一体,功能简单,但却极度豪华。如弗塞斯图书馆(图1.1)和提姆加德图书馆(图1.2)。
  12世纪欧洲现了中世纪的大学。大学图书馆逐步建立并发展起来。初期的大学并没有设置图书馆,教师们有少量藏书,学生通过向教师或书商租借来解决教科书的需求问题。这样,大学附近便逐渐出现了一些“租赁图书馆”。随着大学规模的扩大,同一院系的学生开始有组织地共享某些书籍。这些书籍由学生集资购买或抄写,或由毕业生和大学教育赞助人予以馈赠。各院系开始掌管若干教学用书,大学的缮写室与图书室便取得了相应的发展,于是大学图书馆逐步建立并发展起来了。
  法国巴黎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的图书馆被视为欧洲大学图书馆的先驱,[1]它们成立于13世纪,馆内大部分藏书都是由私人藏书家捐赠。悠久的历史及丰富的藏书使这两所图书馆成为国外大学中最著名的图书馆之一。由于图书馆的作用日显重要,后来大部分学院都是一建校就有了自己的图书馆,欧洲许多大学也都依照它们的模式建立了图书馆。随着大学在欧洲的普遍兴起,图书馆逐渐成为大学里必有的设施。
  从13世纪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大大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知识的广泛传播。同时,源于我国的造纸术与印刷术传到了西方,促进了书籍出版事业的发展。这些新的潮流与状况,为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欧洲一些大学逐渐掀起了建造图书馆的热潮。这些大学图书馆在建筑形式上一般是以教堂或修道院的图书室为蓝本,在建筑的功能布局上比较讲究实用。由于藏书量不多,规模都不大,平面也非常简单:一间长方形的阅览室,走道位于中间,两边书架垂直于墙面而列排,书架之间夹放着座位,墙面的开窗置于书架之间,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幽静隐蔽的空间。例如英国三一学院图书馆就是这种布局的典型代表(图1.3),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麦尔通(Merton)图书馆(图1.4)也是这样布局的。这种最初的古老式“开架阅览”很受当时入们的喜爱,这种藏、阅空间合一的图书馆一直延续了好几个世纪。
  1.2近代图书馆建筑的飞跃
  19世纪以后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滚筒印刷术的广泛使用,使出版物迅速增加,在馆藏和读者日益增多的情况下,业务管理和服务工作也逐渐复杂起来。促使图书馆对管理方式进行了重大改革。从传统的以藏为主,藏阅合一向藏阅并重、藏阅分离转变,也就是逐步形成阅览与藏书分别占用建筑空间,出现了单独的书库空间和中央大厅式的阅览室,两者通过借书出纳空间相联系。这样在建筑空间布局上形成了“藏、借、阅”相互分离的三部分,后来这种布局成为近代西方大学图书馆建筑的传统型制。典型的实例有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图1.5)和法国国家图书馆(图1.6)。
  现代图书馆是从20世纪开始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知识的爆炸性增长,促使了知识载体的繁衍、提高和大量增加,也促使图书馆专用设备的产生和推广应用。同时,还极大的刺激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求,馆内藏书的利用率极高,因此把部分常用工具书移到阅览区实现开架阅览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仅经过短暂历史时期的近代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样的形势变化。以1933年修建的美国巴尔的莫图书馆为代表公共图书馆(图1.7),在平面布局上首先突破了这种形式。藏、阅空间重新合并。平面布局上突破了空间的固定分隔,以大柱网、大空间适应了使用上的灵活性;采用了“藏阅合一”的管理方式,大量实行开架借阅,促使原有相互分离的“藏、借、阅”三大空间重新整合为一体;基本书库大大压缩或根本取消。随后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使人类文明逐步进入到了电子时代和信息时代,在现代化技术、设备相继引入使用之后,更加显示出这种建筑布局方式的优越性,因而取得了广泛的承认。
  为了满足图书馆功能和人们需求的变化,一种称为“模数式设计”的图书馆设计方法应运而生了。这种模数式图书馆的使用极其灵活,其特点是:建筑完全由柱子承重,又用统一的柱网、统一的层高、统一的荷载,天棚连成一片,可按需要灵活隔断;楼梯、风道、设备管井等尽量集中或设在边墙外,以获得更大的无障碍的空间,大多采用空调,并使风口、照明灯具等均匀分布在每个柱网单元里,以保证隔成小间也能获得气流和照明。自战后修建的第一批这种形式的图书馆以来,大多数大学间书馆都采用这种形式
  2、我国高校图书馆建筑发展历程
  2.1萌芽阶段(1949年前)
  中国最早的文献形态,是公元前14——前11世纪商代后期的甲骨文献和金文文献。商代设有史官,掌管记录统治者的言行及重大事件的图书档案。据挖掘与考古研究,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下,发现了保存大量甲骨卜辞的库房,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皇家档案馆与图书馆。周代除王室有收藏文献的库室外,各诸侯国也有本国的文献库室。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标题:我国高校图书馆建筑发展简史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nzhusheji/887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