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传统建筑空间拓扑模式研究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11-05-07 07:57 热度:


  新农村建设中,不仅要传承传统苗居建筑外观形态上的符号,更重要的是从中提取出更深层面的空间序列模式,强化其中的空间体验和感受,才能发扬和传承民族建筑的核心本质。
  3拓扑学研究方法
  拓扑学的英文名是Topology,直译为地志学,也就是研究地形、地貌相类似的有关学科。拓扑学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但是这种几何体系又和欧式几何不同,它与研究对象的长短、大小、面积、体积等各种度量性质都无关,主要研究拓扑空间在拓扑连续变换下的不变性质和不变量。大量自然现象具有连续性,所以拓扑学具有广泛联系各种实际事物的可能性。通过拓扑学的研究,可以阐明空间的集合结构,从而掌握各空间的函数关系和秩序。
  运用拓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的首要任务,即是掌握足够的拓扑性质,使我们能对任意两个不等价的图形做出区别,方法是证明某种特别的性质只有其中的一个图形具有。当然,任何这种性质必须在连续变换下保持不变。(如有改变,就不是拓扑性质)。例如,直线上的点和线的结合关系、顺序关系,在拓扑变换下不变,这是拓扑性质。这些拓扑性质通常被叫做拓扑不变量。因此,我们希望将拓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到地域性苗族建筑的传承与创新设计中,在大量苗居住宅平面的“几何原型”中寻求拓扑不变性,指导变化多端的现代设计。
  4黔东南地区郎德上寨建筑调研分析
  通过对黔东南郎德上寨的普遍走访和重点调研,对苗居住宅进行了实地踏勘和测绘,详细了解了当地苗族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在此基础上,运用拓扑学的方法对苗族传统干栏式建筑空间进行了较为深入和科学的分析。
  4.1郎德民居空间解析
  
  苗族由于聚族而居的生活模式,既要考虑到对外的防御,又要考虑人居住的上尊下卑、崇宗敬祖、礼乐相济,从而表现出上人下畜的吊脚楼空间、堂屋为中心的对称布局等。
  郎德上寨的吊脚楼民居一般分三层:负一层为伺养牲畜的生产空间;一层主要是堂屋和起居厅、通廊的公共和半公共活动空间以及厨房辅助空间;二层主要是居住空间;阁楼主要用于杂物存放和晾谷物。
  屋子的底层伺养牲畜,与上层空间严格分开,具有隐蔽性,其入口除直接与户外相通外,一般在厨房也设一个入口,方便村民使用。一层一般由厨房、卧室、火塘间、堂屋和退堂组成。其中,火塘间是用于冬季取暖的房间,它与厨房的关系非常密切,是厨房的辅助部分,相当于起居厅,是苗族居民对内公共活动的空间。
  苗居住宅中堂屋面积比重最大,立面上十分突出和开敞(图7),中心感非常强,集会客、就餐、家庭聚会以及拜祖祭神活动为一体。它是家族延续的精神空间,是一个家庭对外社交的活动场所,也是全宅的交通枢纽,它不仅仅是一个穿堂,更重要的是通向室内外和内部上下左右的联系。堂屋位居平面的中心,且为通进深,无论是在平面上还是在立面上,通过退让和抬高进行了空间的放大,加强中心感,形成了非常好的休憩纳凉之地。每当苗族节庆的时,家家户户开始串门,在堂屋中摆吃长桌饭,独具苗族特色。堂屋正前方墙面上,通常苗人用以布置其宗族亲缘的灵位,尊奉祖先,师拜伟人,祈福求祥,以其朴实的民情风俗,展现了苗族祭祖敬祖的独特习俗文化。
  堂屋外侧是退堂,退堂之外的通廊起了非常好的连接和过渡作用。退堂既是堂屋前的缓冲地带,又是从室内甚至屋子入口的过渡区域,室内外空间在这里渗透融合。退堂处于全宅的最佳位置,这里光线充足、空气清新、贴近自然、视野开阔,冬季阳光温暖、夏季凉风习习,美人靠也就在此。
  苗居的卧室不大,且大多位于光线并不好的二层,室内只放有少量家具,仅供夜间寝卧之用。可见,苗族居民对寝卧的要求并不高,似乎这是一种向心性集体意识的反映。
  4.2平面功能空间提取
  通过对多处苗居进行平面测绘,得到了大量的一手数据。从测绘平面功能分析图(图13)中可以看出,苗族传统住宅功能拓扑序列关系存在以下的基本特点:
  1. 养畜间一般是有独立的出入口的,厨房可以与之有垂直交通联系,方便喂食牲畜;
  2. 主入口在架空一层,由于地形和风俗的原因并不从正立面进入,而是从吊脚楼侧面进入。室内也不直接穿入重要的堂屋公共活动空间,而是先通过厨房或者火塘间进行空间上的过渡和缓冲,如同玄关的作用;
  3. 垂直交通的楼梯一般也在住宅的两侧或者位于厨房和火塘间;
  4. 起居厅和堂屋作为整个住宅活动与精神的中心,与辅助和私密功能空间紧密联系;
  5. 外廊和退堂可以作为室内外空间联系的纽带,但是其不会直接进入卧室;
  6. 卧室只会通过起居厅和堂屋半公共空间进入,或者位居二层,但是由于二层窗户太小或是出檐的原因,造成二层卧室的采光不足,似乎苗族不注重寝卧的环境,而更看重的是公共和半公共活动的精神层面空间。
  5平面空间序列的拓扑模式(不变性)
  5.1三、四开间平面组合模式
  通过平面功能分析,苗族干栏式吊脚楼在其平面的空间组织上有别于其他地区和民族的建筑空间序列。这是从苗族人民精神和心理上抽象出来的“拓扑原型”本质,是存在于传统建筑文化中的典型模式。
  与汉族民居所采用“入口—照壁—庭院—堂屋—厢房”平面组合模式有着质的区别,苗寨民居空间序列中心性与集中感非常强烈,往往是:入口—火塘/厨房—/堂屋—卧室/储藏(图10);入口—外廊—火塘/堂屋—卧室/储藏/厨房(图11)。这种独特的空间序列模式与苗族的历史文化、生活生产、宗教活动、风水观念紧密的联系,具有典型的少数民族和地域特色。
  
  
  
  5.2五开间平面拓扑模式
  
  在苗族传统民居的平面空间拓展秩序中,外廊与堂屋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元素,分别以面阔方向上的中心和进深方向的轴线为拓展基准,纵向的空间秩序以堂屋为中心向侧面发展,并以此为基础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叠加。在新农村住宅设计中牢牢抓住苗族民居的空间序列本质和特点,再运用不同的象征手法对苗族传统建筑进行优化组合和拓扑变换,在潜移默化中将地方的风俗遗存、生活模式、传统空间格局表达出来,营造出建筑中的心灵体验。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标题: 苗族传统建筑空间拓扑模式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nzhusheji/873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