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传统建筑空间拓扑模式研究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11-05-07 07:57 热度:

  摘要:本文以黔东南地区苗族传统住宅为例,指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住宅设计图纸存在只注重外观形式而忽略了深层次的内在拓扑空间的传承优化问题。运用拓扑学的研究方法对黔东南地区朗德上寨的建筑空间分析,归纳总结了苗居平面空间序列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苗族传统建筑空间的拓扑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尝试将现代生态节能技术引入苗族传统建筑空间拓扑模式的设计运用中。研究成果对新农村建设中苗族传统住宅设计优化、旧房改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苗族,传统建筑,空间拓扑模式,生态技术理念,新农村建设
  1苗居建筑研究背景
  苗族,作为中华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一个分支,有着古老的历史和文化。因长期受到其他强势民族的驱赶,逐步形成一个好斗性很强且勇敢的民族,这从苗族人民的斗争史中可以得到佐证。为躲避战乱和保存实力,几经迁徙,从最初的长江中游西迁到了我国的西南山区,居住位置也从山下逐渐搬到了半山腰。而素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之称的贵州,由于山形复杂地势不平,苗族人因地制宜,智慧性地创造了吊脚楼民居。也正因为地理及生存环境的苛刻,加之部落间争夺土地的事件时有发生,使得苗族人民空前团结(这从他们的大团结舞蹈、聚落中心空间“铜鼓坪”以及民居建筑中具有强烈中心感的堂屋就可以察觉到),至今苗寨还以同一血缘和姓氏聚居。
  苗族传统干栏式建筑,在我国传统建筑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独特的穿斗式结构和特有的上楼下畜居住形式,能够诠释苗族各个发展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习俗,很有民族特色。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不断拓展,以苗、侗族聚居为主的贵州黔东南地区的农村建设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部分苗居住宅设计方案,没有立足苗族自身建筑优势,考虑现代农村建设新的功能性需求,忽略了设计的适用性和分析方法的科学性,拓扑性质已发生改变,失去地域性特色。这是我国西南地区新农村建设发展需要进一步解决和优化的深层次问题。
  另一方面,伴随着贵州旅游资源开发的需要和生产力水平的日益提高,当地居民对居住功能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建筑功能和形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必然要求住宅功能的不断更新,向着更加适应生产生活及经济社会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新型住宅设计当中,具有一种设计指导模式、一种平面空间拓扑不变的关系,保留内在的精神需求,传承并发扬苗族建筑独特的建筑魅力。
  因此,结合当地实际和传统特色,开展新农村住宅发展模式的设计研究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黔东南地区苗族传统建筑空间的分析,归纳总结苗族建筑空间序列的特点,让苗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平面功能布局特征得以显现,逐步形成苗族独有的传统建筑的空间拓扑模式。
  
  2黔东南新农村住宅设计中空间模式语言的缺失
  2.1当地新农村建设现状
  由于贵州省山多地广,发展滞后,居住用地并不如东部沿海地区紧张,不存在大规模的集中建设和迁村并点。少数民族村落大多为独栋住宅,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儿子的家庭在各自成家后,还要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另建新住宅,否则分化原住宅。新建房屋,建筑材料大多采用当地杉木木材,自家有山林的可取得合法手续适当采伐。
  目前村寨里的住宅建筑,其室内外布局和结构均表现出浓厚的苗族特点,政府考虑到保护,下拨了大量的资金进行村庄整治改造,主要体现在“厨改,灶改,厕改,圈改”四个方面,正如当地设计院做的新农村住宅改造设计效果图(图2),将底层卫生状况很差的畜养空间进行了砖墙改造,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但砖材料和传统杉木材料镶嵌失当,显得不伦不类,破坏了原有房屋的和谐风貌。这也是时下贵州建筑界热切呼吁,着力保护黔东南村寨原貌,不允许采用砖体材料改扩原建筑的原因,即使已改建的也建议用树皮“遮羞”。
  2.2新农村住宅设计图存在的问题
  在贵州黔东南一些人口相对集中的城镇,为了传承民族建筑文化,融入现代建筑理念,在新建住宅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尝试与努力。但现有的苗族传统住宅设计图集中,往往将重点放在了建筑外观形式的模仿和建造实施的便利性上,就拿多数砖混结构建筑来说,在模仿苗族传统吊脚楼的符号语言时,只停留在形式主义的表象上,忽略了内在空间的本质,呈现无序化和城镇化的特征。
  1)平面布局
  传统的苗族建筑功能空间布局是苗族长期以来生产生活的演变产物,体现了苗族的历史演变、宗教信仰和风俗文化等。而从图3所示的设计平面图中可以看出,内部空间布局忽略了传统平面布局秩序的特殊性,打乱了苗居固有的空间布局序列,让苗居建筑魂无所依,与普通城镇住宅无异。表现在,将一些特殊的功能使用空间进行粗糙简化,甚至删除火塘、晒台、部分院落和家禽圈养地等功能空间,其做法极不可取;厅堂与各个卧室以及廊道的组织关系上,缺乏轴线关系和空间的焦点;堂屋不再是平面中的穿堂和家庭的中心,显得裸露和直白;粮仓置于一层,不利于谷物的通风和晾晒;入口直接进入堂屋空间,没有火塘或者厨房作为过渡的灰空间,也违背了传统空间序列布局要求。虽说在平地上入口位置和关系已改变,但不应打破内在的精神需求所体现出的空间序列。
  
  
  2)立面设计
  传统建筑的形式是美的,它的美正体现在各个方面的和谐与统一,但这种和谐与统一性,是当时当地的材料和结构方法巧妙结合下的产物,融入了那时的建筑者的设计理念,让整个建筑活了起来。如果仅仅把新的材料和结构包裹在旧的形式中,致使原建筑表里不一,也就根植了内在不和谐统一的元素。正如密斯•凡•德•罗《关于建筑形式的一封信》所说:“形式主义只努力于搞建筑的外部,可是只有当内部充满生活,外部才会有生命。”
  设计案例中,开初往往想最大程度地保留原立面设计的形式,以保留苗居建筑的原汁原味,但设计生成的产物却耐人寻味。譬如,贵州省湄潭县,在复制“穿斗墙、小青瓦、坡屋面、雕花窗”等建筑元素时,用混凝土等现代材料去表现,虽然整体新农村建设的风貌突显、效果显著,但单体建筑失去原有木结构穿斗的韵味,建筑文化的传承出现了偏差。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标题: 苗族传统建筑空间拓扑模式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nzhusheji/873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