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勘单位产业结构调整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10-10-05 09:07 热度:

  摘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出台,说明国家对地勘事业十分重视。随着国家的不断深化,地勘单位也已经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传统的地勘经济模式已经不适应地勘经济的发展。地勘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实际,认真分析地勘单位经济发展规律,积极开拓市场,调整产业结构,为构建和谐地勘单位提供经济支持。

  关键词:地勘单位,经营管理,产业结构调整

  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勘单位的产业结构调整已摆上日程。在“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方针指导下,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形成了产业多元化的格局,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经历近十年的产业调整,初见成效,但还存在着不足。其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本文就地勘单位结构调整以来所面临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加以论述。

  一、地勘单位目前面临的问题及成因

  国家对地勘单位进行结构调整以来,我们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调整的主导方向大都集中在地勘行业的派生产业,如桩基、检测、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凿井,以及其它社会地质工程。多数单位还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开拓了机械加工、餐饮服务等行业。

  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是历史性的,它改变了煤田地勘单位单一、封闭的生产模式,引进了新的管理机制,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至少是形式上的转变。尽管如此,产业结构的调整普通带有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桩基、检测、工程地质勘察等产业,技术与传统的地质勘探没有新的突破,科技含量所依赖的是设备本身能力的提升。依托原有条件开发的机械加工、餐饮服务等行业,也是在传统经营框架内动作,管理上没有因为新产业的诞生而创新。这些产业的共同特点是没有自己的定型产品,都是建筑领域的服务行业,没有“主导”的地位,总是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讨钱。

  这种经营,对地勘单位产业调整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首先,它没有达到产业结构调整的最简单的目的,即安置转岗人员,获取经济效益;其次,由于没有形成一定的经营规模,根本谈不上现代化的管理,仍掉了旧的,但也没学到新的;第三,产业结构调整的这种结果,是对地勘单位转产信心的最大打击,让人们对今后的发展感到特别的无望。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薄弱,可以利用的资源严重贫乏。地勘单位生产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它的资源也都是紧紧围绕这个特殊的行业进行配置的。

  第二、人才队伍知识结构的单一性,限制了产业结构的选择性。

  第三、资金匮乏成为产业结构调整步履艰难的重要原因。

  第四、封闭式的生产方式同时也封闭了地勘单位各级领导的视野,限制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选择。

  二、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的思考

  地勘单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是历史的必然。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体现;另一方面地勘队伍自身的过度膨胀,不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也必须进行调整。

  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一)产业结构调整应跳出传统产业的固有模式,积极构筑经济新平台。

  地勘单位产业结构调整依托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地勘延伸业,筑牢经济发展新平台。按照加快融入,接受辐射,错位发展,形成特色的思路,通过重组、改造、改制等形式,优化资源配置,迅速发展和壮大地勘及地勘延伸业。

  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国家政策、资金及信息的支持。

  地勘单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被迫”的。这种“被迫”是行政机关违背经济规律的结果,国家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给予地勘单位政策、资金及产业信息方面的有力支持。

  一是给予一定时间的缓冲期,在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完成的情况,仍保留事业费的投入,不搞“一刀切”。二是通过行政手段将地勘单位自办的学校、医院、托儿所及物业管理部门从地勘单位的机体中剥离出去,用外科手术的方式使地勘单位减肥消肿。三是支持地勘单位盘活资产。多数地勘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档次不高,但土地资源存量较大。这些资源大量闲置是一种无形的浪费。如果国家能在税费上给予减免,通过出让、拍卖等方式盘活资产,是产业结构调整获取资金的一个渠道。四是在调整具体方向上给予必要的指导,国家可根据市场的宏观走向,列出一些具体的项目供地勘单位在产业结构中进行选择,以减少地勘单位在项目选择上的盲目性。五是资金上予以支持,支持的方法可以多种方式,或以新项目本身为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或拿出专项基金直接投入。

  (三)产业结构调整应与人事制度改革同步实施。

  地勘单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最难作解的是现有的人事制度对结构调整的制约。

  以现有的地勘单位人员构成看,存在着两多两少的问题,即:年龄大的多,年龄小的少;文化层次低的多,文化层次高的少。这两多两少,对结构调整构成很大的障碍。这种老化的年龄结构和陈旧的知识结构,极不适应开发新产业的需要。即使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不会有健康的发展前景。因此,对现有的劳动、人事制度进行改革十分必要,迫在眉睫。

  随着产业转移的逐步深入,事转企是必然的结果,要根据新产业的需要,严格按改革后的劳动制度实行全员招聘。除了对现有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再教育外,要面向院校、社会招聘复合型人才,特别是招聘有创新能力的职业经理,以适应产业转移的工作需要。即使没有这个大前提,地勘单位人才短缺的问题也十分严重。这是当务之急。

  (四)产业结构调整要引入科学的经营机制。

  经营机制的改革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模式,不能用一个药方治百病。现在地勘单位创办的新产业,多数是规模不大,固定资产占有和使用率不高。对于这类产业,可采取产权转移或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的方式,撤掉它们的依靠的拐棍,让它们面对市场独立自主地寻求发展。

  新产业的创建,必须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引进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机制,在法律的框架下,组成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企业。要真正体现出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特征。

  (五)产业结构调整要培育主业,实施公司制改制,构筑企业化经营机制。

  实施专业化、规模化改造,培育主业突出、管理先进、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专业化公司,充分利用“过渡期”内的有利时机,扩大经营规模,形成规模经济,按照上级企业化改造总体方案的要求,加快调研策划筹建“大公司”。总的思路是:以现有的各经济实体为基础,按照“国家控股、企业参股、职工持股”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及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造成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以产业相近为基础,以现有的桩基、检测、工程勘查、工业产品、商贸服务等组建专业化公司。同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和完善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明确决策层、监督层、执行层的关系和职能,使其各司其职,实现良性运作。

  总结地勘单位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教训,之所以没有长足的发展进步,最关键的问题是按照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方式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这样的产业结构调整不会取得顺利进展,只有按照市场经济的导向,结合地勘单位的实际情况,开拓思路,勇于创新,相信不久的将来地勘单位的产业结构调整一定会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文章标题:浅谈地勘单位产业结构调整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nzhusheji/441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